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建议,一切量力而行,五险一金中的医保非常便宜 但其他的配置是需要花真金白银的。具体年保费多少钱 能买到多少保额 需要自己考量
1、首位推荐,医保——医院看病医保结算——解决的问题:医院看病直接医保结算,跟第二推荐的百万医疗挂钩,经过医保结算的理赔赔付比例高,没有经过医保结算的理赔比例较低——除了自己所有的家人都应该有
2、第二推荐,各种保证承保20年的百万医疗——医院看病报销在医院的花销——解决的问题:解决真正扛不住的医疗费,也就是在医院常规医疗花的钱,现在一般手术开销并不多,但真就小概率事件发生需要上体外循环进ICU那种医保是扛不住的,一般免赔额是10000,如果是因为重疾住院这10000会覆盖掉,具体以保险责任为准。——有免赔额的那种,支付宝上就有卖,一定关注保证承保20年的,这类保证承保20年的产品是保证承保但不保证费率,不会因为发生理赔后续不再卖给你。
3、第三推荐,意外险——发生意外后按照身故或者定残等级获得理赔金——解决的问题:由于意外导致的身故/残疾,不同年龄费率基本一致,可以在意外发生严重后果时获得理赔,给到自己的直系亲属使用(父母、配偶、子女),保额自选——1年期就行,费率不贵,很少保费可以买到很高保额
4、第四推荐,定期寿险——被保险人身故或全残后获得理赔金——解决的问题:个人的家庭责任,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了获得一笔理赔金,给到自己的直系亲属使用(父母、配偶、子女),保额自选,一般在线上可以买到大概150万,如果是中心城市的客户会开放更高的额度,理赔的条件一般是身故或全残,意义是当被保险人不在了或者失去工作能力后有一笔经济补偿,让自己的家庭可以实现原有的各种计划(父母赡养、孩子学业/未来婚嫁等)——同样支付宝上有卖
5、第五推荐,重疾险——被保险人发生约定的重疾后获得理赔金——解决的问题:客观上发生重疾后患病的被保险人都很难维持原有的状态工作/赚钱/生活,甚至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在医院开销之外还有其他不菲的费用产生(异地看病的路费/住宿费,康复期间的补充营养),如果有重疾险理赔的额度足够的话,原有家庭的存款/可用资金不至于被挪做看病使用,可以实现原有的计划(父母赡养/孩子学业/未来婚嫁等),还有一个作用,罹患重疾的人如果在治疗期间因为钱的问题焦虑,对治疗没有任何帮助,换个角度说,有足够的钱揣在兜里,能不能治好病是医疗水平问题,有没有钱看病和花钱看病有没有精神压力就是经济问题了。——线上渠道一般可以买到30-50万保额,如果想买更高额度需要走线下渠道,需要核保确定能不能买上
6、第六推荐,年金险——解决的问题:以对应年度被保险人生存为给付条件,预防的是活太久,如果听代理人给讲解会说这个是养老补充,其实就自己的钱换个地方放然后按照约定是方式定期给付给你——如果还有闲钱没地方放,可以考虑年金险,现在保险公司推动的增额寿其实不能称之为年金险
关于如实告知和核保的建议
如实告知项目很重要,投保过程中问的问题如果没有如实填写,虽然保单承保了,但在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会进行调查,如果查到了在投保之前被保险人有过如实告知项目中的问题,保险公司会给出拒赔结论
线上产品,如实告知项目问的就答,没问的就不用管
核保,客观上保险公司希望投保的客户(指被保险人)都是健康体,但老哥客观上40岁左右的年龄是不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真不好说,不同保险公司的核保标准不尽相同,有宽松一些的有严格一些的,在地域上来看 东三省的重疾核保要相对严格些,中心城市的核保会宽松些(中心城市可能重疾100万直接核保通过了,小城市可能投保30万/50万就会下发体检函这种)
从保费上来看
医保-不说了
百万医疗-60岁之前都还算便宜 400-600块,随着年龄增长,60岁之后的保费会到1500-2000 后续还会更高
意外险-看保额 通常100-500块左右
定期寿险-看保额 我当时买的100万保额-保障到65岁交到65岁,每年保费1700多
重疾险-看保额,建议购买只有重疾责任的重疾险,会便宜一些
年金险-看交费能力。。。
补充1,一切带有保费返还责任的保险都会贵,个人建议只买纯消费型的保险产品。
补充2,重疾险定期的责任比终身便宜很多,一般建议买30年或者到70岁,钱足够多买终身也没啥问题。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