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DaLegend.-
2022-01-18T10:58:44+00:00
挺有意思的,而且也能反映出各大品牌的现状。
本话题拆分问题如下:
1.相比2020年,去年进店量增长还是下降?
2.销售压力如何,来看车的客户心态相比往年有什么变化?
3.主销车型都是哪一款?今年行情如何,好卖吗?
4.你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子的,是否觉得品牌还有上升空间?
本话题拆分问题如下:
1.相比2020年,去年进店量增长还是下降?
2.销售压力如何,来看车的客户心态相比往年有什么变化?
3.主销车型都是哪一款?今年行情如何,好卖吗?
4.你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子的,是否觉得品牌还有上升空间?
比亚迪 ...
比亚迪在去年彻底火爆起来了。平均每天进店客户从2020年10到15批变成了去年30到40批,周六日一般都是近百批。
工作压力也变小了,有现车就是王道。基本每个月店内任务都可以完成。客户20年看车还谈价格,现在销售也佛系了,全国最起码大区都是统一价,到哪问都一样,很多客户也都了解过基本情况,dmi都是订单,谈价格直接让再考虑考虑。
王朝网主销车型就是汉秦唐,海洋网是海豚和宋plus dmi。去掉燃油车,基本没有太难卖的车型。
比亚迪后期会把直营店做上来,直营店招人基本不要原来经销商的,不过通过努力还是进来了,未来就是想在直营店施展一番拳脚。品牌现在规划就是王朝网、海洋网,以及明年发布高端品牌还有现在的腾势。看发展情况决定后期在哪个网,比亚迪不倒我不走。
工作压力也变小了,有现车就是王道。基本每个月店内任务都可以完成。客户20年看车还谈价格,现在销售也佛系了,全国最起码大区都是统一价,到哪问都一样,很多客户也都了解过基本情况,dmi都是订单,谈价格直接让再考虑考虑。
王朝网主销车型就是汉秦唐,海洋网是海豚和宋plus dmi。去掉燃油车,基本没有太难卖的车型。
比亚迪后期会把直营店做上来,直营店招人基本不要原来经销商的,不过通过努力还是进来了,未来就是想在直营店施展一番拳脚。品牌现在规划就是王朝网、海洋网,以及明年发布高端品牌还有现在的腾势。看发展情况决定后期在哪个网,比亚迪不倒我不走。
奔腾 ...
进店量相比于去年有了明显的下滑,期间是跳过槽但依然是奔腾4S店,不在同一个地区,两个店的周边环境也不一样,一个在汽车园一个在汽车园边边儿~
园区进店量还是很大的,周一到周五每天能有6批左右,周六日的话进店量能达到惊人的9批……
今年新来的店一年下来平均日集客5批,请注意是平均!毕竟经常周一到周五一天三四批,周六日爆发下进店量能到15批!
销售压力很大!亚历山大!去年在展厅悠闲玩手机,一个月能交十来台,今年嘛...怎么说呢,手机还是继续玩儿,不过都是在路上导航。展厅不咋待着,因为在去客户家里的路上,为了卖两台车去下县跑了四趟!谁叫我亲爱的上帝哥哥,要贷款买车还嫌弃店里远,非要从下县提车。客户的心态没变,是我变了!秒变舔狗!“真”为了200元提成变舔狗!
主销车型B70十五周年纪念版,平均每月展厅销量30台以上、40台不到,能占到销量的40%
未来的规划也有,前几个月去商超摆车,隔壁特斯拉看车的人山人海的,打开58看了下,薪资待遇不错!真香!简历!对简历!没投!
觉得品牌今年挺努力的,给买车的客户提供了518服务政策,年底又增加了保值计划。但是咱们什么时候能出个新能源?卖得像比亚迪一样火?或者咱们再降降价?别总喊着一汽的名字,销量出来了排倒数的?
园区进店量还是很大的,周一到周五每天能有6批左右,周六日的话进店量能达到惊人的9批……
今年新来的店一年下来平均日集客5批,请注意是平均!毕竟经常周一到周五一天三四批,周六日爆发下进店量能到15批!
销售压力很大!亚历山大!去年在展厅悠闲玩手机,一个月能交十来台,今年嘛...怎么说呢,手机还是继续玩儿,不过都是在路上导航。展厅不咋待着,因为在去客户家里的路上,为了卖两台车去下县跑了四趟!谁叫我亲爱的上帝哥哥,要贷款买车还嫌弃店里远,非要从下县提车。客户的心态没变,是我变了!秒变舔狗!“真”为了200元提成变舔狗!
主销车型B70十五周年纪念版,平均每月展厅销量30台以上、40台不到,能占到销量的40%
未来的规划也有,前几个月去商超摆车,隔壁特斯拉看车的人山人海的,打开58看了下,薪资待遇不错!真香!简历!对简历!没投!
觉得品牌今年挺努力的,给买车的客户提供了518服务政策,年底又增加了保值计划。但是咱们什么时候能出个新能源?卖得像比亚迪一样火?或者咱们再降降价?别总喊着一汽的名字,销量出来了排倒数的?
东风风神 ...
我们是东风风神,在北方来说品牌力比较薄弱,进店量从去年的一两批,到今年平均每天能有三四批吧,数据显示翻了两倍,实际嘛,懂的都懂。
销售现在也是压力倍增,去年全年任务是360台,然后跌跌撞撞完成了,结果今年变成700台了,也不知道是风神飘了,还是客户提不动刀了。今年优惠政策是一削再削,相对年轻人来说不优惠完全可以接受,倒是岁数大点的,一听说这个破牌子,还没有优惠,只要没当场拍死,基本就回不来了。好怀念我卖了3台车能开一万工资的时候。
主销车型还是以奕炫、奕炫MAX为主。AX7自我感觉就不行,老板天天开会,隔壁长安CS75P每个月卖那么多,我们AX7就卖不动。
至于行情,书接上回,风神就是飘了,以奕炫为例,前半年能到达9千左右,现在只有3000优惠。真奇怪,芯片短缺的时候都没有涨价,反而大家库存都充足的时候它涨价了。
目前还没有跳槽的打算,小品牌确实有小品牌的魅力,任务不算严重,提成高,一个城市只有一家店,没有那么内卷。
品牌效应嘛,我觉得风神相对以前来说没有那么固步自封了。车型也在逐渐更新,只要那帮领导别学武大郎吃奶-跳着作,应该在国产品牌能占有一席之地。
销售现在也是压力倍增,去年全年任务是360台,然后跌跌撞撞完成了,结果今年变成700台了,也不知道是风神飘了,还是客户提不动刀了。今年优惠政策是一削再削,相对年轻人来说不优惠完全可以接受,倒是岁数大点的,一听说这个破牌子,还没有优惠,只要没当场拍死,基本就回不来了。好怀念我卖了3台车能开一万工资的时候。
主销车型还是以奕炫、奕炫MAX为主。AX7自我感觉就不行,老板天天开会,隔壁长安CS75P每个月卖那么多,我们AX7就卖不动。
至于行情,书接上回,风神就是飘了,以奕炫为例,前半年能到达9千左右,现在只有3000优惠。真奇怪,芯片短缺的时候都没有涨价,反而大家库存都充足的时候它涨价了。
目前还没有跳槽的打算,小品牌确实有小品牌的魅力,任务不算严重,提成高,一个城市只有一家店,没有那么内卷。
品牌效应嘛,我觉得风神相对以前来说没有那么固步自封了。车型也在逐渐更新,只要那帮领导别学武大郎吃奶-跳着作,应该在国产品牌能占有一席之地。
吉利 ...
本店是2021年的新进经销商,所以没有同比数据。去年进店大概在3300批左右,每天大概10批的样子吧。
销售的压力就是月初不想休,月中、月底不敢休。9月份之后客户的心态开始接受了缺车以及优惠幅度比较稳定的状态了,同城店价格都一样就看哪里服务好了。
2021年卖得最多的就是星瑞了,目前本地行情优惠很稳定。最高也就是2000元现金优惠,一直卖到现在都没什么变化。
说到规划这个问题好像心里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说出口。好像除了卖车目前没想着换其他的工作也不懂换什么工作!
在本集团是有上升空间的,20年去隔壁市的分公司干了半年管理,属于连年亏损不盈利的。不盈利各种问题就接踵而至,顶不住索性就提桶跑路回来继续做销售。卖多得多,卖少不得,压力没那么大。
销售的压力就是月初不想休,月中、月底不敢休。9月份之后客户的心态开始接受了缺车以及优惠幅度比较稳定的状态了,同城店价格都一样就看哪里服务好了。
2021年卖得最多的就是星瑞了,目前本地行情优惠很稳定。最高也就是2000元现金优惠,一直卖到现在都没什么变化。
说到规划这个问题好像心里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说出口。好像除了卖车目前没想着换其他的工作也不懂换什么工作!
在本集团是有上升空间的,20年去隔壁市的分公司干了半年管理,属于连年亏损不盈利的。不盈利各种问题就接踵而至,顶不住索性就提桶跑路回来继续做销售。卖多得多,卖少不得,压力没那么大。
广汽传祺 ...
今年几款车子热度都蛮高的(传祺M8、全新第二代GS8、传祺影豹),现在每天进店差不多能到8批左右,节假周末一般平均日进店量在15批左右。
之前由于芯片短缺,各个车型都比较缺。特别是全新GS8和传祺影豹都采用APP订单制销售,所以各款车型整体来说没有太大优惠,都是刚到的现车进展厅摆几天就卖掉了。客户较以前要好谈一些,也更能做起利润来。对于销售的考核也较之前有所下降,属于店里销售顾问都能勉强吃饱不愁的状态。
主销车型有三款,挨个聊一下:
M8,不是M8很强大,而是同级竞争的都不强,今年一直都是没有优惠状态,甚至很多客户还会要求加装装饰。
传祺影豹,众所周知,名气是打出来了,通过APP下定排序生产交车,一车难求,无优惠。
全新第二代GS8,APP订单排序生产交车,现在预售期间没提车的客户每天嗷嗷催,无优惠。
其他车型整体优惠不大,车源紧张。
未来规划方面,考虑转型换工作。现在汽车产品价格越来越透明,厂家通过APP下定也是在转型销售模式,让客户在店里看车赏车,最后直接向厂家订车,实则就是弱化经销商和4s店的重要性。
我们慢慢转换为交车顾问,所以不转变思路,肯定以后是要被厂家淘汰的。当然我相信,这个模式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家会采用,弱化或者取消4s店也是有可能的,以后更多汽车会出现在商超里面。
广汽传祺近几年一直在深耕中高端市场,相信通过M8和全新第二代GS8的不断努力,传祺的品牌力肯定会慢慢提升!
之前由于芯片短缺,各个车型都比较缺。特别是全新GS8和传祺影豹都采用APP订单制销售,所以各款车型整体来说没有太大优惠,都是刚到的现车进展厅摆几天就卖掉了。客户较以前要好谈一些,也更能做起利润来。对于销售的考核也较之前有所下降,属于店里销售顾问都能勉强吃饱不愁的状态。
主销车型有三款,挨个聊一下:
M8,不是M8很强大,而是同级竞争的都不强,今年一直都是没有优惠状态,甚至很多客户还会要求加装装饰。
传祺影豹,众所周知,名气是打出来了,通过APP下定排序生产交车,一车难求,无优惠。
全新第二代GS8,APP订单排序生产交车,现在预售期间没提车的客户每天嗷嗷催,无优惠。
其他车型整体优惠不大,车源紧张。
未来规划方面,考虑转型换工作。现在汽车产品价格越来越透明,厂家通过APP下定也是在转型销售模式,让客户在店里看车赏车,最后直接向厂家订车,实则就是弱化经销商和4s店的重要性。
我们慢慢转换为交车顾问,所以不转变思路,肯定以后是要被厂家淘汰的。当然我相信,这个模式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家会采用,弱化或者取消4s店也是有可能的,以后更多汽车会出现在商超里面。
广汽传祺近几年一直在深耕中高端市场,相信通过M8和全新第二代GS8的不断努力,传祺的品牌力肯定会慢慢提升!
红旗 ...
相比2020年进店量略有下降,2020年平均每天进店9批,21年平均每天进店8批。
21年的销售压力相对20年都差不多,都不容易,更多的是上半月觉得没希望,下半个月起死回生,总是这么刺激这么惊险。来看车的客户心态也是五花八门,但有两点比较明显:1.分期渗透率相对变低了一些;2.分期客户对分期费用更敏感了,分期成交客户附加值更低了。
主销车型为:HS5、H5、H9。HS5销售难度稍有所降低,H5因为缺车导致销量比不上20年,但下降有限。H9跟20年的销售情况差不多,更取决于客户的购买欲望。
目前的规划就是没有具体的规划,走一步看一步,厂家的花样越来越多,考核越来越严,职位(兼职)也越来越多,不确定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品牌从明面上看还属于上升期,个人认为一两年内就应该到瓶颈期了。
21年的销售压力相对20年都差不多,都不容易,更多的是上半月觉得没希望,下半个月起死回生,总是这么刺激这么惊险。来看车的客户心态也是五花八门,但有两点比较明显:1.分期渗透率相对变低了一些;2.分期客户对分期费用更敏感了,分期成交客户附加值更低了。
主销车型为:HS5、H5、H9。HS5销售难度稍有所降低,H5因为缺车导致销量比不上20年,但下降有限。H9跟20年的销售情况差不多,更取决于客户的购买欲望。
目前的规划就是没有具体的规划,走一步看一步,厂家的花样越来越多,考核越来越严,职位(兼职)也越来越多,不确定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品牌从明面上看还属于上升期,个人认为一两年内就应该到瓶颈期了。
荣威 ...
荣威相比于去年,本店销量是下降了,以前的客流基本每天5批,有时候没有,有时候 1-2批。现在每天基本3-4批,周日8批左右。
工作没什么压力,每个月的誓师大会、军令状,该喊口号喊口号,该加班加班。没什么用,店里也设置考核,但已经看淡。
主销车型:荣威i5、RX5 、科莱威,现在燃油车竞争太大,科莱威还没车,现在被长安、吉利、哈弗等国产车打得不行。
以后规划如果还干汽车,要不就是新能源直营店新势力等,要不去高端,荣威品牌自从2019年一直下行,利润也越来越小,卖的也都是低端,反而自家小弟名爵都比自己牛逼。
工作没什么压力,每个月的誓师大会、军令状,该喊口号喊口号,该加班加班。没什么用,店里也设置考核,但已经看淡。
主销车型:荣威i5、RX5 、科莱威,现在燃油车竞争太大,科莱威还没车,现在被长安、吉利、哈弗等国产车打得不行。
以后规划如果还干汽车,要不就是新能源直营店新势力等,要不去高端,荣威品牌自从2019年一直下行,利润也越来越小,卖的也都是低端,反而自家小弟名爵都比自己牛逼。
一汽大众 ...
相对于去年同期,目前客流有所减少,去年同期平均每天15组客户,目前少了20%。
了解了下周边同品牌店,由于上个月冲得太凶,本月明显有点跟不上节奏,不过最近客户意向比较强,除了1/4左右是随便看看,大多数还是想要年前买车的。优惠相比上个月最多的时候回收了2-3千。
店里主力车型是速腾和迈腾,从去年十二月开始现车多了起来,优惠也放开了,是相对好卖的两款车。
每年都觉得比上一年更难,收入在缩水,对于22年也不抱太多希望,从主机厂到经销商,见到和听说离职的比几年前多不少。
了解了下周边同品牌店,由于上个月冲得太凶,本月明显有点跟不上节奏,不过最近客户意向比较强,除了1/4左右是随便看看,大多数还是想要年前买车的。优惠相比上个月最多的时候回收了2-3千。
店里主力车型是速腾和迈腾,从去年十二月开始现车多了起来,优惠也放开了,是相对好卖的两款车。
每年都觉得比上一年更难,收入在缩水,对于22年也不抱太多希望,从主机厂到经销商,见到和听说离职的比几年前多不少。
沃尔沃 ...
相比2020年,客流是处于增长状态的,增量大概在20%。每天进店量原来如果是10个,那么现在就是12个。
因为二月春节的原因,这月综合了一月和二月的任务,销售压力很大。看到客户有点意向就很饥渴地期待成交,价格也是乱甩,问客户最多的就是:你自己说的这个价格给你,你能定吗?加班回访打邀约,八九点下班都是早的。
客户倒是坦然了很多,买不买都无所谓,极少会遇到当天非要把车带回家的情况。往往是拿着这边的最低报价,一个接一个地往其他店打电话,目的是比价,谁便宜就买谁的。所以在同城店比较中,谁先报价了,谁就必败无疑。
主销车型是XC60和S90,2022年会新增S60,厂家的战略是今年强推双60,各项政策都会上来。
这些是拳头产品,就这几款如果再卖不动,主机厂会哭晕的。销量一直都还好,比较稳定,行情除了从2021年的年中芯片问题微涨之外,都处于稳中下降的走势。新年度开始了,价格直接绷不住了,一泻千里……
说起未来就很痛苦,也很恐惧。销售顾问吃的青春饭,没有未来可言。好在是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进车行了,受不了这约束和辛苦,新人进入少了,竞争压力也小了点,剩下的就是老人内卷。
不敢提规划,没法规划,换了行业真不知道能干什么,路子是越走越窄了。(不要提什么走仕途升经理当老总,私人老板轮不到,集团公司不够格,安心卖车挣钱就行。中层管理岗也是背锅岗位,你懂的)
沃尔沃未来还是有上升空间的,目前还处于增量环境,随着时间推移,积累的增长还可以维持。但是问题也还是挺多的,产品线单一,产品设计遇到更新期,老人留不住,新人进来就跑…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细思极恐,就说到这吧,嘤嘤嘤…
因为二月春节的原因,这月综合了一月和二月的任务,销售压力很大。看到客户有点意向就很饥渴地期待成交,价格也是乱甩,问客户最多的就是:你自己说的这个价格给你,你能定吗?加班回访打邀约,八九点下班都是早的。
客户倒是坦然了很多,买不买都无所谓,极少会遇到当天非要把车带回家的情况。往往是拿着这边的最低报价,一个接一个地往其他店打电话,目的是比价,谁便宜就买谁的。所以在同城店比较中,谁先报价了,谁就必败无疑。
主销车型是XC60和S90,2022年会新增S60,厂家的战略是今年强推双60,各项政策都会上来。
这些是拳头产品,就这几款如果再卖不动,主机厂会哭晕的。销量一直都还好,比较稳定,行情除了从2021年的年中芯片问题微涨之外,都处于稳中下降的走势。新年度开始了,价格直接绷不住了,一泻千里……
说起未来就很痛苦,也很恐惧。销售顾问吃的青春饭,没有未来可言。好在是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进车行了,受不了这约束和辛苦,新人进入少了,竞争压力也小了点,剩下的就是老人内卷。
不敢提规划,没法规划,换了行业真不知道能干什么,路子是越走越窄了。(不要提什么走仕途升经理当老总,私人老板轮不到,集团公司不够格,安心卖车挣钱就行。中层管理岗也是背锅岗位,你懂的)
沃尔沃未来还是有上升空间的,目前还处于增量环境,随着时间推移,积累的增长还可以维持。但是问题也还是挺多的,产品线单一,产品设计遇到更新期,老人留不住,新人进来就跑…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细思极恐,就说到这吧,嘤嘤嘤…
广汽本田 ...
2021年作为汽车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面对市场竞争压力,芯片荒,疫情等原因的影响,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场空前的挑战。
相比于过去的2020年,整体的业务能力表现是有上升的,从中也克服了很多困难,吸取了不少宝贵经验教训,作为2021年的总结,我想用六个字诠释,那就是:斗争中求生存。
大浪淘沙,唯有留下来的才是真金白银,只有等待才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2021绝对是最值得的一年。
相比于2020年,整体进店量是有增长的。进店客流整体增长20%,同比增长15%,但成交率下降10%。
相比往年,现在来买车的客户往往不是来了解车,更多的是提前做好了所购买车型的功课,销售接待是快速进入到议价成交的阶段,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有别于传统进店客户,像传统没有锁定车型的进店客户很难在首次进行成交,即使是成交起来也会花费很多精力人力。
身处广本体系,最畅销的车型依然是雅阁,非常好卖,卖到没有现车,等车周期两个月。
未来依然打算在这个行业深耕,没有规划就是最好的规划,着手眼前,好好工作。
个人觉得在广本依然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源于产品,品牌和体系。今年又拿到了厂家30%的增发,店里年终端销售目标1400台,看着自己的盘子一点点从小做到大是一种成就感,成就感的背后是责任与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前进。
相比于过去的2020年,整体的业务能力表现是有上升的,从中也克服了很多困难,吸取了不少宝贵经验教训,作为2021年的总结,我想用六个字诠释,那就是:斗争中求生存。
大浪淘沙,唯有留下来的才是真金白银,只有等待才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2021绝对是最值得的一年。
相比于2020年,整体进店量是有增长的。进店客流整体增长20%,同比增长15%,但成交率下降10%。
相比往年,现在来买车的客户往往不是来了解车,更多的是提前做好了所购买车型的功课,销售接待是快速进入到议价成交的阶段,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有别于传统进店客户,像传统没有锁定车型的进店客户很难在首次进行成交,即使是成交起来也会花费很多精力人力。
身处广本体系,最畅销的车型依然是雅阁,非常好卖,卖到没有现车,等车周期两个月。
未来依然打算在这个行业深耕,没有规划就是最好的规划,着手眼前,好好工作。
个人觉得在广本依然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源于产品,品牌和体系。今年又拿到了厂家30%的增发,店里年终端销售目标1400台,看着自己的盘子一点点从小做到大是一种成就感,成就感的背后是责任与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前进。
雪佛兰 ...
如果是相比于2020年肯定是大幅减少了,以前一天的话每天至少有10批客户,周末的话25批左右,到了今年一天进个5批就烧高香了,周末有时候都不会有10批。
市场不如以前,那肯定压力会越来越大,比如店里从我进来就是卖7台以上可以拿工资,卖7台以内是一分钱都没得拿,但是以前一个月卖十几台,甚至好的时候20多台随随便便,到了2021年依然是7台以上才有工资。这个时候就难免有义务劳动的时刻了,等到个20号左右,结果发现都还只有3、4台的时候,慌得一批。
主销车型科鲁泽,其次迈锐宝,行情反倒更贵了。相比以往还涨了一些价格,不过还算好卖,店的地理位置也不错。
其实还真没有什么所谓的规划,提交稿子的时候已经离职,感觉哪里都一样不好做,雪佛兰品牌我认为只会步PSA的后尘了。
市场不如以前,那肯定压力会越来越大,比如店里从我进来就是卖7台以上可以拿工资,卖7台以内是一分钱都没得拿,但是以前一个月卖十几台,甚至好的时候20多台随随便便,到了2021年依然是7台以上才有工资。这个时候就难免有义务劳动的时刻了,等到个20号左右,结果发现都还只有3、4台的时候,慌得一批。
主销车型科鲁泽,其次迈锐宝,行情反倒更贵了。相比以往还涨了一些价格,不过还算好卖,店的地理位置也不错。
其实还真没有什么所谓的规划,提交稿子的时候已经离职,感觉哪里都一样不好做,雪佛兰品牌我认为只会步PSA的后尘了。
别克 ...
相比2020年,21年的进店是递减的,也可能跟别克的主销车型换代有关系。在缺芯片前,好卖的有英朗,君威,昂科威,GL8,到现在昂科威退场,昂科威S上场(优惠不大,还撑不起量,1.5T的昂S不值20万)。
君威从年初的优惠5万,到缺芯时期的4万,从一车难求,又到仓库车多,看的人很少。再加上有个184马力大连屏的威朗上来,优惠4万多点的君威就更没人看了。意向威朗的听说2022年英朗要停产,也怕威朗跳水,大多处持币观望。
原来平均进店有15批,现在就一半左右了。其实也没什么压力,半佛系了,现在进店看英朗的客户,大多是开门见山直接谈价,看GL8的也会谈价,现在销售都觉得客户进店5分钟不谈价就不是诚心要买的。
主销暂时也就英朗、君威 和GL8了,行情还行,去年平均每月卖8台,差点就销冠了。
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还是得上岸,干销售也就这样了,大多成了谈价员。
2022年英朗停产后,威朗当英朗卖,昂科威S当昂科威卖,还是能真香一阵子的,希望在新能源上好好发力,不要靠6折的微蓝6了!
君威从年初的优惠5万,到缺芯时期的4万,从一车难求,又到仓库车多,看的人很少。再加上有个184马力大连屏的威朗上来,优惠4万多点的君威就更没人看了。意向威朗的听说2022年英朗要停产,也怕威朗跳水,大多处持币观望。
原来平均进店有15批,现在就一半左右了。其实也没什么压力,半佛系了,现在进店看英朗的客户,大多是开门见山直接谈价,看GL8的也会谈价,现在销售都觉得客户进店5分钟不谈价就不是诚心要买的。
主销暂时也就英朗、君威 和GL8了,行情还行,去年平均每月卖8台,差点就销冠了。
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还是得上岸,干销售也就这样了,大多成了谈价员。
2022年英朗停产后,威朗当英朗卖,昂科威S当昂科威卖,还是能真香一阵子的,希望在新能源上好好发力,不要靠6折的微蓝6了!
东风日产 ...
相比去年同期,今年的进店量几乎腰斩×2了,去年这时候接客户压根忙不过来,只顾着交车,都是客户进店看车找不到销售顾问来介绍(销售顾问都在交车)。今年受芯片影响车价上涨,再加上最近疫情反弹,展厅的进店量一天下来也只有6-7批。
就算是这样,销售压力依旧不减,该考核考核,该扣钱扣钱,以前销量高的时候考核一下也无所谓,现在考核一下真心肉疼(本身不挣钱,卖少了挣的那点还不够扣的)。而且现在来看车的客户都是持观望状态,那种着急结婚用车的另说。
知道今年价格飞涨,现在买肯定要多花不少钱,所以大多来看车的都是光看看问问价,一说到买就成了等等党。
目前主销车型还是轩逸、逍客、天籁,这三款车一直是日产的销量主力,今年整体的价格上涨了不少,例如经典轩逸店里之前优惠可以达到23000左右,现在只能优惠20000左右,14代轩逸涨幅最狠,之前优惠11000左右,现在也只能优惠6000,如果跟往年相比,今年的销量属实...唉
明年准备换品牌了,日产目前的状态真是堪忧,以前奇骏能打,上了三缸以后拉胯得不要不要的,能卖的就剩这三个,但是又不挣钱,如果不更新一下产品线,品牌垮掉是迟早的事。
就算是这样,销售压力依旧不减,该考核考核,该扣钱扣钱,以前销量高的时候考核一下也无所谓,现在考核一下真心肉疼(本身不挣钱,卖少了挣的那点还不够扣的)。而且现在来看车的客户都是持观望状态,那种着急结婚用车的另说。
知道今年价格飞涨,现在买肯定要多花不少钱,所以大多来看车的都是光看看问问价,一说到买就成了等等党。
目前主销车型还是轩逸、逍客、天籁,这三款车一直是日产的销量主力,今年整体的价格上涨了不少,例如经典轩逸店里之前优惠可以达到23000左右,现在只能优惠20000左右,14代轩逸涨幅最狠,之前优惠11000左右,现在也只能优惠6000,如果跟往年相比,今年的销量属实...唉
明年准备换品牌了,日产目前的状态真是堪忧,以前奇骏能打,上了三缸以后拉胯得不要不要的,能卖的就剩这三个,但是又不挣钱,如果不更新一下产品线,品牌垮掉是迟早的事。
东风标致 ...
总体来说,去年过得比2020要好,毕竟我们双品牌销量翻了一番,厂家的奖励政策也比之前年份要丰厚。
今年厂家新媒体投放比以前投入力度大很多,加上有新车型凡尔赛发布,进店量有了保证,希望继续保持,靠着这一台车型把其他车型的销量也带动了一些。
品牌销量相对固定,压力也不算大,看车客户心态比往年最大变化是购买更加谨慎,很少冲动消费,基本是经过深思熟虑才购买,所以客户的确认购车时间比去年更长,跟踪难度也更大。
标致雪铁龙严格来说也没主销车型,基本都是老客户带新客户购买,粉丝效应比较明显。各个车型销量都差不多,今年厂家尝试了新营销,跟新势力品牌一样,网上下单,店里提车,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营销模式,希望能继续执行下去,省去了跟客户讨价还价的环节,还是舒服不少。
说到未来规划,其实还没有什么规划,毕竟做了一个品牌7年,没做过其他品牌,经历过它的好,看见过它的差,就这样子吧,过得去就行。品牌今年提出销量再翻50%,希望他能行,努力吧!
今年厂家新媒体投放比以前投入力度大很多,加上有新车型凡尔赛发布,进店量有了保证,希望继续保持,靠着这一台车型把其他车型的销量也带动了一些。
品牌销量相对固定,压力也不算大,看车客户心态比往年最大变化是购买更加谨慎,很少冲动消费,基本是经过深思熟虑才购买,所以客户的确认购车时间比去年更长,跟踪难度也更大。
标致雪铁龙严格来说也没主销车型,基本都是老客户带新客户购买,粉丝效应比较明显。各个车型销量都差不多,今年厂家尝试了新营销,跟新势力品牌一样,网上下单,店里提车,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营销模式,希望能继续执行下去,省去了跟客户讨价还价的环节,还是舒服不少。
说到未来规划,其实还没有什么规划,毕竟做了一个品牌7年,没做过其他品牌,经历过它的好,看见过它的差,就这样子吧,过得去就行。品牌今年提出销量再翻50%,希望他能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