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测计划] 波兰人理解的美式教育——《美国式家长》评测

MISFT-avatar

MISFT

2021-10-09T16:09:47+00:0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7/biQ17a-6jgcZcT3cSsg-g0.jpg.medium.jpg[/img]

首先感谢NGA众测计划!

《美国式家长》是《中国式家长》授权波兰工作室制作的游戏,因此游戏的基本玩法继承了《中国式家长》的框架。玩家将一个孩子从婴儿抚养至高中毕业,根据孩子的成绩和兴趣,SAT考试后会拥有不同的结局。因此本篇评测将包括很大部分与《中国式家长》对比的内容。

总体评价
+画面和音乐制作精细
+支线人物剧情饱满
+地图丰富
+支持LGBT爱好者
-删减了部分小游戏
-删减了称号系统
-考试成绩判定有失公允
-未能展现美式教育的精髓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7/biQ17a-2pguK1uT3cSsg-g0.jpg.medium.jpg[/img]

本作开篇父母和孩子的性别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族裔和LGBT都有考虑在内,可以产生各种组合,孩子的长相也会根据双方家长的相貌有所变化。当然,也可以选择开个盲盒,迎接未知的惊喜。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7/biQ17a-bcdZbT3cSsg-g0.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7/biQ17a-9cmjZcT3cSsg-g0.jpg.medium.jpg[/img]

玩家的一回合时间会被划分为在学校和在家两个部分,两张地图上有不同的地点进行各种学习/打工/娱乐/购物活动。增加属性的方法和《中国式家长》类似,是进行开脑洞小游戏,本作对脑洞的功能和数值做了一些修改,玩家可以在这一玩法中获得悟性和增加基础属性。

行动值系统是本作新增的设定,上限可以通过开脑洞增加,主要用途是拜访不同的地点开启新的学习/打工/娱乐,或者花费行动值进行这些项目。
注意一旦开启,这些项目也可以在日程表中被安排,并非只能花费行动值进行。游戏后期,花费行动值对我来说就变成了日程表的延伸。本作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打工和娱乐项目,玩家课余可以去吃饭逛街舒缓压力,零花钱如果不够那就只能乖乖打工了。

日程表是一回合的终点,最多有八格。在《中国式家长》中,日程表上执行某项活动,若干次以后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称号用于面子游戏和选秀游戏。而《美国式家长》取消了称号设定,改为日程表上某项活动执行若干次以后可以大幅度增加属性,并且这个进度是很清晰的,因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本作也保留了孩子心理健康和家长满意度的判定,玩家需要进行平衡。一旦达到家长的期望,就可以获得代币去交换一些特殊的奖励,这就不需要和《中国式家长》一样再进行S/L大法了,非常友好。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7/biQ17a-d7ljZcT3cSsg-g0.jpg.medium.jpg[/img]

升学时考试系统的机制和《中国式家长》不同,不仅仅是玩法的修改,还有判定的区别。《中国式家长》的考试分数实际上是根据玩家学习过的课程来判定的,小游戏只是用于增加属性。但是本作的考试分数就是根据玩小游戏的得分来确定的。一周目的时候最后SAT考试小游戏我玩得不好,就算把课程都学完,考试准备做到100,还是得了个C等级,我觉得这个设定真的不合理……后来掌握了技巧,终于顺利考到A当上美国总统走上人生巅峰,妹子也泡到了,并且鼓励她成为了商界精英。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7/biQ17a-78uxZcT3cSsg-g0.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7/biQ17a-kzdwK24T3cSsg-g0.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0/17/biQ17a-fv8bK2fT3cSsg-g0.jpg.medium.jpg[/img]


本作一大亮点就是给所有配角都加入了丰富的故事线。
在学校生活中会自然地遇到同学,每周目随机遇到三位,通过不同对话选项来推进彼此的关系。玩家可以逐渐了解到同学们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同学会带玩家前往新的地点。这部分剧情是制作组花力气写的,可圈可点。
此外,和这些同学发展的关系,依然把LGBT的元素考虑在内。所以,一不小心可能玩家就出柜了。

比较遗憾的是,在删减了《中国式家长》中红包、面子、选秀小游戏以后,本作并没有补充进有美国特色的小游戏,导致小游戏系统略显单薄。

但是,我认为本作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游戏并没有展现出美式教育的很多重要部分。
《中国式家长》里,养育的孩子考大学都要经过高考,根据分数去不同的大学。可是在美国,大学是申请制的,除了SAT分数,还需要准备诸多社团活动、学术活动等增添履历。然而,本作并没有呈现出这些元素。我本来的期待是,游戏会在进入高中阶段后提示玩家考虑想要申请的学校,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条件,包括SAT分数、社团活动、志愿活动、科研活动、推荐信等,玩家需要安排接下来的日程以满足条件,比如花费时间参加科研项目、和某些名人打好关系取得推荐信、进行各种社区服务等等,才能入读心仪的学校。可惜的是,本作依然只是简单粗暴地安排了SAT考试作为结局之前的最后挑战。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美国高中生是可以考几次SAT,从中选择较高成绩的,SAT在大学申请的时候也只是作为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达不到中国一考定终身的效果。所以,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SAT的紧迫程度和中国的高考有极大的区别,SAT考试在美国教育背景下作为游戏的最后一关实在有点不够看,我对这个简单粗暴的处理是比较失望的。
另外,美国的教育分层非常明显,学区和公校私校都是逃不开的话题。在《中国式家长》中,尚有家长希望孩子考上重点中学的期望,但是本作中却没有展现任何相关的元素。

总之,本作的画面、音乐、剧情都值得一试。遗憾的是,可能波兰的游戏工作室还是对美式教育未能感同身受,所以做出来的游戏终究差了那么一口气,十分可惜。
Diversitiee-avatar

Diversitiee

有孩子在学校被击毙的概率嘛?[s:a2:doge]
crispy-avatar

crispy

我第三周目操纵的女生,没和同学发展关系,最后也给我分配了个女的[s:ac:瞎],随机遇同学很烦,运气不好就老是那几位
Zombex-avatar

Zombex

这个我玩了一下,里面那个脑洞点亮我觉得设计不好,并不觉得有趣,挺折磨人的。总体上一般吧,平庸之作
MISFT-avatar

MISFT

[quote][pid=559350786,29014965,1]Reply[/pid] Post by [uid=17514097]玩具坦克[/uid] (2021-10-18 17:40):

这个我玩了一下,里面那个脑洞点亮我觉得设计不好,并不觉得有趣,挺折磨人的。总体上一般吧,平庸之作[/quote]这个脑洞玩法是继承自《中国式家长》,基本没动。这游戏本质就是消消乐小游戏+排日程表的美少女(年)梦工厂[s:ac:哭笑]
Yuta-avatar

Yuta

1,枪击呢?这么特色居然没有

2,种拉拉队有没有?
sell moz-avatar

sell moz

试玩的时候就觉得是个使用中国式家长系统硬套美式教育的平庸作品。
中国式家长系统是非常功利且数值化的,需要在有限回合内做出最优解,无论是脑洞还是考试,玩家唯一需要做的是把数值最大化,并把获得的数值转变为技能,为最后高考做准备。
美式教育并不是一考定终身,发展路线多。游戏里考试成绩跟技能和属性关系不大,中式家长的系统显得格格不入。
gabe13-avatar

gabe13

中国式家长换皮而已,你玩到最美式的东西就是支持lgbt,只能说这个组并没有做出自己东西的能力,所有新东西都是在中国式家长基础上的
HunkyMonkey69-avatar

HunkyMonkey69

现在买不到了[s:ac:哭笑]
Sir_ya-avatar

Sir_ya

[s:ac:哭笑]你对美国教育理解有偏差。
99%的普通学生就是正手sat反手gpa。
1%的天龙人才有你说的那些活动。
itzgoozee-avatar

itzgoozee

[quote][pid=559332401,29014965,1]Reply[/pid] Post by [uid=43083933]児蒼穹[/uid] (2021-10-18 16:44):

有孩子在学校被击毙的概率嘛?[s:a2:doge][/quote]白色皮肤加子弹抗性[s:ac:茶]
3rli-avatar

3rli

中国式家长是中国人做的,而美国式家长是波兰人做的(虽然本名叫growing up 成长 但的确背景在美国),能做好就怪了。就是个zzzq模拟器+美国刻板印象缝合怪。
Chow-avatar

Chow

照前面几个抖机灵的逻辑。
中国式家长里面大概不是得添加跳楼概率。
TheMorningMirage-avatar

TheMorningMirage

这游戏好友的剧情我个人觉得节奏比中国式家长强,感情的推进比较合理,导师也不像中国式家长乱玩梗。但是有些改动我觉得还不如原版,一个是每一世随机遇到好友,这个设计看上去不错,可以保持玩家每一轮都有新鲜感,实际上这个随机其实就是每一个阶段有几个角色按顺序轮流来,结果就是这辈子是a从小学就跟我青梅竹马,到了下下辈子我的青梅竹马又是a,最多玩到第三轮就没新人了。最理想的当然是每个角色都设计一个不同阶段的剧情,不过这个工作量比较大,没做可以理解,然而现在这种随机遇人,好友又只有几个的模式产生的问题就是我不喜欢这一轮的三个好友,或者这个好友我遇到好多次了,我想要新的好友,可是我没得选,这点还不如中国式家长所有好友一次性出场的设计。另外数值和单独的剧情跟好友剧情没一点联动,我一个体育社团的王牌+学霸在学校居然跟个边缘角色一样,实在太扯淡了,加上这游戏没有中国式家长那种面子战里的特殊成就称呼,主角这个人物是真的一点牌面都没有,最终人生职业也没法让玩家自己选择,我次次都成了医生,这个制作组与其搞什么伪随机好友,还不如直接把选择权交给玩家,现在这种变相教玩家做事的设计我只想给差评。
Lukx-avatar

Lukx

这游戏不是在Steam上锁国区了吗?锁国区前一天还把中文的“美国式家长”游戏名删了
Miterby-avatar

Miterby

你都有同性恋了,就没有枪击吗
SantaThePunk-avatar

SantaThePunk

这游戏本质换皮,用中国式家长的思路玩一周目sat436,而且一周目通关发现并没有给二周目带来属性成长的加成(可能别的地方有吧不过我没那个耐心了)就直接退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