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004
2025-03-22T15:49:58+00:00
特朗普引发对新一轮核军备竞赛的担忧
华盛顿向盟友提供核保护伞,如今一些国家担忧可能需要自行寻求核武器
作者:查尔斯·克洛弗(伦敦)、劳拉·皮特尔(柏林)、拉斐尔·明德(华沙)、利奥·刘易斯(东京)、克里斯蒂安·戴维斯、宋仲雅(首尔)
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至少在一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核扩散对所有人都不利。
受到全球“螺旋式核军备竞赛”可能性的困扰,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在 20 世纪 60 年代推动了旨在遏制核扩散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谈判。这项超级大国间的协议至今仍将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数量控制在个位数。
这种遏制策略的基础是美国向盟友提供核保护伞,以说服它们无需自行发展核武器。已故英国国防大臣丹尼斯·希利曾戏言,美国的核政策“只需要 5% 的可信度来威慑俄罗斯人,但需要 95% 的可信度来安抚欧洲人”。
然而,在唐纳德·特朗普的领导下,这种保证似乎前所未有地脆弱。
特朗普政府对莫斯科的态度转变以及对北约的尖锐批评,促使德国、波兰、韩国和日本等长期盟友不得不面对一个曾经不可想象的问题:如何为美国可能撤回其核保护伞做好准备。
“关于核不扩散的大国共识正在瓦解,”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学者、《新时代的核武器》作者安基特·潘达表示。“特朗普现象极大地助长了美国盟国国内的一些声音,他们现在认为,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是解决美国不可靠性问题的根本办法。”
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官方核武器国家仅限于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英国——即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而印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从未签署该条约,但已发展出核武器。此外,朝鲜成为唯一一个退出该条约并成功研制核武的国家。
特朗普的回归让整个西方联盟的讨论变得更加激烈。分析人士担心,如果由于美国安全保障的削弱而导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崩溃,全球可能会迎来肯尼迪曾预测的 15 至 25 个核武国家,从而大幅增加灾难性核战争的风险。
著名核战略学者劳伦斯·弗里德曼指出,盟国面临的困境早已有之。
法国的核武计划源自戴高乐对华盛顿不可靠的评估。中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与苏联决裂后,也对莫斯科做出了类似判断。
然而,过去当美国的盟友对华盛顿产生怀疑时,他们审视发展核武的成本和复杂性后,最终选择了接受现实。
“最终,他们还是接受了现状,”弗里德曼说。“这一直是过去的情况。但如今的危机如此严峻,他们不确定是否还能继续容忍下去。”
德国
德国未来的总理候选人弗里德里希·梅尔茨上个月表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必须探讨“核共享,或至少来自英国和法国的核安全是否也适用于我们”。
这一历史性的言论引发了德国国内前所未有的公开讨论,甚至有分析人士公开提出,德国是否应当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尽管德国战后的国际形象一直建立在推动欧洲及全球和平的基础上。
自 1983 年以来,美国一直在德国部署核武器。目前,约 20 枚美国 B61 核弹存放在科隆以南 100 公里的比歇尔空军基地。
德国官员强调,美国并未表现出撤回核保护伞的迹象。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留斯称这一讨论为“我们不需要的争论升级”。
然而,在特朗普上台以来的国际局势变化下,部分德国官员私下开始探讨德国是否应当考虑自主发展核武器。
梅尔茨本月早些时候坚称,这一设想不会发生,并指出德国受到多项国际条约的约束。
德国前驻华盛顿大使沃尔夫冈·伊申格警告称,德国若提出成为核武国家,将引发“来自莫斯科、波兰右翼执政党法律与公正党(PiS)以及其他邻国的巨大反对”。
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托斯滕·本纳提出,德国至少应该“投资于维持核潜力”——即建立必要的基础设施,使其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制造核武,而不是立即研制核弹。
波兰
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本月成为该国首位公开提出寻求核武器,或至少与法国达成核共享协议的领导人。
他的政治对手、总统安杰伊·杜达则表示,波兰应当争取将美国核弹部署到本国——然而此举将被莫斯科视为挑衅,而华盛顿长期以来也对此持反对态度。
然而,波兰本身缺乏发展核武器的基础设施和经验。杜达承认,波兰需要“数十年”才能自主研制核武。
“如果我们能成为新的欧洲核项目的一部分,我们当然愿意加入。”波兰国防企业 PGZ 董事会成员马尔钦·伊兹迪克说。
韩国
朝鲜核武计划的持续推进、平壤与莫斯科关系的升温,以及特朗普的回归,使韩国对自身安全深感不安。
“支持韩国拥有自主核武器的声音正在扩大,并且态度越来越坚定,”韩国国家统一研究院研究员李尚信表示。
尽管主流政党尚未正式倡导发展核武器,但两党领导人均主张发展“核潜力”,以便在必要时迅速研制或获取核武器。
首尔市长吴世勋甚至呼吁美国允许韩国获得类似于日本的核材料储备,使其成为“准核国家”。
首尔国立大学教授徐均烈表示,韩国已具备制造简单核武器的技术,“如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调动所有国家资源,大约两年内可以造出核弹”。
日本
作为唯一遭受核打击的国家,日本发展核武器的问题长期以来被视为最大政治禁忌。
然而,随着朝鲜拥核、中国日益强硬,以及美国核保护伞的可靠性受到质疑,一位日本高级官员表示,最鹰派的一小群政界人士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现在参与讨论的圈子可能正在扩大。"
日本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早期签署国,但其对核能的和平利用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初一座铀浓缩工厂的上线,使其积累了大量的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材料。
美国军事专家表示,日本工业能力雄厚,工程技术领先,甚至可能在获得政治许可后短短几个月内具备制造核武器的能力。日本最近的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日本国内持有约8.6吨钚——理论上足以制造数千枚核弹。中国显然已注意到这一点,过去曾透过官方媒体质疑日本为何拥有如此大量的核材料。
尽管如此,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心理障碍依然巨大。日本宪法第九条"和平条款"规定,日本人民“永远放弃以国家主权名义发动战争的权利利”:尽管对该条款的重新解释已允许日本建立并维持一支规模可观的常规军队,但围绕核威慑的复杂性仍然难以逾越。
“目前,日本的唯一战略仍是确保美国的核保护伞,”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斯蒂芬·内吉表示。“A 计划是紧抱美国,B 计划是抱得更紧……至于 Z 计划,那才是发展核武器。”
内吉补充说,任何在核武议题上的重大进展都将暴露出日本战略思维上的巨大缺陷。长期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导致日本在核武战略领域几乎缺乏足够的专家来指导政策。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日本的核威慑策略必须与美国的方式有所区别。
内吉指出,日本在核战略方面的思维方式与美国截然不同。
如果朝鲜或中国发动核攻击,日本的预警时间只有大约五分钟,而美国则有 30 分钟左右的反应时间。此外,美国即使遭受核打击,仍有足够的国土和人口维持国家存续,而日本若失去东京和大阪,国家将不复存在。。
他表示,日本存在强烈禁忌不仅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还因为核战略问题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课题,给日本带来了许多棘手的问题。
华盛顿向盟友提供核保护伞,如今一些国家担忧可能需要自行寻求核武器
作者:查尔斯·克洛弗(伦敦)、劳拉·皮特尔(柏林)、拉斐尔·明德(华沙)、利奥·刘易斯(东京)、克里斯蒂安·戴维斯、宋仲雅(首尔)
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至少在一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核扩散对所有人都不利。
受到全球“螺旋式核军备竞赛”可能性的困扰,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在 20 世纪 60 年代推动了旨在遏制核扩散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谈判。这项超级大国间的协议至今仍将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数量控制在个位数。
这种遏制策略的基础是美国向盟友提供核保护伞,以说服它们无需自行发展核武器。已故英国国防大臣丹尼斯·希利曾戏言,美国的核政策“只需要 5% 的可信度来威慑俄罗斯人,但需要 95% 的可信度来安抚欧洲人”。
然而,在唐纳德·特朗普的领导下,这种保证似乎前所未有地脆弱。
特朗普政府对莫斯科的态度转变以及对北约的尖锐批评,促使德国、波兰、韩国和日本等长期盟友不得不面对一个曾经不可想象的问题:如何为美国可能撤回其核保护伞做好准备。
“关于核不扩散的大国共识正在瓦解,”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学者、《新时代的核武器》作者安基特·潘达表示。“特朗普现象极大地助长了美国盟国国内的一些声音,他们现在认为,拥有自己的核武器是解决美国不可靠性问题的根本办法。”
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官方核武器国家仅限于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英国——即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而印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从未签署该条约,但已发展出核武器。此外,朝鲜成为唯一一个退出该条约并成功研制核武的国家。
特朗普的回归让整个西方联盟的讨论变得更加激烈。分析人士担心,如果由于美国安全保障的削弱而导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崩溃,全球可能会迎来肯尼迪曾预测的 15 至 25 个核武国家,从而大幅增加灾难性核战争的风险。
著名核战略学者劳伦斯·弗里德曼指出,盟国面临的困境早已有之。
法国的核武计划源自戴高乐对华盛顿不可靠的评估。中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与苏联决裂后,也对莫斯科做出了类似判断。
然而,过去当美国的盟友对华盛顿产生怀疑时,他们审视发展核武的成本和复杂性后,最终选择了接受现实。
“最终,他们还是接受了现状,”弗里德曼说。“这一直是过去的情况。但如今的危机如此严峻,他们不确定是否还能继续容忍下去。”
德国
德国未来的总理候选人弗里德里希·梅尔茨上个月表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必须探讨“核共享,或至少来自英国和法国的核安全是否也适用于我们”。
这一历史性的言论引发了德国国内前所未有的公开讨论,甚至有分析人士公开提出,德国是否应当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尽管德国战后的国际形象一直建立在推动欧洲及全球和平的基础上。
自 1983 年以来,美国一直在德国部署核武器。目前,约 20 枚美国 B61 核弹存放在科隆以南 100 公里的比歇尔空军基地。
德国官员强调,美国并未表现出撤回核保护伞的迹象。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留斯称这一讨论为“我们不需要的争论升级”。
然而,在特朗普上台以来的国际局势变化下,部分德国官员私下开始探讨德国是否应当考虑自主发展核武器。
梅尔茨本月早些时候坚称,这一设想不会发生,并指出德国受到多项国际条约的约束。
德国前驻华盛顿大使沃尔夫冈·伊申格警告称,德国若提出成为核武国家,将引发“来自莫斯科、波兰右翼执政党法律与公正党(PiS)以及其他邻国的巨大反对”。
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托斯滕·本纳提出,德国至少应该“投资于维持核潜力”——即建立必要的基础设施,使其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制造核武,而不是立即研制核弹。
波兰
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本月成为该国首位公开提出寻求核武器,或至少与法国达成核共享协议的领导人。
他的政治对手、总统安杰伊·杜达则表示,波兰应当争取将美国核弹部署到本国——然而此举将被莫斯科视为挑衅,而华盛顿长期以来也对此持反对态度。
然而,波兰本身缺乏发展核武器的基础设施和经验。杜达承认,波兰需要“数十年”才能自主研制核武。
“如果我们能成为新的欧洲核项目的一部分,我们当然愿意加入。”波兰国防企业 PGZ 董事会成员马尔钦·伊兹迪克说。
韩国
朝鲜核武计划的持续推进、平壤与莫斯科关系的升温,以及特朗普的回归,使韩国对自身安全深感不安。
“支持韩国拥有自主核武器的声音正在扩大,并且态度越来越坚定,”韩国国家统一研究院研究员李尚信表示。
尽管主流政党尚未正式倡导发展核武器,但两党领导人均主张发展“核潜力”,以便在必要时迅速研制或获取核武器。
首尔市长吴世勋甚至呼吁美国允许韩国获得类似于日本的核材料储备,使其成为“准核国家”。
首尔国立大学教授徐均烈表示,韩国已具备制造简单核武器的技术,“如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调动所有国家资源,大约两年内可以造出核弹”。
日本
作为唯一遭受核打击的国家,日本发展核武器的问题长期以来被视为最大政治禁忌。
然而,随着朝鲜拥核、中国日益强硬,以及美国核保护伞的可靠性受到质疑,一位日本高级官员表示,最鹰派的一小群政界人士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现在参与讨论的圈子可能正在扩大。"
日本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早期签署国,但其对核能的和平利用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初一座铀浓缩工厂的上线,使其积累了大量的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材料。
美国军事专家表示,日本工业能力雄厚,工程技术领先,甚至可能在获得政治许可后短短几个月内具备制造核武器的能力。日本最近的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日本国内持有约8.6吨钚——理论上足以制造数千枚核弹。中国显然已注意到这一点,过去曾透过官方媒体质疑日本为何拥有如此大量的核材料。
尽管如此,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心理障碍依然巨大。日本宪法第九条"和平条款"规定,日本人民“永远放弃以国家主权名义发动战争的权利利”:尽管对该条款的重新解释已允许日本建立并维持一支规模可观的常规军队,但围绕核威慑的复杂性仍然难以逾越。
“目前,日本的唯一战略仍是确保美国的核保护伞,”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斯蒂芬·内吉表示。“A 计划是紧抱美国,B 计划是抱得更紧……至于 Z 计划,那才是发展核武器。”
内吉补充说,任何在核武议题上的重大进展都将暴露出日本战略思维上的巨大缺陷。长期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导致日本在核武战略领域几乎缺乏足够的专家来指导政策。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日本的核威慑策略必须与美国的方式有所区别。
内吉指出,日本在核战略方面的思维方式与美国截然不同。
如果朝鲜或中国发动核攻击,日本的预警时间只有大约五分钟,而美国则有 30 分钟左右的反应时间。此外,美国即使遭受核打击,仍有足够的国土和人口维持国家存续,而日本若失去东京和大阪,国家将不复存在。。
他表示,日本存在强烈禁忌不仅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还因为核战略问题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课题,给日本带来了许多棘手的问题。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