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全灭,但是季汉精锐部队和军队中层人才几乎赔光了,后面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军中乏人,士兵训练不足,装备不全,简直是要啥没啥,难为他能为季汉一直熬那么多年
三国演义:黄书70多万人殴打东吴五万居然输了...这么大优势败了... 史书:刘备四万本部加一万少民 大战东吴五万...这输了也不意外。
[s:ac:哭笑]输不是问题,问题是输得太多了,仅以身免说实话已经挺避重就轻的了
说是蜀汉的国运之战一点则不为过
兵易得,将难得,唉
[s:ac:呆]
那一战断送了老刘征战多年的一批老兵
还有皇权 马良俩个非常重要的能独当一面的人
加上战前死的二爷三爷法正 蜀汉人材的损失太大了
不然哪里轮的到李严作妖 哪里用马谡守街亭
蜀汉旧臣陈寿写的三国志
如果是吴人污蔑他根本不会写上去好吧[s:ac:哭笑]
损失了黄权和他领导之下的所有中高级军官 黄权润了之后80多人被封侯,损失了搞党政外交工作的培养核心人物马良及其领导的干部 还有冯习这些中生代武将;一个公司同时损失这么多管理层才是非常致命的, 除此之外的管他几万兵是4万也好是10W也罢按现在流行词都是耗材。
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三国志·先主传》
朗兄子宠,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三国志·向朗传》
仅以身免出自《傅子》。《傅子》:“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
首先要了解《傅子》是本什么书。这是一本傅玄所记载的故事。
《晋书傅玄传》“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各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一百四十首,数十万言。”
傅玄著《傅子》是通过故事,评断故事人物的得失。所以,傅玄是一个评论家,思想家。他记述故事的目的是来评价人物的。像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傅玄记述这个故事,是为了评论曹操、袁绍两位诸侯的得与失。至于郭嘉有没有这个十胜十败论,傅玄并不保证。
《傅子》只能当作对历史可能存在故事的一种记述。像《魏略》《魏晋春秋》这些史书都有记述有误的问题。《傅子》的可信度就更低了。
也就是有个丞相在帮忙擦屁股才有机会说不严重
按夷陵那个输法,直接被内乱+外患一锅端也不奇怪
[quote][pid=610021483,31848548,1]Reply[/pid] Post by [uid=41188944]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uid] (2022-05-12 11:52):
那一战断送了老刘征战多年的一批老兵
还有皇权 马良俩个非常重要的能独当一面的人
加上战前死的二爷三爷法正 蜀汉人材的损失太大了
不然哪里轮的到李严作妖 哪里用马谡守街亭[/quote]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魏延献子午谷奇谋的时候丞相的心情怕是复杂的一笔
[quote][pid=610099011,31848548,1]Reply[/pid] Post by [uid=42687894]天讨道[/uid] (2022-05-12 16:47):
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三国志·先主传》
朗兄子宠,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三国志·向朗传》
仅以身免出自《傅子》。《傅子》:“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
首先要了解《傅子》是本什么书。这是一本傅玄所记载的故事。
《晋书傅玄传》“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各为《傅子》,为内、外、中篇,凡有四部、六录,合一百四十首,数十万言。”
傅玄著《傅子》是通过故事,评断故事人物的得失。所以,傅[/quote][s:ac:汗][s:ac:汗][s:ac:汗]要不还是先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意思吧,指的是没有被杀或者逃出陷境。用在这里有什么信不信的
仅以身免是超夸张型的说法
可以确认的是夷陵战后刘备还在白帝城聚兵想要再次东征,而陆逊则投书建议他讲和。
杀兵八万余人则不太确定——因为见诸史册的记录,也只有刘备前军有四万左右;蜀汉总兵力为四万前军再加上后续的刘备中军,以及发动的五溪蛮;这总兵力里还有留守永安的赵云部与江北黄权部均未实际参战。
虽然不知总兵力多少,但抛开黄权赵云不算还杀八万人确实有点多了……除非加上蛮兵凑数。
事实上把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基本团灭最关键的是把中生代新生代基本断层
黄权投降的那一堆人中,好像最后有接近100人左右封侯升官的,除去曹魏笼络人心的成分,仍然能说明这些人中很多本来就是是有潜力的,可想而知皇叔这波送了多少
ps具体人数记不得了,但肯定不少
这得亏是刘备,你要是孙权曹操输这么惨,指不定怎么嘲讽呢[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