Kano Aikawa
2022-01-07T09:16:51+00:00
数据显示,2020年新加坡总体生育率下降到1.1,是10多年来最低水平。除了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年轻人结婚年龄推迟、生活成本高企外,子女教育竞争愈发激烈也成为婚育率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提高生育率,新加坡政府已出台了很多措施,生育第一、二胎可分别得到8000新元、约合3.8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现金补贴。三胎、四胎还能得到更多补贴。与此同时,新加坡教育部近两年出台了给学生减负、推迟分流等新措施。
[url]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237379[/url]
[quote][pid=580776253,30236069,1]Reply[/pid] Post by [uid=60415439]京都的浮梦方士[/uid] (2022-01-11 17:47):
被隐藏了吗?[/quote]3.8也不多啊[s:ac:晕]
这点补贴没有用的,只有增加公立教育的实力和在校时间,把学生的时间基本榨干同时限制大规模的补习机构才有用。这么分散式的补贴恰恰效率是最低下的。
按照我国那个2020的数据,生育率是低于1%了吧。好像才0.8多
查了下,原来是出生率 总和应该是1.3,比新加坡强点。
这只是一部分吧
之前看新加坡的up分析
平均一个孩子政府愿意补助10wr
才补贴3.8万?咱们可以贷款20万呢[img]http://img4.nga.cn/ngabbs/post/smile/a2_27.png[/img]
[quote][pid=580782214,30236069,1]Reply[/pid] Post by [uid=42729424]昨日夜景[/uid] (2022-01-11 18:10):
3.8也不多啊[s:ac:晕][/quote]是不多但是也比国内好呀,我们怎么干的,生不起让人去借生育贷,还想着薅怀孕家庭的羊毛
[quote][pid=580782214,30236069,1]Reply[/pid] Post by [uid=42729424]昨日夜景[/uid] (2022-01-11 18:10):
3.8也不多啊[s:ac:晕][/quote]再不多也比贷款强,利率还不低呢
3.8w放国内很多了好吧,你不能单看这 3.8万啊,中国人这么多,什么时候国家会大规模一人发几万
第一胎8000很早就执行了,并不是疫情才开始的。大概两三年前吧,同事一胎我还跟HR一起去送了大花篮。
没错,员工生小孩,公司要送大花篮+慰问品+大红包。
[s:ac:喷][s:ac:喷][s:ac:喷]
新加坡的生育率一直都是问题,疫情只是加重了,我身边的同学朋友基本都是晚婚+不要小孩。年轻人不要小孩主要还是因为新加坡严重的教育不公平。
相对国内,新加坡的教育制度不公平性有三点:
1. 名校(小学)基本都是校友优先入学,你买学区房只能获得一个十几分之一的抽签资格,而且家长还会内卷(给学校多做义工可以提升抽签几率,所以在新加坡经常有大老板一大早在小学门口指挥交通的新闻),有些家长给学校捐个教室入学,有些家长给学校拉个赞助入学,普通人怎么比?
2. 大量的专业和兴趣补课费用,新加坡的考试除了文化课还要考体育和音乐,而且这两科不是及格就行,而是对择校有重大影响。所以很多人到新加坡读大学,发现同学个个都会乐器都会运动项目,你不想花钱补体育音乐,孩子又要落后半步。
3. 跟中国日本不同,新加坡的学生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不是高考而是小升初,基本上小升初考得不好,进不了O-level,这个孩子八成就废了。不要以为小升初考试很好考,在家长大量补课+全力准备的大环境下,60%-70%的小朋友依然不能顺利考进O-level(普通初中),也就是60%-70%的人从12岁开始就准备着往职高发展,注定了接下来的人生会比其他人难度高一截。除非你不缺钱,能给孩子解决工作问题,不然这种竞争强度哪个家长受得了?
新加坡为啥不搞北欧那样的福利?
北欧那种福利制度,小孩上什么学意义很大吗
[quote][pid=580786160,30236069,1]Reply[/pid] Post by [uid=60267935]雷雨三里[/uid] (2022-01-11 18:26):
新加坡为啥不搞北欧那样的福利?
北欧那种福利制度,小孩上什么学意义很大吗[/quote]北欧本地人生意率也低,还要靠移民
新加坡可以引入印度人,不怕,哦印度出生率也不到2.0了
Reply to [pid=580786160,30236069,1]Reply[/pid] Post by [uid=60267935]雷雨三里[/uid] (2022-01-11 18:26)
因为新加坡没有丹麦瑞典的核心科技和挪威的大油田,北欧低端服务工资高因为他们那边从事高端产业的人的时间值钱,而不是因为服务本身真值那么多,换句话说是高端产业在养低端工人,而不是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