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b.
2021-10-20T12:03:33+00:00
算了算时间,入坑也差不多一年了,回头想了想,买的东西和踩的坑还不少,最近好像泥潭好像入坑的也挺多的,我就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大概从素组,简单改造,笔涂和喷涂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我只分享我自己买过,用过的东西,可能有失偏颇,也可能出错,如有错误,请告诉我,我来更正)
下面进入正题
一 素组篇
在介绍工具之前,先讲一下素组的步骤,首先是取件,然后是修件、打磨,接着是上水贴,最后是喷保护漆。渗线这一步可以放在两个地方,一是取件前,直接在板件上面渗线,二是水贴前。如果不准备后续做改造或者改色的话建议直接在取件前渗线,因为打磨后如果目数不高,那么溢出的渗线液可能比较难擦除。
[quote]1,剪钳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31mcZj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剪钳是制作模型最基本的工具
图上从左到右分别是锋芒,神手和魔蝎,刚刚入坑的时候,很多人回去买所谓的新手套装,这里说一下,千万别买,新手套装给的剪钳非常难用,剪钳太差,会导致取件的时候水口发白,剪钳推荐至少买一把国产35的锋芒,如果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考虑魔蝎,我目前是拿来做副钳,感受还不错,值得它70-90的价位。神手就是剪钳的天花板了,手感丝滑,贴边取件都一般不会发白,注意不要用来剪流道和透明件,只是现在很难原价买到,据说可以用箱4代替,没用过,不多做评价
楼下有同学推荐金牌双刃钳,有预算的同学可以买一把作为取件副钳,以及用来剪透明件和流道等容易损伤单刃剪钳的东西
[/quote][quote]2,笔刀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j1buZi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笔刀应该也是人手一把的,用来修件等,目前大家用的比较多的就是olifa的笔刀,或者如果你不幸入手了“新手套装“,那也可以只买olifa的刀头,可以适配新手套装的握柄,只要刀头好用,握柄没多大影响,图上就是olifa家的小黄刀[/quote][quote]3,打磨工具
首先,为什么要打磨,上面提到了差的剪钳会导致水口发白,但实际上,几乎所有剪钳都会导致水口发白,只不过程度不同,所以使用剪钳时,通常分两刀,第一刀取件,这次会离水口比较远,第二刀可以贴近水口取件,贴近程度视剪钳质量而定,神手可以做到几乎贴边而不发白。最后留下得一小段水口就要靠打磨工具来去掉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av4aZm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首先是砂纸和打磨板,最基础的打磨工具,在这里打磨板的作用是让砂纸可以以一个平面去打磨,这样打磨平面的的时候才不会出问题。打磨板有很多选择,随便买一套就行,注意买之前要看好尺寸,买让你能有最舒服的握持姿势的打磨板,推荐像我一样手不是特别大的,选择长度15cm以内的,另外,宽度方面除了比较常用的1-2cm左右宽度的以外,可以备一些更小尺寸的,因为有时候可能会有比较复杂的情况,这时候过宽的打磨板无法正常接触打磨面
砂纸可以选择背胶砂纸,也可以买双面胶和普通砂纸回来自己裁剪,粘到打磨板上,砂纸目数可以选择600-800-1000,一般最开始用600目打磨,它的切削力最大,但是磨出来比较粗糙,打磨到水口全部消失以后,增加砂纸目数打磨,会让打磨面更加平整。如果有抛光的需求,可以继续往上买到1200,1500乃至2000目的砂纸,然后再用打磨膏抛光
这里注意,如果打算喷消光漆或者后续有喷涂打算,打磨这一步可以止步800。如果打算喷亮光。可以适当增加目数,或者干脆到抛光这一步。不过抛光这步也可以放在亮光保护漆完全干透以后,直接在保护漆上抛光。
注意打磨的时候推荐蘸水打磨,这样防止碎屑到处都是,也防止吸入,如果觉得切削力不足了,也可以在水里用手搓一下,这样还能用好几次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pgjk-3jjrZr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海绵砂纸,用来处理曲面的水口,用法与砂纸一致,只是通常用于曲面打磨,就不赘述,目数也是推荐600-800-1000,也推荐湿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ha9cZbT1kSg0-sg.jpg.thumb_ss.jpg[/img]
锉刀,怎么说呢,不知道说啥,不要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1fcw-9p2sZi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神手金属打磨板,手感非常好,打磨出来的效果也非常不错,体感打磨面细腻程度略大于1200目砂纸的效果,而他本身的切削力有800目左右,有了这个基本不需要打磨板和砂纸了,缺点是他最大只有800目的切削力,所以处理零件速度可能慢一些 当然,搭配神手剪钳就没有缺点了 [/quote][quote]4,水贴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4e0w-7wjbZc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spvk-gvuxZe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2tfrZf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水贴软化剂,水贴盒,镊子,棉棒,注意尖头镊子必备,圆头镊子可以备一把。水贴盒可以自制,拿一个空盒子,一个可以放进去的海绵,就行了,或者直接用空盒子装水,水贴的贴法是先用笔刀把水贴和水贴后的纸一起取下来,然后放进水里/水贴盒里,等水贴后的纸完全浸湿后,就可以用尖头镊子夹起水贴,然后把水贴放在贴的位置,用棉棒吸掉多余水分。棉棒要用不掉毛的。在这里水贴软化剂有两种,图中是带胶的水贴软化剂,还有一种不带胶的,不带胶的软化剂用于自带背胶的水贴,大部分国产水贴都自带背胶,这种软化剂的用法是贴上水贴后,在水贴表面刷软化剂,使水贴更加服帖,然后擦去多余软化剂;而带胶的软化剂用于不带背胶的水贴(也可以用于带背胶的),比如万代的水贴一般是不带背胶的,这种软化剂用之前要摇晃均匀,在贴水贴之前滴在要贴的位置,放上水贴后等一会会,再用棉棒擦去。如果不想买两瓶的话,可以只买一瓶带胶的,基本可以应付所有情况了[/quote][quote]5,渗线/勾线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4kowZf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一般渗线液选择田宫或者郡士的,这里不推荐其他品牌,这玩意买一次可以用到退坑,直接选择大牌比较放心,颜色选则建议必备一瓶黑色,灰色也比较推荐,前者用于有颜色的板件渗线,后者用于白色板件渗线,如果觉得红色板件渗黑色不好看,也可以再买一瓶棕色的用来渗红色件。在渗线这块,基本这三个颜色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除了渗线液之外,还需要一瓶稀释剂,用来擦除渗线液,郡士和田宫都有各自对应的渗线液,不能互用,也不要去买什么网上推荐的“平替”,20几块钱用一辈子的东西不值当去费太多功夫
这两个品牌我都用过,大概讲一下区别:
郡士渗线液的优点是气味小,但是干的特别慢,一般至少放一个晚上才干
而田宫的优点是干的比较快,如果涂得不是特别多,一两个小时之后就可以开始擦去多余的颜料了,但是缺点是味道确实非常大,而且如果处理不当,材料有饼干的风险(饼干化:指材料像饼干一样碎掉)
下面讲一下渗线的方法:
首先,不要组装完成后渗线!!不要组装完成后渗线!!不要组装完成后渗线!!
重要的事说三遍。渗线的步骤如前文所说,建议放在取件前或者水贴前,如果组装后再渗线,一是在一些角落的刻线可能比较难擦,二是擦的过程可能会影响贴好的水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组装后渗线很容易饼干。因为组装后的零件会处于一个受力的状态,而渗线液中的溶剂可能会使零件中的高分子发生溶胀乃至轻微溶解,而刻线的位置又往往是零件结构中较薄弱的部位,在受力的情况下发生溶胀,就很容易断裂,因此不但不要在组装后渗线,就算渗完线,也一定要等待渗线液完全干燥后再进行组装。
田宫和郡士的渗线液用之前都一定要摇晃均匀(田宫的渗线液盖子上会带一个小刷子,郡士没有,所以用郡士的话就要额外备金属渗线笔或者面相笔。面相笔可以买那种几块钱一大把的,用几次不好用了就扔了),摇晃均匀渗线液后用小刷子或者面相笔蘸取一定的渗线液,不要太多,点到刻线的某个点上,等待渗线液自己流到整个刻线中,如果渗线液不够,就继续蘸取,到刻线中没有渗线液的部位继续渗。渗线完成后,等待渗线完全干燥,用棉棒蘸取对应的稀释液,擦去刻线外多余的渗线液。注意,渗线的前提是有刻线,高低落差处如果自己不加刻线,那就无法渗线,也不建议强行渗线。
除了用渗线液和稀释剂渗线以外,也可以用郡士出品的渗线笔和消色笔,使用方法同渗线液。消色笔不建议直接在零件上擦渗线,建议用棉棒在笔头蘸取,再擦,这样避免污染笔头,也能延长消色笔使用寿命,注意郡士的消色笔无法与上文中自家的稀释剂相互代替。如果只打算做素组可以使用,如果有改色需求的话,不建议使用,因为渗线笔和消色笔的溶剂可能会影响漆面。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43scZi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除了使用渗线的方法,也可以用勾线来突出刻线,勾线一般使用极细的樱花勾线笔,也可以用自动铅笔。勾线的好处是不用加刻线就能在高低落差处勾线,坏处是勾错了很难处理,勾线笔和铅笔勾错的话都可以用橡皮来擦。而且勾线的工作量可能会比渗线多很多。勾线基本上是快被淘汰了,不建议用。如果一定要用的话可以备一支0.2/0.3的自动铅笔,用来补一些高低落差处的勾线,后期如果打算喷保护漆的话也不用担心铅笔痕被擦掉,[/quote][quote]6,保护漆
保护漆一般选择郡士的油性亮光/消光或者水性亮光/消光
油性的附着力和漆面效果比水性好,但是据说水性对身体的伤害小,郡士还有一种新水性保护漆,效果基本与油性差不多,而且新水性的消光漆防发白,更好用,不过新水性的缺点就是贵 这也许不算是它的缺点,应该是我的缺点
至于保护漆的选择,一般高达整体可以上消光,消除塑料质感,然后某些想要突出的部位或者金属色部位用亮光。或者干脆全部消光也是可以的。像新安洲这种特点就是油光油光的机体,那全身亮光保护可能更符合机设一点。总之消光和亮光主要看个人需求。如果某些地方不需要消光,也不想上亮光那么亮的,那么也可以用半消光
注意无论是水性还是油性保护漆,都一定要佩戴防毒面罩,防毒面罩的滤盒选择可以过滤有机蒸汽的,有带滤棉的更好。
[/quote][quote]7,上色夹
既然在这里涉及到了一点喷涂,那就顺带说一下上色夹
这玩意拼多多几块钱一大把,随便买,注意除了这种便宜的带齿夹,最好还要准备一点包橡胶的软头上色夹,因为有时候夹持部位不能受损,比如需要夹到外甲的外部,这时候就用软头夹。然后可以买一些猫抓板,作为上色夹的放置架[/quote]素组篇基本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买过的,觉得还不错的小工具给大家参考一下,放在素组的部分,因为大部分都是素组也有可能用到的,这部分我就白天摸鱼的时候随缘更新,想到哪更到哪,其他部分晚上慢慢更新
[quote]7,乱七八糟的小玩意
(1)板件架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1/jwQj8w-ir2xK25T1kSgz-f1.jpg.thumb_ss.jpg[/img]
用来按顺序放板件,这样每次取件就不用一个板件一个板件的翻,提升效率。PS:可以搜索PCB架,搜出来的东西跟板件架是一样的,便宜很多。注意看好尺寸再买。
(2)收纳盒和收纳架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16d7ZbT3cSsg-g0.jpg.thumb_ss.jpg[/img]
拼多多上几块钱一个的收纳盒,可以多买点,装零件,工具,都很好用,也可以作为打磨时装水的容器。收纳架买的宜家的,嫌贵的话同款应该也有很多
(3)拆件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g5hhZc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夏威夷果开壳器同款,有时候拼错了用这个拆更方便,注意使用的时候不要太暴力了,防止损坏零件
(4)刷子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9vk-2y2sZb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备一个软毛刷,一个硬毛刷,软毛刷用来后期除尘,硬毛刷用来清理打磨和刻线后残留的碎屑。硬毛刷可以用牙刷代替,如果觉得牙刷毛硬度不够,可以适当剪短刷毛
(5)502,495,田宫啫喱胶等
502大家都知道,495类似502,但是干的慢一点,可调整时间更多一点,田宫啫喱胶是我用过的最好用的胶,比起502,它的优点是胶体比较稠,用牙签蘸取和涂抹很方便,而且也不用担心在零件上会流动,腐蚀到其他部位。 缺点是比502贵很多 。
(6)蓝丁胶
类似橡皮泥,有一定粘性,用法比较多,加固关节;凹造型的时候辅助支撑;喷漆时不方便夹持的零件可以用蓝丁胶固定;处理比较复杂结构的遮盖时,比起剪很多次大小不一的遮盖带往上贴,直接用蓝丁胶粘上去,然后用笔刀调整覆盖更加简单。
(7)超声波清洗仪
清理碎屑。我处理零件一般是先打磨,再加刻线,然后超声清洗,拿出来以后随便刷刷就可以擦干净。当然这个不是必须,刷仔细点也可以,我是图省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gqf1Zj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8)尖头圆锉
扩孔用,只入手万代的话可能用不到,万代的胶一般组合度都很好,用不着扩孔
(9)紫外小手电
万代的很多透明件都有荧光效果,现在也有很多荧光效果水贴,需要给高达照出荧光效果的话,就买一只紫外小手电,注意紫外灯不要对着人
[/quote]二 改造篇
[quote]刻线工具
刻线首先是推刀,推荐尺寸是至少一把0.2。如果有更多需求,再备一把0.15和0.3.如果你有更多需求,那我相信你已经明白自己需要啥了
品牌方面,天花板是BMC推刀,其次是HZT,在后面就是边境什么的比较便宜价位的推刀。BMC的我买不到,所以用的HZT,体感对于大部分人的刻线需求来说肯定是足够的,切削力和手感很到位。如果觉得HZT太贵了,可以看看箱牌的推刀刀片,一根好像是50左右,再配个刀柄。我买了一根0.15的箱牌刀片,比起HZT的0.2和0.3推刀来说,手感差不少,使用起来有“跳刀”的感觉,但是箱牌刀片也是它和HZT联名的,所以不清楚是刀片的问题还是刀头变细的通病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62fgZj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然后是一把刻线软尺和硬边胶带。刻线软尺是辅助铅笔先在零件上勾出你要刻的线,考虑到有时候可能会进行曲面作图,所以软尺比较好。硬边胶带就是贴在需要刻线的部位,给刻刀一点支撑,这样才能刻出直线,注意硬边胶带为了不在零件上留下胶痕,所以粘性不会很大,所以刻线的过程中不要太向硬边胶带方向施力,否则会刻歪。硬边胶带推荐买质量好一点的,比如箱牌的,迪斯派的。质量不好的硬边胶带会有较多的毛边,很影响刻线质量和刻线体验。
如果有刻曲线的需求,可以买一个田宫曲线遮盖带,这个可以弯曲,可以当做刻线胶带来用,但是使用需要更加小心。
[/quote] 未完待续
先晒一下现在手上快完工的红牛,改了个色,加了一点细节 ...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c5msZfT1kSg0-sg.jpg.thumb_ss.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e1u8Zi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e1u8Zi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下面进入正题
一 素组篇
在介绍工具之前,先讲一下素组的步骤,首先是取件,然后是修件、打磨,接着是上水贴,最后是喷保护漆。渗线这一步可以放在两个地方,一是取件前,直接在板件上面渗线,二是水贴前。如果不准备后续做改造或者改色的话建议直接在取件前渗线,因为打磨后如果目数不高,那么溢出的渗线液可能比较难擦除。
[quote]1,剪钳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31mcZj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剪钳是制作模型最基本的工具
图上从左到右分别是锋芒,神手和魔蝎,刚刚入坑的时候,很多人回去买所谓的新手套装,这里说一下,千万别买,新手套装给的剪钳非常难用,剪钳太差,会导致取件的时候水口发白,剪钳推荐至少买一把国产35的锋芒,如果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考虑魔蝎,我目前是拿来做副钳,感受还不错,值得它70-90的价位。神手就是剪钳的天花板了,手感丝滑,贴边取件都一般不会发白,注意不要用来剪流道和透明件,只是现在很难原价买到,据说可以用箱4代替,没用过,不多做评价
楼下有同学推荐金牌双刃钳,有预算的同学可以买一把作为取件副钳,以及用来剪透明件和流道等容易损伤单刃剪钳的东西
[/quote][quote]2,笔刀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j1buZi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笔刀应该也是人手一把的,用来修件等,目前大家用的比较多的就是olifa的笔刀,或者如果你不幸入手了“新手套装“,那也可以只买olifa的刀头,可以适配新手套装的握柄,只要刀头好用,握柄没多大影响,图上就是olifa家的小黄刀[/quote][quote]3,打磨工具
首先,为什么要打磨,上面提到了差的剪钳会导致水口发白,但实际上,几乎所有剪钳都会导致水口发白,只不过程度不同,所以使用剪钳时,通常分两刀,第一刀取件,这次会离水口比较远,第二刀可以贴近水口取件,贴近程度视剪钳质量而定,神手可以做到几乎贴边而不发白。最后留下得一小段水口就要靠打磨工具来去掉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av4aZm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首先是砂纸和打磨板,最基础的打磨工具,在这里打磨板的作用是让砂纸可以以一个平面去打磨,这样打磨平面的的时候才不会出问题。打磨板有很多选择,随便买一套就行,注意买之前要看好尺寸,买让你能有最舒服的握持姿势的打磨板,推荐像我一样手不是特别大的,选择长度15cm以内的,另外,宽度方面除了比较常用的1-2cm左右宽度的以外,可以备一些更小尺寸的,因为有时候可能会有比较复杂的情况,这时候过宽的打磨板无法正常接触打磨面
砂纸可以选择背胶砂纸,也可以买双面胶和普通砂纸回来自己裁剪,粘到打磨板上,砂纸目数可以选择600-800-1000,一般最开始用600目打磨,它的切削力最大,但是磨出来比较粗糙,打磨到水口全部消失以后,增加砂纸目数打磨,会让打磨面更加平整。如果有抛光的需求,可以继续往上买到1200,1500乃至2000目的砂纸,然后再用打磨膏抛光
这里注意,如果打算喷消光漆或者后续有喷涂打算,打磨这一步可以止步800。如果打算喷亮光。可以适当增加目数,或者干脆到抛光这一步。不过抛光这步也可以放在亮光保护漆完全干透以后,直接在保护漆上抛光。
注意打磨的时候推荐蘸水打磨,这样防止碎屑到处都是,也防止吸入,如果觉得切削力不足了,也可以在水里用手搓一下,这样还能用好几次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pgjk-3jjrZr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海绵砂纸,用来处理曲面的水口,用法与砂纸一致,只是通常用于曲面打磨,就不赘述,目数也是推荐600-800-1000,也推荐湿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ha9cZbT1kSg0-sg.jpg.thumb_ss.jpg[/img]
锉刀,怎么说呢,不知道说啥,不要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1fcw-9p2sZi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神手金属打磨板,手感非常好,打磨出来的效果也非常不错,体感打磨面细腻程度略大于1200目砂纸的效果,而他本身的切削力有800目左右,有了这个基本不需要打磨板和砂纸了,缺点是他最大只有800目的切削力,所以处理零件速度可能慢一些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4e0w-7wjbZc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spvk-gvuxZe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2tfrZf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水贴软化剂,水贴盒,镊子,棉棒,注意尖头镊子必备,圆头镊子可以备一把。水贴盒可以自制,拿一个空盒子,一个可以放进去的海绵,就行了,或者直接用空盒子装水,水贴的贴法是先用笔刀把水贴和水贴后的纸一起取下来,然后放进水里/水贴盒里,等水贴后的纸完全浸湿后,就可以用尖头镊子夹起水贴,然后把水贴放在贴的位置,用棉棒吸掉多余水分。棉棒要用不掉毛的。在这里水贴软化剂有两种,图中是带胶的水贴软化剂,还有一种不带胶的,不带胶的软化剂用于自带背胶的水贴,大部分国产水贴都自带背胶,这种软化剂的用法是贴上水贴后,在水贴表面刷软化剂,使水贴更加服帖,然后擦去多余软化剂;而带胶的软化剂用于不带背胶的水贴(也可以用于带背胶的),比如万代的水贴一般是不带背胶的,这种软化剂用之前要摇晃均匀,在贴水贴之前滴在要贴的位置,放上水贴后等一会会,再用棉棒擦去。如果不想买两瓶的话,可以只买一瓶带胶的,基本可以应付所有情况了[/quote][quote]5,渗线/勾线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4kowZf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一般渗线液选择田宫或者郡士的,这里不推荐其他品牌,这玩意买一次可以用到退坑,直接选择大牌比较放心,颜色选则建议必备一瓶黑色,灰色也比较推荐,前者用于有颜色的板件渗线,后者用于白色板件渗线,如果觉得红色板件渗黑色不好看,也可以再买一瓶棕色的用来渗红色件。在渗线这块,基本这三个颜色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除了渗线液之外,还需要一瓶稀释剂,用来擦除渗线液,郡士和田宫都有各自对应的渗线液,不能互用,也不要去买什么网上推荐的“平替”,20几块钱用一辈子的东西不值当去费太多功夫
这两个品牌我都用过,大概讲一下区别:
郡士渗线液的优点是气味小,但是干的特别慢,一般至少放一个晚上才干
而田宫的优点是干的比较快,如果涂得不是特别多,一两个小时之后就可以开始擦去多余的颜料了,但是缺点是味道确实非常大,而且如果处理不当,材料有饼干的风险(饼干化:指材料像饼干一样碎掉)
下面讲一下渗线的方法:
首先,不要组装完成后渗线!!不要组装完成后渗线!!不要组装完成后渗线!!
重要的事说三遍。渗线的步骤如前文所说,建议放在取件前或者水贴前,如果组装后再渗线,一是在一些角落的刻线可能比较难擦,二是擦的过程可能会影响贴好的水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组装后渗线很容易饼干。因为组装后的零件会处于一个受力的状态,而渗线液中的溶剂可能会使零件中的高分子发生溶胀乃至轻微溶解,而刻线的位置又往往是零件结构中较薄弱的部位,在受力的情况下发生溶胀,就很容易断裂,因此不但不要在组装后渗线,就算渗完线,也一定要等待渗线液完全干燥后再进行组装。
田宫和郡士的渗线液用之前都一定要摇晃均匀(田宫的渗线液盖子上会带一个小刷子,郡士没有,所以用郡士的话就要额外备金属渗线笔或者面相笔。面相笔可以买那种几块钱一大把的,用几次不好用了就扔了),摇晃均匀渗线液后用小刷子或者面相笔蘸取一定的渗线液,不要太多,点到刻线的某个点上,等待渗线液自己流到整个刻线中,如果渗线液不够,就继续蘸取,到刻线中没有渗线液的部位继续渗。渗线完成后,等待渗线完全干燥,用棉棒蘸取对应的稀释液,擦去刻线外多余的渗线液。注意,渗线的前提是有刻线,高低落差处如果自己不加刻线,那就无法渗线,也不建议强行渗线。
除了用渗线液和稀释剂渗线以外,也可以用郡士出品的渗线笔和消色笔,使用方法同渗线液。消色笔不建议直接在零件上擦渗线,建议用棉棒在笔头蘸取,再擦,这样避免污染笔头,也能延长消色笔使用寿命,注意郡士的消色笔无法与上文中自家的稀释剂相互代替。如果只打算做素组可以使用,如果有改色需求的话,不建议使用,因为渗线笔和消色笔的溶剂可能会影响漆面。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43scZi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除了使用渗线的方法,也可以用勾线来突出刻线,勾线一般使用极细的樱花勾线笔,也可以用自动铅笔。勾线的好处是不用加刻线就能在高低落差处勾线,坏处是勾错了很难处理,勾线笔和铅笔勾错的话都可以用橡皮来擦。而且勾线的工作量可能会比渗线多很多。勾线基本上是快被淘汰了,不建议用。如果一定要用的话可以备一支0.2/0.3的自动铅笔,用来补一些高低落差处的勾线,后期如果打算喷保护漆的话也不用担心铅笔痕被擦掉,[/quote][quote]6,保护漆
保护漆一般选择郡士的油性亮光/消光或者水性亮光/消光
油性的附着力和漆面效果比水性好,但是据说水性对身体的伤害小,郡士还有一种新水性保护漆,效果基本与油性差不多,而且新水性的消光漆防发白,更好用,不过新水性的缺点就是贵
至于保护漆的选择,一般高达整体可以上消光,消除塑料质感,然后某些想要突出的部位或者金属色部位用亮光。或者干脆全部消光也是可以的。像新安洲这种特点就是油光油光的机体,那全身亮光保护可能更符合机设一点。总之消光和亮光主要看个人需求。如果某些地方不需要消光,也不想上亮光那么亮的,那么也可以用半消光
注意无论是水性还是油性保护漆,都一定要佩戴防毒面罩,防毒面罩的滤盒选择可以过滤有机蒸汽的,有带滤棉的更好。
[/quote][quote]7,上色夹
既然在这里涉及到了一点喷涂,那就顺带说一下上色夹
这玩意拼多多几块钱一大把,随便买,注意除了这种便宜的带齿夹,最好还要准备一点包橡胶的软头上色夹,因为有时候夹持部位不能受损,比如需要夹到外甲的外部,这时候就用软头夹。然后可以买一些猫抓板,作为上色夹的放置架[/quote]素组篇基本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买过的,觉得还不错的小工具给大家参考一下,放在素组的部分,因为大部分都是素组也有可能用到的,这部分我就白天摸鱼的时候随缘更新,想到哪更到哪,其他部分晚上慢慢更新
[quote]7,乱七八糟的小玩意
(1)板件架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1/jwQj8w-ir2xK25T1kSgz-f1.jpg.thumb_ss.jpg[/img]
用来按顺序放板件,这样每次取件就不用一个板件一个板件的翻,提升效率。PS:可以搜索PCB架,搜出来的东西跟板件架是一样的,便宜很多。注意看好尺寸再买。
(2)收纳盒和收纳架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16d7ZbT3cSsg-g0.jpg.thumb_ss.jpg[/img]
拼多多上几块钱一个的收纳盒,可以多买点,装零件,工具,都很好用,也可以作为打磨时装水的容器。收纳架买的宜家的,嫌贵的话同款应该也有很多
(3)拆件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g5hhZc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夏威夷果开壳器同款,有时候拼错了用这个拆更方便,注意使用的时候不要太暴力了,防止损坏零件
(4)刷子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9vk-2y2sZb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备一个软毛刷,一个硬毛刷,软毛刷用来后期除尘,硬毛刷用来清理打磨和刻线后残留的碎屑。硬毛刷可以用牙刷代替,如果觉得牙刷毛硬度不够,可以适当剪短刷毛
(5)502,495,田宫啫喱胶等
502大家都知道,495类似502,但是干的慢一点,可调整时间更多一点,田宫啫喱胶是我用过的最好用的胶,比起502,它的优点是胶体比较稠,用牙签蘸取和涂抹很方便,而且也不用担心在零件上会流动,腐蚀到其他部位。
(6)蓝丁胶
类似橡皮泥,有一定粘性,用法比较多,加固关节;凹造型的时候辅助支撑;喷漆时不方便夹持的零件可以用蓝丁胶固定;处理比较复杂结构的遮盖时,比起剪很多次大小不一的遮盖带往上贴,直接用蓝丁胶粘上去,然后用笔刀调整覆盖更加简单。
(7)超声波清洗仪
清理碎屑。我处理零件一般是先打磨,再加刻线,然后超声清洗,拿出来以后随便刷刷就可以擦干净。当然这个不是必须,刷仔细点也可以,我是图省事。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gqf1Zj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8)尖头圆锉
扩孔用,只入手万代的话可能用不到,万代的胶一般组合度都很好,用不着扩孔
(9)紫外小手电
万代的很多透明件都有荧光效果,现在也有很多荧光效果水贴,需要给高达照出荧光效果的话,就买一只紫外小手电,注意紫外灯不要对着人
[/quote]二 改造篇
[quote]刻线工具
刻线首先是推刀,推荐尺寸是至少一把0.2。如果有更多需求,再备一把0.15和0.3.如果你有更多需求,那我相信你已经明白自己需要啥了
品牌方面,天花板是BMC推刀,其次是HZT,在后面就是边境什么的比较便宜价位的推刀。BMC的我买不到,所以用的HZT,体感对于大部分人的刻线需求来说肯定是足够的,切削力和手感很到位。如果觉得HZT太贵了,可以看看箱牌的推刀刀片,一根好像是50左右,再配个刀柄。我买了一根0.15的箱牌刀片,比起HZT的0.2和0.3推刀来说,手感差不少,使用起来有“跳刀”的感觉,但是箱牌刀片也是它和HZT联名的,所以不清楚是刀片的问题还是刀头变细的通病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20/jwQddkw-62fgZjT3cSsg-lc.jpg.thumb_ss.jpg[/img]
然后是一把刻线软尺和硬边胶带。刻线软尺是辅助铅笔先在零件上勾出你要刻的线,考虑到有时候可能会进行曲面作图,所以软尺比较好。硬边胶带就是贴在需要刻线的部位,给刻刀一点支撑,这样才能刻出直线,注意硬边胶带为了不在零件上留下胶痕,所以粘性不会很大,所以刻线的过程中不要太向硬边胶带方向施力,否则会刻歪。硬边胶带推荐买质量好一点的,比如箱牌的,迪斯派的。质量不好的硬边胶带会有较多的毛边,很影响刻线质量和刻线体验。
如果有刻曲线的需求,可以买一个田宫曲线遮盖带,这个可以弯曲,可以当做刻线胶带来用,但是使用需要更加小心。
[/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