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查看了37册中小学教材,发现这些性别偏见

Kikasete-avatar

Kikasete

2022-05-26T14:45:23+00:00

原文链接:[ur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317358[/url]
[编者按]
2020年,21岁的文学院学生李坤一在阅读《82年生的金智英》时,对小说中描述的“男孩优于女孩的理所当然之事”产生了疑问。

她审视自己成长经历的同时,也在思考性别观念是怎样潜移默化,成为一种“无意识”的。

当年,李坤一决定和三位南开大学的女同学,共同开展一项关于中小学教材中性别平等意识的调研。研究对象是2016年审定的部编版教材:包括一至九年级的语文教材18册,数学教材18册以及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师用书1册,这些教材审定后在全国陆续使用。

研究中,她们发现了不少性别刻板印象的细节。正值近期“教材插画”的话题讨论,我们邀约李坤一写下这篇调查笔记。这是几位年轻女性的探索与追问,也是一种自救。

2020年1月,我在读《82年生的金智英》这本小说,在唏嘘女性的社会际遇与生存现实之余,注意到小说中的一些细节:“为什么学校要让男同学先排学号,为什么男同学总是一号,凡事也都从男同学开始,好像男孩优于女孩是理所当然的事。”

文学与理论的学习让我有思考文本细节的习惯,而女性的身份让我天然地有着对性别议题的敏感。我不禁思考:在我的成长经历、受教育经历中,是否有着类似的性别上的“理所当然之事”?

适逢当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队,我与其他三位同样关注性别议题的同学聊了近来的思考,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将目光转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

我们有一个共识:青少年阶段是三观塑造的重要阶段,而中小学生接触信息渠道有限,学校教育在观念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之拆解为两个部分——教师与教材。教师因人而异,而教材更为统一,因此我们将题目定为:中小学教材中的性别平等意识研究。

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对教材进行文本细读。时隔多年,当我们带着对性别问题探究的心态,再去阅读义务教育阶段教材,读出了不一样的意味。
教材怎样影响着孩子的性别观?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8/-7Q9y83-75zdK1yT3cStz-px.jpg[/img]
我们发现,教材里男生的性格多是外向、活泼的,而女生多是内向、文静的。在能力上,教材中常常展示出男生比女生聪明、能力强的情节。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8/-7Q9y83-k396K1kT1kShp-9d.jpg[/img]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数学P63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8/-7Q9y83-b8ogK19T3cSio-7w.jpg[/img]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数学P99
而我们通过对教材中出现的男女职业进行统计后发现,男性多为军人、科学家、工人,而女性多为老师。其中,我留意到一篇课文《美丽的颜色》。文章主要讲述居里夫妇经过艰难而漫长的工作最终发现镭的故事。课文摘自《居里夫人传》,法国原版出版于1937年,部编版教材中选用的是1984年左明彻的译本。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8/-7Q9y83-3hkmKhT1kSdw-20.jpg[/im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42在居里夫人生活的年代,男女的工作范围有着较现在更为明显的分别,脱离当时的环境,批评“男子的职务”、“壮工的工作”这样的用词未免苛刻。但放到当下来看,会略觉“不合时宜”。特别对于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来说,这样的用词容易给出一种心理导向:职业选择与性别相关,男人有男人的职务、女人有女人的工作,玛丽居里所从事的沉重的、累人的工作是男性的专属。

我无意声讨几十年前的创作,但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可以就其中的遣词造句进行一些解释呢?在教材变更版本之前,我读初二时就学过这篇课文,仔细回想,当时课堂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为玛丽居里工作强度之大、工作态度之忘我,而对性别上的偏颇没有丝毫提及。类似这样带有性别刻板印象的例子,我们仅在调研的教材中就发现有七十余处。

我们想知道在教材等外部环境影响下,中小学生们对性别的印象是怎样的?因此我们在天津的三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发放了425份问卷。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8/-7Q9y83-fn20KzT3cSi9-54.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8/-7Q9y83-50wdK2kT3cSj9-hj.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8/-7Q9y83-g1jkZaT3cSj9-hj.jpg[/img]
问卷显示,女生的未来职业选择集中于老师、护士、医生、画家、记者,男生的未来职业则集中于警察、消防员、运动员、宇航员、军人,这恰于与教材中的插图相呼应。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8/-7Q9y83-6yzmKuT1kScy-b8.jpg[/img]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P37我们还发现,调研的教材对家庭中的父母形象描画也比较刻板,譬如多为“严父慈母”,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教育中的“男性凝视”是怎样产生的?

教材并非一成不变,自2016年9月开始,部编版教材投入使用,此前在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还是人教版。对比两版教材,我发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变化。

《羚羊木雕》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篇文章,初中喜读故事,《羚羊木雕》的情节引人入胜,在发现部编版将其删去时,还不免有些遗憾。

后来我偶然读到《羚羊木雕》的原文(人教版选录时有所删改),发现文章的调整之一在于人物性别,主人公“我”是女生,而好朋友的性别,人教版收录时是女生,名“万芳”,而原文则是男生,名“万方”。

对比原文和教材的性别更改,不禁让人疑惑:难道在初中课本中,塑造男女之间的友谊不妥当,需要改成两位女生之间?

我曾和初中的语文老师聊起部编版课文的变动,他提出了一个我未注意的细节,在部编版的《木兰诗》中,淡化了木兰女扮男装的过程,突出了女性传奇性和责任感。这指的当然不是对诗歌原文的改动,而是教学重点的偏移。

教师教学用书给出了教学设计的参考意见,设置了3个教学环节:看木兰的英雄气概;看木兰的女儿情态;木兰是个怎样的英雄。

这是在教学上可喜的变化,然而注意到教学中性别观念问题的老师少之又少。在我们进行问卷调查的老师中,仅有20%的老师注意到教材的性别塑造存在一定的偏颇,且仍有10%的老师认为“男生脑子比女生快”。回想我的中学时代,身边也不乏这样的声音。

我们试图探究,在青少年性别观念塑造的阶段,为什么教材中与教育中会出现如此之多的性别刻板印象。追根溯源,传统文化中便有“男尊女卑”“男女有别”之类的思想,这样的性别印象持久而深刻。

但另一方面,时下性别议题如此受关注,教材中的性别偏见又让人有些费解。

我们注意到,曾有学者研究发现: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主编到责任编辑共7名成员,5名男性、2名女性,具有主导话语权的主编为男性,副主编中有1名女性且不出现在全12册教材中(沈瑞、刘权华.教科书中性别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以课改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基础教育,2013)。

为此,我们也对调研的部编版教材编者团队产生了好奇。后来检索发现,总编为男性,小学教材主编4名,3名男性、1名女性,中国教研网给出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专家团队名单中,涉及到编辑评审的有8人,其中5名男性、3名女性。这可能也是教材课文遴选、编订中男性视角为主的一种解释。

我们试图在项目研究中给出解决方案,却发现说起来既空泛又俗套:无非是在教材中引入更丰富的两性形象,提升教师性别教育的专业素养。然而说易行难,教材编审团队以男性为主,很难避免其中的男性凝视。

当我与一位高中语文老师谈到性别教育时,她指出了其中困境:“课时就这么多,得先完成教学任务,你到初中也一样。”在教学与考试的压力下,老师们难有充足的时间去辨析教材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时下中小学正在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希望改革之下,学生们能接受到正确的性别平等观念教育,摆脱教材与教育中隐匿的性别偏差,我想变化也正在发生。

性别平等到底是什么?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8/-7Q3709-iramKiToS7m-6u.jpg[/img]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P28显然不是这样的。项目走到尾声时,我翻出一段早前聊天记录,忽然走出了怪圈。

立项之前,我们几位同学曾讨论,有必要在研究中加入男性视角——看男性是如何看待性别平等的?

此外,我们四人中有三个中文系的,在文本解读、问题思考上难免近似,为了拓宽思路,我试图寻找其他学院的男生一起合作。然而,在我粗略描述项目后,便有男生质疑这是“女拳”。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5/28/-7Q3709-8lumK1qT1kShg-dm.jpg[/img]
当时我没有理会,后来回想起来,忽然觉得:不武断地将性别议题等同于“女拳”,接受、包容多样化的性别观念,没有因为性别而产生不必要的局限,保持对性别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这些或许就是走向性别平等的路径。(作者系南开大学文学院学生)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r a i z o-avatar

r a i z o

是时候重拳出击了![s:ac:blink]
ㄊㄎㄉㄐ-avatar

ㄊㄎㄉㄐ

挺好的,建议把学生能接触到的文学名著 作者人还在的 让作者全改成55开,作者早寄了的,一律禁读,培养从小性别平等的思想
Seppuku-avatar

Seppuku

什么垃圾人?
! MASO-avatar

! MASO

这tm也要打,是不是四大名著也要分出两个给女性作者
Thrix-avatar

Thrix

十分进步,建议出书[s:ac:茶]
Rattrap-avatar

Rattrap

挺无聊的
ex-avatar

ex

看男性是如何看待性别平等的

平尼玛的等,我现在就想打男拳
Catalyst-avatar

Catalyst

为什么买房子要男的出钱。为什么结婚要给女的彩礼。袁隆平爷爷这都是你的错啊。让这帮子吃太撑了
ベンツ-avatar

ベンツ

我觉得还可以拓宽思路,在建筑工程这方面,男女不平等尤其严重,10个男的也不一定有一个女的,建议作者从这方面突破。
如果无视男女的差异性的话
fReeZe-avatar

fReeZe

太扯淡了,按着理论咋不把电视剧都禁了呢,全是女性看到,也不公平
ElafiVryk-avatar

ElafiVryk

工地,陆军需要女性。 [s:a2:不明觉厉]
Claw-avatar

Claw

男女有别和性别平等是两码事,但是很容易被有意无意当成同一回事。[s:ac:嘲笑1]
cxrt-avatar

cxrt

现在的学校说实话有点拳师的味道了,我上学那会儿都是男女生混合排学号,到我家小朋友上学,班上居然是全部女生排前面,排完了再是男生,兴趣班这些选的时候全是按学号来,等到男生的时候,大家都想去的早没名额了,除了前面的几个男生还能选点尾巴课大部分男生都是被拉去填坑,哪儿还有位置就去哪儿
Wolf_Attack-avatar

Wolf_Attack

[quote][pid=614032603,32091512,1]Reply[/pid] Post by [uid=60355848]椿还鲲命,谁还湫情[/uid] (2022-05-28 23:04):

这tm也要打,是不是四大名著也要分出两个给女性作者[/quote]什么?红楼梦不是脂砚斋写的吗?
Raenryong-avatar

Raenryong

挺好 斗争从娃娃抓起
Attor-avatar

Attor

妇联里面有50%的男性吗,前三……
Keirau-avatar

Keirau

女生的未来职业选择集中于老师、护士、医生、画家、记者,男生的未来职业则集中于警察、消防员、运动员、宇航员、军人,这恰于与教材中的插图相呼应。

[s:ac:羡慕]我支持女性多来参加一线民警 消防员和边防部队工作,不来就是性别歧视

母狗差不多得了,有个逼真的能为所欲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