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mpoll
2020-07-26T08:07:14+00:00
尽管这个问题可用当作一个段子,但是其背后代表着好奇的人们对未来飞行汽车这一事物的憧憬,所以近年来,好几款“飞行汽车”在CES展会上赚足了眼球:2016年的亿航184、2018年的Volocopter,以及今天要着重探讨的——2019年的贝尔Nexus。
作为Uber Elevate项目的合作厂商,贝尔Nexus也是为了未来城市空中交通而推出的一款飞行出租车产品,与现有的几款飞行汽车产品相比,贝尔Nexus可谓是庞然大物,毕竟,以往的多旋翼汽车产品一般乘坐1-2人,起飞重量小于600kg,即使是Aeromobil的双座固定翼飞行汽车,其重量也未超过1吨。而贝尔Nexus可以乘坐4名乘客和1名飞行员,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6000磅(约2722kg)。虽然重量上看很笨拙,但是6部直径8英尺(约2.44m)的可倾转涵道风扇,可以使其垂直起降,并且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150英里每小时(约241km/h)。当然,这么大的起飞重量,其动力也无法采用单纯的锂电池,贝尔Nexus采用创新的混合动力系统,既保证了动力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又能保证不错的续航能力。
贝尔Nexus体积庞大
如果真的能够在2023年完成样机研发的话,贝尔Nexus将成为技术含量最高,且最具实用价值的垂直起降飞行汽车,作为飞行汽车资深门外汉,笔者给出的评价就是:这是一款比较靠谱的飞行汽车。下面就来解释一下贝尔Nexus到底如何“靠谱”。
1、总体方案靠谱。
总体方案包括了整体布局、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咱们一项一项来说。
整体布局:贝尔Nexus采用了可倾转涵道6旋翼结合短机翼和尾翼,很显然借鉴了贝尔驾轻就熟的V-22的倾转旋翼设计,理论上,倾转旋翼布局用一套动力系统既能够完成垂直起降,也能够完成平飞巡航,比普通多旋翼布局续航方面更有优势,加上采用了涵道旋翼,在提升了安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旋翼效率,减少了噪音。
6倾转旋翼布局
贝尔Nexus还配备了舒适的座椅,甚至在座舱顶部设置了大屏幕,在显示旅行信息的同时,也让座舱不那么压抑。
座舱内景
动力系统:贝尔Nexus采用了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由涡轮(轴)发动机带动大功率发电机,进而分配给6个涵道旋翼的电机,中间还有电池用于电力存储和缓冲。该发电系统可以产生最大600kw的功率,用在这种起飞重量的飞行器上具有不错的余量,可以应对强风和其他干扰。公布的续航里程约为240km,从飞行速度换算下来至少可以续航1小时,这个参数远远好于亿航184的20分钟,已经接近于实用化的程度。
赛峰混合动力系统试验
控制系统:贝尔Nexus将采用最先进的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全自动飞行,但是从设计中的飞行控制台以及飞行员座椅来看,贝尔并不急于以全自动的方式运营这款飞行汽车,而最先进的控制系统加上飞行员作为最终保护环节,其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也是不需要质疑的。
2、供应链靠谱。
谈贝尔Nexus的供应链,还是先看一下贝尔公司,在说贝尔公司之前,最好是看一下V-22鱼鹰运输机。
贝尔公司久负盛名的V-22鱼鹰运输机
V-22就是贝尔直升机和波音共同研发的,剩下的我就不用说了吧。供应链方面,那可是比总体方案还要靠谱,每个分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均是该系统方面的业界翘楚。
混合动力系统——赛峰。熟悉民航飞机的人会觉得这个名字如雷贯耳,毕竟CFM56系列发动机占据了中国民航的半壁江山,虽然混动系统是一项比较新的技术,但是赛峰针对贝尔Nexus研发的混动系统样机在2018年6月就已经成功运行并实现100kw的发电功率,赛峰认为2019年就可以实现设计指标,当然,笔者也是丝毫不敢质疑的。
赛峰公司的CFM56涡扇发动机
飞行控制系统——泰雷兹。作为老牌的飞控供应商,这个也是无话可说的,毕竟虎式直升机的飞控就出自泰雷兹。
泰雷兹提供飞控系统的虎式直升机
飞行驾驶舱——佳明。佳明不是只有运动手表,佳明的便携式GPS市场占有率非常高,而且佳明的飞行导航仪表一直是轻型飞机的首选。
佳明玻璃座舱
作动器——穆格。穆格公司大家听说不多,但人家也是主要的飞机、火箭、航天器等作动器的供应商,至于穆格为贝尔Nexus提供作动器,官方并没说明是提供倾转所用作动器还是旋翼变距机构。
3、时间点靠谱。
虽然到现在还没有一款飞行汽车正式上市,但是风口已经可以感觉到了,波音、空客、罗罗、优步、奥迪、吉利等等各大公司都已经开始飞行汽车的布局,阿联酋也已经允许飞行汽车的试运行,在可预见的将来,飞行汽车必定能够量产应用,而此时贝尔Nexus作为一款具有可行性和实用价值的概念机的出现,既能够推动飞行汽车产业的发展,也能够奠定贝尔和优步在行业中的地位。
既然笔者给出的评价是“比较”靠谱,那就是说还有不那么靠谱的地方,下面就来看一下贝尔Nexus到底何处“不靠谱”。
首先,贝尔Nexus采用了基于涡轮(轴)发动机的混动系统,但是同常用的直升机一样,该机必然会具有比较大的噪声,而在成熟度、续航里程等方面,该机有远不如同样载重的直升机,这一点会使得该机定位稍尴尬。
其次,在如此小的飞行器内塞进600kw的涡轮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散热可能变成一项比较棘手的问题,不过这种问题对于直升机制造商来说,应该可以妥善解决。
此外,6个涵道旋翼的设计使得平飞时,前后旋翼气流耦合严重,且旋翼气流会影响机翼升力,这个问题在从概念机到样机的阶段需要解决。
总的来说,贝尔Nexus的出现,为飞行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样本,研发的过程也会使飞行汽车供应链更成熟,这对任何一个厂商,以及希望享受飞行汽车的人来说,都是让梦想更快变成现实的切实之举。
作为Uber Elevate项目的合作厂商,贝尔Nexus也是为了未来城市空中交通而推出的一款飞行出租车产品,与现有的几款飞行汽车产品相比,贝尔Nexus可谓是庞然大物,毕竟,以往的多旋翼汽车产品一般乘坐1-2人,起飞重量小于600kg,即使是Aeromobil的双座固定翼飞行汽车,其重量也未超过1吨。而贝尔Nexus可以乘坐4名乘客和1名飞行员,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6000磅(约2722kg)。虽然重量上看很笨拙,但是6部直径8英尺(约2.44m)的可倾转涵道风扇,可以使其垂直起降,并且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150英里每小时(约241km/h)。当然,这么大的起飞重量,其动力也无法采用单纯的锂电池,贝尔Nexus采用创新的混合动力系统,既保证了动力系统设计的灵活性,又能保证不错的续航能力。
贝尔Nexus体积庞大
如果真的能够在2023年完成样机研发的话,贝尔Nexus将成为技术含量最高,且最具实用价值的垂直起降飞行汽车,作为飞行汽车资深门外汉,笔者给出的评价就是:这是一款比较靠谱的飞行汽车。下面就来解释一下贝尔Nexus到底如何“靠谱”。
1、总体方案靠谱。
总体方案包括了整体布局、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咱们一项一项来说。
整体布局:贝尔Nexus采用了可倾转涵道6旋翼结合短机翼和尾翼,很显然借鉴了贝尔驾轻就熟的V-22的倾转旋翼设计,理论上,倾转旋翼布局用一套动力系统既能够完成垂直起降,也能够完成平飞巡航,比普通多旋翼布局续航方面更有优势,加上采用了涵道旋翼,在提升了安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旋翼效率,减少了噪音。
6倾转旋翼布局
贝尔Nexus还配备了舒适的座椅,甚至在座舱顶部设置了大屏幕,在显示旅行信息的同时,也让座舱不那么压抑。
座舱内景
动力系统:贝尔Nexus采用了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由涡轮(轴)发动机带动大功率发电机,进而分配给6个涵道旋翼的电机,中间还有电池用于电力存储和缓冲。该发电系统可以产生最大600kw的功率,用在这种起飞重量的飞行器上具有不错的余量,可以应对强风和其他干扰。公布的续航里程约为240km,从飞行速度换算下来至少可以续航1小时,这个参数远远好于亿航184的20分钟,已经接近于实用化的程度。
赛峰混合动力系统试验
控制系统:贝尔Nexus将采用最先进的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全自动飞行,但是从设计中的飞行控制台以及飞行员座椅来看,贝尔并不急于以全自动的方式运营这款飞行汽车,而最先进的控制系统加上飞行员作为最终保护环节,其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也是不需要质疑的。
2、供应链靠谱。
谈贝尔Nexus的供应链,还是先看一下贝尔公司,在说贝尔公司之前,最好是看一下V-22鱼鹰运输机。
贝尔公司久负盛名的V-22鱼鹰运输机
V-22就是贝尔直升机和波音共同研发的,剩下的我就不用说了吧。供应链方面,那可是比总体方案还要靠谱,每个分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均是该系统方面的业界翘楚。
混合动力系统——赛峰。熟悉民航飞机的人会觉得这个名字如雷贯耳,毕竟CFM56系列发动机占据了中国民航的半壁江山,虽然混动系统是一项比较新的技术,但是赛峰针对贝尔Nexus研发的混动系统样机在2018年6月就已经成功运行并实现100kw的发电功率,赛峰认为2019年就可以实现设计指标,当然,笔者也是丝毫不敢质疑的。
赛峰公司的CFM56涡扇发动机
飞行控制系统——泰雷兹。作为老牌的飞控供应商,这个也是无话可说的,毕竟虎式直升机的飞控就出自泰雷兹。
泰雷兹提供飞控系统的虎式直升机
飞行驾驶舱——佳明。佳明不是只有运动手表,佳明的便携式GPS市场占有率非常高,而且佳明的飞行导航仪表一直是轻型飞机的首选。
佳明玻璃座舱
作动器——穆格。穆格公司大家听说不多,但人家也是主要的飞机、火箭、航天器等作动器的供应商,至于穆格为贝尔Nexus提供作动器,官方并没说明是提供倾转所用作动器还是旋翼变距机构。
3、时间点靠谱。
虽然到现在还没有一款飞行汽车正式上市,但是风口已经可以感觉到了,波音、空客、罗罗、优步、奥迪、吉利等等各大公司都已经开始飞行汽车的布局,阿联酋也已经允许飞行汽车的试运行,在可预见的将来,飞行汽车必定能够量产应用,而此时贝尔Nexus作为一款具有可行性和实用价值的概念机的出现,既能够推动飞行汽车产业的发展,也能够奠定贝尔和优步在行业中的地位。
既然笔者给出的评价是“比较”靠谱,那就是说还有不那么靠谱的地方,下面就来看一下贝尔Nexus到底何处“不靠谱”。
首先,贝尔Nexus采用了基于涡轮(轴)发动机的混动系统,但是同常用的直升机一样,该机必然会具有比较大的噪声,而在成熟度、续航里程等方面,该机有远不如同样载重的直升机,这一点会使得该机定位稍尴尬。
其次,在如此小的飞行器内塞进600kw的涡轮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散热可能变成一项比较棘手的问题,不过这种问题对于直升机制造商来说,应该可以妥善解决。
此外,6个涵道旋翼的设计使得平飞时,前后旋翼气流耦合严重,且旋翼气流会影响机翼升力,这个问题在从概念机到样机的阶段需要解决。
总的来说,贝尔Nexus的出现,为飞行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样本,研发的过程也会使飞行汽车供应链更成熟,这对任何一个厂商,以及希望享受飞行汽车的人来说,都是让梦想更快变成现实的切实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