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_Boyy
2022-05-25T11:52:10+00:00
董卓接驾的时候,碰到了少帝和陈留王。少帝说话语无伦次,支支吾吾,汉献帝则是对答如流,有威严法度。结果罗贯中在这里说,董卓心里暗暗称奇,于是开始怀有废立之心。
罗贯中的故事里面,董卓一开始就有不臣之心,结果董卓反而坚持要立更为优秀的陈留王,而不立无能好掌控的少帝。罗贯中这里的思路,实在让人不能理解。
有没有可能他只是想当个权臣,并没有想到称帝[s:ac:哭笑]
立傀儡和英才并不冲突,对答如流赶不走十万西凉兵,却能堵住迂腐老臣的嘴。
这段情节是裴注里的,罗贯中是照搬史料,没考虑逻辑性。
陈志《董卓传》裴注引《献帝纪》:(董)卓与帝(刘辩)语,语不可了。乃更与陈留王(刘协)语,问祸乱由起;王答,自初至终,无所遗失。卓大喜,乃有废立意。
我的理解是董卓不在乎,无所谓
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就选了一个看上去顺眼的呗
而且,对于董卓来说废帝是必然
陈留王聪明也好傻x也罢,他要夺权就只能采取这种粗暴的方法
我也是读的时候想过这个问题
开始他可能只是想当个强势君主手下的强势之臣 后面发现还是搞个傀儡自己蹲后面更香吧[s:a2:lucky]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刘协太讨人喜欢了[s:ac:哭笑]
可能董卓没想这么多吧
你看他心心念念的不是篡位,是带着金银美女回去养老
历史上逆臣没一个从开始就是想着换天的,董卓作为一个馅饼掉脑门上的军阀,这时候显然考虑的是有个明君还是自己对他有恩的说不定以后日子能混的更爽
逐渐生出叛逆之心那都是后面天天酒池肉林想杀谁杀谁的时候才有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废立之后,某种意义上就是"新朝",新朝就可以重头再来,加一个太师比在旧朝里加一个太师能少一些阻力,更"正统",作为行废立之事的人,他就凭空威望+1,约等于两朝老臣.而且新朝也有更多的蛋糕可以用来收买一批人.
少帝是正统,陈留王不是。没有董卓,陈留王就没支持,当不了皇帝;没有陈留王的话,董卓很难得到天子的支持,叫董卓退兵董卓不退兵就是明面上的造反。双方是合作关系,朝局混乱的时候双方互相支持。
汉末那会没人敢自己称帝,有个真正能干的皇帝更好制衡各家豪强吧
这挺好理解的啊,董卓刚带兵进京,这个时候他对大汉还有敬畏,是想做个权臣跟天子结盟对抗其他朝臣的,可不得选个靠谱的队友么。
然后进了洛阳,发现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然后才膨胀起来了
[quote][tid=32117321]Topic[/tid] Post by [uid=41148367]jkk233[/uid] (2022-05-30 19:56):
董卓接驾的时候,碰到了少帝和陈留王。少帝说话语无伦次,支支吾吾,汉献帝则是对答如流,有威严法度。结果罗贯中在这里说,董卓心里暗暗称奇,于是开始怀有废立之心。
罗贯中的故事里面,董卓一开始就有不臣之心,结果董卓反而坚持要立更为优秀的陈留王,而不立无能好掌控的少帝。罗贯中这里的思路,实在让人不能理解。[/quote]怎么就不能理解了?
我大汉400年基业,短短数年间便风雨飘摇,卓久戍边关实难相顾,心中有愧。今幸承袁公相邀,引西北子弟望可匡扶山河。救驾来迟拜天子不胜惶恐,然新君望之实不似仁君,卓心亦焦苦。但见陈留王敏锐聪慧可担大任,卓不以微末,肯助天家有德之人执掌社稷,何错之有?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
东汉的权利基本分成三块(不算皇帝):宦官,外戚,和被这两家联手压制的士族
他董卓肯定没法补票做士族对吧,他也不可能一刀把自己送进宫对吧
那他想要攫取权利,他只能学外戚,尽管他不是
外戚的权利哪来的?基本上就是“顾命”
少帝的这份权利已经给何进了,他董卓没法说何进死了以后由我来继承
那他只能强行换一个,强行造成“顾命”状态,以非外戚之身行外戚之实
“陈留王聪明”只是董卓强行安慰自己的借口,什么忠臣会搞无过废立,感动自己罢了
两人互换,董卓一样废帝,这样他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个事的重点是废立树威,刚好以少帝能力不足为借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