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WA
2021-04-17T08:58:39+00:00
如果是专业矿工或者矿老板手底下有技术员工,就不用看了。
这里提醒下普通人如果想利用电脑闲置的时间来玩Chia的话,自己的消费级SSD是非常容易坏的
DWPD就是Diskful Writes Per Day,每日整盘写入次数。现在我们买SSD的时候一般商家或者产品官网会给出一个TBW和保质期,很少有告诉我们DWPD。
然后大家就会简单的理解为类似这样的情况:只要我这个SSD3年或者5年内没有写到600TBW,就在质保范围内,那么坏掉的几率也不高
但其实消费级SSD本身在设计上不是干重活的,所以我们得算一下DWPD
公式:DWPD=TBW*1000/(365*质保年数*固态硬盘的容量)
计算出的答案就是多少次,用次数乘以容量就是每天写入量
我简单计算了几款大家用的比较多的消费级NVME固态盘,均为1T容量,得出的DWPD如下:
西数SN550 0.3288 即每天写入量328.8GB
西数SN750 0.3288 即每天写入量328.8GB
铠侠RC10 0.2192 即每天写入量219.2GB
致钛PC005 0.3507 即每天写入量350.7GB
而目前P一块100G的地就会有1.5-2TB的写入量,一张1T的SSD一般来说每天可以P9块地,那基本上就是15TB以上的写入了,完全超出了设计时考量的压力范围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不停听说A型号的盘坏了一块,B型号的盘坏了一块,C型号的高端盘竟然也坏了之类的。
除非厂商明确标出了一个DWPD,否则我们现在暂时只能靠公式来算
超过公式范围的,就纯看脸,脸黑可能3-4天就坏了,脸好的也许能写到超过TBW都不坏
*如果是刚装完电脑,疯狂往SSD里塞游戏这种偶尔一次性的操作,也不至于那么脆弱就坏了。但装游戏再怎么装,1T的盘一般最多也就一次800-900G的游戏就好久不会去动了,比起上面说的15TB的写入还是小很多
所以如果是个人小玩玩,且本不希望自己的SSD快速报废的,可以拿寿命更长的HDD去P地,慢点就慢点,或者可以组HDD的磁盘阵列来提速
如果说你虽然是个个人小玩家,但是觉得能够承受SSD快速报废的损失(或者说本来就特意买了SSD来耕地,就是用来坏的),或者觉得挖到的Chia币完全能Cover这个损失,那也可以多试几个品牌几个型号给别人参考下。。。
这里提醒下普通人如果想利用电脑闲置的时间来玩Chia的话,自己的消费级SSD是非常容易坏的
DWPD就是Diskful Writes Per Day,每日整盘写入次数。现在我们买SSD的时候一般商家或者产品官网会给出一个TBW和保质期,很少有告诉我们DWPD。
然后大家就会简单的理解为类似这样的情况:只要我这个SSD3年或者5年内没有写到600TBW,就在质保范围内,那么坏掉的几率也不高
但其实消费级SSD本身在设计上不是干重活的,所以我们得算一下DWPD
公式:DWPD=TBW*1000/(365*质保年数*固态硬盘的容量)
计算出的答案就是多少次,用次数乘以容量就是每天写入量
我简单计算了几款大家用的比较多的消费级NVME固态盘,均为1T容量,得出的DWPD如下:
西数SN550 0.3288 即每天写入量328.8GB
西数SN750 0.3288 即每天写入量328.8GB
铠侠RC10 0.2192 即每天写入量219.2GB
致钛PC005 0.3507 即每天写入量350.7GB
而目前P一块100G的地就会有1.5-2TB的写入量,一张1T的SSD一般来说每天可以P9块地,那基本上就是15TB以上的写入了,完全超出了设计时考量的压力范围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不停听说A型号的盘坏了一块,B型号的盘坏了一块,C型号的高端盘竟然也坏了之类的。
除非厂商明确标出了一个DWPD,否则我们现在暂时只能靠公式来算
超过公式范围的,就纯看脸,脸黑可能3-4天就坏了,脸好的也许能写到超过TBW都不坏
*如果是刚装完电脑,疯狂往SSD里塞游戏这种偶尔一次性的操作,也不至于那么脆弱就坏了。但装游戏再怎么装,1T的盘一般最多也就一次800-900G的游戏就好久不会去动了,比起上面说的15TB的写入还是小很多
所以如果是个人小玩玩,且本不希望自己的SSD快速报废的,可以拿寿命更长的HDD去P地,慢点就慢点,或者可以组HDD的磁盘阵列来提速
如果说你虽然是个个人小玩家,但是觉得能够承受SSD快速报废的损失(或者说本来就特意买了SSD来耕地,就是用来坏的),或者觉得挖到的Chia币完全能Cover这个损失,那也可以多试几个品牌几个型号给别人参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