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yo
2021-02-28T18:43:16+00:00
原贴地址:[url]https://nga.178.com/read.php?tid=25745099[/url]
整楼都在批判楼主。
我在这里先不讨论楼主开贴的核心观点: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
就单单看到各位层主对教育资源的各种看法,我觉得还是有失偏颇的,大家要知道一件事,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一个称职或者说优秀的父母,比一个好的学校重要太多了。
本想自己码字,但是太麻烦了,或者说我也不想让大家来教育我,说了你们也不爱听,那就转载几段文字给大家看一下。
学区房值不值得?《转自-香帅财富报告(部分)》作者:唐涯(香帅)
那么,还是会有同学问:老师,你觉得学区房要不要买呢?
我个人觉得这要从“房产投资”和“人力投资”两个维度来分析。
就像我说的,学区溢价仍然是趋势,学区房的流动性也比其他二手房要好很多。所以从房产投资角度看,学区溢价和阳光溢价、便利溢价一样,会是房地产投资分化年代的重要原则。好学区、教育资源稀缺地方的学区,都会是投资升值的要素。
但是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我对“学区房”有点不太一样的想法。
首先我要承认,好学校就像好城市、好企业一样,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平台和网络。我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偏远地区农村打拼出来的,一个则是自幼被送到英国留学,从著名的威斯特敏斯特中学毕业的,现在两个人都做得特别好——回看两个人的发展路径就会发现,确实,后者强大的校友资源让他在起步阶段更得心应手,而前者就要更用力,更拼命去织网,去争取资源。
校友资源是人际资源里很重要的一块——如果你读的是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你身边的人都足够优秀,在社会中占据优势资源,这肯定是一个人的强大助力。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你个人能力不够强,即使身处这个网络中也没什么结网能力。如果你的结网能力够强,资源会向你靠拢从而形成网络——现在那么多体制内、体制外的商学院,本质上都在为普通人提供“结网”的机会。
我这两个朋友的“殊途同归”也说明了这一点。学区房重要,但是也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我想说的是,从房产投资角度,学区溢价是原则,但如果没有那么好的经济条件,却依然要将学区房作为下一代“人力资源投资”的唯一赌注,我觉得不是一个特别值得鼓励的想法。这样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也未免不公平。
另外,还要提醒一句,学位、学区是政策产物,所以最大的风险点也来自政策变动。比如某个学区房被划出学区,还有最近北京教委就改变政策,一个小区的学位对应多个学校,万一抽签没中到最好的学校,学区房的钱就白花了,上海也有这样的政策意向。总之,要购买学区房,还是要对这个房子的学区政策有足够的了解,也要明确购房合同中的学区权利。
-----------------------------------分割线----------------------------------------------------------
花钱购买学区房到底值不值--转自《精英日课(部分)》作者:万维钢(同人于野)
从家长的角度看这个研究,如果学校对学习真的没什么用,那我们花很多钱买学区房,想各种办法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去,这还有意义吗?对此我有一点个人经验。
我儿子现在上小学二年级,他一年级是在本地的一个叫“旗杆小学”上的。旗杆小学是个“宪章学校”,拿公立学校的经费但是独立办学,面向全市招生,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我注意到旗杆小学的教学有点像中国的学校,经常搞各种小测验,数学课和阅读课还把学生按能力分班,可以说是抓得很紧。我儿子很喜欢旗杆小学。
前年女儿出生,我们就想换个大点的房子,本市只有这一个地方有新房,我们去年就搬到了这里。我家现在所在的学区,有个小学叫“蓝山小学”,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公立学校,招生范围仅限于自己学区。本地小学标准化考试成绩排名,蓝山小学排第一,旗杆小学排第二,而且差距还比较明显。我跟妻子一商量,就把儿子转学到了蓝山小学。转学之前我们还跟蓝山小学的校长聊过,校长当然把自己的学校吹嘘了一番。
结果转过来之后,我们才发现,蓝山小学的教学实际上远远不如旗杆小学。每天上课的时间都比旗杆小学少一个小时,几乎没有什么测验,家庭作业如同儿戏,数学课的进度和难度也都低于旗杆小学。
那为什么蓝山小学的学习成绩还比旗杆小学好呢?
这可能恰恰说明,学生学习成绩好坏,跟学校的关系不大。蓝山小学之所以成绩好,是因为蓝山小学的家长厉害。这个学区的房子比较新也比较贵,在这里买房的人大都是在周边高科技公司工作的人,这些家长更重视子女的教育。像这样的地方不管你办个什么学校,成绩都差不了。
那学区房还有意义吗?也许有意义。也许好学区的学生素质更高,而你希望你的孩子有高素质的同学,毕竟同学之间互相影响可能比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还大。但这也只是一个猜测,我并没看出来我儿子现在的同学比他在旗杆小学的同学素质高在哪。
权衡来权衡去,我们发现蓝山小学最大的好处居然是它九点钟才上课,比别的学校都晚一小时 —— 这对负责接送孩子,早上还爱睡懒觉的我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从学生角度来看,任何学习的本质都是自学,老师再厉害也不能代替你去思考问题。现代教育制度是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他不可能让每个孩子去刻意练习 —— 别忘了刻意练习要求的是量身定做的针对性的训练。如果一个班级水平高低不齐,老师想要提高全班平均分,最关注的其实是水平差的学生 — 他不在乎你能不能从95分变成100分,他把差生从60提高到80分,效果更明显。
学校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了一个社区环境。有记者采访过霍金当年在剑桥上大学时教过他物理的一个教授。教授很谦虚,说“我不能自吹曾经教过霍金任何东西,我的作用也就是监督他的学习进度。”
我看这个教授说的,就是学校的秘密。 
丨由此得到
学校对学习的作用是安排学习内容、监督学习进度、考核学习水平、交流学习心得。学校对社交的作用可能比学习的作用大多了。至于说“学习”这个动作本身,那是你自己的事儿。
从人生哲学角度,我们的确不应该对任何“正规机构”抱太大的希望。正规机构处理的是“平均人”,他们最在意的是统计数字,而不是你这个个人。人如果不能自立,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一个外部机构,岂不是有点危险吗?
----------------------------------编辑一下--------------------------------------------------------
我觉得回复的朋友们似乎没看全这些文字。
其实没必要去证明作者是错的,或者你是对,这不重要的。也千万不要用自己或者身边的例子去搞“幸存者偏差”。
没有人否定好学校的重要性,重要与否是相对的,转载的两篇部分文字表达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是没问题的,可是这个能力如何去界定,还需要自己去判断,对嘛?
我条件允许我也肯定会让我的孩子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过前提是我首先得是一个好的父亲。但这绝不是终点,对么?
给孩子一个优秀的学习环境是一个好父亲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我相信绝大多数情况下,甚至99%的情况下,大家也都会承认,父母的作用绝对是比学校的作用大得多的多。诚然,好学校可以带给你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好的人脉资源,或许还有更好的教学质量,可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影响,只是想靠着这些外部资源,你的孩子大概率还是会过的很艰难。
父母的作用大,不代表学校的作用不大,他俩的关系不成反比。
至于孟母三迁和大家说的“逆袭”,无不更加说明了优秀父母的重要性以及你自身的努力是有多么重要。
很多事情,只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整楼都在批判楼主。
我在这里先不讨论楼主开贴的核心观点: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
就单单看到各位层主对教育资源的各种看法,我觉得还是有失偏颇的,大家要知道一件事,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一个称职或者说优秀的父母,比一个好的学校重要太多了。
本想自己码字,但是太麻烦了,或者说我也不想让大家来教育我,说了你们也不爱听,那就转载几段文字给大家看一下。
学区房值不值得?《转自-香帅财富报告(部分)》作者:唐涯(香帅)
那么,还是会有同学问:老师,你觉得学区房要不要买呢?
我个人觉得这要从“房产投资”和“人力投资”两个维度来分析。
就像我说的,学区溢价仍然是趋势,学区房的流动性也比其他二手房要好很多。所以从房产投资角度看,学区溢价和阳光溢价、便利溢价一样,会是房地产投资分化年代的重要原则。好学区、教育资源稀缺地方的学区,都会是投资升值的要素。
但是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我对“学区房”有点不太一样的想法。
首先我要承认,好学校就像好城市、好企业一样,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平台和网络。我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偏远地区农村打拼出来的,一个则是自幼被送到英国留学,从著名的威斯特敏斯特中学毕业的,现在两个人都做得特别好——回看两个人的发展路径就会发现,确实,后者强大的校友资源让他在起步阶段更得心应手,而前者就要更用力,更拼命去织网,去争取资源。
校友资源是人际资源里很重要的一块——如果你读的是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你身边的人都足够优秀,在社会中占据优势资源,这肯定是一个人的强大助力。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你个人能力不够强,即使身处这个网络中也没什么结网能力。如果你的结网能力够强,资源会向你靠拢从而形成网络——现在那么多体制内、体制外的商学院,本质上都在为普通人提供“结网”的机会。
我这两个朋友的“殊途同归”也说明了这一点。学区房重要,但是也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我想说的是,从房产投资角度,学区溢价是原则,但如果没有那么好的经济条件,却依然要将学区房作为下一代“人力资源投资”的唯一赌注,我觉得不是一个特别值得鼓励的想法。这样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也未免不公平。
另外,还要提醒一句,学位、学区是政策产物,所以最大的风险点也来自政策变动。比如某个学区房被划出学区,还有最近北京教委就改变政策,一个小区的学位对应多个学校,万一抽签没中到最好的学校,学区房的钱就白花了,上海也有这样的政策意向。总之,要购买学区房,还是要对这个房子的学区政策有足够的了解,也要明确购房合同中的学区权利。
-----------------------------------分割线----------------------------------------------------------
花钱购买学区房到底值不值--转自《精英日课(部分)》作者:万维钢(同人于野)
从家长的角度看这个研究,如果学校对学习真的没什么用,那我们花很多钱买学区房,想各种办法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去,这还有意义吗?对此我有一点个人经验。
我儿子现在上小学二年级,他一年级是在本地的一个叫“旗杆小学”上的。旗杆小学是个“宪章学校”,拿公立学校的经费但是独立办学,面向全市招生,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我注意到旗杆小学的教学有点像中国的学校,经常搞各种小测验,数学课和阅读课还把学生按能力分班,可以说是抓得很紧。我儿子很喜欢旗杆小学。
前年女儿出生,我们就想换个大点的房子,本市只有这一个地方有新房,我们去年就搬到了这里。我家现在所在的学区,有个小学叫“蓝山小学”,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公立学校,招生范围仅限于自己学区。本地小学标准化考试成绩排名,蓝山小学排第一,旗杆小学排第二,而且差距还比较明显。我跟妻子一商量,就把儿子转学到了蓝山小学。转学之前我们还跟蓝山小学的校长聊过,校长当然把自己的学校吹嘘了一番。
结果转过来之后,我们才发现,蓝山小学的教学实际上远远不如旗杆小学。每天上课的时间都比旗杆小学少一个小时,几乎没有什么测验,家庭作业如同儿戏,数学课的进度和难度也都低于旗杆小学。
那为什么蓝山小学的学习成绩还比旗杆小学好呢?
这可能恰恰说明,学生学习成绩好坏,跟学校的关系不大。蓝山小学之所以成绩好,是因为蓝山小学的家长厉害。这个学区的房子比较新也比较贵,在这里买房的人大都是在周边高科技公司工作的人,这些家长更重视子女的教育。像这样的地方不管你办个什么学校,成绩都差不了。
那学区房还有意义吗?也许有意义。也许好学区的学生素质更高,而你希望你的孩子有高素质的同学,毕竟同学之间互相影响可能比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还大。但这也只是一个猜测,我并没看出来我儿子现在的同学比他在旗杆小学的同学素质高在哪。
权衡来权衡去,我们发现蓝山小学最大的好处居然是它九点钟才上课,比别的学校都晚一小时 —— 这对负责接送孩子,早上还爱睡懒觉的我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从学生角度来看,任何学习的本质都是自学,老师再厉害也不能代替你去思考问题。现代教育制度是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他不可能让每个孩子去刻意练习 —— 别忘了刻意练习要求的是量身定做的针对性的训练。如果一个班级水平高低不齐,老师想要提高全班平均分,最关注的其实是水平差的学生 — 他不在乎你能不能从95分变成100分,他把差生从60提高到80分,效果更明显。
学校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了一个社区环境。有记者采访过霍金当年在剑桥上大学时教过他物理的一个教授。教授很谦虚,说“我不能自吹曾经教过霍金任何东西,我的作用也就是监督他的学习进度。”
我看这个教授说的,就是学校的秘密。 
丨由此得到
学校对学习的作用是安排学习内容、监督学习进度、考核学习水平、交流学习心得。学校对社交的作用可能比学习的作用大多了。至于说“学习”这个动作本身,那是你自己的事儿。
从人生哲学角度,我们的确不应该对任何“正规机构”抱太大的希望。正规机构处理的是“平均人”,他们最在意的是统计数字,而不是你这个个人。人如果不能自立,把身家性命托付给一个外部机构,岂不是有点危险吗?
----------------------------------编辑一下--------------------------------------------------------
我觉得回复的朋友们似乎没看全这些文字。
其实没必要去证明作者是错的,或者你是对,这不重要的。也千万不要用自己或者身边的例子去搞“幸存者偏差”。
没有人否定好学校的重要性,重要与否是相对的,转载的两篇部分文字表达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是没问题的,可是这个能力如何去界定,还需要自己去判断,对嘛?
我条件允许我也肯定会让我的孩子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过前提是我首先得是一个好的父亲。但这绝不是终点,对么?
给孩子一个优秀的学习环境是一个好父亲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我相信绝大多数情况下,甚至99%的情况下,大家也都会承认,父母的作用绝对是比学校的作用大得多的多。诚然,好学校可以带给你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好的人脉资源,或许还有更好的教学质量,可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影响,只是想靠着这些外部资源,你的孩子大概率还是会过的很艰难。
父母的作用大,不代表学校的作用不大,他俩的关系不成反比。
至于孟母三迁和大家说的“逆袭”,无不更加说明了优秀父母的重要性以及你自身的努力是有多么重要。
很多事情,只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