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mind抢了结构生物学家的饭碗,现在又要抢材料科学家的了

OMGitsxTacos-avatar

OMGitsxTacos

2022-02-12T07:10:30+00:00

伦敦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团队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模型,该模型能通过预测分子中电子的分布来预测分子的特性。这种方法发表于12月10日的《科学》杂志上[1],它可以比现有技术更准确地计算一些分子的性质。

维也纳大学的材料科学家Anatole von Lilienfeld说,“能做到如此精确是一项壮举。”



波兰罗兹理工大学的计算化学家Katarzyna Pernal说,这篇论文是“一项扎实的工作”。但她补充说,在能为计算化学家所用之前,机器学习模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预测性质

原则上,材料和分子的结构完全由量子力学决定,特别是由支配电子波函数行为的薛定谔方程(Schrödinger equation)决定。这些数学工具能描述特定电子在特定空间位置出现的概率。但是DeepMind的物理学家James Kirkpatrick说,因为所有的电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所以根据这样的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计算结构或分子轨道异常棘手,仅能对最简单的分子进行计算,比如苯。



为了避开这个问题,那些依赖新分子的发现或开发的研究人员——从药理学家到电池工程师,几十年来一直使用一套被称为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技术来预测分子的物理性质。该理论并不模拟单个电子,而是计算电子负电荷在分子中的总体分布。“DFT着眼于平均电荷密度,所以它不知道单个电子的状态。”Kirkpatrick说。物质的大多数性质可以根据该密度轻易地计算出来。



自20世纪60年代DFT建立以来,它已经成为物理科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2014年,《自然》新闻团队的一项调查发现,在被引次数最多的100篇论文中,有12篇是关于DFT的。材料性质的现代数据库,如Materials Project,很大程度上由DFT计算的数据组成。



但是这种方法有局限性,而且现在已经知道它会对某些类型的分子给出错误的结果,甚至包括氯化钠这样简单的分子。尽管DFT已经比基于基本量子理论的计算要高效得多,但它们仍然很耗时,并且通常需要超级计算机。因此,在过去的十年里,理论化学家越来越多地开始用机器学习进行实验,特别是用在材料的化学反应活性或导热能力等性质的研究上。

理想问题

DeepMind团队可能做出了迄今为止最具野心的尝试,他们利用人工智能来计算电子密度,这是DFT计算的最终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这属于理想的机器学习问题:你知道答案,但不知道想用什么计算公式。”理论化学家Aron Cohen说。他长期从事DFT研究,目前在DeepMind工作。



该团队用薛定谔方程导出的1161个精确解数据训练了一个人工神经网络。为了提高其准确性,他们还将一些已知的物理定律硬连接进了神经网络中。von Lilienfeld说,他们随后用一组DFT计算常用的标准分子测试了训练好的系统,结果很出色。“这是研究群体目前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了,而他们大获全胜。”他说。



von Lilienfeld补充说,机器学习有个优点是,尽管训练模型需要海量的计算能力,但这个过程只要做一次,之后就能在普通笔记本电脑进行独立的预测运算。与每次都从头开始计算相比,机器学习模型大大降低了成本和碳足迹。



Kirkpatrick和Cohen说,DeepMind正在发布他们训练好的系统供任何人使用。作者表示,目前该模型主要适用于分子,而不适用于材料的晶体结构计算,但之后的版本也可能会适用于材料。
IM_ATOM-avatar

IM_ATOM

不错不错不错
Ace 😑-avatar

Ace 😑

大概是要把人肉实验机器解放不少?
在研究领域真是大杀特杀,反正大家都靠猜,机器猜得还快。实用领域受限于可解释性估计还得等很久。
TangyLolly-avatar

TangyLolly

ab initio

可能解放不了实验人员,

毕竟得拿理论计算来和实验结果相互对照,

修正理论,解释实验,周而复始。

但是科学到底是更需要黑盒给出的接近实际的结论参数?

还是更需要包含了数学模型与物理机制的逻辑解释呢?

更希望是后者。[s:ac:喘]
OEMRally-avatar

OEMRally

标题太耸人听闻了…
deepmind这个东西现在最大的优点是,带上他容易发文章
至于预测新材料体系什么的…第一性早就在做了…何况,从纯应用角度来看,deepmind目前并没有比“一个经验丰富的材料系做第一性原理的博士”强很多。
ExcordXD-avatar

ExcordXD

[quote][pid=588779010,30666352,1]Reply[/pid] Post by [uid=60665612]waterseven_tj[/uid] (2022-02-14 16:30):

ab initio

可能解放不了实验人员,

毕竟得拿理论计算来和实验结果相互对照,

修正理论,解释实验,周而复始。

但是科学到底是更需要黑盒给出的接近实际的结论参数?

还是更需要包含了数学模型与物理机制的逻辑解释呢?

更希望是后者。[s:ac:喘][/quote]就神经网络那一坨狗屎还能弄出更好的解释?

就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近似解而已。
Kafooie-avatar

Kafooie

Design For Test[s:a2:doge]

现在啥东西牵扯上深度学习都好发文章。电气、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