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eetoS
2023-02-28T02:52:54+00:00
起点的小说,之前看过开头两三章,觉得写太拖沓冗长,加上主角不是穿越者,就没继续看。
前段时间又捡起来看。
总体感觉,这是一部以八十年战争尼德兰独立后,三十年战争前,近代早期欧洲历史为背景的“史诗型军事历史小说”。
小说里有细致勾勒,辽阔、多样的地理环境描写,有展现不同文明、国家、阶级、宗教之间的冲突,有贵族的生活场景展示,也有底层人物的深刻描绘。
主角由于战争、各势力的对立争斗、个人理想抱负的实现而不断地在各个地方流转,跟随主角的视角,读者看到的不只是主角的成长、“地图”的变换,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情节起伏的爽感,也能得以窥见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欧洲的历史、社会风貌。
一、历史背景
塞纳斯联盟的核心——山前地(十七省联合共和国前身,被牧罗帝国统治),因土地贫瘠、荒凉,在大陆其他国家互相攻伐、战乱不断的黑暗时期,享受了难得的和平与安定,于是各地逃避战乱的人纷纷逃往山前地,带去人力、技术、财富、思想,促进了山前地的发展。
经过数百年的飞速发展,一跃成为大陆人口最稠密、手工业最发达、城镇化程度最高的膏腴之地,这引发了帝国的进一步窥探,帝国开始出台一系列压榨政策,向山前地索取更多的赋税。
经过联省、海蓝、帕拉图的共同努力,最终耗尽帝国国库储备,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战争胜利后,海蓝借助联盟的力量“说服”了其他城邦,建立维内塔共和国。加上最早独立的联省、帕拉图共和国,以及战后从帝国身上割下来的瓦恩(法国香槟/皮卡第)、蒙塔共和国(瑞士),组成了反抗封建专制的牧罗帝国统治,代表资产阶级兴起的塞纳斯联盟。

二、小说世界线(一至四卷剧透)
面临生存危机,共同敌人时,联盟成员国会更容易放弃前嫌,紧密地团结起来一起抵抗外部威胁。
外部压力一旦变小,本身就有利益纠纷的成员国之间,内部争斗就会再次爆发。
在维内塔诸城邦混战不休的年代,联省就在趁机抢夺维内塔的贸易利益。
维内塔城邦战争结束后,原本垄断内海(地中海)转口贸易的维内塔诸城邦赫然发现,自己独占的内海转口贸易已被联省抢夺了大半。
当主权战争爆发后,联省被打成白地,这回轮到维内塔大发战争财,顺便接收为了大量携带资金、技术、人力逃避战乱的粮食平民和贵族。
主权战争结束后,原本是联省人垄断的毛纺织业,也在维内塔蓬勃发展起来。
战争结束后第二十三年,弗雷曼苏丹(奥斯曼土耳其),为了对外战争筹集更多军费,开始对东方贸易航线(香料贸易航线)征收更高昂的商税。
维内塔依靠东方贸易航线发家致富的商人不断破产,维内塔税后也每况愈下。
而在塞纳斯海湾内部贸易圈中,维内塔核心中转站的地位也面临着来自塔尼利亚群岛(马德拉、加纳利群岛)的强势挑战。
塔尼利亚群岛税收更低,并且遍布深水良港,在转口贸易上是维内塔的强力竞争对手。同时还种有甘蔗,人口也不少,是一个重要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
加上得到塔尼利亚,还可能开辟一条直抵香料群岛的新航线,能绕过弗莱曼人的控制。
多方面原因的加持,使得维内塔人非常想要得到塔尼利亚。而联省人也看到了塔尼里亚的潜力和战略价值,意图将群岛变成联省的第八个省。
谁都不愿意将这块“肥肉”拱手相让,最终冲突爆发,联省先发制人,支持塔尼利亚海盗偷袭维内塔海军母港,烧毁六艘战船,夺走四艘,让维内塔海军还未出港便损失一半战力。
维内塔随后仓促应战,经过舰队决战、敌后小规模特种作战、攻城战,占领了五分之三个塔尼里亚。

维内塔人拼死作战,最后也只是给联省人做了嫁衣。联省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另外五分之二个群岛,包括塔尼里亚最精华的部分——金港和主岛。
维内塔和联省不仅在产业、贸易等经济利益上有新仇旧怨,在“联盟一体化”议题上,也有很大的分歧和争端。
在塔尼里亚群岛战役之后,联盟成员国帕拉图进行年度“犁庭扫穴”,兴兵征伐赫德诸部(未进入封建时代的斯拉夫、鞑靼人游牧部落),掳掠牲畜、奴隶。被新起的草原雄主一顿联合打击,消灭了过半常备军,引爆内部矛盾,造成内战。
帕拉图内战还未结束,联盟内的蒙塔共和国也被帝国的情报机构+魔法师(低魔高级特种兵)煽风点火,引发了一场毁灭半个城市的暴乱,差点席卷整个州,甚至整个共和国。
群岛战役加上帕拉图内战、蒙塔城市暴乱,都发现有帝国的身影。帝国北境总督府还签发了六万颗百年橡树以供造船厂使用,这意味着将有至少五十艘光荣号(卡拉克帆船,排水量700~800吨,装有80门各类火炮)级别的战船下水。
种种迹象表明,征服北境诸国(北欧诸国),开辟北方航线,国库日益充盈的帝国,已经筹划消灭“南方判党”,再次征服联盟。
山雨欲来,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联盟。
“攘外必先安内”,联省在联盟内,唯一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就是维内塔,联省军方认为,只有击败、打服维内塔,联省才能真正统一各共和国,集中力量应对帝国的再次攻伐。
联省和维内塔在两国边境一线对峙地区(塔尼里亚、奔流河)已经堡垒化,双方想要突破对方防线,代价都很大。
最佳突破口,就是正在内战的帕拉图。联省支持的帕拉图第二共和国,代表城市利益的诸王堡派如果最终赢得内战胜利,就能从侧面,从更绵长的维、怕边界线,攻入维内塔,彻底打服维内塔,实现以联省为主导核心的“联盟一体化”。
而维内塔为了应对联省计划中的“右勾拳”攻击,除了直接下场参战,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支持主角在帕拉图建立的军政府势力赢得内战胜利。
目前主角联合新垦地反诸王堡势力,打了一场数万人级别的大决战,基本打掉了诸王堡派的机动兵力。自有的六七千兵力,加上接下来统战、同化新垦地友军的部队,大致可能会拥有一万多兵力,已经成为帕拉图第三强大的势力。
前段时间又捡起来看。
总体感觉,这是一部以八十年战争尼德兰独立后,三十年战争前,近代早期欧洲历史为背景的“史诗型军事历史小说”。
小说里有细致勾勒,辽阔、多样的地理环境描写,有展现不同文明、国家、阶级、宗教之间的冲突,有贵族的生活场景展示,也有底层人物的深刻描绘。
主角由于战争、各势力的对立争斗、个人理想抱负的实现而不断地在各个地方流转,跟随主角的视角,读者看到的不只是主角的成长、“地图”的变换,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情节起伏的爽感,也能得以窥见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欧洲的历史、社会风貌。
一、历史背景
塞纳斯联盟的核心——山前地(十七省联合共和国前身,被牧罗帝国统治),因土地贫瘠、荒凉,在大陆其他国家互相攻伐、战乱不断的黑暗时期,享受了难得的和平与安定,于是各地逃避战乱的人纷纷逃往山前地,带去人力、技术、财富、思想,促进了山前地的发展。
经过数百年的飞速发展,一跃成为大陆人口最稠密、手工业最发达、城镇化程度最高的膏腴之地,这引发了帝国的进一步窥探,帝国开始出台一系列压榨政策,向山前地索取更多的赋税。
经过联省、海蓝、帕拉图的共同努力,最终耗尽帝国国库储备,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战争胜利后,海蓝借助联盟的力量“说服”了其他城邦,建立维内塔共和国。加上最早独立的联省、帕拉图共和国,以及战后从帝国身上割下来的瓦恩(法国香槟/皮卡第)、蒙塔共和国(瑞士),组成了反抗封建专制的牧罗帝国统治,代表资产阶级兴起的塞纳斯联盟。

二、小说世界线(一至四卷剧透)
面临生存危机,共同敌人时,联盟成员国会更容易放弃前嫌,紧密地团结起来一起抵抗外部威胁。
外部压力一旦变小,本身就有利益纠纷的成员国之间,内部争斗就会再次爆发。
在维内塔诸城邦混战不休的年代,联省就在趁机抢夺维内塔的贸易利益。
维内塔城邦战争结束后,原本垄断内海(地中海)转口贸易的维内塔诸城邦赫然发现,自己独占的内海转口贸易已被联省抢夺了大半。
当主权战争爆发后,联省被打成白地,这回轮到维内塔大发战争财,顺便接收为了大量携带资金、技术、人力逃避战乱的粮食平民和贵族。
主权战争结束后,原本是联省人垄断的毛纺织业,也在维内塔蓬勃发展起来。
战争结束后第二十三年,弗雷曼苏丹(奥斯曼土耳其),为了对外战争筹集更多军费,开始对东方贸易航线(香料贸易航线)征收更高昂的商税。
维内塔依靠东方贸易航线发家致富的商人不断破产,维内塔税后也每况愈下。
而在塞纳斯海湾内部贸易圈中,维内塔核心中转站的地位也面临着来自塔尼利亚群岛(马德拉、加纳利群岛)的强势挑战。
塔尼利亚群岛税收更低,并且遍布深水良港,在转口贸易上是维内塔的强力竞争对手。同时还种有甘蔗,人口也不少,是一个重要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
加上得到塔尼利亚,还可能开辟一条直抵香料群岛的新航线,能绕过弗莱曼人的控制。
多方面原因的加持,使得维内塔人非常想要得到塔尼利亚。而联省人也看到了塔尼里亚的潜力和战略价值,意图将群岛变成联省的第八个省。
谁都不愿意将这块“肥肉”拱手相让,最终冲突爆发,联省先发制人,支持塔尼利亚海盗偷袭维内塔海军母港,烧毁六艘战船,夺走四艘,让维内塔海军还未出港便损失一半战力。
维内塔随后仓促应战,经过舰队决战、敌后小规模特种作战、攻城战,占领了五分之三个塔尼里亚。

维内塔人拼死作战,最后也只是给联省人做了嫁衣。联省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另外五分之二个群岛,包括塔尼里亚最精华的部分——金港和主岛。
维内塔和联省不仅在产业、贸易等经济利益上有新仇旧怨,在“联盟一体化”议题上,也有很大的分歧和争端。
在塔尼里亚群岛战役之后,联盟成员国帕拉图进行年度“犁庭扫穴”,兴兵征伐赫德诸部(未进入封建时代的斯拉夫、鞑靼人游牧部落),掳掠牲畜、奴隶。被新起的草原雄主一顿联合打击,消灭了过半常备军,引爆内部矛盾,造成内战。
帕拉图内战还未结束,联盟内的蒙塔共和国也被帝国的情报机构+魔法师(低魔高级特种兵)煽风点火,引发了一场毁灭半个城市的暴乱,差点席卷整个州,甚至整个共和国。
群岛战役加上帕拉图内战、蒙塔城市暴乱,都发现有帝国的身影。帝国北境总督府还签发了六万颗百年橡树以供造船厂使用,这意味着将有至少五十艘光荣号(卡拉克帆船,排水量700~800吨,装有80门各类火炮)级别的战船下水。
种种迹象表明,征服北境诸国(北欧诸国),开辟北方航线,国库日益充盈的帝国,已经筹划消灭“南方判党”,再次征服联盟。
山雨欲来,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联盟。
“攘外必先安内”,联省在联盟内,唯一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就是维内塔,联省军方认为,只有击败、打服维内塔,联省才能真正统一各共和国,集中力量应对帝国的再次攻伐。
联省和维内塔在两国边境一线对峙地区(塔尼里亚、奔流河)已经堡垒化,双方想要突破对方防线,代价都很大。
最佳突破口,就是正在内战的帕拉图。联省支持的帕拉图第二共和国,代表城市利益的诸王堡派如果最终赢得内战胜利,就能从侧面,从更绵长的维、怕边界线,攻入维内塔,彻底打服维内塔,实现以联省为主导核心的“联盟一体化”。
而维内塔为了应对联省计划中的“右勾拳”攻击,除了直接下场参战,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支持主角在帕拉图建立的军政府势力赢得内战胜利。
目前主角联合新垦地反诸王堡势力,打了一场数万人级别的大决战,基本打掉了诸王堡派的机动兵力。自有的六七千兵力,加上接下来统战、同化新垦地友军的部队,大致可能会拥有一万多兵力,已经成为帕拉图第三强大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