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教一下我对mi的官方公告的分析哪一步不合理,拜托大家了

Shabat(MrFaluP)-avatar

Shabat(MrFaluP)

2025-04-15T08:32:58+00:00

就因为这段分析,我被举报投诉,两个B站号被小黑屋7天+30天,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回复我到底哪里分析错了。

1、3月29日22:27:17NOA激活,车速116km/h
激活noa是事故前17分钟,处于高速公路非施工路段,时速合理

2、3月29日22:28:17轻度分心报警
分心报警是事故前16分钟,如果不能说的公司的粉丝认为司机在摆龙门 在睡觉 在打电话,
那么为什么分心报警后续没有再次提醒。是不能说的企业的车的提醒功能有问题还是司机
恢复了正常驾驶状态并一直维持呢。

3、3月29日22:36:48NOA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脱手预警是事故前8分钟,跟分心报警一样,如果不能说的企业的粉丝认为事故源于司机
开启智驾后就松手不管了,为何8分钟里没有第二次提示,这与其他智驾车型的报警行为不符
通常应该是提醒越来越强烈,最后退出智驾。也就是说这期间司机的行为是符合某车企设定
的正常驾驶规则的

4、3月29日22:44:24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事故发生前2秒,这里4个疑问,一是为何风险提示的这么晚,只给司机预留了两秒钟的处理时间,二是NOA为何没有
识别到施工路段的限速标牌,三是“开始减速”到底是减速了多少,制动力度为啥没有说明。四是AEB为啥没启动激活 。
第三点我下面会继续说明疑问)

5、3月29日22:44:25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系统提示后仅一秒司机就接管了车辆,这个时候不能说的企业的粉丝还要造谣人家开车不专心?你们用16分钟前和8分钟前的
分心提示和脱手警告来做依据,你们不觉得可笑吗。

6、3月29日22:44:26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
事故发生的节点,方向盘向右转角1.0625度,注意是方向盘而不是车轮转角,方向盘角度转动1度对车轮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想说方向盘角度是先向左又向右来说司机对车辆控制不行的,别臆想,请问公告里说了吗? 你们自己说以官方公告为准,我
现在所有的话所有的依据都是某不能说的企业的公告原文。

重点 重点 重点来了,人工接管以后“制动踏板开度38%”,在高速公路116时速下踩31%-38%力度刹车一秒钟到底会减速多少
(司机踩刹车的时间有可能不止1秒,而是更多,因为碰撞时间是26-28秒,也就是驾驶员至少踩了一秒31%力度刹车,至多踩了
3秒38%力度以上的刹车,毕竟随着紧急程度的提升,刹车力度只会越来越强,并且刹车力度从31%提升到了38%这一点也能证明。),
老司机恐怕心里都有数,按照公告里的数据降低个十八九的时速绝对是没问题的,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24秒时所谓的noa自
动减速到底减了多少呢,公告也没说,真的是好难猜啊。毕竟从定速116到事故发生时的时速97只减速了19的时速呢。

7、3月29日22:44:26-28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这里的时间点也比较有意思,26-28秒,碰撞时间应该是可以非常精准的,但是这里却用了一个时间段来表述。事故的具体碰撞时间
对于那家不能说的企业就这么难吗,难不成车上的传感器误差范围是两三秒?这可就有点666了

3月29日22:44:28车端Ecall触发
3月29日22:44:39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3月29日22:45:06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3月29日22:47:15调配120成功
3月29日约23时许120抵达现场
despinoza-avatar

despinoza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504/19/n4Qprba-3z0gK2cT1kSh8-sg.jpg[/img] 理解你想蹭流量的心情,但是你没有鉴定资质,厂家完全可以投诉你
KC Kecy-avatar

KC Kecy

以下分析来自火山deepseek-r1联网版,有问题去和他探讨。

正在搜索嗯,用户提供的分析看起来是针对一起涉及自动驾驶系统(NOA)的交通事故的详细时间线解读。用户被举报投诉,导致B站账号被封禁,但不确定哪里分析错误。首先,我需要理解用户的分析逻辑和可能的争议点。

用户从时间线出发,质疑了NOA系统的反应时间、驾驶员的接管行为、减速效果以及数据透明度等问题。可能的问题点包括:用户是否误解了NOA的工作机制,是否错误地假设了驾驶员的行为,或者是否遗漏了某些技术细节。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用户的真实需求。用户可能希望了解他们的分析哪里出错,或者寻求支持以申诉账号封禁。此外,用户可能对涉事公司的处理方式不满,认为存在不公正的举报。

然后,分析用户可能未明说的深层需求。用户可能希望自己的分析得到认可,或者揭示涉事公司的技术缺陷。同时,用户可能对平台审核机制感到不满,认为内容被误判。

在验证分析时,需要注意技术细节的准确性。例如,NOA系统的预警机制、制动踏板开度与减速的关系、时间记录的精确性等。可能用户的某些推论缺乏数据支持,或者误解了系统的工作逻辑。

最后,综合所有信息,提供客观的反馈,指出可能的分析漏洞,同时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这有助于用户理解问题所在,并采取合适的后续行动。


您的分析存在以下几点可能引发争议或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地方:

1. 关于系统反应时间的质疑:
- 风险提示时机(2秒反应时间)的质疑需要结合国际通行的自动驾驶系统设计标准。目前行业普遍存在人机协同反应时间的争议,但2秒是否符合ISO标准需要数据支撑。

2. 数据解读的完整性:
- 制动系统性能参数缺失(如最大减速度、实际减速曲线),可能导致对"减速19km/h"效果的误判。需要具体车型的制动测试数据支持推论。

3. 系统工作逻辑的推测:
- 关于"为何没有后续提示"的推论,需要该品牌NOA系统的具体设计文档佐证。不同厂商的脱手检测机制存在差异,部分系统采用渐进式提醒而非持续警告。

4. 时间记录精度问题:
- 对事故时间记录"26-28秒"的质疑忽略了车载系统的时间戳生成机制。通常事故数据记录存在多系统时间同步的合理误差。

5. 关键参数解读:
- 方向盘转角数值的解读需要结合该车型的转向传动比参数,不同车型的1度方向盘转角可能对应不同实际转向角度。

6. 责任认定边界:
- 关于接管后驾驶员行为的分析,在现行法规框架下(如SAE J3016标准),L2级辅助驾驶的最终责任归属仍是争议焦点。

建议处理方向:
1. 申诉时强调分析基于公开数据的技术探讨性质
2. 补充相关车型的制动性能测试数据
3. 引用国际通行的自动驾驶系统测试标准
4. 明确区分事实陈述与推论观点
5. 建议平台建立更专业的技术争议处理机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涉及事故分析时,应避免在缺乏完整数据的情况下做出明确责任判定,这可能是引发争议的关键点。技术分析应严格限定在已披露数据的推演范围内。
Shawnn-avatar

Shawnn

[s:ac:喷]怎么还在研究这公告,无论公告怎么写的,有一点是定死的,集美开车必定走神了,至少驶入施工路段的时候是走神的
不然这就是故意的施工路段超速驾驶导致的车祸了,无论小米公告怎么写,这玩意只能锤死是走神,这么看这公告还算比较委婉的

至于几秒的处理时间,我不清楚你有没有驾照,可能跟你说不清,要是有驾照且上过高速的话,你自己想想自己开115的时候两秒钟能跑多远,
如果是两秒整的话是62,两秒多的话就是小一百米了,我不知道友商的一两百线雷达能有多远的视距,但是扔这丐版车身上,我只能说距离已经挺远了

别的驾驶方面的问题我还真没开过su7,制动开38。。。。按理说在运动车型上38也不少了,搁我那老车身上估计刚过虚位没多少,不过刹不住也正常,毕竟没踩死
方向盘转动也是,运动车型的22没少打,往回的1也没那么少,不过第一把没打够的前提下,往后怎么打这人也是死,1和10都没区别

结论还是那个结论,你要是没走神驾驶的话你必定能看见施工告示牌,看见就必定会减速到40以下,他无论接管多快这也代表了他走神了,不然就是故意飙车撞死的,你挑一个吧
你可以说低配su7配置低没雷达,算力低仿佛一个智障,没用上无图智驾没识别到施工告示牌,但是这车祸问题没出在车本身
你搁这试图撇清集美危险驾驶问题你也多少沾点,还是那句话,现阶段敢把命交给智驾的人本来就该死,死越多我越开心
Void;)-avatar

Void;)

第三点 B站有一个几乎一样的路况的视频
也是su7 低配,但是白天
他就是触发了aeb以后自动刹车到了95左右
但是他及时接管了继续刹到80多变道过去了
[我遇到了小米 su7 撞车事故同款路段][ur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id7YqE4r?vd_source=53653ca5a133bcfc87030455bc2250cd[/url]
thejoe23-avatar

thejoe23

Reply to [pid=819388716,43865443,1]Reply[/pid] Post by [uid=42290262]年终无休[/uid] (2025-04-19 17:01) 你这整篇都在说司机问题,但是我整篇里面说司机没问题了吗? 对于noa没有识别限速牌请问怎么说,公告里说noa减速了,但是按照我的分析他实际上只减速了非常少的车速,减少的19时里面大部分都是车主主动减速的,你怎么说。公告的时间竟然以秒为单位,甚至以时间段为单位怎么说,这合理吗?
The General-avatar

The General

为啥车主自己不调整速度到40呢?现在智驾哪里都一样,没人敢保证百分之百识别准确的。
DC.Uzumaki-avatar

DC.Uzumaki

[quote][pid=819392651,43865443,1]Reply[/pid] Post by [uid=40505564]只为博郡一笑[/uid] (2025-04-19 17:34):

你这整篇都在说司机问题,但是我整篇里面说司机没问题了吗? 对于noa没有识别限速牌请问怎么说,公告里说noa减速了,但是按照我的分析他实际上只减速了非常少的车速,减少的19时里面大部分都是车主主动减速的,你怎么说。公告的时间竟然以秒为单位,甚至以时间段为单位怎么说,这合理吗?[/quote]用户接管啥意思懂吗?不懂,就是要黑,啥时候车辆权限是车机程序大于司机了?这么多天过去了还炒冷饭
thejoe23-avatar

thejoe23

[quote][pid=819385556,43865443,1]Reply[/pid] Post by [uid=65581289]冲击波遥遥领先[/uid] (2025-04-19 16:36):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504/19/n4Qprba-3z0gK2cT1kSh8-sg.jpg[/img] 理解你想蹭流量的心情,但是你没有鉴定资质,厂家完全可以投诉你[/quote]哈哈哈,这就叫蹭流量? 那你们米粉可真会扣帽子的
thejoe23-avatar

thejoe23

[quote][pid=819386025,43865443,1]Reply[/pid] Post by [uid=66676140]Turcak[/uid] (2025-04-19 16:40):

以下分析来自火山deepseek-r1联网版,有问题去和他探讨。

正在搜索嗯,用户提供的分析看起来是针对一起涉及自动驾驶系统(NOA)的交通事故的详细时间线解读。用户被举报投诉,导致B站账号被封禁,但不确定哪里分析错误。首先,我需要理解用户的分析逻辑和可能的争议点。

用户从时间线出发,质疑了NOA系统的反应时间、驾驶员的接管行为、减速效果以及数据透明度等问题。可能的问题点包括:用户是否误解了NOA的工作机制,是否错误地假设了驾驶员的行为,或者是否遗漏了某些技术细节。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用户[/quote]所以你是不是连1+1等于几也要问一下ai呢。
thejoe23-avatar

thejoe23

[quote][pid=819392505,43865443,1]Reply[/pid] Post by [uid=207555]kingwuhao[/uid] (2025-04-19 17:33):

第三点 B站有一个几乎一样的路况的视频
也是su7 低配,但是白天
他就是触发了aeb以后自动刹车到了95左右
但是他及时接管了继续刹到80多变道过去了
[我遇到了小米 su7 撞车事故同款路段][ur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id7YqE4r?vd_source=53653ca5a133bcfc87030455bc2250cd[/url][/quote]我从来不否认司机法律上全责,但是车子宣传的功能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难道不也是事故造成的原因之一吗。我就纳闷怎么就不能说了,每次都被举报投诉
DC.Uzumaki-avatar

DC.Uzumaki

3月29日22:44:26-28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这里的时间点也比较有意思,26-28秒,碰撞时间应该是可以非常精准的,但是这里却用了一个时间段来表述。事故的具体碰撞时间
对于那家不能说的企业就这么难吗,难不成车上的传感器误差范围是两三秒?这可就有点666了


真佩服脑补的能力,碰撞时间2秒都能质疑下,汽车是碰一下就反弹了?
汽车不会撞着混凝土墩持续变形减速直至汽车停止?传感器不是持续受到信号是秒断的?
现在的人是一点逻辑都没了

碰到问界事故了安全带没戴aeb不触发不用质疑的信(当然我也信),写进su7用户手册的不能识别桶装倒是无限质疑,呵呵
Shawnn-avatar

Shawnn

Reply to [pid=819392651,43865443,1]Reply[/pid] Post by [uid=40505564]只为博郡一笑[/uid] (2025-04-19 17:34)
[quote]你可以说低配su7配置低没雷达,算力低仿佛一个智障,没用上无图智驾没识别到施工告示牌,但是这车祸问题没出在车本身[/quote][s:ac:擦汗]你也是瞎
Void;)-avatar

Void;)

Reply to [pid=819394650,43865443,1]Reply[/pid] Post by [uid=40505564]只为博郡一笑[/uid] (2025-04-19 17:49)
首先,各种电子设备就算99次都成功
但是只要1次失败就GG了
这个大前提

在这个基础上你去看各家的主动安全测试对比,则是反过来的
三次机会,就算失败2次 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晋级下一轮
然后面对复杂的路况 大部分车能成功的最高车速也就是70-90km/h

另外不要说纯视觉了,B站你多刷点能看到好多NCA智驾事故的
其中最多的也是不能识别路牌限速导致的

所以我天天能看智驾笑话吃瓜
Ardivan-avatar

Ardivan

这边建议告到最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