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s
2020-05-03T07:56:17+00:00
刚刚看了篇文章这么写的,感觉是差不多的意思
“““
几年前我在泰国乡下旅行时,一天和泰国普通家庭喝酒聊天,泰国人很好客,知我从中国来,尽情招待。吃到一半时,男主人突然说,你们中国人不干净,到处随地吐痰。男主人只是个普通乡民,对中国人都有这种印象。为了挽回国格,宴罢我摇摇晃晃站起身,硬给了这人家一百块,以表明并非所有的中国人都那么不懂事儿。泰国人不要,我说这钱你必须拿。当然他会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一次在越南旅行,住国际青旅酒店,跟在店里打工的广东姑娘闲聊,她说,这里不喜欢接待中国人。我听后颇诧异,问道:无论欧美中国,不都是背包客吗?姑娘说:之前来过几个中国人,嗓门太大,只要有中国人在,酒店大堂感觉就是他们的了。我听了愣了一会儿,也没解释。还解释什么呢,事实就是这样。
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但在异国行旅中,有一点我早有决策:那就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跟国人同行。几年前,我第一次在泰国踏上背包之旅,刚开始住中国小孩在曼谷开的客栈,有所依赖,因为那时候英语日常会话能力已丢光,但在客栈里,我很快感到无聊。中国人聊天无新意,小孩子要么赖在客栈里刷手机,要么关心的也就是吃吃喝喝购物,很快我决定彻底远离中国人独自快活。没想到此后不仅快速恢复了英语基本功,而且大有海阔凭鱼跃之感,人竟活了。
两个月后,我从泰国中南部杀到北方的清迈,人的状态与国内时候已迥异,有些生龙活虎了。一件小事是,刚到清迈时听说古城小巷里有一家中国人开的客栈,价格便宜,一二十一晚,于是我脑袋一热放弃了不与国人为伍的原则,踏了进去。老板刚好不在,庭院里坐着国人,各地口音都有,尤以东北话北京话最易辨识。听了一耳朵,基本都是吹牛逼的话,以及国内的那些烂事儿。我没犹豫,立刻走出客栈,另找了一家泰国人开的住客都是欧美背包客的小客栈,快活地住了10来天。事后我深为自己的英明决策而庆幸,也由此更断定,旅行的路上,中国人扎堆的地方就是灾难。要想玩得好,第一条就是,远离国人。
在这一点上,我的确很不爱国,但我也不打算改变观念。坦白地说,我喜欢跟欧美年轻人在一起。他们有活力,见人会热情打招呼,而中国人则疲惫无趣,像被在国内刚揍过一样。中国人自卑,素质普遍低,一碰就炸,于是惯于用钱
说话,以为有钱就是爷,大爷有钱,你就得伺候我,照顾不到就是看不起人,我就要闹。悲哀的是恶性循环,由此也给他国人一种误解,即中国人只是一种钱包肿胀的经济动物,而缺乏文明人的基本素养。在国内也许稍好些,到了国外,中国人理解的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老子爽。结果是花了不少冤枉钱,最后还落个叫人看不起,真正是冤大头。
细节的反差遍地可见。我在泰国旅行时曾注意过欧美游客,只举一例。很多欧美人来泰国其实就是来放松休闲,倒不一定花很多钱。欧美人在旅行途中,一般都有个习惯--阅读。无论是看书还是看Kindle,随时随地看。阳光下,河畔,草地上,车上,阅读者的身影多为欧美人。再就是,在客栈里欧美人喜欢交朋友,聊天,彼此增进见闻。而在具体玩的项目方面,欧美人更喜欢挑战,漂流徒步冲浪越野之类。总之,欧美人会玩,会安排时间,一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知道到异国来看什么,积累哪些方面的阅历。而反观中国,没头苍蝇似的多,只知道花钱买享受的多,横行无忌的多。
另外我发现,智能手机虽是美国人发明,但旅行中的欧美人其实很少刷手机,我曾遇到欧美情侣不知道有谷歌地图的,还要我指路。这说明欧美人不像中国人那么依赖手机。他们更注重融入异文化的环境,汲取精神营养,而不像有些中国年轻人那样,见面如对方不存在,忙着玩手机。旅行路上凡遇到这种人,我一般不废话,掉头就走人,因此也有些自闭。
讲件趣事。我的小伙伴去年春节公司组织年会,顺便泰国一游。回来后我问他感觉泰国如何?他说很魔幻。我问为何魔幻。他说,整个行程感觉就像是在中国。酒店拉起欢迎中国人的汉字条幅,服务员都会中国话,按摩的大姐也能来几句,吃饭跟婚宴一样,杯盘狼藉,喧声震天。更搞笑的是,根本没有练习英语的机会,遇到什么问题,身边就有国人指点。所以给人的感觉是,这泰国到底是来了没有啊。这种情况是我独行所不曾想象的。
于是想起多年前去日本东京旅游,当时跟团,在一处晚餐的时候,店家特意安排我们在一角吃饭,和日本人有楚河汉界之分。不用说,中国人嗓门大,归于一处最好。十多年过去了,情况没有好转。
我觉着,文明跟日本比,至少差半个世纪,而跟经历过文艺复兴的欧洲比,也差得很远,这也是国情。虽然这种国情叫人不太舒服,几颗老鼠屎,搞得大家出国都灰头土脸,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所以我再次建议,在国外旅行,最好做一个独立的人,独行而务必不要从众,风里来雨里去,坚持一个人行走。这样的人多了,境外之于中国人的印象或渐渐有好转。一对一的时候,人性总是相通的。
””
水区出过国旅游的人多,这真是真实情况吗
只有中国游客被特别对待?
“““
几年前我在泰国乡下旅行时,一天和泰国普通家庭喝酒聊天,泰国人很好客,知我从中国来,尽情招待。吃到一半时,男主人突然说,你们中国人不干净,到处随地吐痰。男主人只是个普通乡民,对中国人都有这种印象。为了挽回国格,宴罢我摇摇晃晃站起身,硬给了这人家一百块,以表明并非所有的中国人都那么不懂事儿。泰国人不要,我说这钱你必须拿。当然他会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一次在越南旅行,住国际青旅酒店,跟在店里打工的广东姑娘闲聊,她说,这里不喜欢接待中国人。我听后颇诧异,问道:无论欧美中国,不都是背包客吗?姑娘说:之前来过几个中国人,嗓门太大,只要有中国人在,酒店大堂感觉就是他们的了。我听了愣了一会儿,也没解释。还解释什么呢,事实就是这样。
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但在异国行旅中,有一点我早有决策:那就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跟国人同行。几年前,我第一次在泰国踏上背包之旅,刚开始住中国小孩在曼谷开的客栈,有所依赖,因为那时候英语日常会话能力已丢光,但在客栈里,我很快感到无聊。中国人聊天无新意,小孩子要么赖在客栈里刷手机,要么关心的也就是吃吃喝喝购物,很快我决定彻底远离中国人独自快活。没想到此后不仅快速恢复了英语基本功,而且大有海阔凭鱼跃之感,人竟活了。
两个月后,我从泰国中南部杀到北方的清迈,人的状态与国内时候已迥异,有些生龙活虎了。一件小事是,刚到清迈时听说古城小巷里有一家中国人开的客栈,价格便宜,一二十一晚,于是我脑袋一热放弃了不与国人为伍的原则,踏了进去。老板刚好不在,庭院里坐着国人,各地口音都有,尤以东北话北京话最易辨识。听了一耳朵,基本都是吹牛逼的话,以及国内的那些烂事儿。我没犹豫,立刻走出客栈,另找了一家泰国人开的住客都是欧美背包客的小客栈,快活地住了10来天。事后我深为自己的英明决策而庆幸,也由此更断定,旅行的路上,中国人扎堆的地方就是灾难。要想玩得好,第一条就是,远离国人。
在这一点上,我的确很不爱国,但我也不打算改变观念。坦白地说,我喜欢跟欧美年轻人在一起。他们有活力,见人会热情打招呼,而中国人则疲惫无趣,像被在国内刚揍过一样。中国人自卑,素质普遍低,一碰就炸,于是惯于用钱
说话,以为有钱就是爷,大爷有钱,你就得伺候我,照顾不到就是看不起人,我就要闹。悲哀的是恶性循环,由此也给他国人一种误解,即中国人只是一种钱包肿胀的经济动物,而缺乏文明人的基本素养。在国内也许稍好些,到了国外,中国人理解的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老子爽。结果是花了不少冤枉钱,最后还落个叫人看不起,真正是冤大头。
细节的反差遍地可见。我在泰国旅行时曾注意过欧美游客,只举一例。很多欧美人来泰国其实就是来放松休闲,倒不一定花很多钱。欧美人在旅行途中,一般都有个习惯--阅读。无论是看书还是看Kindle,随时随地看。阳光下,河畔,草地上,车上,阅读者的身影多为欧美人。再就是,在客栈里欧美人喜欢交朋友,聊天,彼此增进见闻。而在具体玩的项目方面,欧美人更喜欢挑战,漂流徒步冲浪越野之类。总之,欧美人会玩,会安排时间,一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知道到异国来看什么,积累哪些方面的阅历。而反观中国,没头苍蝇似的多,只知道花钱买享受的多,横行无忌的多。
另外我发现,智能手机虽是美国人发明,但旅行中的欧美人其实很少刷手机,我曾遇到欧美情侣不知道有谷歌地图的,还要我指路。这说明欧美人不像中国人那么依赖手机。他们更注重融入异文化的环境,汲取精神营养,而不像有些中国年轻人那样,见面如对方不存在,忙着玩手机。旅行路上凡遇到这种人,我一般不废话,掉头就走人,因此也有些自闭。
讲件趣事。我的小伙伴去年春节公司组织年会,顺便泰国一游。回来后我问他感觉泰国如何?他说很魔幻。我问为何魔幻。他说,整个行程感觉就像是在中国。酒店拉起欢迎中国人的汉字条幅,服务员都会中国话,按摩的大姐也能来几句,吃饭跟婚宴一样,杯盘狼藉,喧声震天。更搞笑的是,根本没有练习英语的机会,遇到什么问题,身边就有国人指点。所以给人的感觉是,这泰国到底是来了没有啊。这种情况是我独行所不曾想象的。
于是想起多年前去日本东京旅游,当时跟团,在一处晚餐的时候,店家特意安排我们在一角吃饭,和日本人有楚河汉界之分。不用说,中国人嗓门大,归于一处最好。十多年过去了,情况没有好转。
我觉着,文明跟日本比,至少差半个世纪,而跟经历过文艺复兴的欧洲比,也差得很远,这也是国情。虽然这种国情叫人不太舒服,几颗老鼠屎,搞得大家出国都灰头土脸,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所以我再次建议,在国外旅行,最好做一个独立的人,独行而务必不要从众,风里来雨里去,坚持一个人行走。这样的人多了,境外之于中国人的印象或渐渐有好转。一对一的时候,人性总是相通的。
””
水区出过国旅游的人多,这真是真实情况吗
只有中国游客被特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