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年我碰到的抽象老板

Pluto-avatar

Pluto

2025-03-19T07:51:59+00:00

楼主自去年起到景德镇生活,从广告跨界到了短视频行业,身边一些朋友常说楼主的这种跨界是一种降维打击,但楼主心里还是有b数的怒
意识到两个行业中还是有很多壁垒的。之前楼主主要从事一些技术上的工作,剪辑,后期,偶尔兼一些拍摄。所以在景德镇找工作的时候,也主要是找偏后期的岗位,由此开始了楼主去年为期一年的“短视频冒险”。


A是楼主在去年上半年认识的,正如前文所说,楼主在找一个偏向后期的工作,而景德镇短视频相关的工作几乎无一例外全都要求拍剪一体,甚至要求要会运营,所以当时的A公司招的纯粹后期剪辑对楼主吸引力还是很大的,加上公司的人员配置非常合理(两个摄影+一个剪辑+一个美术兼统筹),所以楼主光速入职,虽然后面全是坑囧

直接了当地说,A是一个欠薪不还毫无信用的王八蛋,甚至在事后和当时的同事复盘发现这个人恐怕还有一些心理创伤,因为实在是太抽象了。

最开始楼主的日常工作就是上下班,但是老板A当时和楼主承诺说工作室主要是弹性上下班制,不要求强制坐班,所以楼主也乐得清闲,基本上都是十点上班,五六点下班的模式,不过这也为后来的抽象埋下了伏笔。

最开始让楼主感到不对劲的是去年五一前某景区的活动预热视频,大概是第二天要交片了,然后让我赶出来。不过这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因为楼主做剪辑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以效率高闻名,再急的活加个班也可以做完。但是让楼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视频素材都没有拍完抓狂

所以那天的工作模式就变成了:等摄影师回来——导素材——开剪——摄影师拍完了另一部分回来——导素材——开剪——给老板审——给景区审——景区领导A出反馈意见——景区领导B出反馈意见——等摄影师回来的循环,由于中间环节过多,沟通成本巨大。

一些很小的问题比如改个字体,动两个镜头的事往往需要等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的时间听甲方的反馈,然后还得等摄影师动身。这就导致一条三分钟不到的短片,硬控我到夜里九点,再最后一遍遍地确认片子没有要改的地方,楼主下班回家。过了半小时后,您猜怎么着?景区领导A要求加一个logo,因为老板那没备份,整个公司的群开始满世界的找logo的素材,最终在甲方的不满意中片子勉强过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项目其实半个月前就已经说了要做,但是老板拖到了前一天,摄影师是被他临时薅来的,他也不知道该拍什么,甚至连机器都不甚熟悉,所以导致了那天混乱的情况。

另一件事就更是重量级了,当地某陶瓷行业龙头国企,打算在五月中旬推出他们的新品“国宴瓷”,找到我们公司,要求拍两条TVC标准的发布会短片。事后从该国企的工作人员那了解到,甲方给的预算是两条片子+若干精修的宣传照共计5万,同时甲方提供场地,人员和部分器材的支持。所以当时A简直就是摩拳擦掌。

具体表现为:前期策划阶段经常性迟到,甚至有次迟到一小时以上,惹得甲方大怒;拍宣传图外包给大学生,似乎几百一天,然后后期技术力又不够,最终是甲方负责对接的小哥自己拍+修,理所当然预算直接被砍了一万;到了拍摄当天去南昌拉设备,给出的设备单造假严重,说好的双电影机机位变成了电影机+单反;而其中最重量级的当属拍摄当天了,没有任何脚本,事后我了解到美术哥当时出了一版脚本给到甲方,然而A认为“脚本就是在甲方那过一手而已,不必要”。

所以导致的结果是:被薅到现场的楼主得现场用纸笔当场画部分分镜头;整来的电影机两位摄影师都不会用,得楼主和他们一同掌镜;为了拉高预算弄来的摇臂现场没人会用,但甲方对接的工作人员在现场,老板硬着头皮鼓捣它花了几个小时;期间老板搬动器材打碎了场地酒店的一盏灯外加刮伤了瓷砖,事后又赔了不少钱,就这样在一片混乱中拍了一个通宵晕

而后期剪辑也是重量级,由于A的拖延症,前期拍摄结束的事后离发布会只剩下两三天了,楼主得在没有任何脚本,拍摄出来的素材几乎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己组织结构剪辑。加上当时《繁花》比较火,A在甲方面前反复吹嘘说能拍出《繁花》的效果。然而电影机的素材参杂单反的素材,不同的宽容度和参数,导致素材光在画面上就有很强的割裂感,需要楼主反复校准和调色。最终和甲方对接迭代了七版,通宵一晚赶在发布会前搞定。期间A反复地心态,PUA,甚至到后面急眼了对进度不满意直接对楼主人身攻击,如果不是楼主一方面责任心比较强,另一方面当时真的缺钱就直接撂挑子了大哭

后续第二条宣传片A直接外包给了摄影师去拍,然而正如前文说的,摄影师不会用电影机,所以导致的结果是当天用电影机拍的几十条素材只有一条能用。而甲方也是对我们这种情况极度无语,老板A试图给我上压力,要求我抠图+蒙版整一些视频效果掩盖前期的问题,被我直接顶回去了。

事后我才得知,那段时间他反复给其他同事上压力,有些同事直接当场辞职不干,让他几个项目直接玩完。他也近乎是疯魔一般直接开始拖欠工资,部分同事找到了他当时的女友把钱讨了回来。而我和美术哥则历经了半年的维权,最终才拿回应有的两个月工资。事后从甲方那里得知,由于第二条宣传片质量实在是太差,而A手头没有工程文件(实际上我发给过他,他没保存所以到期了),重拍不现实,所以最终只给他一条片子结账,也就是2万,除去器材人员还有场地的赔偿,A实际上还亏了不少钱。事后在景德镇当地业内,也就再没听到过A的名字了,对此楼主只想说:杜x罡,你活该在景德镇混不下去!
Pluto-avatar

Pluto

再说老板B,B是我在去年下半年认识的,是一个广东人,因为近些年景德镇热度高,便萌生了北上挣一票的想法。在深圳找到了一个抖音粉丝几百万,月带货几十万的大v拜师学艺,交了几万块钱的学费获得了一本“短视频流量宝典”,并将之奉为圭臬。当时我本来是面试他朋友的公司,B做为面试官,他看我骨骼惊奇,便把我截胡到他的项目里。

事先声明一点,B的人品比之A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工资按时发,偶尔请吃饭,有段时间追求效率直接接送楼主上下班,甚至楼主当时陷入了经济危机,他还主动预支了一部分工资给楼主,这点我还是非常感激的。但就事论事和他合作实在是太折磨了。

B的问题概括起来就三点,刚愎自用,急急国王,压力怪。这三点但拿出来都不算什么,但是集合在一个人身上对于整个团队的打击是致命的。

B的公司主要从事短视频,盈利方式是通过打造达人IP来实现后期的带货。所以架构很简单,B作为老板和资方,我负责拍剪这方面的技术,另外还有一个陶瓷达人同时也是供货商阿良。实际上景德镇大多数小的短视频公司都是这个架构,所以我们在磨合了一段时间后公司业务也步入了正轨,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

首先,短视频在今天已经算不上什么风口了,一些同赛道的博主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所以在当下要想靠短视频出圈变现不外乎三种模式:1.坚持更新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巩固粉丝群体。
2.前期疯狂投流增加曝光。
3.寻找热点或者纯粹是运气好被流量砸中。
而这三点都是建立在“固定”这个基础上,固定的拍摄形式,固定的内容,固定的粉丝群体。这点楼主也和B不止一次沟通过。期间楼主的女友赋闲在家,B十分欣赏楼主女友文学方面的才华,便也把她招入团队担任策划和运营。

头一个月,效果喜人,在没有任何投流的情况下,达人阿良的账号粉丝数突破四位数,几个视频的播放量和传播率也相当不错,在磨合过程中我们也逐渐摸索出一套流程,以阿良的陶瓷创作日常为主,辅以阿良去探访朋友们的工作室,同时后者也是阿良打通其他产品的渠道,相当于这个模式运作好的话阿良不止能带自己的货,也能带别人的货。然而就在一切稳中向好的事后,问题出现了。

首先是B有着非常强的表现欲,具体体现在多次我拍阿良开窑和创作的时候他要入镜,甚至到后期一些探访视频的时候他多次打断阿良的提问,把话题转向他相关的话题。事后他常说:“阿良不懂怎么问问题,所以我得来把控对话节奏”但是没过不久就给阿良上压力:“这个账号是拍你的,不能老是我说话,你要学怎么和人沟通啊!”

事实上就我和阿良的相处来说,阿良不是不善言辞的人,相反他有着非常不错的幽默感,和朋友的交流大多集中于一些陶瓷创作的工艺,诸如青花的画法,大漆的制作,紫砂石材的选择等。但B认为这些观众不感兴趣,而应该集中在产品的价格,被采访对象夫妻的感情,一些冷笑话和八卦上。
Pluto-avatar

Pluto

这个问题集中爆发在一次去采访一位做青花的老师上,期间B多次打断阿良的提问,指导阿良该怎么走位,该怎么展现表情,该提什么问题。甚至到了后面直接把阿良禁言,让我主要拍他。事后继续给阿良上压力说阿良应该像个主持人,“问些观众感兴趣的东西”,并且之后要求重拍。然而重拍的结果是请青花老哥吃个饭,在饭桌上继续高谈阔论,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内容。自那以后阿良就炸了,反复强调自己不当主持人,自己不是那块料。
ViolentVodka-avatar

ViolentVodka

赶紧回复一下表示在看,追的很开心
ItsMeAstro-avatar

ItsMeAstro

速更速更,我要看看人能逆天到什么地步
Pluto-avatar

Pluto

抖音学习笔记(节选)

珍惜自己的一些很感性的时刻

找到一种永远用这种方式省力的方式,不费力

关键的东西你不盯他永远会出问题

原力觉醒

如何发掘和依托自我原力建构短视频的商业通路

你曾经有一丝成绩直接讲
把自己的经历编织进内容里面

激动人心的部分
影视中传记的部分

在一个行业里的洞见和认知,别人不知道
总结出来,变成内容,就是激动人心的部分

案例:思思,跑市场,拿货
食用油,什么样的油是好油,工艺区别,大小品牌的区别,压榨的方法,非常日常所见的东西

不懂行要去学,当你的流量足够大的时候,你的技艺会被轻易检测出来

老张内容体系➕自己专业知识➕抖音系统

一.认识抖音系统

和系统做朋友
AI的终极目的是变的像一个人
不能猜抖音喜欢什么,要去猜人喜欢什么?

第一呈现你的专业知识
第二怎么解决供应链问题
第三怎么解决售后问题

然后就可以直播带货

拿出自己很实在的东西,不能糊弄用户
泛流量是没有意义的

从普通中找典型
从行业里找到关键的东西

让更广阔意义上的人听懂,算法才会推进

和千百万用户共振

你向平台喂养的视频质量,决定了抖音给你反馈的用户质量
高质量的视频——行业的洞见
案例:中华田园大神
优质内容跟成本没关系
sammi<3-avatar

sammi<3

插眼zsbd
Pluto-avatar

Pluto

其次是B把过于相信自己买来的秘笈,更是要求全盘照抄他拜师的大v的风格,并反复强调:“为什么别人能带那么多货,就是因为他们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一个二胎宝妈怎么就把账号做起来......”
然而B忽略了几个问题:
1.人家背后是一个mcn公司反复地引流投流
2.人家持续更新了一年时间才从默默无闻到积累粉丝
3.最重要的,她直播间主要卖衣服,均价二三十,最贵的羽绒服不过二百多,而咱们的产品呢?最便宜的杯子五十,均价两三百。

这种全盘的照抄就导致了阿良这个账号主要内容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开始我们已经摸索出了阿良的日常该如何更新,但是在第一个月过后,B开始要求阿良引入产品,在视频中植入硬广带货。这一点自然是招致了楼主和女友的反对,我们认为这个阶段粉丝数量还不稳固,挂个同款链接就好了,直接带货很容易招致粉丝的反感。B的回答是:“正因为我们粉丝不多,所以粉丝的反感并不可怕,一些大的账号要转型才麻烦呢!”于是就拍了几条硬广,不出所料,流量极差。

然后就进入了恶性循环,流量一差B就急,B一急就要求拍产品,一拍产品流量就更差。B就化身急急国王疯狂上压力。期间楼主女友通过搜索关联,花了几个晚上整理出了视频号和某红书景德镇相关的话题,并整理出了一套可以拍摄的选题,可以说未来半年的拍摄内容有了,然而B看了之后,高度赞扬,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还是要继续按照自己的“圣经”拍摄。他曾经共享过自己的秘笈,我得空了找找。
Kurai-avatar

Kurai

快快快,更新端上来
Pluto-avatar

Pluto

第三就是B实在是缺乏对于短视频的研究,这点除了他笃信秘笈以外,就在于他对于账号的规划上。

如前文所说,阿良的账号投一个月风格和内容都很统一,而在B的干涉和调整下,阿良的账号开始出现各种问题。探访工作室不做了,日常的创作被要求做一些硬广和产品产生更多关联。

同时B总会出现一些异想天开的企划,比如当时我们有个不错的企划,就是让粉丝寄家乡的泥土给阿良,阿良用这些泥土加陶泥来做符合粉丝家乡的陶瓷产品回馈粉丝。当时在楼主的企划和调整下被做成了两期中长视频,平均都在五到七分钟。分别是做了黄河边上的陶碗和四川邛县的省油灯,粉丝和数据反响都很好,但是因为不涉及到售卖的产品,不能直接产生利润,B就将这个企划冷藏了。

但是后来由于《黑神话》的爆火和粉丝的反馈,B要求重启系列并跟阿良说:“不管有没有粉丝,我们都说有粉丝寄土过来,做一个五岳系列,泰山杯嵩山杯来一个,然后再做万里长城。”被阿良直接怼回去:“现在做五岳,那以后做什么?南天门么?”期间也一直给阿良上压力,让阿良做一个陶瓷金箍棒出来,我期间也找了一些样图,但是阿良当时手上有一个几百件坯要修的大单子,再加上他并没有什么兴致,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Osir1z-avatar

Osir1z

战略性插眼
Pluto-avatar

Pluto

期间有个小插曲,实际上阿良做出的那几个粉丝家乡土的杯子和省油灯虽然好看,但是实用性其实并不好。以陶杯来说,看上去挺像回事的,但是存在放久了漏水的毛病。省油灯则更接近装饰物。但是粉丝确实挺喜欢的,甚至陶杯以100元左右的价格还卖出了一款,B就有些心动,决定加重这系列产品的文化底蕴。他打算去景德镇当地古法制泥的地方买一些泥砖,再配合粉丝家乡土做陶器。

想法很好,但执行起来非常抽象。B拉上阿良和我去景德镇三宝路的一个古法制泥工坊,因为工坊的老板不在,索性让阿良介绍古法制泥的历史由来,阿良根本就不了解这个,只能结合工坊的介绍墙和百度,所以介绍起来也是磕磕绊绊。不出意外地B开始急了,B开始夺舍阿良,B讲了一通冷笑话,B买了两块泥砖,败兴而归。

事后,阿良用上了古法泥砖,发现古法制泥被淘汰是有原因的。里面的杂质极多,泥也不细腻,很难成型拉出坯,甚至一度引发炸窑。
Fr_HappyHaak-avatar

Fr_HappyHaak

插个眼,晚点来看
royalcracker567-avatar

royalcracker567

好文,插个眼
Pluto-avatar

Pluto

回到主线上,头一个月半月过后,B压力怪的特质暴露无遗,开始给整个团队上压力。期间多次夺舍阿良,逼得阿良不再想拍探访环节。给楼主女朋友也气够呛。这就不得不提B的另一大问题,B的学历不可谓不高,21世纪初的大学生,和大杨哥一所大学毕业。毕业后也在多所企业中摸爬滚打,担任高管。疫情前靠知识付费领域赚了一些钱,只可以随着疫情的到来事业也陷入了停滞。商海的沉浮使得B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非常好,但问题是你tm不能一直输出你的价值观啊!!!


和B合作的头两个月,B几乎无时无刻不再输出自己的观念,让楼主和女友接受认同,简称随地大小爹。包括但不限于“女人迟早是要结婚的,你现在不懂,你嫂子就很清楚”“小x(楼主),你听B哥一句劝,明年和B哥去深圳见大师,短视频肯定能搞起来”“中国就得这样挣钱......”“你女朋友是没被社会毒打,你得好好教育他,不然在社会上要吃亏的。”甚至几次说要收楼主女友为徒,培养她成为顶尖的主播,给楼主女友恶心坏了。


楼主的耐受能力比较强,最多就是冷笑一下然后岔开话题,楼主女友呢?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十二岁熟读红楼,十七岁更是孤身一人去上海参赛获得萌芽省一等奖成为当年本省唯一一人,去参加香港的青少年两岸文学训练营,给萌芽供稿的主。往往红唇轻启,搅弄风云,几句话四两拨千斤,让B的脸色晴转多云多云转阴,末了还得陪笑,再阴转晴。也正是在头一个月末,女友因为一些事,离开景德镇一周,这也间接导致了后来账号的问题。后来第一个月结束,B以“运营压力太大”为由,把楼主女友开了,她顿时松了口气。这也为后来的一些事埋下伏笔。
Yakkyminu-avatar

Yakkyminu

插眼,zsbd
Pluto-avatar

Pluto

这里补充一个信息,楼主在B那边的工作是上六休一,但是阿良的账号是日更,这就涉及到一个存稿策略的问题了。

因为是日更,内容也多是阿良的日常生活,所以对视频质量要求并不高。对此我的策略是一些活动诸如开窑、采访可以一天拍完,但是后期可以出很多期。例如阿良开窑和探访大漆朋友工作室的内容一共能出五期,再加上楼主出片非常快,所以理论上是可以存很多稿的,但是始终存不下来,为什么呢?

在某个风和日丽的周四下午,楼主把前三天的视频素材给剪辑完成,虽说内容水是水了点,但这种日常更新,贵在坚持,观众不甚在意视频是不是水了。一共出了6条视频,换句话说,未来一个星期的保底更新内容都有了。可以在这期间利用这个时间差去拍摄一些更大的选题,比如接近TVC标准的正经广告,圆B一个产品梦,楼主甚至脚本都写好了。然后梦碎,只见B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预定了明天和后天的发布内容,一天发三条,直接消化完了楼主的存稿。乃至后来B仍然保持着豪横的更新速度,楼主不管怎么存他都能迅速发出去。

于是直到账号停滞不前的“调整期”,存稿都未恢复过来,最终导致了账号的停更。
TillerMcgee-avatar

TillerMcgee

五分钟了,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