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dum
2021-11-29T14:34:46+00:00
[s:ac:哭笑]首先无意冒犯隔壁侄女,只是简单举个栗子说下自己的思考
[s:ac:忧伤]教育学专业有一门课叫做教育文化学,部分学校用的教材是郑金洲著作的《教育文化学》,这本书里面有一章的一个小节讲的是性别文化。
这个小节中作者列举了许多例子和调查结果来展示“课程文化(在这里取狭义指教材)”中的偏见:
1.女性角色偏少;
2.女性角色为主角的内容偏少;
3.角色形象偏见,男主女从、男外女内,男干体力活女多言语活动,男在外女在家,男当兵女做饭,女玩布娃娃男从事生产劳动,英雄救美......
4.古代到现在的社会文化性别偏见强烈,宣传“贤妻良母贞妇烈女”事迹,宣扬“女慕贞洁,男效才良”,鼓励“男主女从,男尊女卑”......
这本参考教材的初版是2000年,大家可以百度一下,第一栏就是豆瓣读书的简单介绍。
[s:ac:愁]理客中地说,本书中“性别文化”小节是完全偏向女性来写的,虽然只字未提女性应被赋予什么权利或从事什么职业,但实际上一整节都是不满与诉求。
这一小节的内容放在2000年确实具有巨大的正面价值,因为那个时候重男轻女的思想确实很严重,但在女性正当权利得到保障、后又膨胀为特权的今天,它就显得残缺或者多余了。因为它只想让女性“单方面”平等男性。
书中就男性在“性别文化”受到的偏见没有做丝毫论述,男性能做的事女性应该都能做,而女性做的事,家庭主妇、布娃娃之类,在2000年的价值观下是肯定不被允许的。男性就要比女性干活多,就要背负起家国重担,这本身就是一种偏见。
同时,老师也会有意回避男性受到的偏见,最终结果就是的“她们”的脑子没有形成“平权”这个概念,或者说她们的“平权”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偏见。
[s:ac:哭笑]之前旧友在师范专业也做过性别文化的调查,当谈起女性玩机械、纸片人游戏时很多女学生反应好帅、可爱等等,但谈到男性玩胶、纸片人、料理时,多数反应是“我觉得男生不该玩这些吧?”。
综上,性别文化教材落后 + 历史文化遗留的性别偏见+ 老师不引导或老师自身就是拳 + 社会环境对女性过于包容,这几项因素使师范学院滋生不少女性特权主义者,其中我认为历史遗留问题是根本原因。
[s:ac:哭笑]当然里面好妹纸还是远多于拳师的。
[s:ac:忧伤]教育学专业有一门课叫做教育文化学,部分学校用的教材是郑金洲著作的《教育文化学》,这本书里面有一章的一个小节讲的是性别文化。
这个小节中作者列举了许多例子和调查结果来展示“课程文化(在这里取狭义指教材)”中的偏见:
1.女性角色偏少;
2.女性角色为主角的内容偏少;
3.角色形象偏见,男主女从、男外女内,男干体力活女多言语活动,男在外女在家,男当兵女做饭,女玩布娃娃男从事生产劳动,英雄救美......
4.古代到现在的社会文化性别偏见强烈,宣传“贤妻良母贞妇烈女”事迹,宣扬“女慕贞洁,男效才良”,鼓励“男主女从,男尊女卑”......
这本参考教材的初版是2000年,大家可以百度一下,第一栏就是豆瓣读书的简单介绍。
[s:ac:愁]理客中地说,本书中“性别文化”小节是完全偏向女性来写的,虽然只字未提女性应被赋予什么权利或从事什么职业,但实际上一整节都是不满与诉求。
这一小节的内容放在2000年确实具有巨大的正面价值,因为那个时候重男轻女的思想确实很严重,但在女性正当权利得到保障、后又膨胀为特权的今天,它就显得残缺或者多余了。因为它只想让女性“单方面”平等男性。
书中就男性在“性别文化”受到的偏见没有做丝毫论述,男性能做的事女性应该都能做,而女性做的事,家庭主妇、布娃娃之类,在2000年的价值观下是肯定不被允许的。男性就要比女性干活多,就要背负起家国重担,这本身就是一种偏见。
同时,老师也会有意回避男性受到的偏见,最终结果就是的“她们”的脑子没有形成“平权”这个概念,或者说她们的“平权”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偏见。
[s:ac:哭笑]之前旧友在师范专业也做过性别文化的调查,当谈起女性玩机械、纸片人游戏时很多女学生反应好帅、可爱等等,但谈到男性玩胶、纸片人、料理时,多数反应是“我觉得男生不该玩这些吧?”。
综上,性别文化教材落后 + 历史文化遗留的性别偏见+ 老师不引导或老师自身就是拳 + 社会环境对女性过于包容,这几项因素使师范学院滋生不少女性特权主义者,其中我认为历史遗留问题是根本原因。
[s:ac:哭笑]当然里面好妹纸还是远多于拳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