𝑀𝒾𝑔𝓊𝑒𝓁 𝒮𝒶𝓃𝒸𝒽𝑒𝓏
2022-06-05T09:49:42+00:00
都是从一群少年身上反应一个时代,查了一下牯岭街是91年的,阳光是94年的,但牯岭街直到2015年才有高清修复版,在此之前只能看到黑乎乎的马赛克的录像带版本。
所以才会让我有一种错误的既视感。
90年代全世界的电影都在认真拍出自己国家地区的感受
牯岭街在阳光前面,又一出爹像儿子[s:ac:哭笑]
[quote][pid=615949788,32201284,1]Reply[/pid] Post by [uid=64073180]ahga123[/uid] (2022-06-05 19:23):
牯岭街在阳光前面,又一出爹像儿子[s:ac:哭笑][/quote]看标题没看内容吗?
牯岭街比较打动我,后面的一一反而没那个感觉
可能因为我的青春比较无聊吧
Reply to [pid=615952501,32201284,1]Reply[/pid] Post by [uid=63540706]ko999999ko[/uid] (2022-06-05 19:35)
看了,还是感慨这种情况太多了[s:ac:哭笑]
不过我自己也试过[s:ac:哭笑]
在牯岭街的开篇,字幕卡就首要阐明这是一部恐怖的政治寓言,即所有人都没有方向,都是处在依附的状态中,对未来惶惶不安,在这个角度上看,杨德昌是全然处在一个宏观的位置,以眷村社群散射到家国,以小见大的思路。
反观阳灿,姜文有意削减了王朔原著里的反思,用各种手段营造影像的梦幻质感,打造一个可沉溺的过去,在比照中构成了对现在的否定(片末的现在直接用黑白色表现,古伦木骂丫傻逼),而过去的生活、记忆都是在“大院子弟”身份基础上所建立的,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个人式的微观的意淫电影
所以说两者是乍看像,但细看就完全是大相径庭,硬要说的话,只能说在表达丢掉“身份”的恐惧这点上有些相仿。
[quote][pid=615952776,32201284,1]Reply[/pid] Post by [uid=454224]且慢撒[/uid] (2022-06-05 19:37):
牯岭街比较打动我,后面的一一反而没那个感觉
可能因为我的青春比较无聊吧[/quote]一一感觉更多的是中年人的无奈啊...年纪越大看起来感触越深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我觉得拍的相当的好,很多镜头拍的相当有意境,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女主角太丑了,要这么多男人为她争风吃醋,我实在是很难接受,除了这一点之外,我个人觉得比阳光灿烂的日子拍的好,可能是因为是姜文的第一部电影,很多地方都不成熟。杨德昌的其他的几部也拍的很不错,可惜就是产量低了点。
[quote][pid=615998039,32201284,1]Reply[/pid] Post by [uid=219071]疯轻羊[/uid] (2022-06-05 23:35):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我觉得拍的相当的好,很多镜头拍的相当有意境,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女主角太丑了,要这么多男人为她争风吃醋,我实在是很难接受,除了这一点之外,我个人觉得比阳光灿烂的日子拍的好,可能是因为是姜文的第一部电影,很多地方都不成熟。杨德昌的其他的几部也拍的很不错,可惜就是产量低了点。[/quote]还好吧,毕竟都是中学生,而且小明特别能激发保护欲
姜文真的好,但是真的不好撼动杨德昌华语第一的地位。对了,我觉得杨导最好的不是牯岭街[s:ac: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