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ta
2021-06-19T10:26:56+00:00
四个角度分析一下审计行业,四大我了解的不多,而且关于四大的信息也比较透明,小所了解的也不多,主要谈大型内资所,比如八大这种。
1.薪资待遇:分为基础工资和项目奖金。
基础工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加几百块到一千块不等,一线城市高一些,差不多4000。
项目奖金:当前八大项目奖金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与项目绑定,跟随项目走。另一种是不与项目绑定,年终发放。两种项目各有优劣,前者优点是一般情况下
能够拿到与自己付出相匹配的奖金,缺点是经常不及时发放,比如我2017年年末项目的奖金是2019年年末发的,因为客户迟迟不给审计费。后者的优点是及时,缺点是容易多劳少得。
奖金标准:按项目分的计算方式是总审计费的10%作为外勤组的奖金,外勤组内部按照奖金系数(职业年限、cpa通过情况、与领导关系决定)进行分配
前三年的奖金标准基本参照收费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
这是我劝退审计行业的一半理由所在,因为综合算下来,审计行业的薪资水平一般是达不到当地的饭店服务员水准的,更达不到进厂的水平。
2.劳动强度:先说一句装b的话,希望能有老哥来打脸。我目前还没见过有哪个行业工作时长超过审计,集中性加班的一般持续不了多久,长期加班的强度不如审计。记录是元旦到七月份,共计半年时间,中间只休息4天,春节3天,五一1天(包含坐火车的时间)其余每天16-18小时。
非年审期间已逐渐取消考试假,逐步向不出差996,出差997靠拢。
这是我劝退审计行业的另一半理由,因为高强度工作损害身体健康,长期加班损害心理健康,审计行业可以说是折磨人的集大成者。
3.职业发展:这个不用谈了,没发展。
培训机构三大法宝,当经理去企业去投行
可以明确告诉各位,当经理的阻力在于30岁之后身体能不能坚持几个月无休每天16小时,去企业和去投行更是扯淡,企业和审计是两套东西,投行清北复交本硕起步。四大都未见得跳得进去,八大就做做梦吧。
4.职场氛围:
这个吐槽的点很多,简单列举几个吧。
新人cpa诅咒:很多人认为考下来cpa能够提升待遇,但实际上考下来cpa的新人一般会被冷落,原因就在于考cpa会提升奖金系数,导致老人不愿意带该新人出项目,以避免被分走更多的奖金。我当年刚考下来一科就被我的领导调去了另一个收费很低的项目,隔壁组的三科cpa被逼跳槽,因为年审没人要。
领导人品:部门待遇很大程度依赖于合伙人或者领导的人品。领导像人就给员工多一些,不像人就少一些。但整个所利益是固定的,而领导或者合伙人之间也有利益竞争,要脸的玩不过不要脸的,最后形成的结果就是,选谁当领导最后收益都一样。A领导说干三个月给1w奖金,最后拖了半年给了三千。B领导说干三个月给三千奖金,最后就是三千。同样的道理也可用于大所以及小所,大项目和小项目,给人一种不论换部门换项目换所都没有变化没有收益的感觉,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升迁,全所人都会参与评级,整体系数都会上涨,也就是说你上面的人不离职,项目总量不变,奖金基本就锁死了,这个数字差不多在入职第五六年开始不变,当年薪资差不多刚好追平进厂打工
pua后遗症:这个氛围对于以后找工作影响最大。要知道所有的低薪高强度的工作都有这个毛病,审计也不例外。举几个例子,18年秋天所里接了个项目,配合券商律师做发债,吃饭的时候律师说国资委某下属公司要招一个有5年以上审计经验的cpa,我的经理脱口而出,这待遇咋也得3000块钱吧,券商差点把饭喷出来。
职业习惯:再举一个例子,大多数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认为有入职培训等东西,都会觉得单位花钱招我进来怕我干不明白。但是来事务所的新人基本上没什么人带,因为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没法拿出来讲,实际审计过程中能按照规定来的地方少之又少,这属于是当前事务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就是俗称的“搞审计的人原则性最差。”
关系户vip:听完我上面说的这些有的人可能会说,这种行业还会有关系户vip吗?有的。所以在你所在的项目组里出现了关系户vip的时候,请自觉下调待遇以及上调工作强度。并随时准备擦屁股和背黑锅。
学历歧视:抱团歧视其他。我在的所员工主体构成是当地某二本财税学院,校友会上打985下踢三本大专。当然别的所也存在这类情况,表现形式不一定是学历歧视,也可能是地域歧视,总之抱团取暖排外是常态
ps.5:当年所里的奇葩事情。这个我会在评论区持续补充
1.薪资待遇:分为基础工资和项目奖金。
基础工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加几百块到一千块不等,一线城市高一些,差不多4000。
项目奖金:当前八大项目奖金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与项目绑定,跟随项目走。另一种是不与项目绑定,年终发放。两种项目各有优劣,前者优点是一般情况下
能够拿到与自己付出相匹配的奖金,缺点是经常不及时发放,比如我2017年年末项目的奖金是2019年年末发的,因为客户迟迟不给审计费。后者的优点是及时,缺点是容易多劳少得。
奖金标准:按项目分的计算方式是总审计费的10%作为外勤组的奖金,外勤组内部按照奖金系数(职业年限、cpa通过情况、与领导关系决定)进行分配
前三年的奖金标准基本参照收费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
这是我劝退审计行业的一半理由所在,因为综合算下来,审计行业的薪资水平一般是达不到当地的饭店服务员水准的,更达不到进厂的水平。
2.劳动强度:先说一句装b的话,希望能有老哥来打脸。我目前还没见过有哪个行业工作时长超过审计,集中性加班的一般持续不了多久,长期加班的强度不如审计。记录是元旦到七月份,共计半年时间,中间只休息4天,春节3天,五一1天(包含坐火车的时间)其余每天16-18小时。
非年审期间已逐渐取消考试假,逐步向不出差996,出差997靠拢。
这是我劝退审计行业的另一半理由,因为高强度工作损害身体健康,长期加班损害心理健康,审计行业可以说是折磨人的集大成者。
3.职业发展:这个不用谈了,没发展。
培训机构三大法宝,当经理去企业去投行
可以明确告诉各位,当经理的阻力在于30岁之后身体能不能坚持几个月无休每天16小时,去企业和去投行更是扯淡,企业和审计是两套东西,投行清北复交本硕起步。四大都未见得跳得进去,八大就做做梦吧。
4.职场氛围:
这个吐槽的点很多,简单列举几个吧。
新人cpa诅咒:很多人认为考下来cpa能够提升待遇,但实际上考下来cpa的新人一般会被冷落,原因就在于考cpa会提升奖金系数,导致老人不愿意带该新人出项目,以避免被分走更多的奖金。我当年刚考下来一科就被我的领导调去了另一个收费很低的项目,隔壁组的三科cpa被逼跳槽,因为年审没人要。
领导人品:部门待遇很大程度依赖于合伙人或者领导的人品。领导像人就给员工多一些,不像人就少一些。但整个所利益是固定的,而领导或者合伙人之间也有利益竞争,要脸的玩不过不要脸的,最后形成的结果就是,选谁当领导最后收益都一样。A领导说干三个月给1w奖金,最后拖了半年给了三千。B领导说干三个月给三千奖金,最后就是三千。同样的道理也可用于大所以及小所,大项目和小项目,给人一种不论换部门换项目换所都没有变化没有收益的感觉,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升迁,全所人都会参与评级,整体系数都会上涨,也就是说你上面的人不离职,项目总量不变,奖金基本就锁死了,这个数字差不多在入职第五六年开始不变,当年薪资差不多刚好追平进厂打工
pua后遗症:这个氛围对于以后找工作影响最大。要知道所有的低薪高强度的工作都有这个毛病,审计也不例外。举几个例子,18年秋天所里接了个项目,配合券商律师做发债,吃饭的时候律师说国资委某下属公司要招一个有5年以上审计经验的cpa,我的经理脱口而出,这待遇咋也得3000块钱吧,券商差点把饭喷出来。
职业习惯:再举一个例子,大多数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认为有入职培训等东西,都会觉得单位花钱招我进来怕我干不明白。但是来事务所的新人基本上没什么人带,因为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没法拿出来讲,实际审计过程中能按照规定来的地方少之又少,这属于是当前事务所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就是俗称的“搞审计的人原则性最差。”
关系户vip:听完我上面说的这些有的人可能会说,这种行业还会有关系户vip吗?有的。所以在你所在的项目组里出现了关系户vip的时候,请自觉下调待遇以及上调工作强度。并随时准备擦屁股和背黑锅。
学历歧视:抱团歧视其他。我在的所员工主体构成是当地某二本财税学院,校友会上打985下踢三本大专。当然别的所也存在这类情况,表现形式不一定是学历歧视,也可能是地域歧视,总之抱团取暖排外是常态
ps.5:当年所里的奇葩事情。这个我会在评论区持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