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id™
2022-01-14T17:35:45+00:00
结论先放这里:华为已经造车了,就是问界m5;华为也永远不可能造车,永远不可能有挂华为标的汽车。问界m5或者说aito傲图汽车就是华为造车的最高形态
首先,为什么说问界m5就是华为造的车。很简单,因为赛力斯造不出来啊。赛力斯那团队能力的极限就是sf5了啊。虽然赛力斯的团队阵容也很豪华,但它的技能点都是偏向电机电控、增程器、底盘这些大件上的。它的团队是真的不会内饰外观设计。尤其是内饰,凭一己之力拉低了sf5起码两个档次的产品力。要知道,sf5可不是黑子水军嘴里说的刚上市半年的新车,而是一款19年就上市甚至原型车18年就已经发布的老车了。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打磨”,倾尽全公司的资源,汇聚全公司希望,打造出来的sf5充分说明了赛力斯团队真的是偏科的严重,也说明了他们的能力天花板就在这儿了。而2年多打磨都不成的sf5居然在半年后就内饰外观焕然一新了,你说这是原团队做到的我是不信的。再结合发布会余承东自己的表态,毫无疑问,这就是一款华为消费者团队主导设计的车型。所以说,问界m5就是华为造的车,华为已经亲自下场造车了。
当然,你要是跟我杠这车是小康生产线上造的。那我只能说对,你说的对,华为一个螺丝都没拧过,这车确实是小康造的,只要你杠就是你对。
其次,为什么说华为永远不可能造车,永远不会有挂华为标的汽车。很简单,因为华为经济上看不上,政治上也不愿意。
看不上,看不上什么?首先是看不上利润率。大众2020年营收2279亿欧元,利润只有区区88.2亿欧元。而博世2021年营收779亿欧元,利润高达53亿欧元。整车厂的利润率明显低于零部件核心供应商。而利润率背后是产业链话语权。可以说,这些核心供应商才是汽车帝国的隐形霸主。这才是华为的目标生态位。所以从商业价值角度,华为会傻到放弃更有价值更有行业话语权的位置,去争着造整车吗?更不要说汽车智能化之后,类似安卓系统的鸿蒙系统一统智能车机这样的美好前景了。
不愿意又是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不够低调。首先是政治上会出事。美国会打压。跟华为手机一样,你贴出华为标的汽车一出世,美国制裁的大棒就砸下来了,何必呢?再一个,容易刺激德国,可能让自己在德的通信业务遭受压力。
其次是商业上很明显会得罪整车厂。你还想不想把鸿蒙系统卖给整车厂了?想卖就不可能出挂华为标的车,否则不是直接跟车厂竞争?
最后是最现实的资金压力撑不住。华为正在死磕芯片制造。这已经是一个资金黑洞了,现在的华为只可能是开源节流,撑到芯片制造突破。不可能再去投入重金到整车流水线,浪费宝贵的现金流。
总而言之,现在aito的造车模式已经是华为的最优解。至于网上为什么这么多华为最终会造车的节奏。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有心人不妨好好想一想。
首先,为什么说问界m5就是华为造的车。很简单,因为赛力斯造不出来啊。赛力斯那团队能力的极限就是sf5了啊。虽然赛力斯的团队阵容也很豪华,但它的技能点都是偏向电机电控、增程器、底盘这些大件上的。它的团队是真的不会内饰外观设计。尤其是内饰,凭一己之力拉低了sf5起码两个档次的产品力。要知道,sf5可不是黑子水军嘴里说的刚上市半年的新车,而是一款19年就上市甚至原型车18年就已经发布的老车了。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打磨”,倾尽全公司的资源,汇聚全公司希望,打造出来的sf5充分说明了赛力斯团队真的是偏科的严重,也说明了他们的能力天花板就在这儿了。而2年多打磨都不成的sf5居然在半年后就内饰外观焕然一新了,你说这是原团队做到的我是不信的。再结合发布会余承东自己的表态,毫无疑问,这就是一款华为消费者团队主导设计的车型。所以说,问界m5就是华为造的车,华为已经亲自下场造车了。
当然,你要是跟我杠这车是小康生产线上造的。那我只能说对,你说的对,华为一个螺丝都没拧过,这车确实是小康造的,只要你杠就是你对。
其次,为什么说华为永远不可能造车,永远不会有挂华为标的汽车。很简单,因为华为经济上看不上,政治上也不愿意。
看不上,看不上什么?首先是看不上利润率。大众2020年营收2279亿欧元,利润只有区区88.2亿欧元。而博世2021年营收779亿欧元,利润高达53亿欧元。整车厂的利润率明显低于零部件核心供应商。而利润率背后是产业链话语权。可以说,这些核心供应商才是汽车帝国的隐形霸主。这才是华为的目标生态位。所以从商业价值角度,华为会傻到放弃更有价值更有行业话语权的位置,去争着造整车吗?更不要说汽车智能化之后,类似安卓系统的鸿蒙系统一统智能车机这样的美好前景了。
不愿意又是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不够低调。首先是政治上会出事。美国会打压。跟华为手机一样,你贴出华为标的汽车一出世,美国制裁的大棒就砸下来了,何必呢?再一个,容易刺激德国,可能让自己在德的通信业务遭受压力。
其次是商业上很明显会得罪整车厂。你还想不想把鸿蒙系统卖给整车厂了?想卖就不可能出挂华为标的车,否则不是直接跟车厂竞争?
最后是最现实的资金压力撑不住。华为正在死磕芯片制造。这已经是一个资金黑洞了,现在的华为只可能是开源节流,撑到芯片制造突破。不可能再去投入重金到整车流水线,浪费宝贵的现金流。
总而言之,现在aito的造车模式已经是华为的最优解。至于网上为什么这么多华为最终会造车的节奏。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有心人不妨好好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