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sszzaacckk
2021-12-23T11:01:28+00:00
来源百度对这篇评测的快照的源代码,仅有文字无图。
[quote]自致态的第一代PCI-E NVMe SSD推向市场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这一年随着Intel把自家桌面平台升级到PCI-E 4.0,新一代的PCI-E 4.0 SSD也相继诞生,而长江存储的第三代3D闪存也早已投产,采用新一代Xtacking 2.0架构,他们家的SSD也到了更新的时候,在今年差不多结束之时,致钛拿出了他们新一代的SSD产品TiPro7000,新的SSD采用新的PCI-E 4.0主控,性能较上一代产品有大幅提升。此外品牌名字也从“致钛”改成了“致态”,读音并没有改变,但文字变了,新“致态”致力于消费级3D闪存系统产品。“态”是做产品态度,是做服务的温度,也是对做好固“态”品牌初心的坚守。
SSD向大容量发展是趋势,致态TiPro7000这次直接从512GB起步,向上还有1TB、2TB,这款SSD使用的是Innogrit IG5236主控,搭配长江存储第三代3D TLC闪存,512GB的性能相对较弱一点,连续读写速度分别是6900/2700 MB/s,1TB与2TB的连续读取速度都是7400MB/s,1TB的连续写入是5400 MB/s,2TB拥有最佳的性能,连续写入速度是6700 MB/s,质保期是五年,质保写入量是每512GB 300TBW。
致态TiPro7000大致延续了上代PC005的包装,上面有SSD的照片并印电路图衬底,有右上角则有长江存储Xtacking架构3D NAND的商标,产品的型号印在左下角,这次把支持PCI-E 4.0明确地印在上面了,右下角还有张贴纸,标着这款产品的容量以及可达7400MB/s的读取速度,并且这SSD是附送有散热器的,加装散热器后可有效降低SSD的工作温度,保障性能稳定性。
包装盒的背面就变成黑底白字,上面写有部分产品信息,包括采用M.2 NVMe接口,质保期是5年,以及官方的技术支持电话等等。此外长江存储Xtacking 3D NAND的三大核心优势也印在这里,Xtacking的创新架构能使3D NAND拥有更快的I/O传输速度,更高的存储密度以及模组化的工艺可提升研发效率并缩短生产周期。
拆开外包装后,能看到致态TiPro7000 SSD和配送的散热器被很好的保护在一个透明的塑料盒里面,散热器与SSD是分开放的,用户可以视情况选择是否安装配送的散热器,还附送一本快速入门安装手册与散热器安装示意,教你怎么装好这个M.2散热器,配件包括散热器的螺丝还有主板M.2螺丝/螺母。
致态TiPro7000 1TB用的是双面设计,而上一代的PC005的1TB用的是单面设计,这应该是换了新主控方案的关系,SSD的正面由一颗主控、一颗缓存与两颗闪存组成,而背面则有一颗缓存和两颗闪存,所用的DRAM缓存单颗容量是512MB的,所以这款TiPro7000 1TB配有1GB的DRAM缓存。
主控是国内InnoGrit英韧科技的Rainier IG5236,它采用台积电12nm工艺制造,8通道设计,每通道带宽能达到1200MT/s,可支持主流ONFI 4.1与Toggle 4.0的MLC、TLC、QLC闪存,支持4K LDPC ECC,最大容量可以做到16TB,基于Rainier IG5236主控的SSD可达到连续读取速度超过7GB/s,写入速度超过6GB/s,尽可能让SSD达到PCIe 4 x4接口上限。
闪存换成了长江存储最新的第三代3D TLC,上面一共有四颗,说明单颗闪存容量是256GB的。与长江存储的第二代3D闪存相比,第三代3D闪存采用了串叠设计,这样就有了更高的堆叠层数,Die Size从256Gb增加到512Gb,每个Die从两个平面增加到四个平面,存储密度达到了8.48Gb/mm2,较上代产品提升了91.8%之多,与其他厂家同代产品相比存储密度也是领先的。采用新的Xtacking 2.0架构,外围电路和存储单元分别采用独立的制造工艺,CMOS电路可选用更先进的制程,同时在芯片面积没有增加的前提下Xtacking 2.0还为3D闪存带来更佳的扩展性,闪存其基于电荷俘获型(Charge-Trap)存储技术,可在1.2V Vccq电压下实现1.6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是当前业界最高。
致态TiPro 7000配送的M.2 SSD散热器是需要自己组装的,两片导热垫也需要用户自己动手贴,这散热器是全铝的,有不错的热容可以吸收大量热量,表面还刻有波纹增大散热面积,散热器表面是磨砂面,质感不错,在靠右测位置印有“致态ZHITAI”的品牌名字。散热器的高度是5mm,并不算高,可以安装在PCI-E x16插槽旁边的M.2口上且不阻挡显卡的安装。
测试平台与说明:
测试平台使用Intel Core i9-11900K处理器,主板是微星的 MAG Z590 TORPEDPO,安装双通道DDR4-3600 8GB*2内存,受测盘会安装在直连CPU的M.2接口上,系统盘则挂在PCH的M.2口上,这样就能让受测盘发挥出最好的性能。
测试内容包括CrystalDiskMark,PCMark 10、PCMark 8、PCMark 7,3DMark的磁盘测试,还有TxBENCH的全盘写入、IOMeter的离散测试,对比对象三星的980 Pro 1TB与致态的上代产品PC005 1TB。
[quote]致态TiPro7000 1TB的CDI信息[/quote][quote]先来看看CrystalDiskMark的峰值性能测试,在队列深度8的时候致态TiPro7000 1TB连续读写速度分别是7153/5553 MB/s,QD32的4K随机读写IOPS分别是231000/144000,峰值纯读纯写性能表现都要优于三星980 Pro,混合读写的话连续性能则略微低一些,随机读取好一些,随机写入还有差距,与上一代PCI-E 3.0 x4的PC005相比连续读取速度直接翻倍,连续写入也差不多翻倍了。
再来看看CrystalDiskMark的真实性能测试,因为SSD的峰值性能都在高队列深度下测出来的,实际上日常操作的队列深度只有1到4左右,在队列深度1的时候致态TiPro700 1TB连续读写速度分别是2390/3243 MB/s,70/30混合读写性能速度是2496MB/s。延迟方面,随机读取延迟49us,随机写入延迟11us,70/30混合随机读写延迟39us,随机读取延迟是相当之低的,在M.2 SSD里面属于相当优秀的级别。实际上致态TiPro7000 1TB的连续读取速度在QD1时说不上好,不过在QD2时就能提升到4216MB/s,此时就能发挥出PCI-E 4.0的优势了,到了QD4时连续读取速度就能达到7150MB/s的峰值,由于日常应用的队列深度是1~4的比较集中,所以这读取速度其实还不错,连续写入速度在QD2时就能达到5500MB/s的峰值了,而且QD1的时候速度也不低。[/quote][quote]PCMark 7磁盘测试
PCMark的磁盘测试是用磁盘轨迹回放的,更能体现出SSD在实际中的表现,致态TiPro 7000在这项测试里的原始得分为27029,与三星980 Pro的较为接近,与上代产品相比得分有很大进步。[/quote][quote]PCMark 8磁盘测试
PCMark 8磁盘测试致态TiPro7000的平均传输速率是1027MB/s,这传输率比三星980 Pro高得多,较自家上代产品提升了73%之多,性能增幅非常大。[/quote][quote]PCMark 10磁盘测试
PCMark 10的存储测试除了会给出各个SSD的传输率之外还会给出平均延迟,致态TiPro7000的平均传输速率是587.87MB/s,平均延迟46us,传输率比三星980 Pro高不少,平均延迟也低了15%,实际上两者的PCMark 10存储性能得分差距还蛮大的,三星980 Pro是3090分,而致态TiPro7000则是3660分,而上代采用PCI-E 3.0的PC005只有1938分。[/quote][quote]3DMark存储测试
3DMark存储基准测试是一个专门用来测试现在最新的PC存储设备的游戏性能的工具,和PCMark 10的存储测试一样基于真实应用的磁盘轨迹回放,专注于实用、真实的游戏性能。致态TiPro7000的平均传输速率是643.59MB/s,平均延迟49us,表现均优于三星980Pro,与上一代用PCI-E 3.0的PC005相比所有数据均有较大的提升,新主控和闪存带来的优势还是很大的。[/quote][quote]TxBENCH全盘写入测试
该测试是在受测盘在无分区的情况下进行的全盘连续写入测试,会填充整个盘的可用空间,而从这条写入速度曲线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信息。致态TiPro7000 1TB的SLC Cache容量是317GB,基本上就是全盘SLC Cache的策略,与上代的PC005的保守策略完全不同,在有缓存的时候致态TiPro7000 1TB的写入速度是5250MB/s,缓存用光后大概有100GB的区间平均写入速度1431MB/s的,这段就是TLC的原始写入速度,而后面的区间是空白闪存完全用尽主控得同时兼顾清理SLC Cache与写入数据时的速度,平均速度在780MB/s左右。
上表则是致态TiPro7000 1TB、三星980 Pro 1TB、致态PC005 1TB在写入的各个阶段的耗时,由于三个盘的可用空间不同,所以全盘写入耗时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实际意义不大,也没有人会一次性把整个SSD写满。10GB、50GB、100GB这些区间致态TiPro 7000 1TB和三星980Pro 1TB都有SLC Cache,致态TiPro7000此时写入速度略微快一点,所以写入耗时也短一些,但没啥本质区别。写入500GB的话大家的SLC Cache都用光了,致态TiPro7000在这个区域内写入速度是要比980 Pro要快的,但几秒的时间其实对用户来说没太大区别,当然了对于自己的上代产品来说,这写入速度真的快了许多。[/quote][quote]IOMeter测试
以下是使用IOMeter对SSD全盘进行两小时的4K QD32随机写入后所记录下来的IOPS离散分布情况:
最初那段IOPS较高的区间其实就是SLC Cache,主要维持在60,000到58,000之间,持续了12分钟。后面的基本上都集中在20,000 IOPS附近,趋势是逐渐下降,可以看到离散点很多,说不上有多稳定,但这种高压写入测试对普通消费级市场是没啥意义的。从测试结果来看致态TiPro7000性能是相当强的,7150/5500 MB/s的连续读写性能放现在的SSD里面是绝对的一流性能,而且它的延迟相当之低,这代表着它有更好的相应速度,各个回放测试里面它的表现均优于三星980Pro,说明TiPro7000的实际性能相当优秀,此外上一代PC005被诟病的SLC Cache空间较少的问题也得到了接近,超过300GB的SLC Cache平常根本用不完。[/quote]致态TiPro7000配有一个较大的M.2散热器的,可以保障SSD可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工作,确保它的稳定性,而且这个散热器默认是与SSD分离的,毕竟现在大多数主板都配了M.2散热器,SSD配的这个是用户的主板没有M.2散热器或M.2散热器用光了的情况下所准备的,当然你想拿它来装到PS5主机里面也可以,致态TiPro7000的性能以及所配的散热器尺寸完全符合索尼的标准。[/quote]
[quote]自致态的第一代PCI-E NVMe SSD推向市场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这一年随着Intel把自家桌面平台升级到PCI-E 4.0,新一代的PCI-E 4.0 SSD也相继诞生,而长江存储的第三代3D闪存也早已投产,采用新一代Xtacking 2.0架构,他们家的SSD也到了更新的时候,在今年差不多结束之时,致钛拿出了他们新一代的SSD产品TiPro7000,新的SSD采用新的PCI-E 4.0主控,性能较上一代产品有大幅提升。此外品牌名字也从“致钛”改成了“致态”,读音并没有改变,但文字变了,新“致态”致力于消费级3D闪存系统产品。“态”是做产品态度,是做服务的温度,也是对做好固“态”品牌初心的坚守。
SSD向大容量发展是趋势,致态TiPro7000这次直接从512GB起步,向上还有1TB、2TB,这款SSD使用的是Innogrit IG5236主控,搭配长江存储第三代3D TLC闪存,512GB的性能相对较弱一点,连续读写速度分别是6900/2700 MB/s,1TB与2TB的连续读取速度都是7400MB/s,1TB的连续写入是5400 MB/s,2TB拥有最佳的性能,连续写入速度是6700 MB/s,质保期是五年,质保写入量是每512GB 300TBW。
致态TiPro7000大致延续了上代PC005的包装,上面有SSD的照片并印电路图衬底,有右上角则有长江存储Xtacking架构3D NAND的商标,产品的型号印在左下角,这次把支持PCI-E 4.0明确地印在上面了,右下角还有张贴纸,标着这款产品的容量以及可达7400MB/s的读取速度,并且这SSD是附送有散热器的,加装散热器后可有效降低SSD的工作温度,保障性能稳定性。
包装盒的背面就变成黑底白字,上面写有部分产品信息,包括采用M.2 NVMe接口,质保期是5年,以及官方的技术支持电话等等。此外长江存储Xtacking 3D NAND的三大核心优势也印在这里,Xtacking的创新架构能使3D NAND拥有更快的I/O传输速度,更高的存储密度以及模组化的工艺可提升研发效率并缩短生产周期。
拆开外包装后,能看到致态TiPro7000 SSD和配送的散热器被很好的保护在一个透明的塑料盒里面,散热器与SSD是分开放的,用户可以视情况选择是否安装配送的散热器,还附送一本快速入门安装手册与散热器安装示意,教你怎么装好这个M.2散热器,配件包括散热器的螺丝还有主板M.2螺丝/螺母。
致态TiPro7000 1TB用的是双面设计,而上一代的PC005的1TB用的是单面设计,这应该是换了新主控方案的关系,SSD的正面由一颗主控、一颗缓存与两颗闪存组成,而背面则有一颗缓存和两颗闪存,所用的DRAM缓存单颗容量是512MB的,所以这款TiPro7000 1TB配有1GB的DRAM缓存。
主控是国内InnoGrit英韧科技的Rainier IG5236,它采用台积电12nm工艺制造,8通道设计,每通道带宽能达到1200MT/s,可支持主流ONFI 4.1与Toggle 4.0的MLC、TLC、QLC闪存,支持4K LDPC ECC,最大容量可以做到16TB,基于Rainier IG5236主控的SSD可达到连续读取速度超过7GB/s,写入速度超过6GB/s,尽可能让SSD达到PCIe 4 x4接口上限。
闪存换成了长江存储最新的第三代3D TLC,上面一共有四颗,说明单颗闪存容量是256GB的。与长江存储的第二代3D闪存相比,第三代3D闪存采用了串叠设计,这样就有了更高的堆叠层数,Die Size从256Gb增加到512Gb,每个Die从两个平面增加到四个平面,存储密度达到了8.48Gb/mm2,较上代产品提升了91.8%之多,与其他厂家同代产品相比存储密度也是领先的。采用新的Xtacking 2.0架构,外围电路和存储单元分别采用独立的制造工艺,CMOS电路可选用更先进的制程,同时在芯片面积没有增加的前提下Xtacking 2.0还为3D闪存带来更佳的扩展性,闪存其基于电荷俘获型(Charge-Trap)存储技术,可在1.2V Vccq电压下实现1.6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是当前业界最高。
致态TiPro 7000配送的M.2 SSD散热器是需要自己组装的,两片导热垫也需要用户自己动手贴,这散热器是全铝的,有不错的热容可以吸收大量热量,表面还刻有波纹增大散热面积,散热器表面是磨砂面,质感不错,在靠右测位置印有“致态ZHITAI”的品牌名字。散热器的高度是5mm,并不算高,可以安装在PCI-E x16插槽旁边的M.2口上且不阻挡显卡的安装。
测试平台与说明:
测试平台使用Intel Core i9-11900K处理器,主板是微星的 MAG Z590 TORPEDPO,安装双通道DDR4-3600 8GB*2内存,受测盘会安装在直连CPU的M.2接口上,系统盘则挂在PCH的M.2口上,这样就能让受测盘发挥出最好的性能。
测试内容包括CrystalDiskMark,PCMark 10、PCMark 8、PCMark 7,3DMark的磁盘测试,还有TxBENCH的全盘写入、IOMeter的离散测试,对比对象三星的980 Pro 1TB与致态的上代产品PC005 1TB。
[quote]致态TiPro7000 1TB的CDI信息[/quote][quote]先来看看CrystalDiskMark的峰值性能测试,在队列深度8的时候致态TiPro7000 1TB连续读写速度分别是7153/5553 MB/s,QD32的4K随机读写IOPS分别是231000/144000,峰值纯读纯写性能表现都要优于三星980 Pro,混合读写的话连续性能则略微低一些,随机读取好一些,随机写入还有差距,与上一代PCI-E 3.0 x4的PC005相比连续读取速度直接翻倍,连续写入也差不多翻倍了。
再来看看CrystalDiskMark的真实性能测试,因为SSD的峰值性能都在高队列深度下测出来的,实际上日常操作的队列深度只有1到4左右,在队列深度1的时候致态TiPro700 1TB连续读写速度分别是2390/3243 MB/s,70/30混合读写性能速度是2496MB/s。延迟方面,随机读取延迟49us,随机写入延迟11us,70/30混合随机读写延迟39us,随机读取延迟是相当之低的,在M.2 SSD里面属于相当优秀的级别。实际上致态TiPro7000 1TB的连续读取速度在QD1时说不上好,不过在QD2时就能提升到4216MB/s,此时就能发挥出PCI-E 4.0的优势了,到了QD4时连续读取速度就能达到7150MB/s的峰值,由于日常应用的队列深度是1~4的比较集中,所以这读取速度其实还不错,连续写入速度在QD2时就能达到5500MB/s的峰值了,而且QD1的时候速度也不低。[/quote][quote]PCMark 7磁盘测试
PCMark的磁盘测试是用磁盘轨迹回放的,更能体现出SSD在实际中的表现,致态TiPro 7000在这项测试里的原始得分为27029,与三星980 Pro的较为接近,与上代产品相比得分有很大进步。[/quote][quote]PCMark 8磁盘测试
PCMark 8磁盘测试致态TiPro7000的平均传输速率是1027MB/s,这传输率比三星980 Pro高得多,较自家上代产品提升了73%之多,性能增幅非常大。[/quote][quote]PCMark 10磁盘测试
PCMark 10的存储测试除了会给出各个SSD的传输率之外还会给出平均延迟,致态TiPro7000的平均传输速率是587.87MB/s,平均延迟46us,传输率比三星980 Pro高不少,平均延迟也低了15%,实际上两者的PCMark 10存储性能得分差距还蛮大的,三星980 Pro是3090分,而致态TiPro7000则是3660分,而上代采用PCI-E 3.0的PC005只有1938分。[/quote][quote]3DMark存储测试
3DMark存储基准测试是一个专门用来测试现在最新的PC存储设备的游戏性能的工具,和PCMark 10的存储测试一样基于真实应用的磁盘轨迹回放,专注于实用、真实的游戏性能。致态TiPro7000的平均传输速率是643.59MB/s,平均延迟49us,表现均优于三星980Pro,与上一代用PCI-E 3.0的PC005相比所有数据均有较大的提升,新主控和闪存带来的优势还是很大的。[/quote][quote]TxBENCH全盘写入测试
该测试是在受测盘在无分区的情况下进行的全盘连续写入测试,会填充整个盘的可用空间,而从这条写入速度曲线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信息。致态TiPro7000 1TB的SLC Cache容量是317GB,基本上就是全盘SLC Cache的策略,与上代的PC005的保守策略完全不同,在有缓存的时候致态TiPro7000 1TB的写入速度是5250MB/s,缓存用光后大概有100GB的区间平均写入速度1431MB/s的,这段就是TLC的原始写入速度,而后面的区间是空白闪存完全用尽主控得同时兼顾清理SLC Cache与写入数据时的速度,平均速度在780MB/s左右。
上表则是致态TiPro7000 1TB、三星980 Pro 1TB、致态PC005 1TB在写入的各个阶段的耗时,由于三个盘的可用空间不同,所以全盘写入耗时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实际意义不大,也没有人会一次性把整个SSD写满。10GB、50GB、100GB这些区间致态TiPro 7000 1TB和三星980Pro 1TB都有SLC Cache,致态TiPro7000此时写入速度略微快一点,所以写入耗时也短一些,但没啥本质区别。写入500GB的话大家的SLC Cache都用光了,致态TiPro7000在这个区域内写入速度是要比980 Pro要快的,但几秒的时间其实对用户来说没太大区别,当然了对于自己的上代产品来说,这写入速度真的快了许多。[/quote][quote]IOMeter测试
以下是使用IOMeter对SSD全盘进行两小时的4K QD32随机写入后所记录下来的IOPS离散分布情况:
最初那段IOPS较高的区间其实就是SLC Cache,主要维持在60,000到58,000之间,持续了12分钟。后面的基本上都集中在20,000 IOPS附近,趋势是逐渐下降,可以看到离散点很多,说不上有多稳定,但这种高压写入测试对普通消费级市场是没啥意义的。从测试结果来看致态TiPro7000性能是相当强的,7150/5500 MB/s的连续读写性能放现在的SSD里面是绝对的一流性能,而且它的延迟相当之低,这代表着它有更好的相应速度,各个回放测试里面它的表现均优于三星980Pro,说明TiPro7000的实际性能相当优秀,此外上一代PC005被诟病的SLC Cache空间较少的问题也得到了接近,超过300GB的SLC Cache平常根本用不完。[/quote]致态TiPro7000配有一个较大的M.2散热器的,可以保障SSD可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工作,确保它的稳定性,而且这个散热器默认是与SSD分离的,毕竟现在大多数主板都配了M.2散热器,SSD配的这个是用户的主板没有M.2散热器或M.2散热器用光了的情况下所准备的,当然你想拿它来装到PS5主机里面也可以,致态TiPro7000的性能以及所配的散热器尺寸完全符合索尼的标准。[/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