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berGast
2022-07-26T14:10:49+00:00
以前上海漫展都叫动漫节,学校里叫文化节,也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叫祭了,我91年的[s:ac:呆]
我以前见的要么叫什么什么文化节,或者直接是什么什么展会,说到底祭这个字在我们的体系里是没有庆典这个意思的,现在用的夏日祭冬日祭就是日系文化影响的结果,这点是无可否认的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呗,崇洋显得高逼格啊,谁知道被一脚踩死了,也是笑死
之前有个帖子,13年上海就有xx祭
我还看到一个,10年成都rm同人祭
祭就是一个日本文化的舶来词, 就跟嘉年华是西方文化舶来词一样,为啥嘉年华你们不奇怪?
我读大学的时候学校里社团搞活动,樱花祭樱花祭的就在叫了,这都十年前了
阿B第一次拜年祭是14年吧?权御天下那一期[s:ac:哭笑]?
Reply to [pid=628099094,32835165,1]Reply[/pid] Post by [uid=12264577]sasamiACG[/uid] (2022-07-27 22:22)
本土词,肯定不是文化入侵[s:a2:doge]
[s:ac:茶]中国人用祭用的最多的怕就是祭祖了。
我记得我初中写作文写日本文化祭被老师骂了[s:ac:汗],大概12年左右的样子
就是“洋气”呗,逼格对很多人而言,那就和命根子一样,问题是“夏日祭”压根就是把日语直接按汉语读写整出来的不中不日的臆造词语,其实正规按中文翻译就叫“夏季庆典”的,说得再直白点:“祭”这个字并不读ji,它读作masturi,是需要翻译的!本质上是宗教祭典活动周边附带的商业和娱乐活动,类似中国的庙会,但中国又没有神道教,那自然这个“祭”(masturi)就会不断面临“祭的是什么”的疑问,你说,到头来,究竟是一个劲的给普罗大众科普这个“祭”在日语里是“庆典”的意思更方便,还是乖乖翻译成中文的“庆典”成本更低?顺便一提,为什么同样源自日语,“萌”(moe)却在当代中文里生根发芽了?因为“萌”(从moe到meng)并没有占用“可爱”等词语的生态位,而“祭”(masturi)却不一样了。
Reply to [pid=628098807,32835165,1]Reply[/pid] Post by [uid=527048]magicgrady[/uid] (2022-07-27 22:21)
[s:ac:茶]因为二次元泛了,出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