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K D
2020-08-10T16:05:47+00:00
大致记录一下我理解的两个人这次对话提到的一些东西:
首先……怎么说呢,开始两个人的观点一开始都扯的不知道跑哪了,简直就是在谈天说地没有内容,不过到后面就逐渐清晰了。粘贴一下陈平推荐书目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冀朝鼎
《2000年的中国》《工业七十条》——马洪
《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研究》——孙尚清
《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黄宗智然后两个人就提到了话语权,炮指中国现在的理论体系,不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其他什么的,都还是在西方体系内打圈圈,我们需要找出自己的话语体系,而方法就是立足于我们的乡土。
然后这里提到了一个东西
“国家就是土地,权力的一切来源都来源与土地”
然后这里温提到了一些东西,指出西方把土地当做了纯粹的生产要素看待,而温则认为土地是“空间生态资源的载体”,三生合一(生态生活生产、生产生活生产)也就是说,温是把土地当做一个“空间”,承载了农业和工业生产的空间来看待的吗?(最后一点算是个人理解)
大概这就是东西方,游牧文明跟农耕文明的差距吧?
(另外提一点,温嘴里的我们中国的农业,不只是种植业,而是以农村为基础的一系列生产活动?有点怪的厉害,前面还在说农业是第一产业)然后温提到了农业作为产业,是工业成为立国之本,农业也就走向了产业化以形成剩余,为工业发展进行原始积累。
等于是,建立工业,必须把农业作为产业。
而农业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文明的载体,定居的农耕文明最终在东亚、东北亚东南亚传播。
这里有一句
“农业是几千年延续生存维持文化繁衍的国本”
然后有句暴论——现在的土地制度不是出于农业的需要的,而是城市资本扩展的需要。
所以也就产生了合村并居等等政策
……然后就是苏南苏北……(略过吧,可能有地域矛盾,不敢记录了)
然后就是温质疑,全面性的推进合村并居,将会毁掉农民手里最后的一点自我保障的资本,养鸡养猪下蛋的,都变成吃鸡吃猪吃蛋的,保障难度增大。
(这里对温的态度还是有点困惑,保存农村到底是为了什么?保护农民还是保护农民手里的自我保障能力?)然后就是对土地制度的认识,同权同利只是表象,浅层是要求回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上。
山水田林湖草是一个紧密的结构体系。
然后就是……不应该把这些粗暴的以资本的形式投入到市场交易之中
——“以非标的空间生态资源体现生态正义”然后是陈平提问,温解释:
三个资本:地产资本、债务资本、金融资本,三个资本下沉到四五线甚至乡村,把土地作为资本进行市场化经营。
乡村振兴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温的态度好像很反感地产商下乡,而是期望重构新型集体经济,然后以内部化,把资本市场中的一级市场如何形成股票的初始定价的定价过程搬入三变改革之中,完成内部资源的股权化(已经听不懂了,是外部定价变内部定价吗?),由集体变成公司。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16/-7Q5-5q2yK3ToS4g-2w.jpg[/img]
然后对外发行债券……?(这一套是什么操作?)然后在县一级对接外部的金融投资——
“以使得国家大量增发的货币不再依靠美元的流入来发行,而是依靠生态资源的货币化过程,来实现回流,解决乡村资源丰富但资产稀缺的问题”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16/-7Q5-je03K3ToS4g-22.jpg[/img]
以实现“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的”的双循环战略,为人民币寻找新的锚定。
……这样我们的土地制度就不再是简单生产资料,而是国家转型的需要上。
而现在美国的打压正好有利于我们建立新的土地制度。
从高效化的城市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向生态空间资源开发。陈平提问,为什么要把债务资本跟金融资本分开,在他看来债务、房地产都是金融资本。
然后温的解释是,中国的金融资本70%是国有银行,银行资本金80%是国家的资本金,因此中国的国有金融体系,基本上是国家执行宏观调控的工具,而债务资本属于地方政府。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16/-7Q5-bhneK4ToS4g-32.jpg[/img]
现在的地方竞争都是高负债竞争。
数量:
全国金融资本总量大约在300万亿。
债务资本总量大约在GDP的300%。
中国的债务都对应到实体资产上了,已经形成了1300万亿设施资产,而且随着这些设施资产的建设,生态空间开发也有了形成价值化资产的条件。
所以我们是继续走产业文化还是走向生态文明。(为什么不能我全都要?)
然后还有一个占补平衡,是合村并居部分上一些操作的东西,为了保证耕地面积的措施。
这个方法原本是重庆地票的前身,结果被发达地区从欠发达地区拿走用了。
所以我们基本粮食没有把握上,原因就在这里,真正好的地方都被城市拿去搞房地产开发了,好的耕地都去种楼了(温的说法)。
而陈平指出这是空想资本主义: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16/-7Q5-3q7hK4ToS4g-27.jpg[/img]
后果则是消灭地区差别,消灭国家存在,消灭生态平衡,然而从来没实现过。
陈平给出的看法是:
“中国为了和国际接轨,接受了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资源的配置,发现中国牺牲了农业的自主性。”
然后中国因为四个坚持,保住了金融跟汽车产业,但是农业没有红线也是全盘覆没。
但是结果美国的国防生产线跟医疗生产线沦陷了。
现在在倒逼中国农业跟美国大农业产业脱钩。
这里陈平说的一段话挺有意思。
:“财富永远是权势,只有少数人能够有高输入 ,但是如果他要安定,那么大多数人能够在生存线以上,如果不能让多数人在生存线一声,就是革命和造反。”
而科学革命只是把哪些先富起来换了地方。
——暴论:产权理论是一个要财不要人的理论。
要素从来没有自由流动,只是有序流动,如果可以控制这个序,你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对你有利,如果是外部资本控制,后果就很难办。
现在国家资本已经被西方忽悠了一半但还是坚持GCD的领导,国家资本主导应该换成科学规划主导。
最后把地产问题就变成了处理垃圾债券的问题,然后重现当年处理坏账直接冻结。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16/-7Q5-4u30KkT1kShd-6b.jpg.thumb.jpg[/img]最后结语(我自己的思考)。
原本还以为两个人都是针对耕地问题,乡村问题,结果读了下来,发现两个人都是反对西方资本游戏那套的。
另外,温真的比陈对中国的乡村了解太多了。
知识点太多了需要消化一下,另外也有一下跟自己认知相矛盾的地方,这里就不提了(主要是城市化才能大范围有效控制产业生产什么的这种认识)。
以上记录的有点乱,大家就先看看吧,有问题提出来,我后面慢慢改正。
首先……怎么说呢,开始两个人的观点一开始都扯的不知道跑哪了,简直就是在谈天说地没有内容,不过到后面就逐渐清晰了。粘贴一下陈平推荐书目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冀朝鼎
《2000年的中国》《工业七十条》——马洪
《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研究》——孙尚清
《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黄宗智然后两个人就提到了话语权,炮指中国现在的理论体系,不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其他什么的,都还是在西方体系内打圈圈,我们需要找出自己的话语体系,而方法就是立足于我们的乡土。
然后这里提到了一个东西
“国家就是土地,权力的一切来源都来源与土地”
然后这里温提到了一些东西,指出西方把土地当做了纯粹的生产要素看待,而温则认为土地是“空间生态资源的载体”,三生合一(生态生活生产、生产生活生产)也就是说,温是把土地当做一个“空间”,承载了农业和工业生产的空间来看待的吗?(最后一点算是个人理解)
大概这就是东西方,游牧文明跟农耕文明的差距吧?
(另外提一点,温嘴里的我们中国的农业,不只是种植业,而是以农村为基础的一系列生产活动?有点怪的厉害,前面还在说农业是第一产业)然后温提到了农业作为产业,是工业成为立国之本,农业也就走向了产业化以形成剩余,为工业发展进行原始积累。
等于是,建立工业,必须把农业作为产业。
而农业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文明的载体,定居的农耕文明最终在东亚、东北亚东南亚传播。
这里有一句
“农业是几千年延续生存维持文化繁衍的国本”
然后有句暴论——现在的土地制度不是出于农业的需要的,而是城市资本扩展的需要。
所以也就产生了合村并居等等政策
……然后就是苏南苏北……(略过吧,可能有地域矛盾,不敢记录了)
然后就是温质疑,全面性的推进合村并居,将会毁掉农民手里最后的一点自我保障的资本,养鸡养猪下蛋的,都变成吃鸡吃猪吃蛋的,保障难度增大。
(这里对温的态度还是有点困惑,保存农村到底是为了什么?保护农民还是保护农民手里的自我保障能力?)然后就是对土地制度的认识,同权同利只是表象,浅层是要求回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上。
山水田林湖草是一个紧密的结构体系。
然后就是……不应该把这些粗暴的以资本的形式投入到市场交易之中
——“以非标的空间生态资源体现生态正义”然后是陈平提问,温解释:
三个资本:地产资本、债务资本、金融资本,三个资本下沉到四五线甚至乡村,把土地作为资本进行市场化经营。
乡村振兴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温的态度好像很反感地产商下乡,而是期望重构新型集体经济,然后以内部化,把资本市场中的一级市场如何形成股票的初始定价的定价过程搬入三变改革之中,完成内部资源的股权化(已经听不懂了,是外部定价变内部定价吗?),由集体变成公司。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16/-7Q5-5q2yK3ToS4g-2w.jpg[/img]
然后对外发行债券……?(这一套是什么操作?)然后在县一级对接外部的金融投资——
“以使得国家大量增发的货币不再依靠美元的流入来发行,而是依靠生态资源的货币化过程,来实现回流,解决乡村资源丰富但资产稀缺的问题”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16/-7Q5-je03K3ToS4g-22.jpg[/img]
以实现“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的”的双循环战略,为人民币寻找新的锚定。
……这样我们的土地制度就不再是简单生产资料,而是国家转型的需要上。
而现在美国的打压正好有利于我们建立新的土地制度。
从高效化的城市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向生态空间资源开发。陈平提问,为什么要把债务资本跟金融资本分开,在他看来债务、房地产都是金融资本。
然后温的解释是,中国的金融资本70%是国有银行,银行资本金80%是国家的资本金,因此中国的国有金融体系,基本上是国家执行宏观调控的工具,而债务资本属于地方政府。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16/-7Q5-bhneK4ToS4g-32.jpg[/img]
现在的地方竞争都是高负债竞争。
数量:
全国金融资本总量大约在300万亿。
债务资本总量大约在GDP的300%。
中国的债务都对应到实体资产上了,已经形成了1300万亿设施资产,而且随着这些设施资产的建设,生态空间开发也有了形成价值化资产的条件。
所以我们是继续走产业文化还是走向生态文明。(为什么不能我全都要?)
然后还有一个占补平衡,是合村并居部分上一些操作的东西,为了保证耕地面积的措施。
这个方法原本是重庆地票的前身,结果被发达地区从欠发达地区拿走用了。
所以我们基本粮食没有把握上,原因就在这里,真正好的地方都被城市拿去搞房地产开发了,好的耕地都去种楼了(温的说法)。
而陈平指出这是空想资本主义: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16/-7Q5-3q7hK4ToS4g-27.jpg[/img]
后果则是消灭地区差别,消灭国家存在,消灭生态平衡,然而从来没实现过。
陈平给出的看法是:
“中国为了和国际接轨,接受了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资源的配置,发现中国牺牲了农业的自主性。”
然后中国因为四个坚持,保住了金融跟汽车产业,但是农业没有红线也是全盘覆没。
但是结果美国的国防生产线跟医疗生产线沦陷了。
现在在倒逼中国农业跟美国大农业产业脱钩。
这里陈平说的一段话挺有意思。
:“财富永远是权势,只有少数人能够有高输入 ,但是如果他要安定,那么大多数人能够在生存线以上,如果不能让多数人在生存线一声,就是革命和造反。”
而科学革命只是把哪些先富起来换了地方。
——暴论:产权理论是一个要财不要人的理论。
要素从来没有自由流动,只是有序流动,如果可以控制这个序,你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对你有利,如果是外部资本控制,后果就很难办。
现在国家资本已经被西方忽悠了一半但还是坚持GCD的领导,国家资本主导应该换成科学规划主导。
最后把地产问题就变成了处理垃圾债券的问题,然后重现当年处理坏账直接冻结。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16/-7Q5-4u30KkT1kShd-6b.jpg.thumb.jpg[/img]最后结语(我自己的思考)。
原本还以为两个人都是针对耕地问题,乡村问题,结果读了下来,发现两个人都是反对西方资本游戏那套的。
另外,温真的比陈对中国的乡村了解太多了。
知识点太多了需要消化一下,另外也有一下跟自己认知相矛盾的地方,这里就不提了(主要是城市化才能大范围有效控制产业生产什么的这种认识)。
以上记录的有点乱,大家就先看看吧,有问题提出来,我后面慢慢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