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ppyWilly
2020-07-18T14:42:44+00:00
论坛里一有三国的帖子都有好多讨论的,说明大家都喜欢这段故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武力排名。看了这么多遍三国,我也说说我心中的三国武力排名。
首先三国武评一定要有一个标准,如果自己没有标准就没办法讨论了,因为如果只看书,发现有些武将的武力忽高忽低。没有办法评论。
1.版本。我用的是嘉靖版三国志通俗演义。不是常见的毛本三国。区别是毛本删了好多东西。举例:虎牢关吕布VS张飞。毛本上是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不相上下。嘉靖本是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张飞慢慢落下风了。
2.既然讨论武力,肯定是以三国演义为标准。不要扯史书上的东西。我在这讨论关羽斩华雄,你给我来一句华雄不是关羽杀的,是孙坚杀的。这样没意思。
3.一切以书上写的为准,书上没有写的不能无根据去联想。举例:黄忠60多岁跟关羽打平,那黄忠年轻时候不是比吕布还厉害。 黄忠在书里出场就是60多岁,年轻时候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也许他越老越开窍?类似于这样的,咋说都有理,找不到一点证据的不能做为依据。
4.重战例,轻评论。举例:关羽对着曹操吹张飞。张飞有没有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的能力?有。但是张飞是靠战绩来证明的他有这个能力,不是靠关羽吹逼。关羽的话只能是锦上添花。如果张飞的战绩一般,那关羽的话也没有参考价值。你的实力必须表现出来,别人夸你的话才能作为参考依据。
5.以整本书的综合战绩为准,不以单个的一场为依据。避免出现A与B战平,B与C战平。所以A=C。武将也是人,也有发挥不好的时候。皇马0比4阿尔孔科,你能说皇马比阿尔孔科弱吗?
6.具体战例具体分析。
先说我的排名。先排主要的,剩下的以后再排
1吕布
2关羽
3张飞,赵云,马超
4典韦,颜良,文丑
5黄忠,许褚
一.吕布。公认的三国武力NO.1.虎牢关1V3.濮阳1V6.虽然都被打跑但是说明吕布不是一个人能击败的。虎牢关吕布是整本书武力巅峰。
二.关羽。1.关羽VS华雄。华雄作为讨董副本卡住联军的第一个BOSS被关羽秒杀。
2.关羽VS颜良。
先说颜良文丑。两人第一次出场是在袁绍的一句话里。袁绍拍股叹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催军未回!得一人在此,岂放华雄施威哉!汝众诸侯许多将士,只无一人可追华雄?”众官默然。
结合两人在后面的表现来看,明显比其他人强,作者借袁绍之口给这两人制造不在场证明。要不然没法解释开荒团卡在第一个BOSS跟前,工会两个强力DPS没有输出。
我理解的是此战不能看成是一般的两将单挑。关羽要想直接杀进阵中斩杀颜良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关羽通过观察并制定了一次冒险的只有他一人参与的军事行动。
首先颜良白马开无双,先杀宋宪,再斩魏续。接着20合败徐晃。颜良超神了。
曹营的结果。诸将栗然。曹营没人制得住了。程昱曰:“吾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这里考虑的根本不是能不能制住颜良,而是立了功拜拜了。在曹操和程昱心中,拿出关羽后颜良就已经是死人一个了。
关羽来到白马后。 操请公坐定,叙说:“颜良勇诛二将,连日诸将败者及多,勇不可当,特请云长商议。” 注意这个连日诸将败者及多这句话。后面评许褚还要用到。
关羽听说后不是说什么必斩颜良狗头之类的话。而是先观察。公曰:“容某观其动静。从曹操嘴里了解到颜良勇诛二将,勇不可挡。曹操一直再避战。那他观察到的颜良一定是得意扬扬,一付狂妄骄横的模样。看完之后心里有数了才说: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首级来献丞相。此时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冒险的计划。张辽接着说“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快牵马来!”这句话也促使关羽不得不实施这一计划。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靠,没见过你这么能装逼的人,你这样说,搞到我们很没面子)你不能光说不练啊!赶紧去,我马都给你牵来了,快去让我们看看你是如何装逼的。
接着是斩的过程。在线教你如何万军中取上将之首。计划分三步,首先如何接近颜良。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来到阵前。表现出我不是来干架的。河北军见了,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第二步杀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最后如何撤离。中军众将,心胆皆碎,抛旗弃鼓而走。云长忽地下马,割了颜良头,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似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未尝见此神威,谁敢近前。利用自己的气势镇住对方,自己从容撤退。
综合起来就是首先让敌方认为自己是来投奔的或是来传话的。(将盔取下放于鞍前)接近之后趁其不备一刀砍死,最后再利用敌军懵逼的时候速度撤退。关羽制定并实施这一冒险的计划。除了观察并利用了颜良的骄兵心理外,当然他也会有最坏打算,那就是颜良没有上当,和他真刀真枪的硬拼怎么办?那时没办法,只有靠真实本领了。所以考虑了这些因素后,关羽还敢出马,说明他对自己战胜颜良有绝对的把握。
另外刘备也坑了颜良一把。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这段话,刘备知,颜良知,你知,我知,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但是当事人关羽并不知道。请大家设身处地的为关公想想,他当时并不知颜良是否会做准备,也无法想象颜良会如何对待他。但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匹马单刀闯入敌阵,斩首而还。仅此一战,既可令其领袖群雄了。
总有人认为,关公刺颜良是趁其不备,仗着马快等。这是我们以旁观者的眼光看,当然不觉得有多难。马再快,也不是瞬移。机会是给有勇气有准备的人提供的,曹操手下诸如许褚、张辽、两夏侯、徐晃等,不要说让他们匹马单刀闯入敌阵,可能连想他们都不敢想,机会来了也把握不住。这就是为什么曹操手下诸将始终对关羽有敬畏之意。庞德没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当时他不在操营。但当他与关羽战后也说:“人言关公英雄,今日方信尔!”
所以关羽斩颜良之战是表现关羽是一位大智大勇之良将的最好的战例。此战并没有削弱关羽的武力之意,而是主要表现关羽智将的一面,以示和其他勇将的区别。一本堂堂三国演义,不是任何一处战斗的场景表现的都是武力,智勇双全才是这出戏的主题。
关羽VS文丑
先说文丑,10合不到击败公孙瓒。瓒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如入无人之境,往来在阵中追赶。瓒手下健将四员齐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奔走。文丑直将公孙瓒赶出阵后山谷而逃。追着对方主将到敌阵中没有人能挡的住,四将一起围攻,被杀一人。硬是把对方主将从自己阵中敢了出去。然后遇到赵云,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败。
再战张辽,徐晃。二将齐战文丑,文丑没有表现出一点慌乱的迹象,先射张辽,若不是徐晃提醒,文远估计就交待到这了。张辽躲过箭后文丑再射张辽马,目的就是让张辽失去马上作战能力,这样可以避免自己陷入1V2的局面。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文丑的思路都非常清晰,知道自己面对对方两人该怎么做。没有慌乱,也没有心怯。本来要崩的军队靠一人之力给拉了回来。这一切直到关羽出现,只两合,文丑就心怯了,掉头就跑,被关羽追上,一刀砍死。文丑面对本方士兵大乱,张辽徐晃一起夹击自己都没有心怯,为何面对关羽2回合就心怯了?颜良是什么水平,文丑肯定一清二楚,既然敢来报仇,心里肯定有数.
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颜良那场,宋宪(颜良),魏续(文丑)同时被杀。按说两人常年在一起,对方什么水平知根知底。宋宪(颜良)先送,魏续(文丑)看到后为什么还敢上。只能是有这几个原因:1,宋宪(颜良)不如我,我自认比他牛逼,他被杀我不一定被杀。2,杀我兄弟,自己不愿独活。不管自己有没有实力。拼了这条命也要为他报仇。文丑这个还存在第三种情况,颜良被杀后,文丑肯定问过颜良被杀整个过程,他不相信关羽如果正面跟颜良对战能打败颜良。也就是不了解关羽的真正实力。直到亲自跟关羽对战,才感受到关羽爆炸式的爆发力,所以才会心怯。
这场战斗要搞清楚关羽首先用实力让文丑撤退,再利用赤兔的速度追上对方完成击杀。就好比蛮子VS剑圣俩人对砍,蛮子连出两刀爆,剑圣感觉再砍下去自己要挂就开大跑,蛮子一个E上去砍死。你能说是单凭靠马快吗?
关羽VS纪灵
关羽前期在刘备阵营中不但是武将,同时还担任军师这个角色。刘备自己也说了,诸事要与关羽商议。刘备跟袁术开战非他本意,不得已而为之。纪灵做为袁术手下头号大将如果被杀,事情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此战我认为关羽也了解刘备的想法,尽量不让事情激化。
对战纪灵没有出全力。纪灵少歇,关羽也没有阻止,而是回阵立马久等。反观纪灵,跟关羽战了20合,自知不是关羽对手派了个炮灰去跟关羽斗,被一刀砍死。
关羽VS黄忠
两人斗了一百合不分胜败。所以后面一个想用拖刀,一个想用箭射。说明正面对拼双方都已经奈何不了对方了,下一步比的就是耐力,精神,暗器这些技能了。
关羽VS庞德
这是关羽最凶险的一战。首先,1.身份问题。庞德一先锋,关羽是自己方主将。2.庞德抬棺出征,就没想活着回来,抱着玩命的态度来的。都说关羽牛逼,我就要试试。而关羽自己认为别人听到自己名字都要吓尿,你个庞德,竟敢藐视我?关公听知,勃然变色,美髯飘动,大怒而言曰:“天下英雄,闻吾之名,尽皆缩颈而奔。庞德竖子,何敢来藐视吾也!要亲自去跟庞德决战。而关平也看出了玄机。平谏曰:“父亲守三十年之英风,不可因一言之辱而弃泰山之重,与顽石共争高下也。辱子愿代父去战此人。”你犯不着跟庞德一般见识。关羽不能忍,庞德什么东西,竟敢喷我。我必须得干死他。后来关平先试水。与庞德30合不分胜败。庞德此来就是来搓关羽威风,碰到关平,按理说应该全力击败甚至斩杀关平给关羽来个下马威,但是没有胜。
关羽亲自战庞德,百合不分胜败,而且是精神备长,说明两人完全投入到跟对方得战斗中了。两军看得痴呆。足见此战的激烈和精彩。然后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关平恐父年老,亦鸣金。二将各退军。两方担心的不一样,魏军怕庞德有失,我的理解是怕庞德在刀法上有失误,可能在他们眼里关羽在技术方面压制住了庞德。汉军怕关羽年老,毕竟关羽已经60左右了,而且关羽的刀重82斤,一个60岁左右的老人拿着这么重的一把刀跟对方战了这么长时间,可能体力上有点吃不住了。也就是反过来庞德在力量上压制住了关羽。
退军之后,庞德才信。“人言关公英雄,今日方信也。不得不服。关羽也评价庞德。庞德刀法惯熟,真吾之敌手也!完全认可了这个对手。第二日,两人再斗50余合,庞德佯使拖刀计,实则用箭。关羽这时也上头了,竟然没有看出来。虽经关羽提醒还是中箭。接着被关平扶住送回营里。这里关羽又栽到他最熟悉的东西,弓箭上了。整本书关羽基本是冯箭必中。自己中了4箭,还不包括黄忠故意射头盔的那一箭。远程防御基本为0.
此战我认为庞德小胜。
关羽VS徐晃
曹营里最崇拜关羽的三个人其中就有徐晃。晃欠身而言曰:“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苍白。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矣!君侯英风震于华夏,天下之士莫不羡服。今幸得一见,不胜忻喜也!”完全一副小弟的样子,当年多谢大哥教导。
此刻,大哥与小弟也不得不开战了。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高强,终是右臂少力。关平火急鸣金,公拨马回寨。关羽的右臂才动过手术,应该是只能动,使不上力气,等于是1个半手战徐晃。关平鸣金的原因应该是看出来如果再斗下去,关羽的劣势会越来越大,一是臂伤,二是气力。此战有客观原因,关羽有伤。作者也怕误会,特意交代一句终是右臂少力。
读三国的时候读到这里,说下我的理解。我认为这两场战斗更表现了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徐晃是当年的小弟,庞德是无名之辈,两人都把关羽逼上了绝路。熟悉剧情的都知道,这是关羽最后的辉煌,后面接着就是走麦城。天下无敌的武圣也走到了尽头。
二爷战绩。秒杀华雄,斩颜良,文丑。斩颜良表现了二爷智的一面,这也是他和张,赵,马,许,典,吕的最大区别。综合起来独占2档。
颜良文丑虽然表现出了超一流的实力但是是直接在战场上被阵斩的,所以排名靠后。
先写这4人,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以后接着写其他人。
首先三国武评一定要有一个标准,如果自己没有标准就没办法讨论了,因为如果只看书,发现有些武将的武力忽高忽低。没有办法评论。
1.版本。我用的是嘉靖版三国志通俗演义。不是常见的毛本三国。区别是毛本删了好多东西。举例:虎牢关吕布VS张飞。毛本上是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不相上下。嘉靖本是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张飞慢慢落下风了。
2.既然讨论武力,肯定是以三国演义为标准。不要扯史书上的东西。我在这讨论关羽斩华雄,你给我来一句华雄不是关羽杀的,是孙坚杀的。这样没意思。
3.一切以书上写的为准,书上没有写的不能无根据去联想。举例:黄忠60多岁跟关羽打平,那黄忠年轻时候不是比吕布还厉害。 黄忠在书里出场就是60多岁,年轻时候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也许他越老越开窍?类似于这样的,咋说都有理,找不到一点证据的不能做为依据。
4.重战例,轻评论。举例:关羽对着曹操吹张飞。张飞有没有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的能力?有。但是张飞是靠战绩来证明的他有这个能力,不是靠关羽吹逼。关羽的话只能是锦上添花。如果张飞的战绩一般,那关羽的话也没有参考价值。你的实力必须表现出来,别人夸你的话才能作为参考依据。
5.以整本书的综合战绩为准,不以单个的一场为依据。避免出现A与B战平,B与C战平。所以A=C。武将也是人,也有发挥不好的时候。皇马0比4阿尔孔科,你能说皇马比阿尔孔科弱吗?
6.具体战例具体分析。
先说我的排名。先排主要的,剩下的以后再排
1吕布
2关羽
3张飞,赵云,马超
4典韦,颜良,文丑
5黄忠,许褚
一.吕布。公认的三国武力NO.1.虎牢关1V3.濮阳1V6.虽然都被打跑但是说明吕布不是一个人能击败的。虎牢关吕布是整本书武力巅峰。
二.关羽。1.关羽VS华雄。华雄作为讨董副本卡住联军的第一个BOSS被关羽秒杀。
2.关羽VS颜良。
先说颜良文丑。两人第一次出场是在袁绍的一句话里。袁绍拍股叹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催军未回!得一人在此,岂放华雄施威哉!汝众诸侯许多将士,只无一人可追华雄?”众官默然。
结合两人在后面的表现来看,明显比其他人强,作者借袁绍之口给这两人制造不在场证明。要不然没法解释开荒团卡在第一个BOSS跟前,工会两个强力DPS没有输出。
我理解的是此战不能看成是一般的两将单挑。关羽要想直接杀进阵中斩杀颜良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关羽通过观察并制定了一次冒险的只有他一人参与的军事行动。
首先颜良白马开无双,先杀宋宪,再斩魏续。接着20合败徐晃。颜良超神了。
曹营的结果。诸将栗然。曹营没人制得住了。程昱曰:“吾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这里考虑的根本不是能不能制住颜良,而是立了功拜拜了。在曹操和程昱心中,拿出关羽后颜良就已经是死人一个了。
关羽来到白马后。 操请公坐定,叙说:“颜良勇诛二将,连日诸将败者及多,勇不可当,特请云长商议。” 注意这个连日诸将败者及多这句话。后面评许褚还要用到。
关羽听说后不是说什么必斩颜良狗头之类的话。而是先观察。公曰:“容某观其动静。从曹操嘴里了解到颜良勇诛二将,勇不可挡。曹操一直再避战。那他观察到的颜良一定是得意扬扬,一付狂妄骄横的模样。看完之后心里有数了才说: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首级来献丞相。此时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冒险的计划。张辽接着说“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快牵马来!”这句话也促使关羽不得不实施这一计划。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靠,没见过你这么能装逼的人,你这样说,搞到我们很没面子)你不能光说不练啊!赶紧去,我马都给你牵来了,快去让我们看看你是如何装逼的。
接着是斩的过程。在线教你如何万军中取上将之首。计划分三步,首先如何接近颜良。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来到阵前。表现出我不是来干架的。河北军见了,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第二步杀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最后如何撤离。中军众将,心胆皆碎,抛旗弃鼓而走。云长忽地下马,割了颜良头,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似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未尝见此神威,谁敢近前。利用自己的气势镇住对方,自己从容撤退。
综合起来就是首先让敌方认为自己是来投奔的或是来传话的。(将盔取下放于鞍前)接近之后趁其不备一刀砍死,最后再利用敌军懵逼的时候速度撤退。关羽制定并实施这一冒险的计划。除了观察并利用了颜良的骄兵心理外,当然他也会有最坏打算,那就是颜良没有上当,和他真刀真枪的硬拼怎么办?那时没办法,只有靠真实本领了。所以考虑了这些因素后,关羽还敢出马,说明他对自己战胜颜良有绝对的把握。
另外刘备也坑了颜良一把。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这段话,刘备知,颜良知,你知,我知,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但是当事人关羽并不知道。请大家设身处地的为关公想想,他当时并不知颜良是否会做准备,也无法想象颜良会如何对待他。但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匹马单刀闯入敌阵,斩首而还。仅此一战,既可令其领袖群雄了。
总有人认为,关公刺颜良是趁其不备,仗着马快等。这是我们以旁观者的眼光看,当然不觉得有多难。马再快,也不是瞬移。机会是给有勇气有准备的人提供的,曹操手下诸如许褚、张辽、两夏侯、徐晃等,不要说让他们匹马单刀闯入敌阵,可能连想他们都不敢想,机会来了也把握不住。这就是为什么曹操手下诸将始终对关羽有敬畏之意。庞德没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当时他不在操营。但当他与关羽战后也说:“人言关公英雄,今日方信尔!”
所以关羽斩颜良之战是表现关羽是一位大智大勇之良将的最好的战例。此战并没有削弱关羽的武力之意,而是主要表现关羽智将的一面,以示和其他勇将的区别。一本堂堂三国演义,不是任何一处战斗的场景表现的都是武力,智勇双全才是这出戏的主题。
关羽VS文丑
先说文丑,10合不到击败公孙瓒。瓒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如入无人之境,往来在阵中追赶。瓒手下健将四员齐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奔走。文丑直将公孙瓒赶出阵后山谷而逃。追着对方主将到敌阵中没有人能挡的住,四将一起围攻,被杀一人。硬是把对方主将从自己阵中敢了出去。然后遇到赵云,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败。
再战张辽,徐晃。二将齐战文丑,文丑没有表现出一点慌乱的迹象,先射张辽,若不是徐晃提醒,文远估计就交待到这了。张辽躲过箭后文丑再射张辽马,目的就是让张辽失去马上作战能力,这样可以避免自己陷入1V2的局面。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文丑的思路都非常清晰,知道自己面对对方两人该怎么做。没有慌乱,也没有心怯。本来要崩的军队靠一人之力给拉了回来。这一切直到关羽出现,只两合,文丑就心怯了,掉头就跑,被关羽追上,一刀砍死。文丑面对本方士兵大乱,张辽徐晃一起夹击自己都没有心怯,为何面对关羽2回合就心怯了?颜良是什么水平,文丑肯定一清二楚,既然敢来报仇,心里肯定有数.
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颜良那场,宋宪(颜良),魏续(文丑)同时被杀。按说两人常年在一起,对方什么水平知根知底。宋宪(颜良)先送,魏续(文丑)看到后为什么还敢上。只能是有这几个原因:1,宋宪(颜良)不如我,我自认比他牛逼,他被杀我不一定被杀。2,杀我兄弟,自己不愿独活。不管自己有没有实力。拼了这条命也要为他报仇。文丑这个还存在第三种情况,颜良被杀后,文丑肯定问过颜良被杀整个过程,他不相信关羽如果正面跟颜良对战能打败颜良。也就是不了解关羽的真正实力。直到亲自跟关羽对战,才感受到关羽爆炸式的爆发力,所以才会心怯。
这场战斗要搞清楚关羽首先用实力让文丑撤退,再利用赤兔的速度追上对方完成击杀。就好比蛮子VS剑圣俩人对砍,蛮子连出两刀爆,剑圣感觉再砍下去自己要挂就开大跑,蛮子一个E上去砍死。你能说是单凭靠马快吗?
关羽VS纪灵
关羽前期在刘备阵营中不但是武将,同时还担任军师这个角色。刘备自己也说了,诸事要与关羽商议。刘备跟袁术开战非他本意,不得已而为之。纪灵做为袁术手下头号大将如果被杀,事情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此战我认为关羽也了解刘备的想法,尽量不让事情激化。
对战纪灵没有出全力。纪灵少歇,关羽也没有阻止,而是回阵立马久等。反观纪灵,跟关羽战了20合,自知不是关羽对手派了个炮灰去跟关羽斗,被一刀砍死。
关羽VS黄忠
两人斗了一百合不分胜败。所以后面一个想用拖刀,一个想用箭射。说明正面对拼双方都已经奈何不了对方了,下一步比的就是耐力,精神,暗器这些技能了。
关羽VS庞德
这是关羽最凶险的一战。首先,1.身份问题。庞德一先锋,关羽是自己方主将。2.庞德抬棺出征,就没想活着回来,抱着玩命的态度来的。都说关羽牛逼,我就要试试。而关羽自己认为别人听到自己名字都要吓尿,你个庞德,竟敢藐视我?关公听知,勃然变色,美髯飘动,大怒而言曰:“天下英雄,闻吾之名,尽皆缩颈而奔。庞德竖子,何敢来藐视吾也!要亲自去跟庞德决战。而关平也看出了玄机。平谏曰:“父亲守三十年之英风,不可因一言之辱而弃泰山之重,与顽石共争高下也。辱子愿代父去战此人。”你犯不着跟庞德一般见识。关羽不能忍,庞德什么东西,竟敢喷我。我必须得干死他。后来关平先试水。与庞德30合不分胜败。庞德此来就是来搓关羽威风,碰到关平,按理说应该全力击败甚至斩杀关平给关羽来个下马威,但是没有胜。
关羽亲自战庞德,百合不分胜败,而且是精神备长,说明两人完全投入到跟对方得战斗中了。两军看得痴呆。足见此战的激烈和精彩。然后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关平恐父年老,亦鸣金。二将各退军。两方担心的不一样,魏军怕庞德有失,我的理解是怕庞德在刀法上有失误,可能在他们眼里关羽在技术方面压制住了庞德。汉军怕关羽年老,毕竟关羽已经60左右了,而且关羽的刀重82斤,一个60岁左右的老人拿着这么重的一把刀跟对方战了这么长时间,可能体力上有点吃不住了。也就是反过来庞德在力量上压制住了关羽。
退军之后,庞德才信。“人言关公英雄,今日方信也。不得不服。关羽也评价庞德。庞德刀法惯熟,真吾之敌手也!完全认可了这个对手。第二日,两人再斗50余合,庞德佯使拖刀计,实则用箭。关羽这时也上头了,竟然没有看出来。虽经关羽提醒还是中箭。接着被关平扶住送回营里。这里关羽又栽到他最熟悉的东西,弓箭上了。整本书关羽基本是冯箭必中。自己中了4箭,还不包括黄忠故意射头盔的那一箭。远程防御基本为0.
此战我认为庞德小胜。
关羽VS徐晃
曹营里最崇拜关羽的三个人其中就有徐晃。晃欠身而言曰:“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苍白。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矣!君侯英风震于华夏,天下之士莫不羡服。今幸得一见,不胜忻喜也!”完全一副小弟的样子,当年多谢大哥教导。
此刻,大哥与小弟也不得不开战了。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高强,终是右臂少力。关平火急鸣金,公拨马回寨。关羽的右臂才动过手术,应该是只能动,使不上力气,等于是1个半手战徐晃。关平鸣金的原因应该是看出来如果再斗下去,关羽的劣势会越来越大,一是臂伤,二是气力。此战有客观原因,关羽有伤。作者也怕误会,特意交代一句终是右臂少力。
读三国的时候读到这里,说下我的理解。我认为这两场战斗更表现了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徐晃是当年的小弟,庞德是无名之辈,两人都把关羽逼上了绝路。熟悉剧情的都知道,这是关羽最后的辉煌,后面接着就是走麦城。天下无敌的武圣也走到了尽头。
二爷战绩。秒杀华雄,斩颜良,文丑。斩颜良表现了二爷智的一面,这也是他和张,赵,马,许,典,吕的最大区别。综合起来独占2档。
颜良文丑虽然表现出了超一流的实力但是是直接在战场上被阵斩的,所以排名靠后。
先写这4人,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以后接着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