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K
2022-02-13T12:11:28+00:00
感觉真是很高水平啊
我先来吹
纯外行,说说我听到的副歌的旋律[s:ac:哦]
编辑:别骂啦别骂啦,确实纯外行啊,我就是普通音乐爱好者,不标榜外行一会儿专业的大哥进来了,我也不敢瞎说八道啊[s:a2:大哭]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2/21/-5tfljQmp8k-eswgK21T3cSsg-am.jpg[/img]
A句:3-5|2-5|12345--
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从根音出发,以3:2的固定频率比去寻找音阶中的其他音,找到的前两个音就是So(5)和Mi(3)
3和5组成了自然界最简单的音程,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熟悉的声音:欢快的民歌,便利店迎客的叮咚声,孩子张口叫妈咪……
无论你的故乡在哪里,无论你的故乡唱的是什么调式,这两个音都是一样纯洁无瑕的声音
在欧洲(《哥德堡变奏曲,第30号变奏:集腋曲》,巴赫取德国民歌旋律汇编):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2/21/-5tfljQ8lys-4t1nK17T1kSfq-6g.jpg[/img]
在非洲(刚果《香蕉之歌》):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2/21/-5tfljQ8lys-ch7bKqT3cSj2-3b.jpg[/img]
在亚洲(沙特/伊拉克童谣《白玫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2/21/-5tfljQ8lys-d4hyK12T3cSow-34.jpg[/img]
这次不是中国风,没有像《我和你》去卡五音音阶,这次是用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全人类不约而同选择的声音。
3-5之后,路过2-5(渐变,同时又是对3-5的模仿),最后来到12345——最简单的主音音阶。4不在中国五音律里,但恰恰就是这个4到5的半音变化把张力拉满,这是《我和你》不具备的。
三个短语都是单调上升,
最低音(图中标蓝)逐步下降(3到2到1),使得每一短语上升的路程越来越长;最高音(图中标绿)保持水平,以属音(5)结束了三次,把进行感和张力渲染强调了三遍。
这样情感递进累积,达到了旋律至简又感人至深的效果。
B句:4.56|3.45|432122--
因为A句一直上行,B句要应答自然有下行的期望。沿用A句大结构,三个短语两短一长。
前两短语456/345内部都保持了单调上升的音阶,延续了A句的风格;但作为整体逐步向下模进,同时又满足了B句的下行要求。
432继续向下模进,但翻转了方向改为下行音阶,这一翻转恰巧让前后8个音符都是连续无跳跃的,与之前的短语间跳跃形成风格对比变化。
结尾短暂路过稳定的主音(1)回升到了不稳定的2,之后和声也从Asus解决到D,给“都一样闪亮”加重了感情色彩,这也是全曲要强调的精神核心。
D是属和弦,不结束,召唤A句从头再来,换成英文歌词。
A句复现,B句复现,结尾的音这次停在了主音1,和弦也停在主和弦G,第一次在句末给了稳定和结束的感觉。
作为结尾的G和弦同时也是激昂的转接部的开头,从G大调向上转接到A大调。
在A大调再次重复副歌,和上一次的G调对比显得更急迫,在看开幕式的时候我甚至听到了一种危机潜伏的感觉。
这个简约、团结、天下一家的主题确实是给刻画到位了。
吐槽:到处刷的《一起向未来》真是给我尬到了,莫名其妙,像糊弄事的[s:ac:汗]
我先来吹
纯外行,说说我听到的副歌的旋律[s:ac:哦]
编辑:别骂啦别骂啦,确实纯外行啊,我就是普通音乐爱好者,不标榜外行一会儿专业的大哥进来了,我也不敢瞎说八道啊[s:a2:大哭]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2/21/-5tfljQmp8k-eswgK21T3cSsg-am.jpg[/img]
A句:3-5|2-5|12345--
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从根音出发,以3:2的固定频率比去寻找音阶中的其他音,找到的前两个音就是So(5)和Mi(3)
3和5组成了自然界最简单的音程,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熟悉的声音:欢快的民歌,便利店迎客的叮咚声,孩子张口叫妈咪……
无论你的故乡在哪里,无论你的故乡唱的是什么调式,这两个音都是一样纯洁无瑕的声音
在欧洲(《哥德堡变奏曲,第30号变奏:集腋曲》,巴赫取德国民歌旋律汇编):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2/21/-5tfljQ8lys-4t1nK17T1kSfq-6g.jpg[/img]
在非洲(刚果《香蕉之歌》):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2/21/-5tfljQ8lys-ch7bKqT3cSj2-3b.jpg[/img]
在亚洲(沙特/伊拉克童谣《白玫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2/21/-5tfljQ8lys-d4hyK12T3cSow-34.jpg[/img]
这次不是中国风,没有像《我和你》去卡五音音阶,这次是用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全人类不约而同选择的声音。
3-5之后,路过2-5(渐变,同时又是对3-5的模仿),最后来到12345——最简单的主音音阶。4不在中国五音律里,但恰恰就是这个4到5的半音变化把张力拉满,这是《我和你》不具备的。
三个短语都是单调上升,
最低音(图中标蓝)逐步下降(3到2到1),使得每一短语上升的路程越来越长;最高音(图中标绿)保持水平,以属音(5)结束了三次,把进行感和张力渲染强调了三遍。
这样情感递进累积,达到了旋律至简又感人至深的效果。
B句:4.56|3.45|432122--
因为A句一直上行,B句要应答自然有下行的期望。沿用A句大结构,三个短语两短一长。
前两短语456/345内部都保持了单调上升的音阶,延续了A句的风格;但作为整体逐步向下模进,同时又满足了B句的下行要求。
432继续向下模进,但翻转了方向改为下行音阶,这一翻转恰巧让前后8个音符都是连续无跳跃的,与之前的短语间跳跃形成风格对比变化。
结尾短暂路过稳定的主音(1)回升到了不稳定的2,之后和声也从Asus解决到D,给“都一样闪亮”加重了感情色彩,这也是全曲要强调的精神核心。
D是属和弦,不结束,召唤A句从头再来,换成英文歌词。
A句复现,B句复现,结尾的音这次停在了主音1,和弦也停在主和弦G,第一次在句末给了稳定和结束的感觉。
作为结尾的G和弦同时也是激昂的转接部的开头,从G大调向上转接到A大调。
在A大调再次重复副歌,和上一次的G调对比显得更急迫,在看开幕式的时候我甚至听到了一种危机潜伏的感觉。
这个简约、团结、天下一家的主题确实是给刻画到位了。
吐槽:到处刷的《一起向未来》真是给我尬到了,莫名其妙,像糊弄事的[s:ac: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