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ning
2021-10-11T02:01:52+00:00
0.前言
在中文论坛上,经常充斥着“阿青是修仙级别的”、“金庸主角武力排名自动排除阿青”之类的荒谬言论,提出者往往是没怎么看过金庸小说,跟风喊几句“乔帮主和收音机”的老梗的选手,和小部分金庸小说研读不细,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的选手
每次看到这样的言论,都让我十分痛心,下面详细论述一下阿青的真实实力
阿青吹的常见观点
1. 年代越远越厉害
这个结论没错,但是大家要清楚这个结论是怎么出来的
金庸14部小说,除了越女剑是春秋末期,其他全部集中在北宋末期-清朝中期这个时间段
在北宋-清朝这个时间段内,读者从天龙-射雕三部曲-鹿鼎记,这些小说的阅读中,自然可以看出来,武学整体的趋势是在不断退步的
但是要用这个规律去反推春秋的越女剑,要得出春秋时期的武学更胜于北宋,就完全没道理了
因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回去,年代越早越强,难不成是元谋人最强,蓝田人次之,周口店人表示打不过上面两个老祖宗,只能拿着石头去欺负北宋弱鸡天龙三兄弟?这肯定是荒谬的不合逻辑的
武学肯定是要有一个起点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发展到巅峰,盛极而衰,最后消失
在金庸小说的体系里,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武学的发展也是有这么一个过程,武学从北宋开始走入了下坡路,到了清朝最终消失
那么武学的起点是哪了?
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正是春秋时期!
从需求上说
春秋时期连年征战,对高超的搏击技巧有强烈的需求
从来源上说,武功分为招式和内力
而招式,越女剑里描写的白猿就是最好的例子,武学启蒙的年代,人们从有灵性的野兽的动作中学习最简洁实用的搏击技艺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内力
大家都知道,金庸小说里衡量一个人武功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内力
内力怎么修炼的呢?马钰教导郭靖,其实就是呼吸运气之法
全真教就是道教的分支,而道家的起源老子正是春秋末期的人物,道家的思想正是道法自然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金庸世界里的武学是春秋末期开始出现的
阿青作为武学启蒙级的导师,地位是很高,你要说她是剑术的鼻祖,我承认,独孤求败要喊她一声祖祖祖祖祖祖祖师奶奶
可是并不能说明她实战有多强
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北宋时期的武学早已远远超出启蒙年代了
所以,年代早并不能作为判断阿青武力值的直接证据
2. 所谓的1v2000
阿青吹的观点是,金庸小说的设定,武学高手打不过正规军,阿青能一个人打2000正规军,所以阿青厉害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
首先我们说正规军,阿青所处的是春秋末期,连兵器都是从青铜剑向铁剑过渡的时代,而金书其他的主角,主要面对的军队是蒙古,这可是一只打到了中欧的军队,二者战斗力不是一个数量级
其次,我们来看所谓的金书其他主角打不过正规军是真的吗?
[quote]周伯通夺了两枝长矛,当先开路,黄药师和一灯各持一盾,倒退反走,抵挡追兵,四个女子居中,向前急闯。好在身处蒙古营中,敌兵生怕伤了自己人马,不敢放箭,少了一件最厉害的兵器。否则若在空旷之地,万箭齐发,周伯通、黄药师等便有三头六臂,又怎能抵挡得了。七人边战边进,敌兵却愈聚愈多,数十杖长矛围着七人攒刺。周伯通、黄药师等掌风到处,敌兵矛断戟折、死伤枕藉。但蒙古兵剽悍力战,复又恃众,竟不稍却。 ... 只见陆无双腰间中枪,周伯通背上中了三箭,须眉头发,被火烧得干干净净,两人受伤甚是不轻。程英、瑛姑也均受箭伤,只是所伤不在要害。一灯和黄药师均深通医道,看了周、陆二人的伤势后,都是愁眉不展,半晌说不出话来。 ... 黄药师心想这是女儿的一片孝心,不便拒却,但暗中又脱了下来,骗得周伯通穿在身上,因之周伯通虽然箭伤未愈,但在枪林箭雨中纵横来去,却是安然无恙。他见弩箭射手到自己身上竟然一一跌落,不由得心中大乐,直抢而前,掌风发处,蒙古射手纷纷辟易。[/quote]在五绝这种级别的高手看来,普通士兵就是砍瓜切菜,近身的士兵对他们来说威胁等于0,只是蒙古军队太多太多,开无双切菜都会杀累了
而真正的威胁在于万箭齐发,周伯通穿上软猬甲无视弓箭之后,在军队中就毫无压力了
上面的五绝黄药师、周伯通还是要分神照料程英陆无双,再看没有拖油瓶的郭靖表现如何呢?
[quote]... 又战良久,忽听得前军一声呐喊,一队宋军急驰而至,直冲向小丘。大汗的护驾亲兵纷纷放箭阻挡。蒙哥居高临下,放眼望去,只见一名宋军将军手执双矛,骑了一匹高头大马在战阵中左冲右突,威不可挡,羽箭如雨点般向他射去,都被他一一拨开。蒙哥左手一挥,鼓声立止,回头问左右道:“此人如此勇猛,可知道他是谁么?”左首一个白发将军道:“启禀陛下,这人就是郭靖。当年成吉思汗封他为金刀驸马,远征西域,立功不小。”蒙哥失声道:“啊,原来是他!将军神勇,名不虚传!” ... 蒙哥见他横冲直撞,当者披靡,在百万军中来回冲杀,蒙古官兵虽多,竟是奈何他不得,不由得皱起眉头,传令道:“有谁杀得郭靖,立赏黄金万两,官升三级!”重赏之下,众官兵蜂拥向前。 ...[/quote]在百万军中来回冲杀!这和阿青的闯馆娃宫难度相比如何?
再看看张少侠的表现,毫无压力,双手抱着宋青书,都来去自如
[quote]忽听得左首喊声大震,许多女尼和男女人等逃上山来,却是峨嵋派一行,想是下山时途遇蒙古官兵,又被逼了回来。十多名汉子抬着担架等物,被蒙古兵包围在内,周芷若率领静玄、静照数度冲杀,虽杀了数十名蒙古官兵,始终无法救出陷入重围的同门。 ... 纵身冲将下去。两名蒙古兵挺长矛刺来。张无忌一手抓住一枝长矛,运劲一抖,两名元兵摔下山去。他掉转矛头,双矛犹似双龙入海,卷入人丛。杨逍、范遥、韦一笑、彭莹玉等跟随其后,蒙古兵当者披靡,登时将周芷若等一干人都隔在身后。范遥一拳击出,将一名元兵十夫长的脸打得稀烂,抢过担架中的伤者,转身便走。 ... 一时也不及细想,只怕扭动他震碎了的头骨,左闪右避,躲开元兵攒刺来的马刀长矛,脚下却走得平稳异常。崆峒派的唐文亮、宗维侠双双攻到,仗剑护在他身侧。双剑倏刺倏收,元兵纷纷中剑。张无忌抱着宋青书稳稳走上山来。[/quote]天龙三兄弟的表现呢?更是无视辽国数十万大军
[quote]群豪武功虽强,但每一人要抵敌七八人至十人,斗得久了,总不免寡不敌众。 ... 萧峰舞动禅仗,远挑近打,虽不杀人性命,但遇上者无不受伤。众辽兵纷纷退开。萧峰左冲右突,顷刻间已将二百余人聚在一起。
……
... 刚说了这几句话,突然两个人影从旁掠过,当真如闪电一般,猛向耶律洪基欺了过去,正是虚竹和段誉。他二人眼见情势不对,知道今日之事,唯有擒住辽帝作为要胁,才能保持大伙周全,一打手势,便分从左右抢去。 耶律洪基出阵之时,原已防到萧峰重施当年在阵上擒杀楚王父子的故技,早有戒备。亲军指挥使一声吆喝,三百名盾牌手立时聚拢,三百面盾牌犹如一堵城墙,挡在辽帝面前。长矛手、刀斧手又密密层层的排在盾牌之前。 这时虚竹既得天山童姥的真传,又尽窥灵鹫宫石壁上武学的秘奥,武功之高,实已到了随心所欲、无往而不利的地步;而段誉在得到鸠摩智的毕生修为后,内力之强,亦是震古铄今,他那“凌波微步”施展开来,辽军将士如何阻拦得住? 段誉东一幌、西一斜,便如游鱼一般,从长矛手、刀斧手相距不逾一尺的缝隙之中硬生生的挤将过去。众辽兵挺长矛攒刺,非但伤不到段誉,反因相互挤得太近,兵刃多半招呼在自己人身上。 虚竹双手连伸,抓住辽兵的胸口背心,不住掷出阵来,一面向耶律洪基靠近。两员大将纵马冲上,双枪齐至,向虚竹胸腹刺来。虚竹忽然跃起,双足分落二交枪头。两员辽将齐声大喝,拌动枪杆,要将虚竹身子身子震落。虚竹乘着双枪抖动之势,飞身跃起,半空中便向洪基头顶扑落。一如游鱼之滑,一如飞鸟之捷,两人双双攻到,耶律洪基大惊,提起宝刀,疾向身在半空的虚竹砍去。 虚竹左手手掌一探,已搭住他宝刀刀背,乘势滑落,手掌翻处,抓住了他右腕。便在此时,段誉也从人丛中钻将出来,抓住了耶律洪基左肩。两人齐声喝道:“走罢!”将耶律洪基魁伟的身子从马背上提落,转身急奔。[/quote]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对于普通高手,每一人要抵敌七八人至十人,斗得久了,总不免寡不敌众
2.对于各小说主角级别的顶级高手,如果没有拖油瓶的,在数万大军中来去自如是不出问题的
3.对武学高手真正的威胁在于万箭齐发的箭雨,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有三头六臂也难保长时间安全
4.顶级高手,要正面击溃一只正规军,也是做不到的,难度主要是在于人的内力是有限的,砍瓜切菜也会砍累的,但是如果只是从某处移动到某处,还没有箭雨,对他们来说是毫无难度的
那么回头看阿青面对的局面,一千甲士,一千剑士,没有弓箭;团团围住馆娃宫,目标也是分散的
阿青从一个方向一条直线的突破,难度有多大?好好看过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的,会认为萧峰、段誉、虚竹、郭靖、杨过、张无忌这些人做不到?还不是“掌风到处,敌兵矛断戟折、死伤枕藉”罢了
所谓一路过去,剑士纷纷手腕中剑,令狐冲做不到?
3. 设定论,阿青是什么卅三剑客图中的赵处女,是传说中的人物,所以厉害
…………无力吐槽,管她什么设定,我只认金庸写出来的文字
总结:
阿青从地位上来说,是剑术的老祖宗,从白猿身上学到了一些动作,创造出了最早的剑法雏形,但是不见得比后世高明,后世也不断有聪明人不断完善剑法,开发新的剑法,开宗立派
内力上来说,表现出了一定的内力(能隔空刺伤西施的心脉),但是和后世那些主角排山倒海一般的内力差的太多
综合来说,武学实力肯定是在宋朝几大主角之下,应该也在令狐冲之下,充其量和陈家洛、袁承志接近(存疑,毕竟内力差太多)
在中文论坛上,经常充斥着“阿青是修仙级别的”、“金庸主角武力排名自动排除阿青”之类的荒谬言论,提出者往往是没怎么看过金庸小说,跟风喊几句“乔帮主和收音机”的老梗的选手,和小部分金庸小说研读不细,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的选手
每次看到这样的言论,都让我十分痛心,下面详细论述一下阿青的真实实力
阿青吹的常见观点
1. 年代越远越厉害
这个结论没错,但是大家要清楚这个结论是怎么出来的
金庸14部小说,除了越女剑是春秋末期,其他全部集中在北宋末期-清朝中期这个时间段
在北宋-清朝这个时间段内,读者从天龙-射雕三部曲-鹿鼎记,这些小说的阅读中,自然可以看出来,武学整体的趋势是在不断退步的
但是要用这个规律去反推春秋的越女剑,要得出春秋时期的武学更胜于北宋,就完全没道理了
因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回去,年代越早越强,难不成是元谋人最强,蓝田人次之,周口店人表示打不过上面两个老祖宗,只能拿着石头去欺负北宋弱鸡天龙三兄弟?这肯定是荒谬的不合逻辑的
武学肯定是要有一个起点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发展到巅峰,盛极而衰,最后消失
在金庸小说的体系里,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武学的发展也是有这么一个过程,武学从北宋开始走入了下坡路,到了清朝最终消失
那么武学的起点是哪了?
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正是春秋时期!
从需求上说
春秋时期连年征战,对高超的搏击技巧有强烈的需求
从来源上说,武功分为招式和内力
而招式,越女剑里描写的白猿就是最好的例子,武学启蒙的年代,人们从有灵性的野兽的动作中学习最简洁实用的搏击技艺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内力
大家都知道,金庸小说里衡量一个人武功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内力
内力怎么修炼的呢?马钰教导郭靖,其实就是呼吸运气之法
全真教就是道教的分支,而道家的起源老子正是春秋末期的人物,道家的思想正是道法自然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金庸世界里的武学是春秋末期开始出现的
阿青作为武学启蒙级的导师,地位是很高,你要说她是剑术的鼻祖,我承认,独孤求败要喊她一声祖祖祖祖祖祖祖师奶奶
可是并不能说明她实战有多强
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北宋时期的武学早已远远超出启蒙年代了
所以,年代早并不能作为判断阿青武力值的直接证据
2. 所谓的1v2000
阿青吹的观点是,金庸小说的设定,武学高手打不过正规军,阿青能一个人打2000正规军,所以阿青厉害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
首先我们说正规军,阿青所处的是春秋末期,连兵器都是从青铜剑向铁剑过渡的时代,而金书其他的主角,主要面对的军队是蒙古,这可是一只打到了中欧的军队,二者战斗力不是一个数量级
其次,我们来看所谓的金书其他主角打不过正规军是真的吗?
[quote]周伯通夺了两枝长矛,当先开路,黄药师和一灯各持一盾,倒退反走,抵挡追兵,四个女子居中,向前急闯。好在身处蒙古营中,敌兵生怕伤了自己人马,不敢放箭,少了一件最厉害的兵器。否则若在空旷之地,万箭齐发,周伯通、黄药师等便有三头六臂,又怎能抵挡得了。七人边战边进,敌兵却愈聚愈多,数十杖长矛围着七人攒刺。周伯通、黄药师等掌风到处,敌兵矛断戟折、死伤枕藉。但蒙古兵剽悍力战,复又恃众,竟不稍却。 ... 只见陆无双腰间中枪,周伯通背上中了三箭,须眉头发,被火烧得干干净净,两人受伤甚是不轻。程英、瑛姑也均受箭伤,只是所伤不在要害。一灯和黄药师均深通医道,看了周、陆二人的伤势后,都是愁眉不展,半晌说不出话来。 ... 黄药师心想这是女儿的一片孝心,不便拒却,但暗中又脱了下来,骗得周伯通穿在身上,因之周伯通虽然箭伤未愈,但在枪林箭雨中纵横来去,却是安然无恙。他见弩箭射手到自己身上竟然一一跌落,不由得心中大乐,直抢而前,掌风发处,蒙古射手纷纷辟易。[/quote]在五绝这种级别的高手看来,普通士兵就是砍瓜切菜,近身的士兵对他们来说威胁等于0,只是蒙古军队太多太多,开无双切菜都会杀累了
而真正的威胁在于万箭齐发,周伯通穿上软猬甲无视弓箭之后,在军队中就毫无压力了
上面的五绝黄药师、周伯通还是要分神照料程英陆无双,再看没有拖油瓶的郭靖表现如何呢?
[quote]... 又战良久,忽听得前军一声呐喊,一队宋军急驰而至,直冲向小丘。大汗的护驾亲兵纷纷放箭阻挡。蒙哥居高临下,放眼望去,只见一名宋军将军手执双矛,骑了一匹高头大马在战阵中左冲右突,威不可挡,羽箭如雨点般向他射去,都被他一一拨开。蒙哥左手一挥,鼓声立止,回头问左右道:“此人如此勇猛,可知道他是谁么?”左首一个白发将军道:“启禀陛下,这人就是郭靖。当年成吉思汗封他为金刀驸马,远征西域,立功不小。”蒙哥失声道:“啊,原来是他!将军神勇,名不虚传!” ... 蒙哥见他横冲直撞,当者披靡,在百万军中来回冲杀,蒙古官兵虽多,竟是奈何他不得,不由得皱起眉头,传令道:“有谁杀得郭靖,立赏黄金万两,官升三级!”重赏之下,众官兵蜂拥向前。 ...[/quote]在百万军中来回冲杀!这和阿青的闯馆娃宫难度相比如何?
再看看张少侠的表现,毫无压力,双手抱着宋青书,都来去自如
[quote]忽听得左首喊声大震,许多女尼和男女人等逃上山来,却是峨嵋派一行,想是下山时途遇蒙古官兵,又被逼了回来。十多名汉子抬着担架等物,被蒙古兵包围在内,周芷若率领静玄、静照数度冲杀,虽杀了数十名蒙古官兵,始终无法救出陷入重围的同门。 ... 纵身冲将下去。两名蒙古兵挺长矛刺来。张无忌一手抓住一枝长矛,运劲一抖,两名元兵摔下山去。他掉转矛头,双矛犹似双龙入海,卷入人丛。杨逍、范遥、韦一笑、彭莹玉等跟随其后,蒙古兵当者披靡,登时将周芷若等一干人都隔在身后。范遥一拳击出,将一名元兵十夫长的脸打得稀烂,抢过担架中的伤者,转身便走。 ... 一时也不及细想,只怕扭动他震碎了的头骨,左闪右避,躲开元兵攒刺来的马刀长矛,脚下却走得平稳异常。崆峒派的唐文亮、宗维侠双双攻到,仗剑护在他身侧。双剑倏刺倏收,元兵纷纷中剑。张无忌抱着宋青书稳稳走上山来。[/quote]天龙三兄弟的表现呢?更是无视辽国数十万大军
[quote]群豪武功虽强,但每一人要抵敌七八人至十人,斗得久了,总不免寡不敌众。 ... 萧峰舞动禅仗,远挑近打,虽不杀人性命,但遇上者无不受伤。众辽兵纷纷退开。萧峰左冲右突,顷刻间已将二百余人聚在一起。
……
... 刚说了这几句话,突然两个人影从旁掠过,当真如闪电一般,猛向耶律洪基欺了过去,正是虚竹和段誉。他二人眼见情势不对,知道今日之事,唯有擒住辽帝作为要胁,才能保持大伙周全,一打手势,便分从左右抢去。 耶律洪基出阵之时,原已防到萧峰重施当年在阵上擒杀楚王父子的故技,早有戒备。亲军指挥使一声吆喝,三百名盾牌手立时聚拢,三百面盾牌犹如一堵城墙,挡在辽帝面前。长矛手、刀斧手又密密层层的排在盾牌之前。 这时虚竹既得天山童姥的真传,又尽窥灵鹫宫石壁上武学的秘奥,武功之高,实已到了随心所欲、无往而不利的地步;而段誉在得到鸠摩智的毕生修为后,内力之强,亦是震古铄今,他那“凌波微步”施展开来,辽军将士如何阻拦得住? 段誉东一幌、西一斜,便如游鱼一般,从长矛手、刀斧手相距不逾一尺的缝隙之中硬生生的挤将过去。众辽兵挺长矛攒刺,非但伤不到段誉,反因相互挤得太近,兵刃多半招呼在自己人身上。 虚竹双手连伸,抓住辽兵的胸口背心,不住掷出阵来,一面向耶律洪基靠近。两员大将纵马冲上,双枪齐至,向虚竹胸腹刺来。虚竹忽然跃起,双足分落二交枪头。两员辽将齐声大喝,拌动枪杆,要将虚竹身子身子震落。虚竹乘着双枪抖动之势,飞身跃起,半空中便向洪基头顶扑落。一如游鱼之滑,一如飞鸟之捷,两人双双攻到,耶律洪基大惊,提起宝刀,疾向身在半空的虚竹砍去。 虚竹左手手掌一探,已搭住他宝刀刀背,乘势滑落,手掌翻处,抓住了他右腕。便在此时,段誉也从人丛中钻将出来,抓住了耶律洪基左肩。两人齐声喝道:“走罢!”将耶律洪基魁伟的身子从马背上提落,转身急奔。[/quote]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对于普通高手,每一人要抵敌七八人至十人,斗得久了,总不免寡不敌众
2.对于各小说主角级别的顶级高手,如果没有拖油瓶的,在数万大军中来去自如是不出问题的
3.对武学高手真正的威胁在于万箭齐发的箭雨,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有三头六臂也难保长时间安全
4.顶级高手,要正面击溃一只正规军,也是做不到的,难度主要是在于人的内力是有限的,砍瓜切菜也会砍累的,但是如果只是从某处移动到某处,还没有箭雨,对他们来说是毫无难度的
那么回头看阿青面对的局面,一千甲士,一千剑士,没有弓箭;团团围住馆娃宫,目标也是分散的
阿青从一个方向一条直线的突破,难度有多大?好好看过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的,会认为萧峰、段誉、虚竹、郭靖、杨过、张无忌这些人做不到?还不是“掌风到处,敌兵矛断戟折、死伤枕藉”罢了
所谓一路过去,剑士纷纷手腕中剑,令狐冲做不到?
3. 设定论,阿青是什么卅三剑客图中的赵处女,是传说中的人物,所以厉害
…………无力吐槽,管她什么设定,我只认金庸写出来的文字
总结:
阿青从地位上来说,是剑术的老祖宗,从白猿身上学到了一些动作,创造出了最早的剑法雏形,但是不见得比后世高明,后世也不断有聪明人不断完善剑法,开发新的剑法,开宗立派
内力上来说,表现出了一定的内力(能隔空刺伤西施的心脉),但是和后世那些主角排山倒海一般的内力差的太多
综合来说,武学实力肯定是在宋朝几大主角之下,应该也在令狐冲之下,充其量和陈家洛、袁承志接近(存疑,毕竟内力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