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6et
2022-01-01T17:12:41+00:00
本来是回复那个楼主的,写了好久发现贴被锁了。
国外很多中国人都是随时处在被革除人籍的微妙地位,像那位楼主这么心怀海内的人不如多去关心关心他们。
比如那些莫名被逮捕认定为间谍的学者之类的。
绝大多数在美国久待过的,就不会真觉得在美国能有多滋润。当然除非你阶级特别高,资本特别多,那可能美国能更好的满足你的多方面需求。
在海的对面,你作为天生的异族,而且楼主这种,还是最经典的美国人心中的刻板亚裔形象程序员,基本都是社交半透明的角色。
然后就只能选择典型的海外中国人式抱团取暖,换个地方在海外想要复刻部分中国生活方式,然后美国即便是LA那样的大城市(以我待过的经验而言),也不可能复刻出类似于我国北上广深的中国式生活滋润程度,而美国人的生活和社交圈,日常的乐子也基本不可能真正融入进去,生活里各种无形的有形的隔膜楼主估计闭上眼也能想到一千个画面。举个例子,单看这次疫情,你就能看到美国有多少反智的人,真的多到让人无语,作为一名理智人很多时候都觉得相处起来非常疲惫,而他们也不会真的喜欢你。
我之前在国外的那几年,真的除了刚到的时候的新鲜感之外,平常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被一种难以抑制的和家乡的疏离感包裹着的,我深知我所在的土地并不真的接纳我,我周围的人也和我从根本上就不同,无论我优秀或不优秀。而且其实相当擅长于社交的,其实也有很多朋友,但是我知道,我不是他们的“自己人”,这种文化隔阂唯一克服的办法就是完全抛弃自己的中国人文化认同,从根上去让自己容纳于美国的文化和社会之中,但其实也是治标不治本,你只是过了你自己那一关,自己骗自己罢了,还是不可能被那个国家和文化所接受。对我这种情感比较丰富的人来说,这不是一些并不多的物质差距能弥补的失落感。
更别说中国人极少有真的适应美式生活的,大多数都在美国倔强地想要过上中国内的生活,我当时在LA买到还算正宗的蟹黄汤包的时候真的心情好了好几天,然后我就在想我的生活质量真的比在中国提高了吗?我那阵子特别馋流口水(那种酸奶糖),但我知道这就只能想想了。
多出来的很多“物质”,很多都不是自己习惯的想要的,而多出的“金钱”又被数倍于国内的价格用来买着一些在中国司空见惯的东西来试图让自己过的适应和舒服。(我在国外那几年托家里的福确实比较大手大脚,绝对花费数量真的很多,但生活质量实在平平)
而且我在国外仅仅只是留学而已,工作只会更残酷(据我所知是这样),太多人太多人会刷新你的三观,“怎么会有这种人?”是我最多的想法。
不过工作福利收入这些,我认为作为一个提前中国百年积攒资本的经典西方大国,普通老百姓平均生活肯定还是远强于我国的,但是你真要说活的多滋润多有意思,那只能说原版美国人确实可能会不错,但异国人尤其是中国人还是别在这闲扯淡了,真没必要羡慕,很多都是就那样不好不赖地过着,而且是肯定远低于最开始心里预期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在国外都巴望着国内不好的地方,因为这是他们可以部分化解自己心理落差的方式,楼主这种其实也一样。
看到那个楼主的贴,有感而发说了很长。总结就是,如果真的非常非常有钱有资本,润了可能生活会不错,不然真的挺难熬的,作个极端的类比,有点类似于给你工资翻倍然后让你从热闹的都市去无人的荒漠看仓库,要努力维持原本的生活,其实成本基本也翻倍了。
美国当然不是真的荒漠,但是对中国人来说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人性的荒漠,甚至普通的荒漠也不至于时不时让人恶心。
国外很多中国人都是随时处在被革除人籍的微妙地位,像那位楼主这么心怀海内的人不如多去关心关心他们。
比如那些莫名被逮捕认定为间谍的学者之类的。
绝大多数在美国久待过的,就不会真觉得在美国能有多滋润。当然除非你阶级特别高,资本特别多,那可能美国能更好的满足你的多方面需求。
在海的对面,你作为天生的异族,而且楼主这种,还是最经典的美国人心中的刻板亚裔形象程序员,基本都是社交半透明的角色。
然后就只能选择典型的海外中国人式抱团取暖,换个地方在海外想要复刻部分中国生活方式,然后美国即便是LA那样的大城市(以我待过的经验而言),也不可能复刻出类似于我国北上广深的中国式生活滋润程度,而美国人的生活和社交圈,日常的乐子也基本不可能真正融入进去,生活里各种无形的有形的隔膜楼主估计闭上眼也能想到一千个画面。举个例子,单看这次疫情,你就能看到美国有多少反智的人,真的多到让人无语,作为一名理智人很多时候都觉得相处起来非常疲惫,而他们也不会真的喜欢你。
我之前在国外的那几年,真的除了刚到的时候的新鲜感之外,平常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被一种难以抑制的和家乡的疏离感包裹着的,我深知我所在的土地并不真的接纳我,我周围的人也和我从根本上就不同,无论我优秀或不优秀。而且其实相当擅长于社交的,其实也有很多朋友,但是我知道,我不是他们的“自己人”,这种文化隔阂唯一克服的办法就是完全抛弃自己的中国人文化认同,从根上去让自己容纳于美国的文化和社会之中,但其实也是治标不治本,你只是过了你自己那一关,自己骗自己罢了,还是不可能被那个国家和文化所接受。对我这种情感比较丰富的人来说,这不是一些并不多的物质差距能弥补的失落感。
更别说中国人极少有真的适应美式生活的,大多数都在美国倔强地想要过上中国内的生活,我当时在LA买到还算正宗的蟹黄汤包的时候真的心情好了好几天,然后我就在想我的生活质量真的比在中国提高了吗?我那阵子特别馋流口水(那种酸奶糖),但我知道这就只能想想了。
多出来的很多“物质”,很多都不是自己习惯的想要的,而多出的“金钱”又被数倍于国内的价格用来买着一些在中国司空见惯的东西来试图让自己过的适应和舒服。(我在国外那几年托家里的福确实比较大手大脚,绝对花费数量真的很多,但生活质量实在平平)
而且我在国外仅仅只是留学而已,工作只会更残酷(据我所知是这样),太多人太多人会刷新你的三观,“怎么会有这种人?”是我最多的想法。
不过工作福利收入这些,我认为作为一个提前中国百年积攒资本的经典西方大国,普通老百姓平均生活肯定还是远强于我国的,但是你真要说活的多滋润多有意思,那只能说原版美国人确实可能会不错,但异国人尤其是中国人还是别在这闲扯淡了,真没必要羡慕,很多都是就那样不好不赖地过着,而且是肯定远低于最开始心里预期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在国外都巴望着国内不好的地方,因为这是他们可以部分化解自己心理落差的方式,楼主这种其实也一样。
看到那个楼主的贴,有感而发说了很长。总结就是,如果真的非常非常有钱有资本,润了可能生活会不错,不然真的挺难熬的,作个极端的类比,有点类似于给你工资翻倍然后让你从热闹的都市去无人的荒漠看仓库,要努力维持原本的生活,其实成本基本也翻倍了。
美国当然不是真的荒漠,但是对中国人来说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人性的荒漠,甚至普通的荒漠也不至于时不时让人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