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hyna
2022-01-19T10:20:55+00:00
首先声明一点,本人绝对不支持锅姨的这种做法!
然后,这部剧的原型大概是90年代武汉长江大桥公交爆炸事件。
我的观点是没有帮助,以下是我的逻辑和思考:
首先锅姨已经付出代价了,并且是一个自然人能付出的最高也是最重要的代价,她自己的生命。
然后对这种心存死志,并且已经付出行动,导致自己死亡且损害他人生命和财产的人,舆论是谴责对于他本人来说毫无意义,因为他已经死亡。
一个人只要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不怕死,他基本就不受任何约束了,他可以无视道德法律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我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所以我们应该思考和能做的是如何避免和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在《开端》针对社会问题的讨论中,我发现大众舆论不止谴责锅姨,还谴责对锅姨共情的人。
类似的观点是“要死自己找个角落悄悄死了算了,为什么还要拉上别人”,“实在无法理解共情锅姨的人,为什么要共情一个犯罪份子”。
上面已经有解释我的观点谴责锅姨并没有任何意义,锅姨已经死亡。
再说谴责共情锅姨的人,提到共情,为什么会共情?
我的思考是代入感,也就是自己把自己代入进事件角色中,那为什么会代入呢,是熟悉,是自己在某个时候同样产生了事件角色类似的想法,遭遇了事件角色类似的问题,遇到了事件角色类似的困境。
对于锅姨来说,共情锅姨的人中最极端的部分就是跟锅姨一样心存死志的人,也许他们还没有付出行动,也没有“拉别人一起”的想法,但是这种对于锅姨和共情锅姨的人一致谴责的做法是否会激起这些人的逆反心理,产生兔死狐悲,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我是持保留意见的。
然后,这部剧的原型大概是90年代武汉长江大桥公交爆炸事件。
我的观点是没有帮助,以下是我的逻辑和思考:
首先锅姨已经付出代价了,并且是一个自然人能付出的最高也是最重要的代价,她自己的生命。
然后对这种心存死志,并且已经付出行动,导致自己死亡且损害他人生命和财产的人,舆论是谴责对于他本人来说毫无意义,因为他已经死亡。
一个人只要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不怕死,他基本就不受任何约束了,他可以无视道德法律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我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所以我们应该思考和能做的是如何避免和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在《开端》针对社会问题的讨论中,我发现大众舆论不止谴责锅姨,还谴责对锅姨共情的人。
类似的观点是“要死自己找个角落悄悄死了算了,为什么还要拉上别人”,“实在无法理解共情锅姨的人,为什么要共情一个犯罪份子”。
上面已经有解释我的观点谴责锅姨并没有任何意义,锅姨已经死亡。
再说谴责共情锅姨的人,提到共情,为什么会共情?
我的思考是代入感,也就是自己把自己代入进事件角色中,那为什么会代入呢,是熟悉,是自己在某个时候同样产生了事件角色类似的想法,遭遇了事件角色类似的问题,遇到了事件角色类似的困境。
对于锅姨来说,共情锅姨的人中最极端的部分就是跟锅姨一样心存死志的人,也许他们还没有付出行动,也没有“拉别人一起”的想法,但是这种对于锅姨和共情锅姨的人一致谴责的做法是否会激起这些人的逆反心理,产生兔死狐悲,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我是持保留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