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
2020-10-20T06:13:38+00:00
这段时间经常有朋友推花嫁,忍不住去看了,好家伙,一看就是通宵[s:ac:黑枪]写点读后感吧,希望也能来点同好可以一起交流分享,写得有点多,多折叠一些了只能[s:ac:哭笑]
写在前面,书名叫花嫁,有兴趣的自己去网上搜来看,搜的时候可以加上阴雷篇去搜,目前三部,阴雷,窃脂,拾棘。以下是读后感
花嫁这本书,怎么说呢,我觉得挺不适合代入感强的人看的,但换一种说法,又是适合代入感强的人看的。我自己就是一个看书很容易代入的人,所以看花嫁的时候总觉得有点压抑,这种压抑是从小镇篇开始就贯穿全篇的,就算一个事件告一段落,剧情稍微上扬一些了,但你还是知道,作者依旧埋着一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炸弹在地底,作为读者只能小心翼翼地趟过去,祈祷炸弹晚一点爆炸。但我个人又是很喜欢这种感觉,作为作品而言,作者这样的处理毫无疑问能够牢牢抓住读者的内心,这也是为什么泥潭很多推花嫁的朋友都说一不小心就看通宵了。与此同时,也能让整个故事有张力,有戏剧冲突。这些是从整本书的走向概括说的。
写在前面,书名叫花嫁,有兴趣的自己去网上搜来看,搜的时候可以加上阴雷篇去搜,目前三部,阴雷,窃脂,拾棘。以下是读后感
花嫁这本书,怎么说呢,我觉得挺不适合代入感强的人看的,但换一种说法,又是适合代入感强的人看的。我自己就是一个看书很容易代入的人,所以看花嫁的时候总觉得有点压抑,这种压抑是从小镇篇开始就贯穿全篇的,就算一个事件告一段落,剧情稍微上扬一些了,但你还是知道,作者依旧埋着一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炸弹在地底,作为读者只能小心翼翼地趟过去,祈祷炸弹晚一点爆炸。但我个人又是很喜欢这种感觉,作为作品而言,作者这样的处理毫无疑问能够牢牢抓住读者的内心,这也是为什么泥潭很多推花嫁的朋友都说一不小心就看通宵了。与此同时,也能让整个故事有张力,有戏剧冲突。这些是从整本书的走向概括说的。
1 ...
然后是说说人物与情感,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这种畸恋的设定,尤其这是畸恋里最禁忌的那一类。我读完后倒是想起来以前听说过有一种说法(说错了轻喷,就是无论是父母兄弟姐妹,正常来说都不会产生亲情以外的感情,应该是一种人自身的本能。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从小失散,或者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导致长时间的分离,双方的生活跟潜意识里都习惯了没有这个人的存在,再次相遇之后,比陌生人更容易相互吸引,科学上好像称之为一种同种基因的相吸。之前日本也有过报道,男女方相爱了,两个人非常契合,相处很舒服,带回家见家长才知道,原来是亲兄妹,种种原因走散了,后来好像男方还是女方自杀了什么的,总之是挺悲剧的。所以经常有梗刷祝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但发生在自己身上才知道是多么的绝望。
2 ...
东拉西扯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就是。小白当年被他爸卖了之后,跟沐分离了,这是打击一,再加上邻居那件事的严重刺激之下,严重的自卑跟自责导致大脑应急机制启动,使得他童年那段最黑暗绝望的历史被他刻意遗忘了,成为一个精神创伤失忆隐藏了起来,小时候对妈妈许下的承诺,有关妈妈的记忆也一并模糊了,从此他的生命里没有了母亲这个角色。所以他14岁回来之后,对于沐,他内心深处其实是无法把她当成一个母亲看待的,小时候的影子无法跟现在的影子重叠,这点直到拾棘后半才被挖出来解决。只可惜他已经陷得太深,就算小时候的母爱亲情记忆苏醒也抵消不了这根深蒂固的畸恋了。
再回想刚开始说的,白跟沐走出小镇相依为命的那段时光,当初看起来毫无疑问是上扬的,轻松的,但后面你才发现,当初他们以为弥补亲情的几年,只是一个笨拙的,摸不清跟孩子距离的年轻妈妈,跟一个根本扮演不好儿子的儿子的可悲故事罢了,宛如一把双刃剑,真是让人摇头叹息。
再回想刚开始说的,白跟沐走出小镇相依为命的那段时光,当初看起来毫无疑问是上扬的,轻松的,但后面你才发现,当初他们以为弥补亲情的几年,只是一个笨拙的,摸不清跟孩子距离的年轻妈妈,跟一个根本扮演不好儿子的儿子的可悲故事罢了,宛如一把双刃剑,真是让人摇头叹息。
3 ...
花嫁出彩的地方就是在于两个人之间细微情感的刻画,扭曲到压抑的情感冲突透过文字直击读者的心灵。半夜读到白的高中三年,看着他一点点的抑郁,痛苦绝望真的是让人喘不过气。
沐婉荷跟张宁在一起说笑的时候,白风远觉得自己仿佛一个丑陋的人,是吧,作为儿子真是太罪恶丑陋了,折磨得自己快疯了,最终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跟错误的人告了白,沐的那句,“你的爱让我绝望”真是看的难受。还好有米雪的出现,以及最后地出国离开。有意思的是,我个人觉得,沐从得知儿子那扭曲的情感起,到被米白二人用精神分裂幌子掩饰,再到他们假装情侣出国之后,她的内心情感的转变毫无疑问是非常剧烈的。从拾棘结尾她的歇斯底里可以看出来她在白风远离开的两年里是非常痛苦煎熬的,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试着分析,那晚的告白以及随后白的离开,同样也让沐开始察觉自己情感的异常。
沐婉荷跟张宁在一起说笑的时候,白风远觉得自己仿佛一个丑陋的人,是吧,作为儿子真是太罪恶丑陋了,折磨得自己快疯了,最终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跟错误的人告了白,沐的那句,“你的爱让我绝望”真是看的难受。还好有米雪的出现,以及最后地出国离开。有意思的是,我个人觉得,沐从得知儿子那扭曲的情感起,到被米白二人用精神分裂幌子掩饰,再到他们假装情侣出国之后,她的内心情感的转变毫无疑问是非常剧烈的。从拾棘结尾她的歇斯底里可以看出来她在白风远离开的两年里是非常痛苦煎熬的,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试着分析,那晚的告白以及随后白的离开,同样也让沐开始察觉自己情感的异常。
4 ...
另外情感上还有一个最压抑的地方就是围绕着沐的“美好”刻画。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从开篇起,作者就不遗余力地为我们刻画出一个美丽圣洁的沐婉荷,她在白风远的面前是一个笨笨的大姐姐,没有主见,又柔弱,还爱撒娇;普通人面前她是只是一个可远观的女神,办事精明干练雷厉风行;但是她在儿子遇到危险的时候又是一头母豹子,对谁都能亮出獠牙,还一直坚持找了儿子九年。
作者能够让每一位读者读的时候都可以去喜欢这样的一位钟灵毓秀的女子。然后,通过用撕毁美好的方式让戏剧冲突爆发:小镇上传她是荡妇,是rbq,被丈夫质疑唾骂,家乡里她被全村人排斥,因为她是跟叔父tj乱L的碧池,之后为了儿子不惜做出交易……作者把她的美好毁掉,你会自然而然地带入男主视角,觉得受到了欺骗,受到了背叛……这种戏剧冲突的设计很直接,但是也很有效,尤其是对每一个男性读者而言。当然了,其实并没有,每当最后作者揭晓的时候,仿佛就是借沐婉荷之口指责每一个带入白风远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再多相信一下她呢?
最后说一下,有些读者觉得,这本书的糖简直太少。我觉得其实还是有一些的,在全篇压抑之下,这些糖反而显得尤为可贵。集中在沐去美国看望白,以及白回国之后前期的时候,稍微细品一下还是有的。当然了,随着拾棘7的高潮落幕,扭曲混乱的内心终于爆发之后,接下来的剧情终于可以上扬一点了。
……吧?
没有拾棘8看我要死了[s:ac:哭笑]
作者能够让每一位读者读的时候都可以去喜欢这样的一位钟灵毓秀的女子。然后,通过用撕毁美好的方式让戏剧冲突爆发:小镇上传她是荡妇,是rbq,被丈夫质疑唾骂,家乡里她被全村人排斥,因为她是跟叔父tj乱L的碧池,之后为了儿子不惜做出交易……作者把她的美好毁掉,你会自然而然地带入男主视角,觉得受到了欺骗,受到了背叛……这种戏剧冲突的设计很直接,但是也很有效,尤其是对每一个男性读者而言。当然了,其实并没有,每当最后作者揭晓的时候,仿佛就是借沐婉荷之口指责每一个带入白风远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再多相信一下她呢?
最后说一下,有些读者觉得,这本书的糖简直太少。我觉得其实还是有一些的,在全篇压抑之下,这些糖反而显得尤为可贵。集中在沐去美国看望白,以及白回国之后前期的时候,稍微细品一下还是有的。当然了,随着拾棘7的高潮落幕,扭曲混乱的内心终于爆发之后,接下来的剧情终于可以上扬一点了。
……吧?
没有拾棘8看我要死了[s:ac: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