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clear_Brunch
2020-12-08T14:15:30+00:00
前面一些历史研发屁话 就不贴了
主要是后面~
国内药企围猎“伟哥”
仿制药并不存在所谓的专利期,这也导致竞争者会迅速跟上。
目前,除金戈外,另外获批的西地那非已多达7款。另外,处于临床中的西地那非,更是不在少数,包括科伦药业(SZ:002422)等上市药企,都在开足马力奔赴“伟哥”战场,火药味越来越浓。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2/11/-7Q5-4jyqK1xT3cSlk-d6.jpg[/img]
这也意味着,白云山躺着赚钱的日子,很快就要一去不复返。
实际上,2014年以来,辉瑞的万艾可、白云山的金戈都很默契地避开价格战,零售价基本未变,大家一起数钱数到抽筋。
但是,鲶鱼已经出现。
今年第三次集中采购,西地那非的另一适应症——肺动脉高压,被纳入了医保,齐鲁制药的报价是2元/片,堪称“骨折式”降价。
虽然“伟哥”主要在药店销售,不受集采影响,但众多的入局者,无疑已经预示了“凄惨”结局。
8月,仿制药“杀手”齐鲁制药的千威西地那非获批,目前药房在售价50mg*7片/盒69.9元,等于9.9元/片,对比60元/片的金戈、100元/片的万艾可,可谓惊爆价。这也进一步说明,垄断市场的“伟哥”暴利时代开始结束了。
在价格屠夫面前,无论是老牌原研药,还是先发仿制药,都谈不上什么招架之力。
倘若辉瑞把价格降至仿制药的水平,仿制药企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很可能会继续降价。问题是,一旦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仿制药就要靠量取胜,以前的创新药价值将全部抹去,只剩下化学原材料和基本的劳动成本、生产利润。
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比如苯磺胺伊马替尼片,这是诺华原研的小分子靶向药“格列卫”,用于治疗白血病。2002年格列卫在国内获批上市,2013年3月专利保护到期。当年,江苏豪森、正大天晴的仿制药便上市,次年石药集团(HK:01093)的仿制药上市。
在没有市场独占期的情况下,产品一上市就面临激烈的竞争,因此各家药企定价都很接地气,上市定价几乎为原研药的13%。随后价格还持续下降,2018年已降至原研药的8%。某种程度上,它们已经自我“集采”。
回到国产“伟哥”的这场竞速上来,一旦价格战打响,还会有赢家吗?
主要是后面~
国内药企围猎“伟哥”
仿制药并不存在所谓的专利期,这也导致竞争者会迅速跟上。
目前,除金戈外,另外获批的西地那非已多达7款。另外,处于临床中的西地那非,更是不在少数,包括科伦药业(SZ:002422)等上市药企,都在开足马力奔赴“伟哥”战场,火药味越来越浓。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12/11/-7Q5-4jyqK1xT3cSlk-d6.jpg[/img]
这也意味着,白云山躺着赚钱的日子,很快就要一去不复返。
实际上,2014年以来,辉瑞的万艾可、白云山的金戈都很默契地避开价格战,零售价基本未变,大家一起数钱数到抽筋。
但是,鲶鱼已经出现。
今年第三次集中采购,西地那非的另一适应症——肺动脉高压,被纳入了医保,齐鲁制药的报价是2元/片,堪称“骨折式”降价。
虽然“伟哥”主要在药店销售,不受集采影响,但众多的入局者,无疑已经预示了“凄惨”结局。
8月,仿制药“杀手”齐鲁制药的千威西地那非获批,目前药房在售价50mg*7片/盒69.9元,等于9.9元/片,对比60元/片的金戈、100元/片的万艾可,可谓惊爆价。这也进一步说明,垄断市场的“伟哥”暴利时代开始结束了。
在价格屠夫面前,无论是老牌原研药,还是先发仿制药,都谈不上什么招架之力。
倘若辉瑞把价格降至仿制药的水平,仿制药企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很可能会继续降价。问题是,一旦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仿制药就要靠量取胜,以前的创新药价值将全部抹去,只剩下化学原材料和基本的劳动成本、生产利润。
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比如苯磺胺伊马替尼片,这是诺华原研的小分子靶向药“格列卫”,用于治疗白血病。2002年格列卫在国内获批上市,2013年3月专利保护到期。当年,江苏豪森、正大天晴的仿制药便上市,次年石药集团(HK:01093)的仿制药上市。
在没有市场独占期的情况下,产品一上市就面临激烈的竞争,因此各家药企定价都很接地气,上市定价几乎为原研药的13%。随后价格还持续下降,2018年已降至原研药的8%。某种程度上,它们已经自我“集采”。
回到国产“伟哥”的这场竞速上来,一旦价格战打响,还会有赢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