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Jawa
2021-04-25T12:54:45+00:00
业绩情况:→2020年营收483.5亿,同比下降7%,扣非净利亏损19.45亿,主要是因为剥离资产减值带来的27个亿,扣除后的归母净利与之前业绩快报的8.8个亿一致。
业务介绍:→去年受到美国实体清单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大客户业务基本归0,现在精力全部在国内安卓客户这块,至于A客户未来要看情况。现在也在努力通过法律形式来解决清单问题,现在主要是聚焦在摄像头。然后微电子方面做一些进口替代,之前讲的比较少的汽车业务,能够重点发力。前段时间华为发布汽车之后,把我们作为首发供应商进行了公布,之前公司讲的少,主要是因为汽车订单周期长,现在我们基本上国内外客户都进去了,现在是向上的发展趋势中。
具体分业务看,芯片供应不稳定,终端厂商出货量或高或低,对我们业务的展望造成一些不确定性。荣耀、小米和OV客户我们都在争取,然后收购富士之后解决专利问题,现在7P已经批量供应,8P已经研发好,现在开模找客户试样。微电子,指纹识别外3D主要是非手机的,IOT在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增长很明显;汽车电子是未来3~5年有明确增长趋势的板块,长安、北汽包括一些日系的,都有出货,然后摄像头、雷达、中控这块我们都做了很多储备。
光学业务:富士的镜头以前主要是车载,之前在欧洲是做到第一名的,然后现在我们也在拓展它其他领域的客户,比如安防、VR这些。我们光学的研发在日本布局很多,技术还是很强的;
Q&A环节:→
1、一季度收入增速下滑,下游缺芯严重,费用增长多,少数股东损益也增加很多?
收入减少和市场缺芯有关,看到很多汽车都停产了,我们一些客户芯片也比较缺,而且一季度是淡季,所以收入是下行的。管理和研发费用增加,因为2020H2受到美国实体影响之后,我们加大了芯片、镜头以及汽车电子这块的布局,汽车这块进入到长城、吉利,还有宝马也在做认证,所以研发增加是比较多的。管理费用这块,由于美国特定客户在今年2~3月份给我们确定订单会终止,然后做了减值,这个期间和闻泰之间有交易,把广州和南昌的工厂设备转让,设备维护还有人员的一些维持都直接计入到管理费用了。少数股东权益最大一块是出表了安徽精卓,40%多的股份,美国实体清单对于它也有影响,包括戴尔、亚马逊这些,而且华为也是精卓最大的客户,触控膜组和盖板的业务,导致精卓一季度亏损了1.6个亿,我们确认了8000万左右;
2、A客户影响在2021年还会存在吗?
A客户包括华为,这两个对我们影响很大,前两大客户。A我们之前预计是今年150~180亿,华为以前是150亿以上,接下来我们两个调整,第一是国内主要客户比如小米,会有明显增长,华为剥离荣耀后,荣耀一季度只出货了一点点,5月份会陆续拿到主芯片和其他产品授权,后面量会起来。汽车业务这块,我们增长是比较明显,但体量还是没那么大。汽车这块,我们陆续也会发布一些创新的产品。总体不确定的因素,就是各个厂商芯片的影响不好评估,行业优先保证汽车,第二是保证工业,第三才是保证消费电子,行业内各家面临的压力和我们差不多;
3、车载业务拆分?后续产品规划?
产品看,汽车现在网联智能电动的趋势,车身控制、影音娱乐和智能驾驶三块控制域,我们的车身域控制器已经运用到自主品牌的一款车,后面会铺开,然后智能驾驶这块包括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多传感器打通的体系,然后影音娱乐这块就是把我们的指纹识别、中控这些全部集成达到一体化的效果。摄像头高清环视的产品,在一个国内头部企业里面占到60%,网关产品在某头部企业占到100%份额;欧洲合资品牌拿到2个大品牌的定点,日系品牌有BMS的合作。(车身域控制这块具体产品形态,就是把一些比如座椅、空调、网关等这些模块全部集成起来)2020年车载5.6个亿的收入,车身电子、智能驾驶(摄像头)各自占3成,仪表不到30%,增长最快的就是智能驾驶摄像头,是我们有优势的拳头产品,后面估计增长会很快。摄像头很多项目,11~12个,包括4个环视、2个周视,前视2个等,加起来2000多块钱左右,未来可能80~90%的配置率。
4、镜头业务的情况?
手机镜头在30~35KK/月的出货,今年能达到80KK/月。然后车载内部使用一些,对外销售一部分,目前是300K左右,今年年底1KK,明年3KK,后年5KK。以前天津富士本来就有一些这方面的出货,现在自己又增加了一些。车载镜头,现在看到华为、小米这些都要做汽车,以前就是我们的客户,所以这块我们有基础,未来几年可能都是非常高的增速;
5、AR/VR业务的进展?
主要是镜头产品,后面会看到国内比较知名的几家厂商都会用到,后面我们也有模块产品,包括华为、大疆这些都应用,估计6月份发布相关产品。手机镜头都是塑胶,然后VR一般都是特殊的玻塑混合,要求会高一点,手机就是做小做薄。玻璃镜片供应这块,天津富士工厂那边有部分产能,然后我们会在江西有一个工厂(年底会扩到5KK/月左右,VRAR会用到,汽车里面也会用到),也会会深度绑定国内1~2家供应商。光学设计这块,没有手机镜头那么难;
6、4P、5P中低端市场,竞争和价格压力比较大?
由于成本增长导致各家压力都比较大,我们几个方面应对,一个是客户,保有出货的基础上做到更高端的6~7P,向上做产品升级,另外内部更加深度的自动化,提高良品率和经营效率。出货结构上,5P及以上出货占55%左右,其他是5P以下,还有一小部分是2~500w像素的,800~1300万像素用4P多,大约占了4成。7P的良率大约在55%,5~6P在80~85%,3~4P在92%,不同客户要求有区别。8P估计就是3~40%,后面希望到50%以上;
6、芯片缺货的影响?
芯片的短板最大是主芯片,包括高通和MTK,和中美贸易争端有关系,目前看不是特别乐观。终端客户看,很大精力都放在和高通、MTK争取芯片这块,后面还要观察进展;
7、A客户产能玻璃对我们安卓产能影响?
估计在75KK/月的产能,会调整到安徽和合肥,也会会适当的扩张一部分,根据市场情况来定,一个是光学镜头,然后就是手机摄像头,苹果这块对我们安卓产能影响不大,因为工艺是不一样的
作者:asdg22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业务介绍:→去年受到美国实体清单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大客户业务基本归0,现在精力全部在国内安卓客户这块,至于A客户未来要看情况。现在也在努力通过法律形式来解决清单问题,现在主要是聚焦在摄像头。然后微电子方面做一些进口替代,之前讲的比较少的汽车业务,能够重点发力。前段时间华为发布汽车之后,把我们作为首发供应商进行了公布,之前公司讲的少,主要是因为汽车订单周期长,现在我们基本上国内外客户都进去了,现在是向上的发展趋势中。
具体分业务看,芯片供应不稳定,终端厂商出货量或高或低,对我们业务的展望造成一些不确定性。荣耀、小米和OV客户我们都在争取,然后收购富士之后解决专利问题,现在7P已经批量供应,8P已经研发好,现在开模找客户试样。微电子,指纹识别外3D主要是非手机的,IOT在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增长很明显;汽车电子是未来3~5年有明确增长趋势的板块,长安、北汽包括一些日系的,都有出货,然后摄像头、雷达、中控这块我们都做了很多储备。
光学业务:富士的镜头以前主要是车载,之前在欧洲是做到第一名的,然后现在我们也在拓展它其他领域的客户,比如安防、VR这些。我们光学的研发在日本布局很多,技术还是很强的;
Q&A环节:→
1、一季度收入增速下滑,下游缺芯严重,费用增长多,少数股东损益也增加很多?
收入减少和市场缺芯有关,看到很多汽车都停产了,我们一些客户芯片也比较缺,而且一季度是淡季,所以收入是下行的。管理和研发费用增加,因为2020H2受到美国实体影响之后,我们加大了芯片、镜头以及汽车电子这块的布局,汽车这块进入到长城、吉利,还有宝马也在做认证,所以研发增加是比较多的。管理费用这块,由于美国特定客户在今年2~3月份给我们确定订单会终止,然后做了减值,这个期间和闻泰之间有交易,把广州和南昌的工厂设备转让,设备维护还有人员的一些维持都直接计入到管理费用了。少数股东权益最大一块是出表了安徽精卓,40%多的股份,美国实体清单对于它也有影响,包括戴尔、亚马逊这些,而且华为也是精卓最大的客户,触控膜组和盖板的业务,导致精卓一季度亏损了1.6个亿,我们确认了8000万左右;
2、A客户影响在2021年还会存在吗?
A客户包括华为,这两个对我们影响很大,前两大客户。A我们之前预计是今年150~180亿,华为以前是150亿以上,接下来我们两个调整,第一是国内主要客户比如小米,会有明显增长,华为剥离荣耀后,荣耀一季度只出货了一点点,5月份会陆续拿到主芯片和其他产品授权,后面量会起来。汽车业务这块,我们增长是比较明显,但体量还是没那么大。汽车这块,我们陆续也会发布一些创新的产品。总体不确定的因素,就是各个厂商芯片的影响不好评估,行业优先保证汽车,第二是保证工业,第三才是保证消费电子,行业内各家面临的压力和我们差不多;
3、车载业务拆分?后续产品规划?
产品看,汽车现在网联智能电动的趋势,车身控制、影音娱乐和智能驾驶三块控制域,我们的车身域控制器已经运用到自主品牌的一款车,后面会铺开,然后智能驾驶这块包括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多传感器打通的体系,然后影音娱乐这块就是把我们的指纹识别、中控这些全部集成达到一体化的效果。摄像头高清环视的产品,在一个国内头部企业里面占到60%,网关产品在某头部企业占到100%份额;欧洲合资品牌拿到2个大品牌的定点,日系品牌有BMS的合作。(车身域控制这块具体产品形态,就是把一些比如座椅、空调、网关等这些模块全部集成起来)2020年车载5.6个亿的收入,车身电子、智能驾驶(摄像头)各自占3成,仪表不到30%,增长最快的就是智能驾驶摄像头,是我们有优势的拳头产品,后面估计增长会很快。摄像头很多项目,11~12个,包括4个环视、2个周视,前视2个等,加起来2000多块钱左右,未来可能80~90%的配置率。
4、镜头业务的情况?
手机镜头在30~35KK/月的出货,今年能达到80KK/月。然后车载内部使用一些,对外销售一部分,目前是300K左右,今年年底1KK,明年3KK,后年5KK。以前天津富士本来就有一些这方面的出货,现在自己又增加了一些。车载镜头,现在看到华为、小米这些都要做汽车,以前就是我们的客户,所以这块我们有基础,未来几年可能都是非常高的增速;
5、AR/VR业务的进展?
主要是镜头产品,后面会看到国内比较知名的几家厂商都会用到,后面我们也有模块产品,包括华为、大疆这些都应用,估计6月份发布相关产品。手机镜头都是塑胶,然后VR一般都是特殊的玻塑混合,要求会高一点,手机就是做小做薄。玻璃镜片供应这块,天津富士工厂那边有部分产能,然后我们会在江西有一个工厂(年底会扩到5KK/月左右,VRAR会用到,汽车里面也会用到),也会会深度绑定国内1~2家供应商。光学设计这块,没有手机镜头那么难;
6、4P、5P中低端市场,竞争和价格压力比较大?
由于成本增长导致各家压力都比较大,我们几个方面应对,一个是客户,保有出货的基础上做到更高端的6~7P,向上做产品升级,另外内部更加深度的自动化,提高良品率和经营效率。出货结构上,5P及以上出货占55%左右,其他是5P以下,还有一小部分是2~500w像素的,800~1300万像素用4P多,大约占了4成。7P的良率大约在55%,5~6P在80~85%,3~4P在92%,不同客户要求有区别。8P估计就是3~40%,后面希望到50%以上;
6、芯片缺货的影响?
芯片的短板最大是主芯片,包括高通和MTK,和中美贸易争端有关系,目前看不是特别乐观。终端客户看,很大精力都放在和高通、MTK争取芯片这块,后面还要观察进展;
7、A客户产能玻璃对我们安卓产能影响?
估计在75KK/月的产能,会调整到安徽和合肥,也会会适当的扩张一部分,根据市场情况来定,一个是光学镜头,然后就是手机摄像头,苹果这块对我们安卓产能影响不大,因为工艺是不一样的
作者:asdg22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