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
2022-04-17T02:57:22+00:00
胡言乱语、语出无状,如有雷同、实属不幸
先放结论:坐牢是香港年轻人的唯一出路,安乐死是内地老年人的唯一出路[s:ac:哭笑]
1、身边统计学:
我姥姥一个儿7个女,儿老实可惜儿媳不咋地,还能动呢就不得不在几个近的女儿那轮流住,又想回老家,回去又不被待见。某次大病,需要长期治疗,众人商议,抬回老家,不治了。看她在老家床上默默流泪,女儿们又狠不下心,于是又送到医院,我妈和最小的妹妹把她照顾到治好,顺利多活了几年。那年我16,一年成长许多,现在想想仍是心底发寒:众人围在病房中,一个嬢嬢泪眼婆娑的问我抬不抬回去,还好我当时太过内向也没做过决策者,傻乎乎的沉默不语。
我奶奶生了我爸,老公死了改嫁过来又生了一女两儿,至今80+了仍在农村老家带孙女,带大了3个孙大多是花的自己的钱,甚至养猪种果树的钱还要被儿媳惦记,养老卡一直在儿媳那放着,还被儿媳打骂过,结果现在我爸妈反而是最孝顺的,有空就买东西回去看她,但钱是一分都不会给,因为以前对我们太差、信心十足的早早跟我们分家,只说一点:我姐五六年级,我二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自己挑水做饭,因为爸妈出去打工,把米拿到她那说一起吃饭都被赶出来了[s:ac:呆]我是不可能回去看她的,遑论照顾。她亲手养大的3个孙,除一个还在家读书,另两个也几乎不回去。
村上村下,只有老人、学生在,过春节年轻人会多一些了,养老?不,你得养小,给不给生活费给多少钱都是看心情。另一个沾亲带故的奶奶,90岁了还挑水做饭呢,一个儿是混混,常年不回家还把儿扔给她带大,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住在50m内的大儿照顾了她一段时间后来还是让她自己过,偶尔帮忙挑下水就不错了。前些年去世了,大家都很开心,呵呵
我老板父母80,父母的住处和她的住处离得挺近,还是主要靠保姆照顾,她最多时常过去看看,虽说上下班时间自定,她还是时常觉得累,没有精力亲手去做
2、养老情况推断
根据我的浏览,大家都属于不愿意给亲人添麻烦的那种,所说的养老指的是生活不能自理之后,而非退休之后,那就随便估个80岁吧,按目前的状况,大概预计儿子儿媳是50岁,孙儿孙女是20岁
儿子50岁了,正是非常容易被优化的时候,正是想方设法还要再工作十年二十年才能正式退休的时候,有多少敢请一个月假?对于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来说,一个月又哪够?
孙儿孙女20岁要么大学,要么工厂打工,都没空。
所谓的亲人照顾养老,不过是考虑谁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罢了
那么以钱养老呢?外人养老多不靠谱大家在谭里见了不少,不赘述了,仅仅考虑儿子请得起保姆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工资中位数多低众位心里都有数,一对普通夫妻勤勤恳恳省吃俭用25年清偿房贷、养大儿女已经挺厉害了,存款大概没有多少,老人但凡进一次医院就得花完;再加上孙儿孙女面临毕业、结婚,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才是常态,请保姆没几个能做到。
这一代人中的大多数,注定没法养老。
3、养老基准线
那么什么水平可以考虑养老呢?
首先,你得有房,有个不会被赶出去的住所。可以是200平的大平层供你三代同堂、数家同住,也可以是你一套、你儿子一套、你孙子一套。当然你自己可以住农村,但是去医院不方便、儿子回来也不方便,所以最好是市区近距离的两套,孙子可以住远些。都有房的话压力才小,才能考虑他有没有时间照顾你。
其次,你的儿子得孝顺,然后还有一份好工作,比如国企、公务员、老板,时间好安排也不担心被优化
再次,儿媳得选好。
对此3点有信心的就可以考虑当自己不能动弹的时候,如何过的舒服了。
4、大多数人
大多数人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一代人大量因为照顾老人而成为自由职业者,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利于经济建设。
其次,大多数人都没有足够在医院里常住的存款,医院治要亏本,不治就让人等死,一次两次还能压下来,按一代人的十分之一算,那是多少?几百万。敢让几百万老人在医院等死吗?
最后,下一代需要保住工作,才能正常生活。
所以各方面很容易达成共识,安乐死,是大势所趋。国家可以保持秩序和经济稳定,还可以少出一笔养老金;医院情绪稳定,有钱你就治,治到留一只药剂的钱为止;下一代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有钱有闲就床前孝顺,没钱就安乐死,大家都这样也不会被指脊梁骨。唯一感觉不公的,大概只有躺在床上的老人(我们)了,但是……他(我们)已经躺在床上了
5、独身不育
年青时该潇洒潇洒,该锻炼锻炼,动不了之前预定一只药剂和一次出车费用。负责任的可以再预留一笔火化费、去海边抛洒的旅费、人工费
或者找个孝顺、有品德的好年轻人,跟他打好关系并预留一笔让他觉得不亏的财富,让他给你养老送终。
6、最后
养老,不是单单的一个经济问题,也不是单单的一个品德公德问题,是人生的最后一段,最有可能考验人性的一段
镜中月水中花,指望通过25-65甚至70的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换取80-85的躺在床上的轻松,在我看来和修来世一样,印度很有经验
先放结论:坐牢是香港年轻人的唯一出路,安乐死是内地老年人的唯一出路[s:ac:哭笑]
1、身边统计学:
我姥姥一个儿7个女,儿老实可惜儿媳不咋地,还能动呢就不得不在几个近的女儿那轮流住,又想回老家,回去又不被待见。某次大病,需要长期治疗,众人商议,抬回老家,不治了。看她在老家床上默默流泪,女儿们又狠不下心,于是又送到医院,我妈和最小的妹妹把她照顾到治好,顺利多活了几年。那年我16,一年成长许多,现在想想仍是心底发寒:众人围在病房中,一个嬢嬢泪眼婆娑的问我抬不抬回去,还好我当时太过内向也没做过决策者,傻乎乎的沉默不语。
我奶奶生了我爸,老公死了改嫁过来又生了一女两儿,至今80+了仍在农村老家带孙女,带大了3个孙大多是花的自己的钱,甚至养猪种果树的钱还要被儿媳惦记,养老卡一直在儿媳那放着,还被儿媳打骂过,结果现在我爸妈反而是最孝顺的,有空就买东西回去看她,但钱是一分都不会给,因为以前对我们太差、信心十足的早早跟我们分家,只说一点:我姐五六年级,我二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自己挑水做饭,因为爸妈出去打工,把米拿到她那说一起吃饭都被赶出来了[s:ac:呆]我是不可能回去看她的,遑论照顾。她亲手养大的3个孙,除一个还在家读书,另两个也几乎不回去。
村上村下,只有老人、学生在,过春节年轻人会多一些了,养老?不,你得养小,给不给生活费给多少钱都是看心情。另一个沾亲带故的奶奶,90岁了还挑水做饭呢,一个儿是混混,常年不回家还把儿扔给她带大,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住在50m内的大儿照顾了她一段时间后来还是让她自己过,偶尔帮忙挑下水就不错了。前些年去世了,大家都很开心,呵呵
我老板父母80,父母的住处和她的住处离得挺近,还是主要靠保姆照顾,她最多时常过去看看,虽说上下班时间自定,她还是时常觉得累,没有精力亲手去做
2、养老情况推断
根据我的浏览,大家都属于不愿意给亲人添麻烦的那种,所说的养老指的是生活不能自理之后,而非退休之后,那就随便估个80岁吧,按目前的状况,大概预计儿子儿媳是50岁,孙儿孙女是20岁
儿子50岁了,正是非常容易被优化的时候,正是想方设法还要再工作十年二十年才能正式退休的时候,有多少敢请一个月假?对于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来说,一个月又哪够?
孙儿孙女20岁要么大学,要么工厂打工,都没空。
所谓的亲人照顾养老,不过是考虑谁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罢了
那么以钱养老呢?外人养老多不靠谱大家在谭里见了不少,不赘述了,仅仅考虑儿子请得起保姆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工资中位数多低众位心里都有数,一对普通夫妻勤勤恳恳省吃俭用25年清偿房贷、养大儿女已经挺厉害了,存款大概没有多少,老人但凡进一次医院就得花完;再加上孙儿孙女面临毕业、结婚,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才是常态,请保姆没几个能做到。
这一代人中的大多数,注定没法养老。
3、养老基准线
那么什么水平可以考虑养老呢?
首先,你得有房,有个不会被赶出去的住所。可以是200平的大平层供你三代同堂、数家同住,也可以是你一套、你儿子一套、你孙子一套。当然你自己可以住农村,但是去医院不方便、儿子回来也不方便,所以最好是市区近距离的两套,孙子可以住远些。都有房的话压力才小,才能考虑他有没有时间照顾你。
其次,你的儿子得孝顺,然后还有一份好工作,比如国企、公务员、老板,时间好安排也不担心被优化
再次,儿媳得选好。
对此3点有信心的就可以考虑当自己不能动弹的时候,如何过的舒服了。
4、大多数人
大多数人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一代人大量因为照顾老人而成为自由职业者,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利于经济建设。
其次,大多数人都没有足够在医院里常住的存款,医院治要亏本,不治就让人等死,一次两次还能压下来,按一代人的十分之一算,那是多少?几百万。敢让几百万老人在医院等死吗?
最后,下一代需要保住工作,才能正常生活。
所以各方面很容易达成共识,安乐死,是大势所趋。国家可以保持秩序和经济稳定,还可以少出一笔养老金;医院情绪稳定,有钱你就治,治到留一只药剂的钱为止;下一代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有钱有闲就床前孝顺,没钱就安乐死,大家都这样也不会被指脊梁骨。唯一感觉不公的,大概只有躺在床上的老人(我们)了,但是……他(我们)已经躺在床上了
5、独身不育
年青时该潇洒潇洒,该锻炼锻炼,动不了之前预定一只药剂和一次出车费用。负责任的可以再预留一笔火化费、去海边抛洒的旅费、人工费
或者找个孝顺、有品德的好年轻人,跟他打好关系并预留一笔让他觉得不亏的财富,让他给你养老送终。
6、最后
养老,不是单单的一个经济问题,也不是单单的一个品德公德问题,是人生的最后一段,最有可能考验人性的一段
镜中月水中花,指望通过25-65甚至70的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换取80-85的躺在床上的轻松,在我看来和修来世一样,印度很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