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漏鱼写手用自己的胡诌写科普能有多尴尬?评《兽耳娘是否会遇到异星牧场物语》

ItsAqua-avatar

ItsAqua

2021-09-12T17:27:45+00:00

大家可能都有这种经历,就是不看涉及自己知识储备的影视或者网文作品。
因为某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涉及专业学科内容可能来自一个外行的现抄现卖+瞎JB脑补。其实看脑洞文就图一乐,聪明的作者知道藏拙避开自己不了解的部分,不是太过分读者也不会太较真,没必要。可这位写手膨胀到,拿自己对初中化学、生物学知识点的曲解,一本正经地当真理开单章科普,这就有必要挂出来,大家奇文共欣赏。

1. 怎样让自相矛盾的观点能win-win赢两次?
看下图,截图是这位写手一天之内两个单章科普的内容。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9/13/ekQ177-j44sZhT3cSm7-f2.jpg[/img]

这图里包括了以下几个观点
a.甜菜只掠夺[有机质]里的[灰分成分],不掠夺(“剩下”)[钙、无机盐、纤维素类]
b.甜菜掠夺[有机质],不掠夺[有机物]
c.植物掠夺[有机质]所有成分,包括[脂肪、纤维素、木质素、氮化合物与糖类化合物]五种化合物,和灰分物质[钙、磷、硫、钠与无机盐类]
这里先不谈这3个观点是否正确,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只看简单的这个写手的前后观点是否一致。一会说掠夺部分,一会说掠夺全部,左右互搏,反复自抽。
小结:
观点左右横跳不要紧,每种观点都写(伪)“科普”宣称自己说正确的,那就是“永远正确”。

说点正经的:
绝大部分植物是自养生物(菟丝子这类寄生植物除外),也称“生产者”,通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水溶性的无机盐离子,通过光合作用就能获得足够的能量,合成自身所需的各种有机化合物,通常是不具备消化能力的(猪笼草这类食虫植物,食虫主要是为了弥补沼泽土壤中缺乏的N元素的)。
也就是说,植物主要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不需要根部吸收额外供能物质提供化学能来维持生存。这也是为什么无土摘培不需要往培养液里加入含碳化合物,也没有任何肥料说通过根部补充C元素的原因。

2.怎样让一个九漏鱼装“我是专业人士在科普”?
根据观点a和c,恭喜[钙、无机盐]被这位写手取消作为[有机质中的灰分物质]资格;
根据观点b和c,恭喜[脂肪、纤维素、木质素、氮化合物与糖类化合物]五种“化合物”都被这位写手赶出“有机物”。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这个语境里的氮化合物,指代的是蛋白质极其各种程度降解产物,直到氨基酸。
想必学过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的同学,都看出来不对劲了吧。
[脂肪、纤维素、木质素、氮化合物与糖类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可这个写手抄的有机化合物定义明明很专业啊?那么这代表这位写手高中化学合格吗,当然不是。其人真实化学水平见下图,九漏鱼一条。此为作者小号。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9/13/ekQ177-3gdiK1tT1kSey-c0.jpg[/img]

这写手认为有机物到底是[碳氢化合物],还是“由[碳氢氧]合成的”(化合物)?又一次自相矛盾,暴露其真实水平是初中化学不及格。
有机质里含氮最多?扯淡!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9/13/ekQ177-4aieZfT3cSsm-dt.jpg.medium.jpg[/img]
因为此人只是单纯抄了百度百科第一段,没提下一段内容:
“所有的生命体都含有机化合物,如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然后把有机物等价为烃类。
原因嘛,此人根本不知懂什么是有机物、无机盐,连对号入座都做不到,所以在抄了有机质,有机物定义后,无法意识到:有机质=大部分为有机物+小部分为无机盐。
而且该写手抄的百度,只抄了“有机质”的词条内容,没抄“土壤有机质”的词条内容,后者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前者没有。
该写手小学教育还是合格的,“有机物”和“有机质”两个词能看出字不一样,也就仅此而已了。
小结:
按关键词抄点百度百科,摆出一副“没有人比我更懂”,加上独门瞎扯,就是这么自信。

说点正经的:
生物质(biomass)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
——广义概念:生物质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为食物的动物及其生产的废弃物。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如农作物、农作物废弃物、木材、木材废弃物和动物粪便。
——狭义概念:生物质主要是指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简称木质素)、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禽畜粪便和废弃物等物质。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指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广义上,土壤有机质是指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狭义上,土壤有机质一般是指有机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复杂、性质比较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酸)。
(贾建丽 等.环境土壤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07-01)

土壤腐殖质(Humus):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为黑色或暗棕色,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50%~65%)。

三者的区别,举个粗略的例子,苹果在树上是生物质(活的),如果苹果掉到土壤里,那么这个苹果可以粗略的认为是土壤中的有机质(死的),而不是腐殖质。但是经过一定时间后苹果腐烂了,剩下的部分就渐渐的变成了腐殖质(烂的)。

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尽管来源不同,但是从化学角度来看,主要有碳水化合物(包括一些简单的糖类及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多糖类)、含氮化合物(主要为蛋白质)、木质素等物质。此外,还有一些脂溶性物质(如树脂、蜡质等)。
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元素组成是C、O、H、N,其中C占52%~58%、O占34%~39%、H占3.3%~4.8%、N占3.7%~4.1%。其次是P和S,还有K,Ca,Mg,Si,Fe,Zn,Cu,B,Mo,Mn等灰分元素,C/N一般为10~12
K,Ca,Mg,Si,Fe,Zn,Cu,B,Mo,Mn等灰分元素,金属元素是以阳离子盐形式存在,N如NO3-、NO2-、NH4+,S如SO42-,P如PO43-,B如H3BO3等形式存在。
此类水溶性无机盐(离子)才可被根系吸收,如果以沉淀等不溶于水的形式存在就是无效态营养元素。

土壤有机质中有极少一部分以溶解状态存在,但这部分有机质一般不会超过土壤有机质总量的1%。处于游离态的有机质有游离单糖、游离氨基酸和游离有机酸等。
这些有机小分子,本就是细胞里的成分,也可能溶解在水里被根系吸收,对于根系来说只是可选项,非必要。

3.九漏鱼把抄来的资料洗稿成正文,能翻车到什么程度?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9/13/ekQ177-6naiZbT1kSbw-jl.jpg[/img]
抄光合作用的卡尔文循环 — C3途径是不是太显不出水平了,九漏鱼的作者开始了洗稿加入独家解(胡)读(诌)
A.“45分子的氮和27分子的磷”
这个表述是低级错误,正确的表述是“1摩尔ATP分子中含有5摩尔氮原子,3摩尔磷原子。”
初中化学知识点: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不是“分子”。对于一个九漏鱼,你不能要求太高。单位的口语化混用,倒是很有中译中的特色。
B.“消耗九摩尔ATP和六摩尔的NADPH”,“虽然被消耗,但是酶的特性大家都懂”
不,你不写清楚,大家不懂你说的“酶的特性”指的是啥,大家更不懂你为什么把你所谓的“消耗的酶”不考虑?是你查不到1摩尔这个酶含有多少摩尔氮原子和磷原子吗?还是照你的算法,结论太荒谬?
只讨论ATP被消耗,这小学数学计算倒是没错,但是她居然认为ATP是一次性消耗品,参与合成葡萄糖后就从植物体内消失,因此植物需要的N和P是C的好几倍,肥料所以强调含氮量。
对于九漏鱼来说,高中生物是超纲内容了,何况生物化学。
合成葡萄糖过程中所谓的ATP三磷酸腺苷被消耗,ATP是水解成ADP二磷酸腺苷和磷酸,这俩在光合作用等等生化反应里又会合成ATP,在细胞内循环利用。ATP+ADP作为能量传递物质,其绝对数量远少于植物体内的葡萄糖极其衍生的蔗糖、淀粉、纤维素等糖类化合物。而磷在细胞里,大头是去合成DNA,RAH,细胞膜。
甜菜中干物质20-30%就是纤维素。每生产1吨甜菜需磷0.776kg,氮2.690kg,钾4.067kg,其磷:氮:钾比为1:3.50:5.30;每形成1kg糖需磷4.484g,氮15.733g,钾23.784g。

小结:
什么是科盲?这就是!
Nokes-avatar

Nokes

你要对线就去刺猬猫对啊,来这干啥,这又没多少人看她的书
想不通啊,为啥现在人想对线会专门开个号来nga,书院要火
SosaDeal-avatar

SosaDeal

虽然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作者和它的作品[s:ac:哭笑]但我还是读完了这个帖子[s:ac:哭笑]
Snowdenizm-avatar

Snowdenizm

你说你不原贴对线,跑漩涡书院三更半夜对线
还是个1贴小号

闲不闲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