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航发企业真的这么拉胯么

Jaii-avatar

Jaii

2020-03-03T05:27:40+00:00

知乎上看到的一个回答,问题原文是我国航发有没有追赶上欧美的可能性,回答原文摘录如下:

不太可能。本人系热能工程专业博士,去年找工作时亲历了航发和航天的宣讲会,目前没有工作,去了国外,选择了继续做研究。热度差别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第一,目前所谓的两机专项,更类似于大炼钢铁的阶段。我认为目前的资源分配是有问题的,这种雨露均沾的分配方法,结果必然是大炼钢铁。这个说法不是我说的,是一个做燃烧室的师兄说的。

第二,航发人才真的太少。整个集团博士学位以上的,占比不到1% 这个人才结构没法和国外和国内同样技术集团相比。待遇之低,博士15万,你觉得会有人去吗?当时我面试的另外一家企业开口25万,而且地方政府还有补贴。我同学面试的美的集团,据说更高。当时在某大学宣讲会上,一位大妈代她即将博士毕业的女儿参加宣讲会,直接大骂,你们就给这点钱,留得住人吗?你们单位离职率多少?而已经在里面工作的师兄们真的是靠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热爱!这点我非常佩服。而航天企业宣讲会基本上只有五分钟,我们做啥,我们待遇,然后就是收简历。

第三,今年我博士班同学就业情况,有些拿到多个offer的也不去航发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想为航发做贡献,但是在待遇面前,都会犹豫了。因此,我非常敬佩那些坚守在航发一线的博士师兄和同学。

第四,航发集团人数太多了。有些一个研究所就有一万多人,而且很多研究所之间研究内容重复。考虑到整合航发系统刚刚整合,未来或许会有好转。我觉得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博士人数占比,优化队伍结构,制定长远目标,要学习华为研发芯片一样,即使前期研发的产品没有竞争力,也要坚持下去,留住研发队伍,和一些有经验的工人工程师。

个人认为,航发事业,人才第一。航发事业承载了全国人民的期待,但是航发是一个比芯片更难的事业,必须有长远的科学的系统的规划,必须有一群耐得住寂寞的人辛勤奉献。但是,也必须尊重市场经济下人才培养和流动的实际情况。

两机专项,只是个开始,我们离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想要赶英超美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令我震惊的是博士真的就这么点微薄的工资吗,一年15w,按水区标准月入半狗多?而且工科类专业基本也是存在日常加班和上班地点偏远的问题吧。这么点工资真的能招到人?去美国读博的话,全奖理工科扣去学费至少也有年收入2w刀左右了,合人民币的话也相差无几,钱多的甚至有每年四五万刀。我们经济现在越来越发达,真就连这么点钱都发不出来?[s:ac:汗][s:ac:汗]

倒不是说利益相关什么的,看着未来的科学家未来的钱学森袁隆平过这么苦逼的日子,心里感觉怪怪的[s:ac:汗]
Glass-avatar

Glass

不止是待遇低,并且没有成长性,干得再好收入也不会多多少,干得再差也还是那么多死工资。
要知道航发现在已经单独拿出来了,以前和中航一家的时候还要差一些。
Beni-avatar

Beni

航发拉跨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刚上大一的时候各路老师讲课都不忘黑一把航发,跟飞设和流体 固体一比往热工方向学的人也少好几倍,并且都不是往发动机方向学的,四系自己也都在往发展好的方向靠拢。要说做有情怀也完全可以向其他待遇好的航空航天单位发展。[s:ac:茶]
北航五系并感
wholesome_bread-avatar

wholesome_bread

里面大堆大堆领导。。我们作为供应商都是一脸懵逼啊
CORSAIRS-avatar

CORSAIRS

[quote][pid=403819841,20754151,1]Reply[/pid] Post by [uid=42279294]伊莉莎怒风[/uid] (2020-03-11 13:42):

航发拉跨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刚上大一的时候各路老师讲课都不忘黑一把航发,跟飞设和流体 固体一比往热工方向学的人也少好几倍,并且都不是往发动机方向学的,四系自己也都在往发展好的方向靠拢。要说做有情怀也完全可以向其他待遇好的航空航天单位发展。[s:ac:茶]
北航五系并感[/quote]1系毕业航发人表示
真的是挺惨的[s:ac:哭笑]
M3RKABAH-avatar

M3RKABAH

航空航天的待遇嘛[s:a2:doge][s:a2:doge]没有情怀不太好干,航发听说还属于里边差的那种

来自北航2系
gchap-avatar

gchap

建议这种问题了解情况的慎言。
知乎之类的地方搜待遇问题,很多都是各院所的。像这个答主未必就是系统内的,可能就是抛出一些观点引人跟帖。不排除有人有组织收集信息丰富模型。
Keyy-avatar

Keyy

你都说水区人均月入半狗了,水区的话你能信?
博士15w是低了。航发相关的博士一般开到18w以上还是没问题的。而且说白了理工科专业,除了CS、自动化、电子信息这些跟计算机沾的上边的,其他的传统理工科项目哪个赚钱?生化环材哪个赚钱?传统的机械加工也好不到哪去。这才是现实。
包括车辆制造,去年秋招,几个大车企全不招收车辆制造相关的专业,招的反而都是CS的。
不过说实话,目前制造业确实收入和学历不匹配,至于航空航天这种高顶尖国防项目更是。我们自己飞设的都自嘲航空航天情怀管饱,不说跟BAT大厂一样那么高工资,起码得让应届生在北上的研究所能混个温饱
Wraith toes-avatar

Wraith toes

这楼里北航老哥认亲啊[s:ac:哭笑](我也是五系的)。不过有一说一,搞航空航天待遇普遍拉闸,不然当年的张小平也不会跳槽到民企[s:ac:呆]。什么年代了,也不能一直讲奉献精神了,总要给人才更好的物质待遇吧。
Kali.-avatar

Kali.

这要从稻说起,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下马大量科技项目。倒彩电,走私汽车。送黄金,建康华。
Jaii-avatar

Jaii

让我难以理解的是,知乎上有个中美实力差距的问题,当我们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优势巨大的,但是当回答者回答的是专业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医学和理科工科乃至部分影视传媒方面,我们几乎都是被几十年的差距吊锤。我也不知道是整体观点太乐观还是具体的专业视角太局限。但是目前我们对待制造业人才的态度实在令人难以理解……我是干化学的,国外的论文国内逐字照着做有时都做不出来,甚至要发邮件问别人借点成品试剂或者让他们亲自指导,这巨大的差距和目前媒体的说法真的让人感觉很割裂
izzyk-avatar

izzyk

我在通用上班(非航空),隔壁桌的航空集团随随便便一个硕士进来做工程师都能拿到一年四五十,同样的学历进来有的能比我们部门高一到两个Level的职级[s:ac:呆]
Krouz-avatar

Krouz

领导太多了,无论人数还是工资
Lime_v2-avatar

Lime_v2

你航7系路过,航发这开价也太离谱了吧。我毕业那年就算中航这种巨型拉跨集团给你航硕士开的价也不止15了啊
Havoc_hp-avatar

Havoc_hp

我是哈工大飞设,想考北航飞设,看完这些人都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