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大清真的是天命所归?

rinzler-avatar

rinzler

2022-04-28T07:38:04+00:00

1600年起,明朝就饱受自然灾害摧残,尤其是1644年,南北大疫,日死万人,莫非大清真的是天选之子,上天都在帮忙入主中原?

1600年,嘉兴、嘉善,冬运河冰冻。

1601年,畿辅八府及山东、山西、辽宁、河南荒、旱、霜。

1602年,中原暴雨成灾,南方多冬雪。湖南浏阳,春大雪,民僵死。

1604年,北京、保定、辽东、山东、陕西、凤阳报水旱灾。

1606年,大水,淮安等县,正月雨雪甚。海南琼山,冬大寒,百物凋落,六畜冻死。

1607年,又是大水。陕西西安、凤翔等地,五月申戌大雹。福建邵武,冬十二月,大雪,大树丛竹尽折。

1608年秋,自江淮以北如陕西、河南等地,旱魃为虐,赤地千里。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云南 各地大水泛滥为灾。

1612年,是年山东、河南蝗灾,南方大水。河南淮阳正月寒冰,大折树木。淮阴,元旦大雪,深数尺,牲畜冻死不计。

1615年,是年三月至七月,不雨,民情嗷嗷,多逃亡者。盖自京畿、河北以至山东三千里。

1616年,是年春畿内、山东、河南、淮、徐,大饥。七月陕西旱,江西、广东发大水;河南、淮南、扬、常、镇蝗灾

1618年-1621年,天气持续由水转寒。河北清苑、容城等地,春三月,风雪异常,行人有冻死者。各地普降大雪,南北河冰,车马可渡。 1621年,、安徽、湖北、湖南普降大雪月余。汉水冰冻,冰坚可渡。

1622年,气温回暖,安徽舒城大雪,自冬历春深逾丈,穷民冻死者甚众。

1624年,河北卢龙、迁安、玉田,秋八月望,大风雨,冻死人民甚众。

1628年,上海松江连续三年见雪。陕西冬木冰,户县、周至,三伏无雨,冬大雪,牛羊多死。

1630年-1632年,大寒,多地大雨雹。湖北广济,大雪雷;雪雹冻死人畜无算。

1634年,江西、河南、云南大旱。安徽野鼠数百万自北渡江而南。广东雪灾,粤北正月大雪数日;从化、韶关两地雪深一二尺。

1635年,北旱南水,飞蝗遍野,多地大饥。

1638年-1639年,夏两京大蝗。两京及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安徽、河南、海南等地大旱、大蝗。

1640年五月,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大旱、大蝗、大饥;、三吴大饥,自淮而北至畿南,树皮食尽。

1641年-1642年,大旱、大蝗、大饥、大乱,人相食,饿殍遍野。

1643年,大疫,南北数千里,北至塞外,南逾黄河,十室鲜一脱者。


以下是1643年鼠疫详细介绍

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爆发了一场空前的大瘟疫

崇祯十六年二月,北京大疫爆发。到了五月,清军北退后不久(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初清兵破关而入,第二年五月返回),瘟疫进一步升级。按照当时锦衣卫指挥王世德的话,就是“一天死掉一万人,城门堵的上千棺材都出不去。”后来担任兵部主事的金铉甚至说:“京师大疫每天死的人是不可胜计,有的门和巷甚至全都空了。”


后来在清朝担任知县的宋起凤在回忆起这场瘟疫时仍心有余悸地说:“只要有一个人感染上疙瘩瘟,全家都会被传染,然后病亡,没人敢将他们的尸体放入棺中,亲属也不敢过问。”宋起凤所提到的疙瘩瘟,其实就是鼠疫,它的表现病症主要是头晕目眩,发高烧,身体隆起赘肉,并有血块,然后会出现暴毙的情况。疙瘩瘟有多厉害呢?根据《花村谈往》的记载,从八月到十月,京城内外传染疙瘩病的很多,有棺无棺的在九门加起来就有二十多万,堪称是一场超级大瘟疫。

到了这年十一月,北京又开始流行吐血瘟,很多人咳血后病死,一直延续到崇祯十七年春天。这导致很多人不得不预写家书,免得死了连遗嘱都没有来得及留下,即使大内也不例外。可见情况有多严重。《花村谈往》说崇祯十六年的这场京师大疫疫死数百万。当然,数百万这个数字明显是夸张了,当时整个北京的人口也不过80-100万,但死了几十万人还是可信的。

由于在瘟疫流行的时候,明朝正好处于内忧外患中,因此崇祯皇帝在疫情蔓延的时候并没有展开救治,而是到了疫情严重的七月底时才下令拨银两万两收埋死者,并发银一千两给太医院治病。很显然,这点钱完全就是杯水车薪,在这么大的瘟疫面前起不到一点作用。这样一来,疫情就因为得不到一点控制,而造成了人员的大量死亡。本来就存在严重吃空饷的京营也因为瘟疫导致“营兵半空”,缺额数万。结果在李自成包围北京时,明军连征用叫花子守城都很困难。

在李自成的部队兵临城下时,守城军士只做到了每八垛有一个人守,经过多方征调,才做到了一人守一垛。而这些临时征调的人又饿又冷,因此对朝廷是非常怨恨。结果太监曹化淳开门后,守军很快就散去,没多少人去抵抗。于是李自成轻易地拿下了北京城。

不过李自成的部队在占领北京后,也感染了瘟疫,这导致他们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感染了大疫,不经过的地方则没有瘟疫。可以说,这场超级大瘟疫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rinzler-avatar

rinzler

崇祯自登基起国内就连续灾害 也是命惨
rinzler-avatar

rinzler

自定zsbd
lucaslebelge-avatar

lucaslebelge

小冰河期结束于乾隆末期
结果康乾完成了中国封建时代最大的一次人口爆炸
带萌的灭亡确实有天灾的因素
但一份试卷两个答案就很尴尬了
Fly-avatar

Fly

明朝自朱标死了之后就一路跑偏,到了嘉靖哪代更是离谱中的离谱,总之大明死的一点不冤。
至于清朝,运气的成分肯定是有,但以当时的局势来看就是实力使然。[s:ac:哭笑]
MrMcChicken-avatar

MrMcChicken

中国面积广大,气候又不稳定,大灾大难真的不少见,明朝后期虽然比较严重但是主要灭亡原因还是统治者尤其皇帝自己作的。
Ghostiewoo-avatar

Ghostiewoo

经典球输了草坪不行,纬度越高越冷,大清入关前那块地只会更冷
Blackwwolf-avatar

Blackwwolf

冷知识,东北就在中原边上,不是外星来客[s:ac:哭笑]什么鬼天气也是两边一样的
Fuqboi inc.-avatar

Fuqboi inc.

他要是真天命 就该开始在乾隆早期开始谋求转型
Ripleypuff-avatar

Ripleypuff

[quote][pid=607250770,31691936,1]Reply[/pid] Post by [uid=41088466]Cothurni[/uid] (2022-04-30 22:39):

经典球输了草坪不行,纬度越高越冷,大清入关前那块地只会更冷[/quote]无视客观条件能显得你牛逼是吗[s:a2:你看看你]
ぶらっく-avatar

ぶらっく

满清运气确实很好的,黑龙地煞。
lucaslebelge-avatar

lucaslebelge

[quote][pid=607251908,31691936,1]Reply[/pid] Post by [uid=62713]燎原火[/uid] (2022-04-30 22:46):

他要是真天命 就该开始在乾隆早期开始谋求转型[/quote]谋求转型该靠什么?
A,人民的觉醒和斗争
B,皇帝自己把自己命革了给大家助个兴
Peachington-avatar

Peachington

天命不天命都是扯淡

刁民守国 士绅卖国 不亡没天理啊

为国续命的都不得好死 贪渎敛财的都荣华富贵

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剧就是一群人明明是平民,可怎么着视角就是落不在平民身上
Ghostiewoo-avatar

Ghostiewoo

Reply to [pid=607252243,31691936,1]Reply[/pid] Post by [uid=13790374]m58c[/uid] (2022-04-30 22:48)
那能解释下客观条件更冷的后金为什么没有亡国吗
Brady/Aomi.-avatar

Brady/Aomi.

把崇祯换成刘备,我估计后金能被苟死
シアン-avatar

シアン

让一个六岁的孩子带着人给灭了国的,也就大明独一份了。

真不是大清有多强,实在是大明太拉胯。[s:ac:哭笑]
Immolatized-avatar

Immolatized

草他么的鞑子
koala-avatar

koala

[quote][pid=607249124,31691936,1]Reply[/pid] Post by [uid=64123124]菜菜小宝宝[/uid] (2022-04-30 22:29):

让一个六岁的孩子带着人给灭了国的,也就大明独一份了。

真不是大清有多强,实在是大明太拉胯。[s:ac:哭笑][/quote]虽然崇祯二,但明朝是死于李自成之手[s:ac:哭笑]
joshwa-avatar

joshwa

[s:ac:茶]《清史稿》:康熙元年,吴川大饥。二年,合肥饥。三年春,揭阳饥。秋,交河、宁晋饥。四年春,曹州、兖州、东昌大饥。夏,惠来饥。秋,怀远饥。冬,乌城饥。六年,应山饥。七年,无极大饥。十年夏,海盐大饥。秋,临安、东阳大饥。十一年,永康、峡江、大冶饥。秋,遂安、汤溪大饥。十二年,乐亭大饥。十三年春,兴宁、镇平、京山大饥。十四年,东光饥。十五年春,大冶饥。夏,连平饥。十六年春,嘉应州大饥。夏,郧县、郧阳、郧西大饥。十七年秋,曲江饥。十八年春,真定府属饥。夏,兴宁、长乐、嘉应州、平远饥。秋,无为、合肥、庐江、巢县、博兴、乐安、临朐、高苑、昌乐、寿光大饥。冬,满城饥。十九年春,江夏大饥。夏,大同、天镇饥。冬,万泉、遵化州、沧州饥。二十年夏,儋州、永嘉饥。二十一年春,桐乡饥。冬,信宜、真定、保安州饥。二十二年春,宜兴饥。秋,单县饥。二十三年春,济宁州、剡州、费县饥。秋,巴县、江安、罗田饥。二十四年春,沛县饥。二十五年秋,恭城大饥。冬, 城大饥。二十六年,博兴大饥。二十七年秋,蔚州饥。二十八年春,高邑、文登饥。夏,潜江大饥。秋,龙门饥。二十九年夏,黄冈、黄安、罗田、蕲州、黄梅、广济饥。秋,襄垣、长子、平顺饥。三十年春,昌邑饥。秋,顺天府、保安州、真定饥。三十一年春,洪洞、临汾、襄陵饥。夏,富平、盩厔、泾阳饥。秋,陕西饥。三十二年夏,庆阳饥。秋,湖州饥。三十三年,沙河饥。三十四年,毕节饥。三十五年夏,长宁、新安、 城饥。秋,大埔饥。三十六年夏,广宁、连平、龙川、海阳、揭阳、澄海、嘉应州大饥。秋,庆元、龙南、潜江、酉阳、江陵、远安、荆州、郧西、江陵、监利饥。三十七年春,平定、乐平大饥,[人相食]。夏,济南、宁阳、莒州、沂水大饥。三十八年春,陵川饥。夏,婺源、费县饥。秋,金华饥。三十九年秋,西安、江山、常山饥。四十年,靖远饥。四十一年春,吴川大饥。夏,沂州、剡城、费县大饥。冬,庆云饥。四十二年夏,永年、东明饥。秋,沛县、亳州、东阿、曲阜、蒲县、滕县大饥。冬,汶上、沂州、莒州、兖州、东昌、郓城大饥,[人相食]。四十三年春,泰安大饥,[人相食],死者枕藉;肥城、东平大饥,[人相食];武定、滨州、商河、阳信、利津、沾化饥;兖州、登州大饥,民死大半,[至食屋草];昌邑、即墨、掖县、高密、胶州大饥,[人相食]。四十四年,凤阳府属饥。四十五年春,汉川、锺祥、荆门、江陵、监利、京山、潜江、沔阳、郧县、郧西饥。四十六年秋,东流、宿州饥。四十七年,平乡、沙河、钜鹿饥。四十八年春,无为、宿州饥。夏,沂城、剡城、邢台、平乡饥。秋,武进、清河饥。四十九年,阜阳饥。五十年,通州饥。五十一年,古浪饥。五十二年春,苍梧饥,死者以千计。夏,长宁、连平、合浦、信宜、崖州、柳城饥。五十三年春,阳江饥。冬,汉阳、汉川、孝感饥。五十四年夏,临榆饥;遵化州大饥,[人食树皮]。五十五年春,顺天、乐亭饥。五十六年春,天台饥。五十七年,广济饥。五十八年春,日照饥。夏,静宁、环县饥。五十九年春,临潼、三原饥。夏,蒲县饥。六十年春,平乐、富川饥。夏,邢台饥。秋,咸阳大饥。冬,兖州府属饥。六十一年夏,井陉、曲阳、平乡、邢台饥。夏,蒙阴、沂水饥。秋,嘉兴、金华饥。冬,怀集饥。雍正元年夏,通州饥。秋,嘉兴饥。二年春,蒲台大饥。夏,乐清、金华、嵊县饥。冬,英山饥。三年夏,顺德、胶州饥。冬,惠来饥。四年春,嘉应州饥。秋,澄阳江饥。五年冬,江陵、崇阳饥。 七年,寿州饥。八年夏,肥城、武城饥。冬,铜陵大饥。九年春,肥城大饥,死者相枕藉;莒州、范县、黄县、招远、文登饥。夏,章丘、邹平大饥。冬,济南大饥。十年,崇明、海宁饥。十一年冬,上海、嘉兴饥。十二年秋,武进大饥。十三年秋,庆远府属大饥。冬,垣曲饥。乾隆元年夏,海阳饥。三年秋,平阳饥。四年春,葭州饥。夏,砀山饥。五年,巩昌、秦州、庆阳等处饥。六年,甘肃陇右诸州县大饥。七年春,山阳饥。夏,宜都饥。秋,亳州饥。八年春,南昌、饶州、广信、抚州、瑞州、袁州、赣州各府大饥。夏,天津、深州二十八州县饥。九年,高邑大饥。十年,正定、赞皇、无极、 城、元氏等县饥。十一年春,沾化饥。夏,庆云、宁津饥。十二年,曹州、博山、高苑、昌乐、安丘、诸城、临朐饥。十三年春,曲阜、宁阳、济宁、日照、沂水饥。夏,福山、栖霞、文登、荣成饥,栖霞尤甚,[鬻男女]。十四年春,安丘、诸城、黄县大饥,[饿殍载道],[鬻子女者无算]。十五年秋,广信饥。十六年春,福山、栖霞饥,民多饿死。夏,南昌、广信饥。冬,建德饥。十七年春,全州饥。夏,同官、洵阳、白河饥。冬,房县饥。十八年春,庆元饥。秋,郧县饥。十九年,罗田饥。二十年,溧水、通州饥。二十一年春,青浦、东流、湖州、石门、金华饥。夏,沂州、武城饥。冬,济南府饥。二十二年夏,博白饥。秋,掖县饥。二十三年春,翁源、苍梧饥。夏,日照饥。二十四年秋,陇右诸州县大饥。二十五年,平定、潞安、长子、长治、和顺、天门饥。二十六年,江夏、随州、枝江饥。二十七年春,济南饥。夏,枣强、庆云饥。二十八年夏,永年、永昌大饥。二十九年秋,东光大饥。三十年春,桐庐饥。秋,吉安、广信、袁州、抚州饥。冬,威远饥。三十一年,济南、新城、德州、禹城饥。三十二年冬,池州大饥。三十三年夏,沂水、日照大饥。三十四年,溧水、太湖、高淳饥。三十五年,兰州、巩昌、秦州各属大饥。三十六年夏,会宁、肥城大饥。秋,新城、宁陕 饥。三十八年秋,文登、荣成饥。三十九年秋,秦州、镇番大饥。 四十年,溧水、武进、高邮、南陵大饥。四十二年秋,陆川饥。四十三年,全蜀大饥,[立人市鬻子女];江夏、武昌等三十一州县饥。四十四年春,南漳、光化、房县、随州、枝江饥。夏,秦州属饥。四十五年秋,江陵、保康饥。四十七年,滦州、昌黎、临榆饥。四十八年春,黄县饥。秋,绥德州饥。四十九年春,葭州饥。夏,来凤饥。五十年春,宜城、光化、随州、枝江大饥,[人食树皮]。夏,章丘、邹平、临邑、东阿、肥城饥。秋,寿光、昌乐、安丘、诸城大饥,[父子相食]。五十一年春,山东各府、州、县大饥,[人相食]。五十二年,临榆大饥。五十三年秋,文登、荣成饥。五十四年夏,宜都饥。五十五年秋,禹城饥。五十六年,邢台等八县饥。五十七年,唐山、宁津、武强、平乡饥,民多饿毙。五十八年春,常山饥。五十九年,清苑、望都、蠡县饥。六十年春,蓬莱、黄县、栖霞饥。夏,麻城饥。
波々-avatar

波々

如果搜一下1912至1945年之间的中国灾害,你就知道这都是借口
中国那么大,其实每年都有大灾,区别是现在的组织能力能够覆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