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
2022-06-27T03:43:30+00:00
有些名作家也会发表文学评论,他们不在讨论范围,讨论的是只做评论的
普通大众会去看他们的评论吗?
未来的名作者,会从他们的评论中学会如何创作吗
作者本人,会从他们的评论中汲取经验吗
其他行业的人,能从他们的评论中得到启发吗
他们自己,会因为评论提高创作能力吗
如果都不会,文学评论不就是个自娱自乐,寄生在创作者身上的小圈子吗
文学评论家大多都是副业吧,主页可能是记者,文学教授之类的
文学评论家的意义还是有的吧,没有文学评论家中文系学的东西就少了一大堆知识点了
比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没有文学评论家基本没几个人看的懂他写的是啥(不说态度观点之类的,仅仅就考据注释就很重要的,普通人的知识量一般支撑不起)
[ur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54y1Z7Ka?share_source=copy_web[/url]
你但凡看点需要些知识储备的小说你就知道了,没有文学评论家挑出里面的梗和考据,普通人根本就看不懂。
甚至不用举实体书的例子,比如闺蜜如果没有评论区大神,我相信也不是每个读者都能吃透看懂
当然有意义,我举个例子吧,你现在很多当做常识的知识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评论家努力的结果。比如乔伊斯-福克纳-鲁尔福-马尔克斯-莫言这样一条线,如果你读过他们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们之间一个清晰的学习和传承的关系,这无论对于欣赏文学还是学习写作都是有益的,但如果没有评论家,一般人很难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因为这需要非常大量的阅读和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再比如说,如果你问我19、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是谁?我会回答是托尔斯泰、普鲁斯特、乔伊斯等人,我肯定不能把19、20世纪所有出版过的小说都读一遍,所以是谁公认的?是西方文学批评体系公认的。
[quote][pid=623115130,32579301,1]Reply[/pid] Post by [uid=60749089]Solongallthefish[/uid] (2022-07-06 14:07):
当然有意义,我举个例子吧,你现在很多当做常识的知识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评论家努力的结果。比如乔伊斯-福克纳-鲁尔福-马尔克斯-莫言这样一条线,如果你读过他们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们之间一个清晰的学习和传承的关系,这无论对于欣赏文学还是学习写作都是有益的,但如果没有评论家,一般人很难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因为这需要非常大量的阅读和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再比如说,如果你问我19、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是谁?我会回答是托尔斯泰、普鲁斯特、乔伊斯等人,我肯定不能把19、20世纪所有出版过的小说都读一遍,所以是谁公[/quote]马尔克斯到莫言是读一下就能感觉出来的
我读《丰乳肥臀》的时候第一感觉:这也太百年孤独了吧……
没有章评,用典多/方言多的书有些人根本看不懂[s:ac:哭笑]
比如姑获鸟第一卷香港卷的时候写的都是粤语,后面还有化用古代小说、诗词的地方。
再比如诡秘里面素材自各大现实宗教的内容之类的。
一开始当然是没这个职位,很多东西只是阅读量巨大的读书人随手批就,后来不管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总之是这些人成为一个小圈子,慢慢的就出现了评价体系和利益集团。
这么说吧,文学艺术作品就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本身。
《了不起的盖茨比》对美国、《百年孤独》对哥伦比亚、《我的名字叫红》对土耳其、《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对智利、以及四大名著对我们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不弱于胡夫金字塔、万里长城对埃及、中国的重要性和代表性。
它们就是现代文明的神殿,需要信徒的清洁、护卫的保护、祭司的供奉、萨满的解读。六老师说的话道理其实没错,如果自己的文化瑰宝不去了解、保护,是悲哀的。只不过他方向错了,低劣的二次创作不会夺走文化的光彩,而高明的二次创作却能让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所以二创不说该不该鼓励,起码不应该被禁止。
所以,这很正常啊,想想少林寺的藏经阁,不是也有武僧把守,里面有扫地僧,还有《鹿鼎记》里面那个澄观,专门研究这些经典研究了一辈子,他不就是古代版的“功夫评论家”嘛[s:ac:哭笑]
文学评论家与其说是个职业,更像是一种专业,就是一些研究文学,解读文学的专家。是文学评论家也是学者可能还是作家,毕竟文学评论本身也是一种创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