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yuuw
2022-04-24T13:08:47+00:00
朱棣攻下南京后,天下就换皇帝了。文臣武将对建文的怀念也仅限于口头上和文字里,基本都是用来表达对朱棣指桑骂槐的。真出钱出力出人为建文皇帝讨伐叛逆的,更是没几个。西南和东南各省更是很自然的就接受了天下换了个皇帝,对旧皇帝也没什么留恋。这是不是说明,朱允炆这个皇帝其实干的比天怒人怨也没强多少,地方站出来反对他的胆子没有,但对他被推翻也是乐见其成。
没办法,本来想殉国的,可惜水太凉[s:ac:哭笑]
老百姓才懒得管谁当皇帝,只有士大夫受直接提拔和恩惠的才会有忠心的,朱允炆上台只有四年,连大臣估计都没认全,也不能说干的不好
反正都是朱家皇帝,有啥好说的,打输了就是技不如人。又不是大清入关,各地起义折腾了几十年
首先这场战争很特殊,纯粹就是他们老朱家的内部家事,主角是叔侄,旁边的一干配角不是大小舅子就是小表侄妹夫等等全是亲戚,战争无论什么结果就是从朱八八子孙里找一个人做皇帝,除了被建文提拔的士大夫们对其他人来说都没所谓,反正都是明朝的天下所以在旁人看来愿意主动站出来抵抗的积极性本来就不高。
而且,建文方面说燕逆反叛我这个朱八八指定的继承人,是对老朱的背叛;judy方面说建文在周边奸臣蛊惑下残害朱八八的子孙,是对老朱的背叛;旁人听起来好像都有点道理,也不知道谁真的背叛了八八,那就旁边观望呗。
其次,建文即位后听信几位老师尤其是方黄二人的很多莫名其妙政策,更改朱元璋的制度,亲近士大夫和江南士绅,打压勋贵和亲王,导致宗亲和勋贵们本来就对建文不满,只是初期朱棣实在太弱了,大家知道肯定打不过所以不敢站出来支持而已,一开始藩王选择观望(他们当然内心希望朱棣赢),到了中后期燕军成了打不死的小强后,各种勋贵就直接开始放飞自我了,靖难建文近臣文官们纷纷为朱允炆赴死,武将基本一败就降。李景隆直接带着谷王开城门,号称忠于建文的驸马梅殷手握十多万军队在淮安从背后看着朱棣过江啥都没干。明朝最大的两个军事集团宗室和勋贵都倒戈的话,靠方孝孺黄子澄这两张嘴能做成P事?
再然后,南军能够野战的主力部队基本上在灵璧被朱棣全歼了,剩下的北方野战部队不是在朱棣的手里,就是投降了朱棣。想替建文出头,也真的打不过啊。
都是朱家当皇帝 地方奉哪边都可以 朱允炆在位这几年削藩还重文轻武,宗室 勋贵 武将都得罪光了 基本盘也就文官了 重视文官也就算了 还只听方黄之流的话, 顶个屁用
就古代那个信息传播。
“啥,换皇帝了?嘛时候的事?这个建文是洪武他儿子吗?”
“哦,又换皇帝了,那这个永乐是建文的儿子吗?”
“洪武跟永乐中间没有一个叫建文的吧”
我觉得这样的情况大有人在。
[quote][pid=606279448,31652209,1]Reply[/pid] Post by [uid=62216379]glasgun[/uid] (2022-04-26 23:50):
首先这场战争很特殊,纯粹就是他们老朱家的内部家事,主角是叔侄,旁边的一干配角不是大小舅子就是小表侄妹夫等等全是亲戚,战争无论什么结果就是从朱八八子孙里找一个人做皇帝,除了被建文提拔的士大夫们对其他人来说都没所谓,反正都是明朝的天下所以在旁人看来愿意主动站出来抵抗的积极性本来就不高。
而且,建文方面说燕逆反叛我这个朱八八指定的继承人,是对老朱的背叛;judy方面说建文在周边奸臣蛊惑下残害朱八八的子孙,是对老朱的背叛;旁人听起来好像都有点道理,也不知道谁真的背叛了八八,那就旁边观望呗。
其次,建文[/quote]老实说,梅驸马的操作是让我最看不透的,本来是建文的人,却带着十万人看朱棣过江,你说他要倒向朱棣嘛,最后也没捞到啥好处,这到底图的啥[s:ac:衰]
[quote][pid=606296040,31652209,1]Reply[/pid] Post by [uid=12438515]hjlzwwh[/uid] (2022-04-27 01:34):
老实说,梅驸马的操作是让我最看不透的,本来是建文的人,却带着十万人看朱棣过江,你说他要倒向朱棣嘛,最后也没捞到啥好处,这到底图的啥[s:ac:衰][/quote]活的拧巴呗
要打他不敢,他那十万人也就是气氛组,去打朱棣纯是送。
要投降又拉不下面子,梅殷和朱棣同岁,估计年轻时候关系处的也不咋地。
而他那个身份地位,朱棣又不太可能杀他,所以他就纠结的不战不走不降不死了呗
[quote][pid=606275597,31652209,1]Reply[/pid] Post by [uid=1495806]ualiant[/uid] (2022-04-26 23:30):
这不是废话,朱允炆削藩,哪个藩王能待见他?[/quote]朱棣好像也削藩啊 就是下手不够狠
反动派投降后还继续做官呢,以前是前几排现在还是前几排
更何况他一个黄毛小子一点没有根基
有个叫光绪的也和他一样胡来,结果就被毒死了[s:ac: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