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隔壁说中国税不高的帖子

Typa_Faer-avatar

Typa_Faer

2020-11-12T03:03:45+00:00

[url]https://ngabbs.com/read.php?tid=24220662[/url]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中国在表面上的税负并不高,这一点是事实。

但是我们同时要联系更多的方面来看。

比如说,“税”的定义是什么?

打开百度,搜索“税”字,得到的结果是:“指政府为了维持其运转以及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对个人和法人强制和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的总称”。

换句话说,只要是一个政治实体,为维持其运转,而向其治下的个体收取的费用,都可以称之为“税”。

放在古代,可以有多种名称,如进城需要关税、过卡需要牙税、签订契约需要契税、对芦田征收的芦课、命令农夫无偿提供劳务的徭役、农田产出上交的田租,乃至各类因为战乱而摊派下去的军饷,都算是税。

而放到现在呢?

除了广为人知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之外,还有增值税。增值税在我们当年学税法课的时候被老师直接称为“恶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它针对的是商品在流通环节中产生的增值部分进行征税。那么,如果我作为一个商家,我会选择自行承担这一部分税负吗?当然不会。我会选择把这部分税负转嫁到价格上,让下一级消费者买单。同时,由于增值税的链条抵扣机制(即可以用进项税抵扣销项税),造成了一个结果:最初的生产者和最末的消费者,他们没有进项发票可以抵扣,也就是说,这些税负最终实际是由他们承担了大头。(如果说农产品因为免税政策而得以逃过这一链条,那初级原料提供者可以说是非常惨烈了,这部分的代表,就是出售黄沙石子等建材的个人。)

而这只是增值税作为恶税的一部分恶。另一部分恶则是来自于其不透明性。其实,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实际上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增值税的,因为国内销售商品,商品价格上是不会标注含增值税多少的。我听业界前辈说,其实上世纪90年代,曾经有部分地区试点过在商品上标注税款,但结局就是被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质疑:为什么我在你这买东西要交税,在别的地方就不用交?最终这一举措也就不了了之了。不得不说,我国在对税收概念的宣传上,做得实在是太少了。

然后我们再说说那些不叫“税”的税。

举个例子,如果大家去税务局开过发票,会看到发票上除了征收增值税,还包括了个人所得税以及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基金等等,其中有好几项,都并不是狭义上的“税”,而是“费”。但是你能说,这不是税吗?(其实业界内部对这几种费的争议也很大,认为涉及到重复征税,还有更激进的已经在质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之间涉及到重复征税的问题了。)

再举个例子,土地出让金。在2016年全国全面推开营改增之后,原来由地方100%截流的营业税被改为增值税,分配比例也变成了中央50%、地方50%。虽然中央为了平衡,把原先的货劳类增值税由中央75%地方25%也改成了中央地方各50%,但显然是无法填平地方税收流失的巨大窟窿的。因此,这就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地方税收不足以支撑地方财政,那么,地方政府如何建设、如何给体制内发工资呢?

卖地!

地方政府通过控制土地出让,抬高了土地成本,引发了房价的暴涨。大家可以看到,在三线以下城市,2016年之前房价是属于平稳上升的,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在2016年以后,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房价暴涨的情况……房企为了获得利润,在高价获得土地之后,必须以更高的价格出售房产,最终,承担者还是最末端的消费者。

所以,表面上看,中国的税负确实不重,但是这是建立在狭义的、针对企业的角度上,而对于我们末端消费者,税负其实并不轻…

—————————

顺带想问一个问题,既然税负不重,为什么国家这几年大刀阔斧地搞降税减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