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ctoFecto
2021-05-17T05:36:24+00:00
《绍宋》就快要完结了,在书中的时间线上,像虞允文、陆游这样的新一代青年才俊已经开始显露头角了,但由于书的篇幅所限,仍然有许多两宋之交的知名人物没有在书中获得“戏份”,这一方面是因为历史走向的改变,使得他们无法如本位面一样“乘势而起”,在书中只能泯然众人,没有提的必要;另一方面,也是和他们本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不露面也无关大局;有些是因为游离于主线剧情之外,强行塞入也只会显得突兀;还有的可能只是因为年纪还小,或还没出生。考虑到本书的节奏会逐渐加快,“快到猝不及防的那种”,到现在为止(建炎十年,公元1137年)还没出场的历史人物可能再没有出现在书中的机会了,只对于一些历史文爱好者的确是一大遗憾。
但不管如何,尽管作者没有提及,他们的命运都因为赵玖的“横空出井”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现大致盘点如下:
------------------------
任得敬(西夏国相)
本位面:北宋西安州(今宁夏海原县西北西安州)通判,1137年西夏出兵侵占北宋西安州,任得敬献其女于西夏崇宗李乾顺。出降为静州(今宁夏永宁县东北)防御使。及其女于1138年被立为皇后,升都统军。1139年,李乾顺驾崩,其子李仁孝继位。虽然任氏并不是仁孝的生母,但仍然被封太后。1140年,任得敬率军平定萧合达叛乱,因功封西平公,任翔庆军都统军。1149年后,任得敬以外戚任尚书令、中书令,后进为国相,逐步获取西夏军政大权。1170年,逼迫李仁孝将一半的国土赐给他建国,吾是年八月,被李仁孝诛杀。
绍宋位面:西夏在建炎六年(1136年)就被灭了,任通判没机会献女降夏了,现在估计还在宁夏路或是秦凤路任职,而且说不定还因为灭夏蹭了个功劳升官了。但以他在本位面的作为来看,显然是一个野心勃勃、利欲熏心之辈,在新宋官场中依然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
陈桷(jue二声,这是文官,不是在韩世忠麾下带兵的那个)
本位面:字季壬,温州苍南(今属浙江)人,1091年出生,政和二年(1112年)上舍,进士及第,探花。历仕提点福建路刑狱、礼部侍郎,力主抗金,忤秦桧罢官,后知襄阳府、充京西南路安抚,改知广州,未至卒。这是一个“非著名”的清官和主战派大臣。此外,据《挥麈后录》记载,高宗皇帝一次问秦桧说:“陈桷是个好士人,现在在哪呢?可惜闲废太久,应该给他一个差遣去做。”秦桧害怕他被起用,就拿另一个陈桷欺骗说:“现在在韩世忠宣抚司当参议官。”高宗笑道:“你胡说,好士人怎么肯去从军呢!”
绍宋位面:纯粹是因为另一个武“陈桷”的出场才想起了这个文“陈桷”。在靖康之变时,他在提点福建路刑狱任上,赶不上主线剧情。不过他在历史上曾遇事不惊,三平兵乱;现在也不过46岁,既是能臣,又抗金立场坚定,按理来说,应该早就被提拔进中央了才对,而书中却完全没有提及。
------------------------
洪皓(文学家洪迈的父亲、外交官、宋之苏武)
本位面: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古南乡)人,宋哲宗元祐三年出生(1088年)。27岁中进士,出任台州宁海县(今浙江省宁海)主簿,又升迁秀州(今浙江省嘉兴市)司录。建炎三年(1129年)知泗州(今江苏盱眙北)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对付叛军李成。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宋高宗准备将都城由杭州迁往建康(今南京),以避金兵锋芒。洪皓不顾职位卑微,上书谏阻。他的意见虽未被采纳,但却因此为高宗赏识。高宗特意召见他,擢升其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金国留不遣返。在金15年,直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归。在金期间,威武不屈,时人称之为“宋之苏武”。
绍宋位面:现在洪皓应该有49岁了,在绍宋位面他自然不用去出使金国了,估计一直在东南的李纲、吕颐浩、许景衡手下当差。他和陈桷的遭遇一样,根本没有在主角面前出现过、“外放”太久,以致完全没有存在感。
------------------------
洪迈(写的笔记很有名)
本位面:宣和五年(1123年)生,洪皓第三子。洪皓使金,遭金人扣留,洪迈年仅七岁,随兄洪适、洪遵攻读,“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十岁时,随兄洪适避乱,尝往返于秀(今浙江嘉兴)、饶二州之间。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授两浙转运司。受秦桧排挤,出京为福州教授。累迁吏部郎兼礼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迁左司员外郎。 绍兴三十二年春(1162年),金世宗遣左监军高忠建来告登位且议和,洪迈为接伴使,充贺登位使,出使金国,“自旦及暮,不给饮食,三日乃得见”,洪迈熬不过,屈节称臣,乃遣还。因而被弹劾“使金辱命”,罢归家居。
绍宋位面:洪迈现在才14岁,不过神童的名气应该已经传出来了。
------------------------
朱松(朱熹之父)、朱熹(大名人)
本位面:朱松(1097一1143),早年受二程(程颢、程颐)学说的影响,为北宋末较为知名的理学家,与著名学者胡宪、刘勉之、刘子羽等相友善。1118年同上舍出身,后为秘书省正字,再迁校书郎、著作郎,又为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历司勋、吏部郎。南宋初任尤溪县尉。绍兴初,胡世将抚谕东南,发现朱松的才干,向朝廷推荐,于建炎四年(1130)四月奉调晋江任石井镇首任的镇监。朱熹,1130年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刘子翚、刘勉之、胡宪习字。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夫的刘子翚(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
绍宋位面:朱松现在40岁,估计和原本的历史一样,正在福建当官。朱熹才7岁,离朱松去世只有6年了。由于历史事件的变动,刘子羽兄弟没有受到秦桧的排挤,没有回乡赋闲,恐怕也没机会给小朱熹讲学了。不过朱松是刘子羽的旧识,在朱松死后,朱熹应该还是会去东京找刘子羽的。
------------------------
朱敦儒(诗人、词人)
本位面: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早年以清高自许,两次举荐为学官而不出任。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高宗下诏任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敦儒仍不肯受命,在众亲朋的劝说下,他方应诏前行。到了临安,赐进士出身,授予秘书省正字,尔后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后因发表主战言论,并与主战派李光等人一道,于1149年被免职。不久,上疏请求退居嘉禾,晚年在秦桧的笼络下出任鸿胪少卿。代表作:《鹧鸪天·西都作》。
绍宋位面:现在56岁,对于古人来说已经老了。这人性子懒散、喜欢花天酒地,估计现在正在江南快活,赵玖估计也不会喜欢他的文风和为人,所以与主角没有交集也正常。
------------------------
杨万里(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四大诗人)
本位面:南宋建炎元年丁未(1127年),生于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作者。
绍宋位面:现在才10岁,应该正在吉水上私塾。
------------------------
范成大(南宋四大诗人之一)
本位面:1126年-1193年,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做的比较成功,历任广西经略使、四川制置使、礼部尚书、资政殿学士等,官至参知政事,追赠少师、崇国公。任四川制置使时,招陆游担任参议官,和陆游是上下级,也是朋友。
绍宋位面:才11岁,还是上学读书的年纪。不过他的父亲范雩应该正在“三照学士”范宗尹的手下当差。
------------------------
尤袤(南宋四大诗人之一)
本位面:1127-1194年,出生于无锡一个书香门第中,5岁能作诗,10岁有神童之称,15岁以词赋闻名于毗陵郡(今常州,时无锡属毗陵),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拜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卒谥文简。
绍宋位面:10岁,和之前的众多小年轻一样,都是自己家乡的神童。
*****************************
吕祖谦(吕本中的侄孙)
本位面:1137年-1181年,吕好问的曾孙,吕本中的弟弟吕弸中的孙子,儒学大师,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以带“科举补习班”闻名,世称东莱先生。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由吕祖谦邀请,朱熹与陆九渊等人参加的一次学术会议,名之为“鹅湖之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绍宋位面:才刚出生(甚至可能还没出生),不出意外的话,在家学薰陶下,日后必将成为一代“原学”宗师。
------------------------
张栻(张浚之子)
本位面:1133—1180,南轩先生,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
绍宋位面:现在才4岁,住在东京枢相府里。
------------------------
陆九渊(“陆王心学”,与王阳明并称)
本位面:1139年 — 1193年,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讲学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县),世称象山先生。
绍宋位面:还未出生,不过金溪陆家是官宦世家,九世同居、阖门百口,不知在他父亲这一辈有什么杰出人物。
------------------------
辛弃疾(大名人)
本位面:1140年-1207年,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绍宋位面:还未出生,不过他的爷爷辛赞在《山川不可越》这一章中出现了一次,时任(1129年)登封知县。那么,可以大胆猜测,由于京东的收复,辛赞被派到了济南府任官,说不定还是万俟卨的属下。因此辛弃疾会和原本的历史一样,出生在历城。
------------------------
耶律履(耶律楚材的父亲)
本位面:1131-1191,辽东丹王耶律倍之七世孙,官至金国的尚书右丞。
绍宋位面:才6岁,估计现在正在燕京。
------------------------
也速该(铁木真的父亲,合不勒的孙子)
本位面:1133-1170,其父是合不勒的第二个儿子把儿坛。也速该是继祖父合不勒、堂祖父俺巴孩、叔叔忽图剌后孛儿只斤部的新一任首领,蒙兀国末任汗王。铁木真九岁时也速该死于塔塔儿人的下毒暗算。
绍宋位面:现在只有4岁,要么在合不勒的大军里养着,要么被留在了草原上。将来可能会进御前班直。
但不管如何,尽管作者没有提及,他们的命运都因为赵玖的“横空出井”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现大致盘点如下:
------------------------
任得敬(西夏国相)
本位面:北宋西安州(今宁夏海原县西北西安州)通判,1137年西夏出兵侵占北宋西安州,任得敬献其女于西夏崇宗李乾顺。出降为静州(今宁夏永宁县东北)防御使。及其女于1138年被立为皇后,升都统军。1139年,李乾顺驾崩,其子李仁孝继位。虽然任氏并不是仁孝的生母,但仍然被封太后。1140年,任得敬率军平定萧合达叛乱,因功封西平公,任翔庆军都统军。1149年后,任得敬以外戚任尚书令、中书令,后进为国相,逐步获取西夏军政大权。1170年,逼迫李仁孝将一半的国土赐给他建国,吾是年八月,被李仁孝诛杀。
绍宋位面:西夏在建炎六年(1136年)就被灭了,任通判没机会献女降夏了,现在估计还在宁夏路或是秦凤路任职,而且说不定还因为灭夏蹭了个功劳升官了。但以他在本位面的作为来看,显然是一个野心勃勃、利欲熏心之辈,在新宋官场中依然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
陈桷(jue二声,这是文官,不是在韩世忠麾下带兵的那个)
本位面:字季壬,温州苍南(今属浙江)人,1091年出生,政和二年(1112年)上舍,进士及第,探花。历仕提点福建路刑狱、礼部侍郎,力主抗金,忤秦桧罢官,后知襄阳府、充京西南路安抚,改知广州,未至卒。这是一个“非著名”的清官和主战派大臣。此外,据《挥麈后录》记载,高宗皇帝一次问秦桧说:“陈桷是个好士人,现在在哪呢?可惜闲废太久,应该给他一个差遣去做。”秦桧害怕他被起用,就拿另一个陈桷欺骗说:“现在在韩世忠宣抚司当参议官。”高宗笑道:“你胡说,好士人怎么肯去从军呢!”
绍宋位面:纯粹是因为另一个武“陈桷”的出场才想起了这个文“陈桷”。在靖康之变时,他在提点福建路刑狱任上,赶不上主线剧情。不过他在历史上曾遇事不惊,三平兵乱;现在也不过46岁,既是能臣,又抗金立场坚定,按理来说,应该早就被提拔进中央了才对,而书中却完全没有提及。
------------------------
洪皓(文学家洪迈的父亲、外交官、宋之苏武)
本位面: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古南乡)人,宋哲宗元祐三年出生(1088年)。27岁中进士,出任台州宁海县(今浙江省宁海)主簿,又升迁秀州(今浙江省嘉兴市)司录。建炎三年(1129年)知泗州(今江苏盱眙北)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对付叛军李成。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宋高宗准备将都城由杭州迁往建康(今南京),以避金兵锋芒。洪皓不顾职位卑微,上书谏阻。他的意见虽未被采纳,但却因此为高宗赏识。高宗特意召见他,擢升其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金国留不遣返。在金15年,直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归。在金期间,威武不屈,时人称之为“宋之苏武”。
绍宋位面:现在洪皓应该有49岁了,在绍宋位面他自然不用去出使金国了,估计一直在东南的李纲、吕颐浩、许景衡手下当差。他和陈桷的遭遇一样,根本没有在主角面前出现过、“外放”太久,以致完全没有存在感。
------------------------
洪迈(写的笔记很有名)
本位面:宣和五年(1123年)生,洪皓第三子。洪皓使金,遭金人扣留,洪迈年仅七岁,随兄洪适、洪遵攻读,“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十岁时,随兄洪适避乱,尝往返于秀(今浙江嘉兴)、饶二州之间。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授两浙转运司。受秦桧排挤,出京为福州教授。累迁吏部郎兼礼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迁左司员外郎。 绍兴三十二年春(1162年),金世宗遣左监军高忠建来告登位且议和,洪迈为接伴使,充贺登位使,出使金国,“自旦及暮,不给饮食,三日乃得见”,洪迈熬不过,屈节称臣,乃遣还。因而被弹劾“使金辱命”,罢归家居。
绍宋位面:洪迈现在才14岁,不过神童的名气应该已经传出来了。
------------------------
朱松(朱熹之父)、朱熹(大名人)
本位面:朱松(1097一1143),早年受二程(程颢、程颐)学说的影响,为北宋末较为知名的理学家,与著名学者胡宪、刘勉之、刘子羽等相友善。1118年同上舍出身,后为秘书省正字,再迁校书郎、著作郎,又为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历司勋、吏部郎。南宋初任尤溪县尉。绍兴初,胡世将抚谕东南,发现朱松的才干,向朝廷推荐,于建炎四年(1130)四月奉调晋江任石井镇首任的镇监。朱熹,1130年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刘子翚、刘勉之、胡宪习字。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夫的刘子翚(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
绍宋位面:朱松现在40岁,估计和原本的历史一样,正在福建当官。朱熹才7岁,离朱松去世只有6年了。由于历史事件的变动,刘子羽兄弟没有受到秦桧的排挤,没有回乡赋闲,恐怕也没机会给小朱熹讲学了。不过朱松是刘子羽的旧识,在朱松死后,朱熹应该还是会去东京找刘子羽的。
------------------------
朱敦儒(诗人、词人)
本位面: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早年以清高自许,两次举荐为学官而不出任。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高宗下诏任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敦儒仍不肯受命,在众亲朋的劝说下,他方应诏前行。到了临安,赐进士出身,授予秘书省正字,尔后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后因发表主战言论,并与主战派李光等人一道,于1149年被免职。不久,上疏请求退居嘉禾,晚年在秦桧的笼络下出任鸿胪少卿。代表作:《鹧鸪天·西都作》。
绍宋位面:现在56岁,对于古人来说已经老了。这人性子懒散、喜欢花天酒地,估计现在正在江南快活,赵玖估计也不会喜欢他的文风和为人,所以与主角没有交集也正常。
------------------------
杨万里(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四大诗人)
本位面:南宋建炎元年丁未(1127年),生于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作者。
绍宋位面:现在才10岁,应该正在吉水上私塾。
------------------------
范成大(南宋四大诗人之一)
本位面:1126年-1193年,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做的比较成功,历任广西经略使、四川制置使、礼部尚书、资政殿学士等,官至参知政事,追赠少师、崇国公。任四川制置使时,招陆游担任参议官,和陆游是上下级,也是朋友。
绍宋位面:才11岁,还是上学读书的年纪。不过他的父亲范雩应该正在“三照学士”范宗尹的手下当差。
------------------------
尤袤(南宋四大诗人之一)
本位面:1127-1194年,出生于无锡一个书香门第中,5岁能作诗,10岁有神童之称,15岁以词赋闻名于毗陵郡(今常州,时无锡属毗陵),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拜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卒谥文简。
绍宋位面:10岁,和之前的众多小年轻一样,都是自己家乡的神童。
*****************************
吕祖谦(吕本中的侄孙)
本位面:1137年-1181年,吕好问的曾孙,吕本中的弟弟吕弸中的孙子,儒学大师,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以带“科举补习班”闻名,世称东莱先生。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由吕祖谦邀请,朱熹与陆九渊等人参加的一次学术会议,名之为“鹅湖之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绍宋位面:才刚出生(甚至可能还没出生),不出意外的话,在家学薰陶下,日后必将成为一代“原学”宗师。
------------------------
张栻(张浚之子)
本位面:1133—1180,南轩先生,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
绍宋位面:现在才4岁,住在东京枢相府里。
------------------------
陆九渊(“陆王心学”,与王阳明并称)
本位面:1139年 — 1193年,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讲学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县),世称象山先生。
绍宋位面:还未出生,不过金溪陆家是官宦世家,九世同居、阖门百口,不知在他父亲这一辈有什么杰出人物。
------------------------
辛弃疾(大名人)
本位面:1140年-1207年,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绍宋位面:还未出生,不过他的爷爷辛赞在《山川不可越》这一章中出现了一次,时任(1129年)登封知县。那么,可以大胆猜测,由于京东的收复,辛赞被派到了济南府任官,说不定还是万俟卨的属下。因此辛弃疾会和原本的历史一样,出生在历城。
------------------------
耶律履(耶律楚材的父亲)
本位面:1131-1191,辽东丹王耶律倍之七世孙,官至金国的尚书右丞。
绍宋位面:才6岁,估计现在正在燕京。
------------------------
也速该(铁木真的父亲,合不勒的孙子)
本位面:1133-1170,其父是合不勒的第二个儿子把儿坛。也速该是继祖父合不勒、堂祖父俺巴孩、叔叔忽图剌后孛儿只斤部的新一任首领,蒙兀国末任汗王。铁木真九岁时也速该死于塔塔儿人的下毒暗算。
绍宋位面:现在只有4岁,要么在合不勒的大军里养着,要么被留在了草原上。将来可能会进御前班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