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Frappé
2021-03-23T14:53:15+00:00
就拿1917年12月22日到1918年2月10日,刚成立的苏俄与四国同盟(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谈举例吧。
1917年12月22日,越飞接手苏俄代表团团长的时候,当时的谈判条约是这样的。(没错,就是帮忙建立黄埔军校的越飞)
1.双方放弃强制合并战争期间侵占的领土,并从那里撤出占领军。
2.完全恢复各国人民在战争过程中所丧失的政治独立。
3.保证战前未获政治独立的民族享有自决权。
4.用立法形式规定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独立和行政自治。
5.放弃向别国追偿赔款和“战费”。
6.根据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点所叙述的原则,给予殖民地以自主和政治独立。
谈判的结果是,12月25日奥匈的外交大臣切尔宁以四国同盟代表团的名义,在和会全体会议上发表了关于谈判原则的声明。声明中强调德国、奧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代表团准备同意苏维埃代表团声明的基本原则,并准备“立即签订不强行兼并领土和不赔款”的普遍和约。切尔宁声称:“为了会议的成功,四国同盟一天也不拖延战争。”
德皇威廉二世自然不愿意这个提案,但当时,列宁在等协约国的反应,特别是协约国可能会趁机捅德国刀子(尽管动机绝不是帮助苏俄)。
1918年1月9日第二次和谈的时候,团长变成了托洛茨基。
当时乌克兰已经被苏俄解放,乌克兰的资产阶级政府已经完蛋,变成了流亡的中央拉达,此时乌克兰的合法政府应该是苏维埃乌克兰。
然后托洛茨基的骚操作来了:
“次日会议大厅里出现了一个中央拉达代表团,它宣称,人民委员会的权力并不能扩展到乌克兰,所以它将独自进行谈判。这时第一次全乌克兰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了乌克兰为苏维埃共和国,拉达已被推翻。乌克兰苏维埃政府派出以扎东斯基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因此,中央拉达代表团已经不代表任何人了。对这一切托洛茨基当然是很清楚的。然而他却说,他丝毫不反对乌克兰代表团参加和谈。”
同时,德国马上与这个乌克兰中央拉达签订了协议,列出了入下要求:
1918年7月31日前, 向四国同盟各国提供一百万吨粮食、五万吨活牲畜、四亿只禽蛋 以及油类、大麻纤维、亚麻纤维、镒矿石和其他种类的粮食与原料。
此时谈判的筹码迅速变成了德国这边,威廉二世就毅然要求立即向苏维埃代表团提出最后通牒,非接受德国的和约条款不可,要俄国放弃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到纳尔瓦、普斯科夫和德文斯克一线。这一大片领土。当晚,屈尔曼严厉要求苏维埃代表团立即根据德国提出的条款签订和约。
然后你们猜,托洛茨基是怎么应答的?
首先,苏维埃乌克兰被强硬的排除在和谈之外,因为托洛茨基不介意中央达拉的存在,因此德国自然就坡下驴否认苏维埃乌克兰。
其次,托洛茨基宣称“既不要和约,也不要战争”,建议宣布战争已经结束,使军队复员,但不签订和约。托洛茨基宣称,德国无产阶级将起来革命, 将不允许他们的政府恢复对苏维埃共和国的军事行动。
第三,在2月10日的晚间会议上,托洛茨基宣读了苏维埃代表团的答复。他违反列宁的十分明确的指示,背叛性地宣布苏维埃俄国将不签署和约,但要结束战争,复员军队。德国代表团团长向托洛茨基指出,如果拒绝缔结和约,“停战协定就会失去其作用,协定中所规定的期限一满,战争就要恢复”。但托洛茨基断然声明不可能继续谈判。
一个代表团长,代表国家的利益,却允许伪政权出席;被对面反将一军,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面对困境的时候宣布军队复员,也不签合约,也不宣战,完成处于莫名其妙的状态。
本来布列斯特和约在最初的签定的时候,列宁利用了协约国的力量;被托洛茨基捣蛋之后,反而成了德国强迫苏俄签订艰难的协定。
1917年12月22日,越飞接手苏俄代表团团长的时候,当时的谈判条约是这样的。(没错,就是帮忙建立黄埔军校的越飞)
1.双方放弃强制合并战争期间侵占的领土,并从那里撤出占领军。
2.完全恢复各国人民在战争过程中所丧失的政治独立。
3.保证战前未获政治独立的民族享有自决权。
4.用立法形式规定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独立和行政自治。
5.放弃向别国追偿赔款和“战费”。
6.根据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点所叙述的原则,给予殖民地以自主和政治独立。
谈判的结果是,12月25日奥匈的外交大臣切尔宁以四国同盟代表团的名义,在和会全体会议上发表了关于谈判原则的声明。声明中强调德国、奧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代表团准备同意苏维埃代表团声明的基本原则,并准备“立即签订不强行兼并领土和不赔款”的普遍和约。切尔宁声称:“为了会议的成功,四国同盟一天也不拖延战争。”
德皇威廉二世自然不愿意这个提案,但当时,列宁在等协约国的反应,特别是协约国可能会趁机捅德国刀子(尽管动机绝不是帮助苏俄)。
1918年1月9日第二次和谈的时候,团长变成了托洛茨基。
当时乌克兰已经被苏俄解放,乌克兰的资产阶级政府已经完蛋,变成了流亡的中央拉达,此时乌克兰的合法政府应该是苏维埃乌克兰。
然后托洛茨基的骚操作来了:
“次日会议大厅里出现了一个中央拉达代表团,它宣称,人民委员会的权力并不能扩展到乌克兰,所以它将独自进行谈判。这时第一次全乌克兰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了乌克兰为苏维埃共和国,拉达已被推翻。乌克兰苏维埃政府派出以扎东斯基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因此,中央拉达代表团已经不代表任何人了。对这一切托洛茨基当然是很清楚的。然而他却说,他丝毫不反对乌克兰代表团参加和谈。”
同时,德国马上与这个乌克兰中央拉达签订了协议,列出了入下要求:
1918年7月31日前, 向四国同盟各国提供一百万吨粮食、五万吨活牲畜、四亿只禽蛋 以及油类、大麻纤维、亚麻纤维、镒矿石和其他种类的粮食与原料。
此时谈判的筹码迅速变成了德国这边,威廉二世就毅然要求立即向苏维埃代表团提出最后通牒,非接受德国的和约条款不可,要俄国放弃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到纳尔瓦、普斯科夫和德文斯克一线。这一大片领土。当晚,屈尔曼严厉要求苏维埃代表团立即根据德国提出的条款签订和约。
然后你们猜,托洛茨基是怎么应答的?
首先,苏维埃乌克兰被强硬的排除在和谈之外,因为托洛茨基不介意中央达拉的存在,因此德国自然就坡下驴否认苏维埃乌克兰。
其次,托洛茨基宣称“既不要和约,也不要战争”,建议宣布战争已经结束,使军队复员,但不签订和约。托洛茨基宣称,德国无产阶级将起来革命, 将不允许他们的政府恢复对苏维埃共和国的军事行动。
第三,在2月10日的晚间会议上,托洛茨基宣读了苏维埃代表团的答复。他违反列宁的十分明确的指示,背叛性地宣布苏维埃俄国将不签署和约,但要结束战争,复员军队。德国代表团团长向托洛茨基指出,如果拒绝缔结和约,“停战协定就会失去其作用,协定中所规定的期限一满,战争就要恢复”。但托洛茨基断然声明不可能继续谈判。
一个代表团长,代表国家的利益,却允许伪政权出席;被对面反将一军,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面对困境的时候宣布军队复员,也不签合约,也不宣战,完成处于莫名其妙的状态。
本来布列斯特和约在最初的签定的时候,列宁利用了协约国的力量;被托洛茨基捣蛋之后,反而成了德国强迫苏俄签订艰难的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