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 NTBs)** 是指除关税以外,政府采取的其他限制或扭曲国际贸易的政策或措施。这些壁垒不直接对进口商品征税,但通过复杂的规则、标准或行政手段增加进口难度和成本,以达到保护本国产业、限制外国商品竞争的目的。
---
### **常见的非关税壁垒类型**:
1. **配额(Quotas)**
- 直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例如,某国每年只允许进口100万辆外国汽车)。
2. **技术性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 通过苛刻的技术标准、认证或检验程序阻碍进口(如食品安全标准、环保要求等)。
3. **行政程序(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 繁琐的海关手续、文件要求或延迟清关,增加进口时间和成本。
4. **补贴(Subsidies)**
- 政府对本国企业提供补贴,降低其生产成本,从而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
5. **本地含量要求(Local Content Requirements)**
- 要求外国企业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本地原材料或劳动力(常见于汽车、电子等行业)。
6. **进口禁令(Import Bans)**
- 直接禁止某些商品的进口(如出于安全、健康或政治原因)。
7. **反倾销/反补贴措施(Anti-Dumping/Countervailing Duties)**
- 指控外国商品以“不公平低价”或接受政府补贴,并加征惩罚性关税。
8. **外汇管制(Exchange Controls)**
- 限制企业兑换外汇的能力,从而限制进口支付。
---
### **非关税壁垒的影响**:
- **保护本国产业**:短期可能维护就业和本土企业,但长期可能降低行业效率。
- **抬高价格**:减少进口竞争,导致本国消费者支付更高费用。
- **贸易摩擦**:易引发其他国家报复(如贸易战)。
- **扭曲市场**:可能阻碍资源优化配置,抑制创新。
---
### **例子**:
- 欧盟要求进口电子产品符合RoHS环保标准。
- 日本对农产品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
- 美国对部分钢铁产品实施进口配额。
与关税相比,非关税壁垒更隐蔽且形式多样,是当前国际贸易谈判中的焦点问题(如WTO规则对其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