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mDaLegend.-
2020-09-15T06:47:47+00:00
合着比亚迪自己都没想到汉能卖的这么好,最开始预估的销量才一月3000。
这个交流里还有些重要信息被透露出来了,特斯拉铁锂版本确定是有的,比亚迪的人自己说的,不过他说给特斯拉供货的铁锂能量密度只有120+,比亚迪是140,那估计特斯拉的铁锂版不一定能维持现在的续航。
未来电车将会与燃油车平价,现在刀片比三元便宜20%~30,比传统铁锂便宜10%,但是还不够,电池要降到4毛以下才能实现平价,未来几年会每年个位数降本,预计3年和燃油车平价。
比亚迪的产业链没有想象的那么自主,sic只是自主设计,生产还是交给国外的,国内的技术达不到,这以后会不会懂王再来插一棒子。
自动驾驶确定交给华为来搞了,自动驾驶芯片是比亚迪自己在做,软件方面交给华为了。
这个交流里还有些重要信息被透露出来了,特斯拉铁锂版本确定是有的,比亚迪的人自己说的,不过他说给特斯拉供货的铁锂能量密度只有120+,比亚迪是140,那估计特斯拉的铁锂版不一定能维持现在的续航。
未来电车将会与燃油车平价,现在刀片比三元便宜20%~30,比传统铁锂便宜10%,但是还不够,电池要降到4毛以下才能实现平价,未来几年会每年个位数降本,预计3年和燃油车平价。
比亚迪的产业链没有想象的那么自主,sic只是自主设计,生产还是交给国外的,国内的技术达不到,这以后会不会懂王再来插一棒子。
自动驾驶确定交给华为来搞了,自动驾驶芯片是比亚迪自己在做,软件方面交给华为了。
点击展开 ...
比亚迪电话会 华创 202000915
华创观点:
BYD 毛利率 22 %%,单车毛利 3 万,显著高于长城吉利,但单车净利 4000 ,低于吉利和长城的6000 、 4300 。主要是没有规模效应, BYD 去年产 46 万辆,吉利长城 1/2~1/3 ,单车财务费用也较高。 所以看改善就看它什么时候销量上台阶。
汉原预计每个月卖3 000,9 月能卖 7000 台。预计 能 贡献收入 80 亿毛利 20 亿。
核心零部件有市场化分拆预期。半导体进度较快,电池关注度更高。先前电池外供最大担心是汽车研发销售节奏保密,所以不一定用其他车厂的电池,但海外车厂对供应链相对更包容,所以有突破海外供应商的机会, 20 和 21 年定点, 22 年放量。
今年比亚迪电子业绩正贡献,电池外供有利于拔估值,看3000 亿市值。
比亚迪吴总问答环节
Q: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销量目标?
A:疫情影响较大,但新能源车环比改善明显,看好金九银十,新车型集中在 Q 3~Q4 上市,但今年没剩几个月了,完成内部销量目标压力会比较大。
明年还没做目标,但充满信心,插混DMI 能做到和燃油车平价;纯电车会逐步全换刀片电池,会解除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安全性的担忧。
汉车型提高了品牌影响力和客户认知,预计明年会有不错表现。
Q:对公比如网约车出租车 销售的进展?
A:占收入的 20~ 30% 。明年会和滴滴出一款叫 DiOne ?的车,能跑 400+公里,预计会有不错的贡献。
Q:汉最近的产销情况,批发和上险数据的差异?
A:上市后广受好评,原先销量预期 3000-4000 ,目前看订单总量 2-3 万辆,交付在爬坡, 8月卖 4000, 9 月更好,未来持续放量。
公开数据是公司和乘联会的数据,上险数据是第三方提供的只能做个参考。另外从车厂到终端有个过程,有个滞后效应。目前都是以产定销,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Q:怎么回应上险数据和批发数据的差异?
A:如果上险数据是准确的,回溯全行业都会有很大差异,所以第三方非公开数据是不一定准的,希望大家以公司公告或乘联会数据为准。
Q:DMI 平台实现混动和燃油车的平价,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
A:DMI 给市场的震撼是不亚于刀片电池的。技术是需要积累的,是插混领域第四代平台,有十几年的技术积累,轻量化、燃油效率提升、刀片电池等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后才推出 DMI 平台下的产品。
Q:电池外供的进展?
A:稍安勿躁,静待佳音。
Q:电池新建产能的规划?旧产能如何处理?
A:年初规划只有 6 GWh ,后来外部需求有增加(部分客户从三元转过来),增至 13 GWh 的规划,年底能投产。预计明年新建 10-13 GWh 。
原来40 GWh,10 是原来的铁锂,商用车和储能还在用, 30 是三元,外供北汽、福特、理想,后续插混会用刀片电池,会把部分三元换做混动的刀片电池。
后续插混会用刀片电池,会把部分三元换做混动的刀片电池。
Q:还有哪些重磅发布会?
A:王老板会出来具体分享DMI平台的技术。另外在营销方面会有大的变化,我们不缺少好的产品,先前应该是营销拖累了产品销售,今年后会调整弥补,比如今年在购物中心做了展位,目前我们在客户那边的定位甚至客户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今年做到100--200购物中心,明年做到300--400家。
Q:DMI先用在哪个车型?是要量还是要价?
A:可能是20Q1的秦和宋。更看重量,因为现在产能利用率只有60%+,利用率提升就能带来更大的利润弹性。
Q:比亚迪半导体的订单以及分拆上市进展?
A:先前主要应用在大巴,今年会拓展到乘用车几个车型。上市最早也是在明年。
Q:其他的零部件公司也有分拆上市预期?有哪些拳头产品?
A:先前我们的核心资产并没有变现,先把半导体分拆上市,后续电机电控、电池、应用平台、大巴都会分拆上市的。
Q:比亚迪电子的近况?
A:是业务拐点最快兑现的。在美国A客户有个产品能放量,能做到40-50%份额。玻璃陶瓷今年预计同比去年能有翻倍增长。无人机组装、电子烟等业务拓展,成长空间较大。
Q:一个车型从三元变刀片电池,车企的设计需要哪些改动?
A:电池技术革新会带动电池结构外形变化,和原有底盘结构是不相符的,所以底盘结构都要变化,其他配套零部件也需要变化。
Q:怎么看三元或铁锂的路线问题?
A:以前是政策推动了市场变化,现在是看市场真的需要什么。
首先看成本,这是车企最急需解决的改善单车盈利的问题;另外是安全,这个关系消费者的情绪;然后是品牌,总是烧车品牌就没了。成本和安全都能解决,就是未来行业的方向。
Q:车企把三元路线换铁锂,需要多少时间?
A:看车型设计吧,国内是1-2年,海外2-3年。如果我们给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1-2年内就能做到。
Q:三元产能换成刀片电池,技术上好实现吗?
A:不存在技术问题,只是需要时间。
Q:刀片电池产能增加是纯增加还是转来的?
A:13+13是全新的刀片电池产能,用于纯电车。转化来的产能是用于插电混动的。
1GWh的资本开支3亿。
Q:怎么看智能化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
A:明年推出芯片和域控制器,算力很强;算法方面也有优化,更多细节在明年,明年可能在自动驾驶领域也会有发布会。
Q:上半年现金流同比好转较多的原因?理论上车的利润应该是下降的?
A:口罩有贡献。20H1有息负债从760亿降至亿降至670。资本开支从100亿降至50+亿。
Q:明后年合资车企也推纯电车,怎么看竞争格局?
A:当市场饱和的时候再讲竞争,当空间足够大的时候考虑携手共赢,怎么一起把市场做到100%的电动化。
Q:医疗业务常态化除了口罩还有其他业务吗?
A:我们是主营业务为主吧。我们做口罩是为了保障自己正常生产、保障供应链安全,然后是给社会做贡献吧,主业还是新能源汽车。
Q:商用车的海外订单和生产销售情况?
A:今年海外大巴预计实现百分之几十快速增长,上半年已经完成很好,下半年有信心。
Q:纯电车是否有出口的计划?欧洲政策较好?
A:唐在挪威做了试点运营,后续仍有规划。
Q:王总在经营管理上现在抓哪些板块?
A:销售和新能源车。上半年王总卸任了很多子公司法人移交给了实际的负责人。
Q:后续品牌会分王朝或e网吗?
A:目前已经区分较好了。王朝是秦唐宋元,e是e1、e2、e3。也不排除未来做新的品牌。
Q:乘用车的现金流?
A:疫情造成了部分影响,下半年疫情结束新车型上市后能有不错的现金流贡献。
Q:直营经销体系?
A:目前600+店,直营店100+。新的购物中心店是个很好的产品曝光点。其实购物中心店后续还是导流到直营店或经销的 4S 店。
Q:售后和燃油车有什么区别?
A:主要是服务吧,现在主要面向付 20-30 万的消费者,和传统的消费者不太一样。
Q:电动车销售政策和传统燃油车有什么区别,经销商的利润水平?
A:没细的数据。
Q:比亚迪电子和小米的合作进展?
A:收入占比有显著提升,细节不了解。
Q:比亚迪0这个这个7座的MPV什么时候出?
A:有布局,但目前还没看到明年的具体规划,所以不好说。
Q:对2025或2030的远景展望?
A:时间拉得越长现在预测越没意义,先看近3年的经营进展。
Q:汉现在是以产定销,预计到年底能产多少辆?
A:现在最多预测到10月份,目前看目前看9月份月份6000,10月份更高可能7-8000。
Q:IGBT芯片也影响了汉的产量,这个说法准确吗?
A:主要还是刀片电池产能不够。
Q:电动车普及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克服?
A:我们不缺好的问题,主要还是销售的问题还需要持续改善。
华创观点:
BYD 毛利率 22 %%,单车毛利 3 万,显著高于长城吉利,但单车净利 4000 ,低于吉利和长城的6000 、 4300 。主要是没有规模效应, BYD 去年产 46 万辆,吉利长城 1/2~1/3 ,单车财务费用也较高。 所以看改善就看它什么时候销量上台阶。
汉原预计每个月卖3 000,9 月能卖 7000 台。预计 能 贡献收入 80 亿毛利 20 亿。
核心零部件有市场化分拆预期。半导体进度较快,电池关注度更高。先前电池外供最大担心是汽车研发销售节奏保密,所以不一定用其他车厂的电池,但海外车厂对供应链相对更包容,所以有突破海外供应商的机会, 20 和 21 年定点, 22 年放量。
今年比亚迪电子业绩正贡献,电池外供有利于拔估值,看3000 亿市值。
比亚迪吴总问答环节
Q: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销量目标?
A:疫情影响较大,但新能源车环比改善明显,看好金九银十,新车型集中在 Q 3~Q4 上市,但今年没剩几个月了,完成内部销量目标压力会比较大。
明年还没做目标,但充满信心,插混DMI 能做到和燃油车平价;纯电车会逐步全换刀片电池,会解除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安全性的担忧。
汉车型提高了品牌影响力和客户认知,预计明年会有不错表现。
Q:对公比如网约车出租车 销售的进展?
A:占收入的 20~ 30% 。明年会和滴滴出一款叫 DiOne ?的车,能跑 400+公里,预计会有不错的贡献。
Q:汉最近的产销情况,批发和上险数据的差异?
A:上市后广受好评,原先销量预期 3000-4000 ,目前看订单总量 2-3 万辆,交付在爬坡, 8月卖 4000, 9 月更好,未来持续放量。
公开数据是公司和乘联会的数据,上险数据是第三方提供的只能做个参考。另外从车厂到终端有个过程,有个滞后效应。目前都是以产定销,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Q:怎么回应上险数据和批发数据的差异?
A:如果上险数据是准确的,回溯全行业都会有很大差异,所以第三方非公开数据是不一定准的,希望大家以公司公告或乘联会数据为准。
Q:DMI 平台实现混动和燃油车的平价,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
A:DMI 给市场的震撼是不亚于刀片电池的。技术是需要积累的,是插混领域第四代平台,有十几年的技术积累,轻量化、燃油效率提升、刀片电池等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后才推出 DMI 平台下的产品。
Q:电池外供的进展?
A:稍安勿躁,静待佳音。
Q:电池新建产能的规划?旧产能如何处理?
A:年初规划只有 6 GWh ,后来外部需求有增加(部分客户从三元转过来),增至 13 GWh 的规划,年底能投产。预计明年新建 10-13 GWh 。
原来40 GWh,10 是原来的铁锂,商用车和储能还在用, 30 是三元,外供北汽、福特、理想,后续插混会用刀片电池,会把部分三元换做混动的刀片电池。
后续插混会用刀片电池,会把部分三元换做混动的刀片电池。
Q:还有哪些重磅发布会?
A:王老板会出来具体分享DMI平台的技术。另外在营销方面会有大的变化,我们不缺少好的产品,先前应该是营销拖累了产品销售,今年后会调整弥补,比如今年在购物中心做了展位,目前我们在客户那边的定位甚至客户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今年做到100--200购物中心,明年做到300--400家。
Q:DMI先用在哪个车型?是要量还是要价?
A:可能是20Q1的秦和宋。更看重量,因为现在产能利用率只有60%+,利用率提升就能带来更大的利润弹性。
Q:比亚迪半导体的订单以及分拆上市进展?
A:先前主要应用在大巴,今年会拓展到乘用车几个车型。上市最早也是在明年。
Q:其他的零部件公司也有分拆上市预期?有哪些拳头产品?
A:先前我们的核心资产并没有变现,先把半导体分拆上市,后续电机电控、电池、应用平台、大巴都会分拆上市的。
Q:比亚迪电子的近况?
A:是业务拐点最快兑现的。在美国A客户有个产品能放量,能做到40-50%份额。玻璃陶瓷今年预计同比去年能有翻倍增长。无人机组装、电子烟等业务拓展,成长空间较大。
Q:一个车型从三元变刀片电池,车企的设计需要哪些改动?
A:电池技术革新会带动电池结构外形变化,和原有底盘结构是不相符的,所以底盘结构都要变化,其他配套零部件也需要变化。
Q:怎么看三元或铁锂的路线问题?
A:以前是政策推动了市场变化,现在是看市场真的需要什么。
首先看成本,这是车企最急需解决的改善单车盈利的问题;另外是安全,这个关系消费者的情绪;然后是品牌,总是烧车品牌就没了。成本和安全都能解决,就是未来行业的方向。
Q:车企把三元路线换铁锂,需要多少时间?
A:看车型设计吧,国内是1-2年,海外2-3年。如果我们给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1-2年内就能做到。
Q:三元产能换成刀片电池,技术上好实现吗?
A:不存在技术问题,只是需要时间。
Q:刀片电池产能增加是纯增加还是转来的?
A:13+13是全新的刀片电池产能,用于纯电车。转化来的产能是用于插电混动的。
1GWh的资本开支3亿。
Q:怎么看智能化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
A:明年推出芯片和域控制器,算力很强;算法方面也有优化,更多细节在明年,明年可能在自动驾驶领域也会有发布会。
Q:上半年现金流同比好转较多的原因?理论上车的利润应该是下降的?
A:口罩有贡献。20H1有息负债从760亿降至亿降至670。资本开支从100亿降至50+亿。
Q:明后年合资车企也推纯电车,怎么看竞争格局?
A:当市场饱和的时候再讲竞争,当空间足够大的时候考虑携手共赢,怎么一起把市场做到100%的电动化。
Q:医疗业务常态化除了口罩还有其他业务吗?
A:我们是主营业务为主吧。我们做口罩是为了保障自己正常生产、保障供应链安全,然后是给社会做贡献吧,主业还是新能源汽车。
Q:商用车的海外订单和生产销售情况?
A:今年海外大巴预计实现百分之几十快速增长,上半年已经完成很好,下半年有信心。
Q:纯电车是否有出口的计划?欧洲政策较好?
A:唐在挪威做了试点运营,后续仍有规划。
Q:王总在经营管理上现在抓哪些板块?
A:销售和新能源车。上半年王总卸任了很多子公司法人移交给了实际的负责人。
Q:后续品牌会分王朝或e网吗?
A:目前已经区分较好了。王朝是秦唐宋元,e是e1、e2、e3。也不排除未来做新的品牌。
Q:乘用车的现金流?
A:疫情造成了部分影响,下半年疫情结束新车型上市后能有不错的现金流贡献。
Q:直营经销体系?
A:目前600+店,直营店100+。新的购物中心店是个很好的产品曝光点。其实购物中心店后续还是导流到直营店或经销的 4S 店。
Q:售后和燃油车有什么区别?
A:主要是服务吧,现在主要面向付 20-30 万的消费者,和传统的消费者不太一样。
Q:电动车销售政策和传统燃油车有什么区别,经销商的利润水平?
A:没细的数据。
Q:比亚迪电子和小米的合作进展?
A:收入占比有显著提升,细节不了解。
Q:比亚迪0这个这个7座的MPV什么时候出?
A:有布局,但目前还没看到明年的具体规划,所以不好说。
Q:对2025或2030的远景展望?
A:时间拉得越长现在预测越没意义,先看近3年的经营进展。
Q:汉现在是以产定销,预计到年底能产多少辆?
A:现在最多预测到10月份,目前看目前看9月份月份6000,10月份更高可能7-8000。
Q:IGBT芯片也影响了汉的产量,这个说法准确吗?
A:主要还是刀片电池产能不够。
Q:电动车普及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克服?
A:我们不缺好的问题,主要还是销售的问题还需要持续改善。
点击展开 ...
比亚迪911交流
介绍公司近况:
汉车型本来预期每个月 3000-4000 销量(较保守,因为 model3 国产),但目前 3 万+订单, 6 月来开始交付,7 月交付 1200,上个月 4000 台,9 月更多。一开始没放量因为刀片电池产 能不足,预计后面几个月都有不错的表现。
汉的用户画像是:年龄 20-30 岁,偏高收入如 IT、投资从业人员。
刀片电池原来的产能是 6GWh,但随着汉放量+外购客户需求增长,扩到 13GWh。未来每个月 新增一条产线,明年扩 10GWh 刀片电池产线,在长沙和贵阳,后面的新车型应该都会用刀片 电池。
Q:原有 20+GWh 产能会保持三元出货还是改造成刀片电池?
A:截至 19 年底 40GWh 产能,铁锂 10GWh,三元 30,铁锂原来是供大巴、储能等,基本被消 化掉了;三元供福特、长安、北汽。部分三元产能会改刀片电池,用于插电混动领域。 新客户和新车型都有进展,但外供电池预计 2022 年才能放量,之前自供为主。
Q:新车型规划? A:主要是老车型的大迭代和插电混动。最先出宋和秦的插电混动,预计明年一季度推。
Q:公司智能化领域比特斯拉有短板,近期有什么大的变化或进展? A:汉的智能化应用好于上一代的秦、唐、宋。明年会推出自动驾驶相关的算力较强的芯片, 具体应该是明年下半年。
Q:智能化领域的投资金额?
A:有 1000 多人,仍有扩容计划,金额不确定,金额最多的研发项目还是做新车型的研发。
Q:2021 刀片电池新产能多少外供?巴西产能供哪方? A:明年会看到明确的外供,但量不大,起量在 2022;巴西的产能主要是做储能的,量不大。
Q:汉用的是碳化硅的芯片,其他车也会用吗? A:不排除,但目前碳化硅芯片价格较高,主要用于旗舰车型。
Q:我们的芯片是做设计还是? A:只做设计,后面工序国内技术达不到。
Q:汉 DM 怎么推广?
A:目前量很少,主要推 EV。目前最多一个月 1000 辆左右,会后续做曝光但没有明确计划。
Q:和华为在中控或自动驾驶方面是否有合作? A:去年已经和华为签了战略协议,目前已有部分应用,后续还有更核心的合作。
Q:今年 10 月要在购物中心开展示性的门店,节奏和计划? A:是营销部门的改善,现在全国大概 30 家,到年底 100-200 家,明年做到 300-400 家。
Q:自动驾驶芯片的具体介绍? A:应该比特斯拉现有的芯片更强。
Q:批发数据和上牌数据对不上,差了 19 万辆,原因? A:首先是批发到上牌有时延;另外一部分对公销售的车暂时没用到也暂没上牌;燃油车的 库存系数是 2 个月。新能源车库存低,只有几千台,经销商 1.6 万,加起来一个月的库存。 另外自媒体算出来的数据是否准确也不一定,我们内部也在做测算,会尽快给出答复。
Q:怎么看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A:格局有限才是互相竞争,当行业足够大时候是携手共赢,我们是一起抢燃油车的市场。 公司会尽快通过技术迭代来实现新能源车的平价,提升自身竞争力。
Q:DMP\DMI 怎么实现平价?
A:是迭代到第四代的技术,汉用的是 DMP,DMI 包括了燃油发动机效率提升到 42%\整车轻 量化等途径实现了平价。
Q:怎么看增程式的插电混动? A:每个技术路线都有优势和短板,但都还有成长空间。可以分为串联、并联、混联路线, 我们算是混联路线比较先进,和日本的技术路线相似。
Q:怎么看“换电”这种商业模式? A:只是特定时间技术相对不够的特有方式,比如手机电池 15 年前是需要换的,对此持保留 观点。
Q:和丰田的合作?
A:共同成立研发公司上半年已经挂牌,车型会在 A 级和 A+级做研发,新车型最早在 2022 年,会是挂丰田的标志在丰田渠道销售,由丰田生产,我们合资的只是研发公司。
Q:纯电车什么时候能实现平价?
A:刀片电池比三元电池便宜 20-30%,比传统铁锂便宜 10%。电池降到 4 毛以下才能实现纯 电车的平价,预计 3 年后能实现,每年个位数的幅度降本。
Q:有给奔驰供刀片电池吗? A:呃......(停顿较久),这个我还不太了解。
Q:特斯拉价格带将下沉,怎么巩固刀片电池的优势?
A:有 300+专利,扩产需要 1 年,所以至少 1 年以上优势。友商供特斯拉的铁锂电池能量密 度 120+,我们是 140。刀片电池发布后,全球知名的车企都有和我们在接触,会逐步验证。
Q:所以只是接触,短期还不能放量?
A:到明年底会有 20GWh 产能,届时能满足 40 万辆车的需求。
Q:怎么看电池成本降幅趋缓? A:今年大家都是在结构上降本,材料价格已经在底部继续下降空间有限,所以降幅趋缓。
Q:下游车企为了保持中立化也会优先用宁德时代?我们会把刀片电池分拆独立吗? A:特斯拉类比苹果,我们可能是三星,苹果也会从三星买一部分零部件。我们把核心电池
零部件外供后能够盘活核心资产,公司核心还是做自有品牌。公司接下来是布局自动驾驶相 关,对未来发展有信心。
Q:造车新势力和英伟达合作,认为将迭代传统车企,怎么看? A:软件的问题是钱和人能解决的,硬件需要技术积累。所以国内软件企业发展很快,芯片 和海外比还有差距。
Q:第一批电动商用大巴快到了替换周期,怎么看? A:新拓展了一部分城市,不考虑替换,我们下滑速度好于行业;第一批车是 2010 年前后卖 出去的,后续可能有替换需求。
介绍公司近况:
汉车型本来预期每个月 3000-4000 销量(较保守,因为 model3 国产),但目前 3 万+订单, 6 月来开始交付,7 月交付 1200,上个月 4000 台,9 月更多。一开始没放量因为刀片电池产 能不足,预计后面几个月都有不错的表现。
汉的用户画像是:年龄 20-30 岁,偏高收入如 IT、投资从业人员。
刀片电池原来的产能是 6GWh,但随着汉放量+外购客户需求增长,扩到 13GWh。未来每个月 新增一条产线,明年扩 10GWh 刀片电池产线,在长沙和贵阳,后面的新车型应该都会用刀片 电池。
Q:原有 20+GWh 产能会保持三元出货还是改造成刀片电池?
A:截至 19 年底 40GWh 产能,铁锂 10GWh,三元 30,铁锂原来是供大巴、储能等,基本被消 化掉了;三元供福特、长安、北汽。部分三元产能会改刀片电池,用于插电混动领域。 新客户和新车型都有进展,但外供电池预计 2022 年才能放量,之前自供为主。
Q:新车型规划? A:主要是老车型的大迭代和插电混动。最先出宋和秦的插电混动,预计明年一季度推。
Q:公司智能化领域比特斯拉有短板,近期有什么大的变化或进展? A:汉的智能化应用好于上一代的秦、唐、宋。明年会推出自动驾驶相关的算力较强的芯片, 具体应该是明年下半年。
Q:智能化领域的投资金额?
A:有 1000 多人,仍有扩容计划,金额不确定,金额最多的研发项目还是做新车型的研发。
Q:2021 刀片电池新产能多少外供?巴西产能供哪方? A:明年会看到明确的外供,但量不大,起量在 2022;巴西的产能主要是做储能的,量不大。
Q:汉用的是碳化硅的芯片,其他车也会用吗? A:不排除,但目前碳化硅芯片价格较高,主要用于旗舰车型。
Q:我们的芯片是做设计还是? A:只做设计,后面工序国内技术达不到。
Q:汉 DM 怎么推广?
A:目前量很少,主要推 EV。目前最多一个月 1000 辆左右,会后续做曝光但没有明确计划。
Q:和华为在中控或自动驾驶方面是否有合作? A:去年已经和华为签了战略协议,目前已有部分应用,后续还有更核心的合作。
Q:今年 10 月要在购物中心开展示性的门店,节奏和计划? A:是营销部门的改善,现在全国大概 30 家,到年底 100-200 家,明年做到 300-400 家。
Q:自动驾驶芯片的具体介绍? A:应该比特斯拉现有的芯片更强。
Q:批发数据和上牌数据对不上,差了 19 万辆,原因? A:首先是批发到上牌有时延;另外一部分对公销售的车暂时没用到也暂没上牌;燃油车的 库存系数是 2 个月。新能源车库存低,只有几千台,经销商 1.6 万,加起来一个月的库存。 另外自媒体算出来的数据是否准确也不一定,我们内部也在做测算,会尽快给出答复。
Q:怎么看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A:格局有限才是互相竞争,当行业足够大时候是携手共赢,我们是一起抢燃油车的市场。 公司会尽快通过技术迭代来实现新能源车的平价,提升自身竞争力。
Q:DMP\DMI 怎么实现平价?
A:是迭代到第四代的技术,汉用的是 DMP,DMI 包括了燃油发动机效率提升到 42%\整车轻 量化等途径实现了平价。
Q:怎么看增程式的插电混动? A:每个技术路线都有优势和短板,但都还有成长空间。可以分为串联、并联、混联路线, 我们算是混联路线比较先进,和日本的技术路线相似。
Q:怎么看“换电”这种商业模式? A:只是特定时间技术相对不够的特有方式,比如手机电池 15 年前是需要换的,对此持保留 观点。
Q:和丰田的合作?
A:共同成立研发公司上半年已经挂牌,车型会在 A 级和 A+级做研发,新车型最早在 2022 年,会是挂丰田的标志在丰田渠道销售,由丰田生产,我们合资的只是研发公司。
Q:纯电车什么时候能实现平价?
A:刀片电池比三元电池便宜 20-30%,比传统铁锂便宜 10%。电池降到 4 毛以下才能实现纯 电车的平价,预计 3 年后能实现,每年个位数的幅度降本。
Q:有给奔驰供刀片电池吗? A:呃......(停顿较久),这个我还不太了解。
Q:特斯拉价格带将下沉,怎么巩固刀片电池的优势?
A:有 300+专利,扩产需要 1 年,所以至少 1 年以上优势。友商供特斯拉的铁锂电池能量密 度 120+,我们是 140。刀片电池发布后,全球知名的车企都有和我们在接触,会逐步验证。
Q:所以只是接触,短期还不能放量?
A:到明年底会有 20GWh 产能,届时能满足 40 万辆车的需求。
Q:怎么看电池成本降幅趋缓? A:今年大家都是在结构上降本,材料价格已经在底部继续下降空间有限,所以降幅趋缓。
Q:下游车企为了保持中立化也会优先用宁德时代?我们会把刀片电池分拆独立吗? A:特斯拉类比苹果,我们可能是三星,苹果也会从三星买一部分零部件。我们把核心电池
零部件外供后能够盘活核心资产,公司核心还是做自有品牌。公司接下来是布局自动驾驶相 关,对未来发展有信心。
Q:造车新势力和英伟达合作,认为将迭代传统车企,怎么看? A:软件的问题是钱和人能解决的,硬件需要技术积累。所以国内软件企业发展很快,芯片 和海外比还有差距。
Q:第一批电动商用大巴快到了替换周期,怎么看? A:新拓展了一部分城市,不考虑替换,我们下滑速度好于行业;第一批车是 2010 年前后卖 出去的,后续可能有替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