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lltreehugger
2021-01-30T08:41:45+00:00
汉代一个太后就可以随意认命外戚,废立功臣,让没有任何功勋的人一夜间把持军政,封侯封王
明清时期,明朝朝廷被大臣左右,皇帝要拉起宦官来对抗文官体系
清朝皇权虽然更大,但是也要考虑朝臣意见,乾隆下江南,慈禧修园子都要巧立名目来拈財
所谓的集权巅峰其实是制度的精进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更为高效,而不是一般理解的皇帝个人权利无限扩大
编剧:您说得对,可我要按照实际历史情况来拍,估计很多人就看不下去了。
主要是,你怎么看皇权这个两个字
这皇权究竟是皇帝一个人的权利、还是皇族的权利、还是皇亲国戚的权利,这是有极大差距的
你举的第一个例子,外戚干政很可能不只是皇帝一个人的权利,因为汉朝可是阀门世家的天下,皇族只是一个甚至是名义上最大的阀门而已,太后本身家里的阀门力量就很强
你说的这些我只能给你劈个叉,明朝正德、嘉靖乱来的还不够多,清朝的和珅你都忘了?皇权还是那个皇权。
扯淡……
秦汉时期宰相有权利批驳皇帝的旨意,没有宰相核准,皇帝旨意是无效的
隋唐时期,皇帝还受到压制,王爵和太子府还是有一些兵权的
明代皇帝想换内阁就非常简单了,到了清代皇权已经完全不受制约了
[s:a2:是在下输了]
感觉多数只要敢撕破脸,然后能抓住军事,那怎么玩都行
皇帝个人的权力和皇帝这个职位的权力不是一回事。
事实上就是皇帝这个职位的权力一直是越来越膨胀的,特别是当清朝设立军机处之后,达到巅峰。
[s:a2:不明觉厉]在我高中时期,要是能说出这种话肯定是要被历史老师打的
又来这个弱智论点了,对抗文官?自己队伍带不好丢锅倒是熟练的很啊。大哥人事,财政,军权一把抓,然后说自己没权[s:ac:汗][s:ac:汗]
汉代以孝治国
《孝经》列为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程,还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把遵守、践行孝道与求爵取禄联系起来,想靠加强封建伦理道德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当时以“仁孝”为宣传主线的封建伦理道德逐渐成为系统,统治者认为在家里子女无条件地“孝”于父母,走入社会后自然无条件地“孝忠”于统治者。就连皇帝谥号都要加个孝字。
这种以仁孝治天下的政策其中一个后果,就是导致太后的权利过分膨胀——皇帝,那也要孝顺啊。这就是你看到汉朝太后权力过大,外戚猖獗的原因,然而实际上太后的权力,也是来自于皇权。
反了。
这个可以概括为皇权和相权(朝臣)的斗争,由秦始设三公九卿到清代的军机处为止相权的地位是不断衰落的,
高中历史课睡觉睡过去了吧你?
明清时代的文官根本无法对皇帝的进行硬性的制约,唐朝时候皇帝下旨中书门下可以直接给你退回去,而明清的内阁毫无办法,明朝时文官能制约皇帝无非是因为皇帝有所顾忌,或是怕影响不好,或是怕麻烦,到了清朝百无禁忌了还不是要乖乖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