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书里的诗句和装逼,正好安利下《大道争锋》

CrowPBS1-avatar

CrowPBS1

2020-07-20T16:18:27+00:00

说起诗句和装逼,就不得不提悟道者的《大道争锋》了,既有诗句又有装逼,小说文笔和章节名都很有韵味,颇具古意。最有意思的是主角或者关键角色出场破境还有死前经常都会念诗,有点像布袋戏里的诗号,我不敢保证说百分百都是作者自己写的,但因为大部分诗句都应和人名和剧情,起码九成是作者写的无误了。

内容上来说是无敌流,主角同阶无敌但还是不断有人撞上来撞得粉身碎骨,是爽文中的豪杰,虽然看多了这种桥段可能会有点腻味,但是写的确实好看,装逼不断装出新境界,正面的侧面的描写,后期通过徒弟视角来体现的等等,但主角杀伐果断装逼装的并不让人反感。唯一的问题是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失败挫折,少了点抑扬顿挫没了那“三十年河东”的隐忍屈辱,“三十年河西”也就没那么爽了。像无敌的李寻欢也得在情场上大败一场才能让人物更立体,打起架来“小李飞刀例不虚发”也才让读者更快意。

还有一种批评是说这是披着仙侠皮的官场黑道文,白瞎了文笔里的仙气,因为起码半本书在讲主角师门的内部斗争,而且这一争往往下死手,无所不用其极,自己门派争取资源还得拿命去争。这么说也没错,但是作者也借角色之口,说了他的想法(本书核心其实是资源流,资源有限竞争激烈,得道之机,就在书名那个“争”字上,所谓机缘是靠自己争取得来的,阻人道途,就是生死之仇):

冯铭又看了看他神色,真诚劝言道:“以师兄之能,门中除大师兄外,怕是无人与之相比,只要能忍熬下去,总有破茧成蝶,鱼虫化龙的那一日,又何须计较眼前之短长呢?”
在他看来,张衍当年丹成一品,端得上是惊才绝艳,且入道不过百年,就已踏入元婴之境,这等天资更是称得上古今罕见,未来定是能成就洞天之人,到了那时,还有谁能压得住他?又有谁敢压他,眼下选择蛰伏之道,才是最为妥当的。
张衍微微颌首,他心中则是道:“冯师弟,你怎明白,大道之路,岂可退让半分?我辈唯有挺身迎难直上,方才得那一线之机啊。

下面摘选一些诗句段落和张师兄(主角)逼格段落


1.张衍闻言,却是容色一正,郑重道:“贫道必带回山门,不负晏真人一番心血。”
晏长生转过身去,望向脚下无边山河,大笑吟歌曰:
少年轻负剑,玄崖寻仙楼,

一朝得闻道,畅然天地游。

平生舒快意,狂笔写春秋,

长生非我愿,只解心中忧!

歌毕,气息顿消,其声徘徊万山,久久不绝,远空之中,只一排惊雁飞过。

晏长生这段, 前期的枭雄人物本书里的“you konw who”,不能说名字的人,打输自决前念的诗,名叫长生却是长生非我愿,真是妙极。


2霍轩道:“渡真殿偏殿之主张衍虽与为师交好,但此刻出外游历,不在殿中,你无事不必往那处去。至于那上极殿……”
他说到这里,忽然身躯一震,陡然自座上站起,目光往上极殿方向望去。
只见那处天穹之中云聚水相。滔滔而来,激涌澎湃。而底下龙渊大泽之中,却是如藏罔象,波涛翻来滚去,如沸如煮,而天上水中,两相应和,跃跃欲发。
他能感觉到天地之中有一股滂湃灵机搅动起来,连他身形也晃动不止,有些站立不稳。
忙是一举御尺。启了昼空殿中禁制,这才定住。
此刻非但是他,溟沧派各处洞天真人也被惊动,齐齐望向这等异象。
少顷。听得一声洪亮声音传出:
“龙渊倒悬潮升烟,
大滔横流三千年,
唤得清澜洗日月,
长空一相水齐天!”
随此声起,一道万丈瀑流平空拔起,漫漫直上,直至与天相接,统摄云海!
此时东华洲遍地皆闻水涌之声,若抬首北望,亦可望见北方一道接天玄水,氲氲生水烟,汤汤御四海。
霍轩怔怔言道:“齐师兄入洞天了。”
然在此时,却闻一声玉裂之响,清清之鸣,竞发四方。
他不觉惊异,转首看去,见南天之中有一丛星痕升起,光转儵爚,宝气如轮,声嚣正南,灿落瀛寰,其声势之浩大,居然半点不输于那真水之相。
他神情凝住,居然又是一尊法相!
不由心念电转,南方有此声势者,又有星流经空,那极可能是玉霄派中有人亦是成就洞天!
上极殿中,孙真人与孟真人坐于高台,此刻都是遥望南方。
孟真人看了片刻,开声道:“玉霄派此辈之中,能于这百年中成就者,也就周雍与吴丰谷二人,不过这等星出光呈、舞动乾坤之相,必是周氏的《天宇境同书》,此人当是周雍无疑。”
孙真人冷笑一声,道:“偏生在云天成就洞天之后,此人便也一脚踏入,世上哪有这般巧合之事?当是其早可入得此门,却专以候在云天入境之后才自迈出,且其势犹盛,此是告言天下人,我两派下代人物,他玉霄比我溟沧还优胜一筹么?”
孟真人沉声道:“这却不奇,玉霄自前代灵崖之主飞升之前便领袖玄门之意,所幸为我四代掌门所阻,由今观之,却未必弃了此念。”
孙真人冷声道:“师兄是君子之言,周氏那哪里要领袖玄门,分明是妄想独占灵机,好把九洲化作他一家一姓之地!只不过天下格局使然,既有我溟沧、少清两派扼阻,又有魔宗在外窥觊,不得施展罢了,师弟我敢断言,其心未死,其念未绝!”
孟真人漠声言道:“灵机本无主,能者自掌之,其若有意,便看三劫之下,有何本事了。”

这段是大师兄齐云天成就洞天,诗句描写法相来历等等,水齐天也是暗合人名



3 傅抱星道了声好,然他正要唤得弟子,一同遁空出海时,却忽然听得背后传来山崩海啸之声,蓦然一惊,回身一望,却是见得海上起得狂风骇浪,卷啸而来,翻呼而去,直有覆地荡天之势。
宋远初也是看得变色,这等风浪,就是元婴修士贸然上去,怕也一样抵挡不住。
傅抱星怔怔望了许久,这等风云大潮说起便起,事前毫无征兆,还能有这般威能,必是有大神通者在背后作弄法力。
而这北地能有这等修为者,也只有那老妖罗梦泽了,其必是察觉到有人将对族人不利,才有这番施为。
他原先以为,洞天真人碍于身份,又对自己背后的溟沧派有顾忌,不会有什么动作。
可却万万未曾想到,其根本无需对他们出手,只消起得一道巨潮,就能将他们阻在岸上,先前一切筹谋布置俱成白费。
他感受滴滴水珠扑打面上,缓缓闭上双目,长叹了一声,“恩师,徒儿已是尽力了。”
可就在这时,却忽闻轰隆一声大响,仿佛天地摇动了一下,他身躯一摇,睁眼看去,却见得一幕奇景。
一只几是遮蔽苍穹的大手自天而下,裹挟无边罡流,将那澎湃海潮生生按了下去!


这段是张衍修成洞天归来,助弟子一臂之力。


4实则这也在他预料之中,修士若不得至法成道,欲成洞天,终究还是要仰赖灵穴,便无此物,也至少需得不少丹玉。
如此就算成法之后,也要灵穴供养,否则哪怕资质再高,根性再厚,也是无用。
古往今来,怕也只有一人例外,那便是沈崇沈真人。
广源派并无灵穴,这位真人竟是以莫大毅力,踏遍九洲,搜罗丹玉,竟被他得以成就洞天。后又以丹玉为注,四处寻同辈斗法,以此筹措修炼资粮,不知经历多少生死搏杀,这才修至那破界飞升之境,其修道之路,可谓一路自那争斗杀伐中得来。
张衍想到此处,有感此位先辈矢志大道,披荆斩棘的不屈之念,心胸之中也升起一股豪气,望着东华山川水陆,负手吟道:
“此身入道五百载,
志气长存星斗移,
当啸长歌舒胸臆,
云霄一气动天地!”
随声一起,双袖一振,乘风而上,将法相展开,倏忽侵略万里。
他这一动,海波翻涌,天中顿现闷雷电光,浩荡之气经天横过,罡风清气自西而来,直欲撼动东洲。
这一刹那间,所有临海门派顿觉灵机如潮而动,太昊、南华两派洞天真人皆是蓦然惊觉,心下惊异,“是海上哪位同道来此?好生强横的法力。”
溟沧派,浮游天宫之中,掌门秦墨白忽自定中醒来,微一感应,目中有精芒电光隐动。他沉思片刻,把拂尘一摆,沉声道:“传我法令,门下诸真速来殿上,不得迟延。”
悠悠磬钟之声响起,传遍龙渊大泽。
不多时,十一道清光云气自各家洞府升起,齐往正殿而来。
往日溟沧派诸真出行,多是分身化影而至。便是上殿议事,为免动静太大,也是蔽去自身气机,此刻一不加掩饰,又是举气齐发,北天之上,顿见十一道神光冲起,照彻天穹。
这般动静,别处还未如何,却是使得北冥洲诸部大为惊恐,此一幕与数千载前溟沧派十二洞天举剑北上何其相似?各部族长更是互相飞书往来,询问近日可有得罪溟沧之事。

这段是主角修成洞天飙车回山门,一路火花带闪电


5 龙渊大泽之上,溟沧派山门禁阵大开,十一真人齐立殿上。
不多时,就见一道玄气东来,其载天覆地,清浊不分,窈窈冥冥,无形无相,似藏有无尽玄机之变。
沈柏霜观了片刻,道:“张真人这法相,言不可表,意不可及,掌门师兄以为,当如何称之?”
秦掌门稍作沉吟,缓缓道:“玄气演太初,冥空寂若无,灵幽还真紫,先天造化图,此可谓‘先天玄象’也。”
沈柏霜思索片刻,道:“当得此称。”
张衍到了龙渊大泽上空,把身一晃,收了法相,乘风飘入浮游天宫之中,往殿阶之上行去。所过之处,两旁侍立童子皆是一个个深揖下来,口称“张真人”之声不止。
不多时,他踏入大殿,抬首一望,见溟沧派洞天真人皆在殿上,右手一边,依次是孟至德、沈柏霜、秦玉、朱至星、孙至言五位真人。
而左手边,则是萧容鱼、杜云瞻、韩载阳、颜贡真、彭文茵五位真人。
唯独齐云天一人站于掌门近手处,想是领了上极殿副殿主一位。
孟真人在上一礼,道:“掌门有谕,请渡真殿主入位。”
张衍回了一礼,把袖一摆,信步向前,行至众人之前,到那渡真殿殿主一位站定,先自对掌门一揖,随后回过身来。下方各位洞天真人皆是稽首,“渡真殿主有礼。”
张衍也是一稽首,道:“诸位真人有礼。”
言语一毕,轰隆一声,脚下一道光华冲入天中,与先前神光合作一十二道,焕焕辉辉,光呈北天,耀照半洲之地!
自上代门内大乱后,溟沧又成十二洞天!


接上端回山门顺便领个座次,照个群体相


6骊山派掌门(十大派中最小门派掌门,边缘角色)飞升场景描述:
礼过之后,众弟子皆是立在原处,目送玉陵真人独自一人沿着凌空云索,迈步走向虚空。
不多时,她到了云顶之上,忽然云雾拨开,却见这处有一处十丈高的法坛,飘在虚气之中,下临渊壑,上谒青天。
她并有片刻犹豫,一人踏上坛顶,天风之中,衣袂浮动,环佩叮当作响。
忽然这时,有一头仙鹤上来,拍翅飞舞,围绕不去,骊山弟子都是认得,这是自家师尊平日最喜爱的一头白鹤。
玉陵真人对其轻轻一招手,白鹤欢叫一声,落了下来,依偎在她怀中,极是亲昵。
玉陵真人手抚其羽片刻,就轻轻一推,语声温和道:“去吧,日后你便跟着我大徒梓辛,她自会照料好你的。”
白鹤长鸣叫了一声,似是依恋,又似不舍地围绕她转了一圈,就展翅飞去天中。
玉陵目望远空,站有片刻,忽听得一声仙乐响,似是萦绕耳边,又似从极遥之处传来,而后天地之间一明一暗,好似昼夜于一瞬间交替了一回,而后就闻轰隆一声,仿佛天开一隙,自里诞出一道长虹,光色朦胧,似虚又实,如桥一般,直直延伸到她脚下,而另一端却不知去往何处。
诸真目光这时都是集中过来,一瞬不瞬看着,可只一会儿,多数便就目眩神迷,不敢再望。
玉陵真人瞧了那虹桥片刻,就一步踏上去,然则她明明是一人,可每走一步,身后便就多一个身影,有的对月举杯,熏然欲醉;有的俯身拾花,闻香微笑;有的案上观书,兴起舞剑;有的对镜梳妆,顾影自怜;有的高立峰台,俯览群山;有的打坐修持,浑然不知时岁,等等等等,种种神情形貌,皆是不一。
这时山下众人听得有歌声遥遥传出,似从天边而来:
“人间本来多磨难,
百砺心劫方圆满,
采得一风生玄翼,
拂去尘身踏仙关。”
众人闻声,不自觉跟了上去几步。
就在玉陵真人不多时,已是走至那光虹近尽处,然而就在要走出去之前,她却是回过头来,看了一眼。
霎时间,那些留下身影如琉璃镜碎般,一个一个破了去。
目光再在众弟子身上转了一圈,这一眼过后,她似再无半分留恋,毅然转身而去,随那最后一步跨出,身形便随那虹桥一起,缓缓自此世之中褪去,最后再不留半分痕迹。
这时骊山道场之中,无数花瓣飞舞,环山而飘,磬钟轻扬,似乐似哀。
“先生!”
见她终是不见,山下成千上万女弟子纷纷跪下,涕泣抹泪,个个哭梨花带雨,伤心不已。
沈梓心满脸泪痕,跪了下来,恭恭敬敬叩首三次,道:“恩师走好,弟子不送了。”
在场诸真看得一幕,也是深感震动,飞升他界,蜕凡入真,是他们无比向往之事,踏上此门,却如歌声中所言,是登往仙关而去了,
巫真人忽然幽幽道了一句:“旧日楼台旧日风……”
吴云璧也有感触,他稍一思索,道:过去由来过去休。”
卜经宿叹道:“难知是否道心诚。”
张衍(主角)负手而立,目光追着玉陵真人消逝之处,清声言道:“神去自在万古恒!”

注:四人不同门派不同立场,但是看到同道飞升,还是会一起有所感触的,当然主角跟他们格局不同[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