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
2022-06-24T12:12:51+00:00
两个标准,声势越大,战果越差,起义越拉夸
规模百万众,谋划数年(长时间准备和预谋的农民起义也挺少见的),有宗教背景(太平道),席卷半个大汉的黄巾起义。
中央出兵加上地方临时募兵,短短不到一年就彻底败亡了
而且这个过程中的河北中央军(北军五营)统帅(卢植和后来的董卓)很有可能因为士族和宦官的政治斗争在磨洋工。(黄巾军的主力也在河北)
北军五营,每个营千余人,总共加起来最多万人。这几乎是朝廷能拿出手的唯一职业军队。南军拱卫首都,边防军驻守边疆轻易不能动。打黄巾的主力是各郡国的临时募兵,州牧的出现就是为了这个(当然州牧的本质还是士族和宦官斗争的产物)
就有一种感觉,士族和宦官掐的你死我活,士族占下风,突然起义爆发了,士族趁此机会捞政治资本(宦官不会打仗),顺便收拾了黄巾军
偌大声势的起义只能被当做历史的工具人
规模百万众,谋划数年(长时间准备和预谋的农民起义也挺少见的),有宗教背景(太平道),席卷半个大汉的黄巾起义。
中央出兵加上地方临时募兵,短短不到一年就彻底败亡了
而且这个过程中的河北中央军(北军五营)统帅(卢植和后来的董卓)很有可能因为士族和宦官的政治斗争在磨洋工。(黄巾军的主力也在河北)
北军五营,每个营千余人,总共加起来最多万人。这几乎是朝廷能拿出手的唯一职业军队。南军拱卫首都,边防军驻守边疆轻易不能动。打黄巾的主力是各郡国的临时募兵,州牧的出现就是为了这个(当然州牧的本质还是士族和宦官斗争的产物)
就有一种感觉,士族和宦官掐的你死我活,士族占下风,突然起义爆发了,士族趁此机会捞政治资本(宦官不会打仗),顺便收拾了黄巾军
偌大声势的起义只能被当做历史的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