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工作论文: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 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

SuN-avatar

SuN

2021-04-14T12:29:40+00:00

[url]https://www.cls.cn/detail/727255[/url]
央行原文链接 [url]http://www.pbc.gov.cn/yanjiuju/124427/133100/4214199/4215384/2021032618390757190.pdf[/url]

财联社4月14日讯,央行工作论文提出,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认识到人口红利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要认识到人口惯性是跨代际的巨大力量,其反作用力将导致人口反方向变化;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为此,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努力实现 2035 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


央行在工作论文中指出,我国的人口转型不同于发达国家。

1.人口转型更快


一是人口转型期短。与发达国家人口转型持续一、二百年相比,我国从建国后逐渐开始转型,预计到 2035 年左右进入第阶段,前后也就八十年。因此我国从人口膨胀到人口趋少、从就业压力到劳动短缺,时间更短、转变更快。这意味着我国远没有发达国家那么长的时间来做准备。

二是人口红利期短。以总抚养比小于 50%作为人口红利的判定界限,我国1995 年降至 50%以下,2019 年为 41.5%,预计 2030 年超过 50%,显示人口红利

还有十年;另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还有约十年退休,所以说人口红利还有十年。但总共算起来,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只有 35 年,这与日、韩、加等发达国家相比,都要更短。

2.老龄化更严重

一是老年人规模大。2000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 8827 万,占比 7%,进入老龄化社会;2019 年,该数据分别为 1.76 亿和 12.6%。中国老年人口规模长期居于世界第一。

二是老龄化速度快。联合国数据显示,1990-2019 年,世界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速为 2.7%,发达国家为 2.1%,而我国为 3.2%,预计未来二十年都将快于世界平均增速。2000-2019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从 7%上升至 12.6%,预计 2022 年超过 14%,由老龄化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32。这一过程仅用 22年,远快于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法国(140 年)和瑞典(85 年),也快于美国(72年)。

此外,发达国家老龄化通常发生在高收入阶段,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 多在二千美元以上,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时多在三万美元以上,但我国该数字分别为约一千和一万美元。

3.少子化更严重

1950-2019 年,我国迅速从高生育率国家转变为低生育率国家(其中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并持续走低),总和生育率从 6.71 下降至1.70,减少 5.01,同期美、日、英、法则分别减少 1.28、2.08、0.33 和 1.00。

我国生育率下降更快,除了有收入上升导致生育机会成本上升的原因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计划生育加速了生育率的下降;家庭资源集中于独生子女,抬高了养育成本,降低了妇女生育意愿;育龄妇女减少、生育窗口期缩短,也带动生育率加速下降。

应对之策

老龄化意味着净消耗,少子化意味着没产出,那很自然的应对方法就是储蓄。放开和鼓励生育,是劳动力的储蓄;储蓄和投资,是资本和产出能力的储蓄;完善养老体系,是财富的储蓄;教育和科技进步,是生产率的储蓄。

一是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出生率取决于育龄妇女占比和生育率,前者受历史人口状况的影响,改变起来难度大;后者受当前妇女认识的影响,提高起来见效相对快。一方面要全面放开生育(三胎及以上)。不要再犹豫观望已有政策效果,要趁着现在部分居民想生又不让生时放开,等到大家都不想了再放,则没了用处。另一方面大力鼓励生育。要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遇到的困难,让妇女敢生、能生、想生;倡导生育不仅是父母和家庭的事,而且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二是重视储蓄和投资。首先要高度警惕和防止储蓄率过快下降的趋势。要清楚我国不仅肩负发展的重任、而且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要明白没有积累何来增长。其次要认清消费永远不是增长的源泉。要明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清楚发达国家消费率高有历史原因,其力图改变、但回天无术,因此不要以此为学习的榜样。第三要重视投资。要扩大国内中西部的投资,虽然我国总体的资本边际收益持续递减,但中西部的机器换人仍大有可为;要扩大走出去,尤其是亚非拉的投资,因为这些地区提供了大量的、仅存的人口红利。

三是推进养老改革。首先,养老制度要由即时支付型转为储蓄型。我国现有养老体制的初衷是考虑了储蓄养老的长远需要,但实际执行下来变为现收现付的Pay As You Go。这在人口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尚能勉强维持、也简单易行,但遇上人口转型带来的老龄化危机,则难以应对。

其次,区分基本保障和个人账户。绝大多数人混淆二者并将二者置于养老金下统一讨论,给我们的认识和行动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实际上,两者的目的、产品性质、资金来源、缴费标准等都有根本不同。

从目的看,前者是为了构建社会基本保障网,后者是为了解决短视造成的跨期配置;从产品性质看,前者是公共产品(全覆盖、无差别),后者是市场化产品(有差异、有激励);

从资金来源看,前者应财政兜底,后者则由企业和个人缴纳,政府不应补贴;从缴费标准看,前者是保基本,不应标准过高(基本而非奢侈),后者则可根据企业和个人条件、需求而变换缴费率和养老金待遇标准。

第三,妥善解决转制成本。在区分基本保障和个人账户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个人账户;发行特别国债补充转制成本,保持个人养老金缴费、支付连续,实现平稳转制。

第四,多项制度配合。有人认为养老改革可很快实现转轨,实际上任重道远。改革要么降低养老金标准,要么多付出劳动,以实现养老金可持续。前者可降低替代率,杜绝退休工资拿得比在职高的现象;后者可延长退休年龄,但要早做,拖得越久,越难解决。养老改革也需以税收制度完善、企业年金法律体系健全、养老金资产管理机构能力提升、居民养老保障和投资管理意识增强等为保障。

四是促进教育和科技进步。未来我国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不是一句空话,而需要实实在在的支持。首先环境宽松。要抓主要矛盾,把握好创新与监管的平衡。其次建立基本的社保体系。创新要冒风险,如果人们知道即便失败,也有饭吃、有房住、有病看,就会敢冒险、敢创新。

第三控制房价。创新创业靠的是年轻人,但其多半没钱。一个城市房价太高,把他们都逼走了,何谈创新。这是深圳过去超越香港的主要经验,未来也有可能成为限制其长远发展的障碍。

第四重视教育。要重视母亲和少儿的教育;重视基础教育,提升教育覆盖面、教育公平性;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和科技进步周期长、见效慢、不可控(熊彼特也认为创新性破坏难找规律),因此我国当前还是要以人、财、物的储蓄为本,教育和科技为辅。
ImSnappY-avatar

ImSnappY

看来以后体制内要带头生育了,违反开除
GL1TCHSYNX-avatar

GL1TCHSYNX

然后咧[img]http://img4.nga.cn/ngabbs/post/smile/a2_36.png[/img]
YanniDLaw-avatar

YanniDLaw

银行团知道了,然后呢?
ZDEMONZ-avatar

ZDEMONZ

Reply to [pid=507925896,26330859,1]Reply[/pid] Post by [uid=9439339]pnixmt[/uid] (2021-04-14 20:48)体制带编制的放产假,工作谁做?临时工?
Aiden!-avatar

Aiden!

80.90后得养老会异常艰巨,需要提前做好自己得养老金储备,丁克得人群最好做好更艰巨的心理准备。
WokFired-avatar

WokFired

快进到不生孩子扒你家房子
QuittenTime-avatar

QuittenTime

第一次知道央行还操这心呢
FhiliZz-avatar

FhiliZz

说的很好,但是有啥用呢?

央妈相对来说还清醒点,至少不会堂而皇之喊出赤字货币化这种言论。

财爸你看看你。
鈴木ねか-avatar

鈴木ねか

呵呵呵呵呵呵
生孩子就光妇女有困难是吧???
BennyHerb-avatar

BennyHerb

我有点想不通,既然鼓励二胎,为啥医院医保费用拼命降,上学卡二胎资格,这谁敢生?
Midnight (silvan)-avatar

Midnight (silvan)

有请不生军团跑步进场[s:ac:茶]
𝑪𝒉𝒓𝒊𝒔 𝒔𝒂𝒕𝒛𝒖  雪-avatar

𝑪𝒉𝒓𝒊𝒔 𝒔𝒂𝒕𝒛𝒖 雪

人口下降跟男性没什么关系的,真的,生育真的就是看女性自己的意愿的,男的愿意生也没用,放封建社会那也是因为体力的差异使得女性自己本身需要依靠男性才愿意生育的,而不是男性想生
Nullpointer-avatar

Nullpointer

哦,不生孩子退休直接吃绝户,这不就行了?既省了养老钱,又充盈了国库,还提高了生育率。不是完美。
QuittenTime-avatar

QuittenTime

就几个没正事干的央行员工翻翻资料拼的论文,比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准好不到哪去。
Wibble-avatar

Wibble

今年公司应聘社招,有些岗位听说增加了条件,要求有房,有家庭,有孩子……不知道有关系没
Kiritaetae-avatar

Kiritaetae

任何社会发展都会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哪怕是北欧社会
Trxpz-avatar

Trxpz

[quote][pid=507926653,26330859,1]Reply[/pid] Post by [uid=37093747]冠生园火腿月饼[/uid] (2021-04-14 20:52):

我有点想不通,既然鼓励二胎,为啥医院医保费用拼命降,上学卡二胎资格,这谁敢生?[/quote]请问哪个城市卡二胎上学资格?键盘侠同志
amari-avatar

amari

[quote][pid=507927154,26330859,1]Reply[/pid] Post by [uid=40750494]最棒的猫lucky[/uid] (2021-04-14 20:54):

今年公司应聘社招,有些岗位听说增加了条件,要求有房,有家庭,有孩子……不知道有关系没[/quote]没关系
有房,有家庭,有孩子的相对稳定,不会朝三暮四
Lovelylylying-avatar

Lovelylylying

[quote][pid=507926198,26330859,1]Reply[/pid] Post by [uid=62829170]时间回撤线[/uid] (2021-04-14 20:49):

80.90后得养老会异常艰巨,需要提前做好自己得养老金储备,丁克得人群最好做好更艰巨的心理准备。[/quote]丁克比有娃的强多了,至少能攒一笔钱,即便不攒钱因为生活更舒适身体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