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宋]科普一下宋朝外战不利与长期积弱的主要原因

Zar-avatar

Zar

2020-11-14T16:35:45+00:00

NGA人人都是辱宋小能手,但真正了解宋朝的人并不多。宋朝长期积弱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三条,

1,强干弱枝
历朝历代在建立之初,都会总结前朝的经验教训并加以改进,以免重蹈覆辙。
唐朝亡于藩镇割据,自安史之乱后,各地拥兵自重,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而五代十国可以说是唐代藩镇的延续,
身为“过来人”的宋太祖很清楚藩镇的危害,为了防止宋朝成为下一个短命王朝,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兵集权,加强中央的力量,分散地方的权利。客观上看,这确实终结了自安史之乱以来两百余年藩镇割据的历史。但也为后来宋朝的积弱埋下了伏笔。

2,更戍法和养兵弥乱,
与隋唐时期实行的府兵制不同,宋朝实行募兵制,由朝廷统一征招士兵,平民入伍后便是终生职业兵了,生老病死都由朝廷负责,理论上,脱产职业兵的战斗力应该比寄兵于农的府兵更强,但事实恰恰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涉及两个因素,更戍法和养兵弥乱,
宋朝为了防止军队叛乱,将帅专兵,威胁朝廷。颁行更戍法,命令驻守在地方和京师的军队,每两到三年便要轮换一次,戍边的军队每半年一轮换,将领由中央临时派遣,这就导致宋军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严重影响了军队战斗力。
其次,为了维护地方稳定,宋朝实行养兵弥乱的制度,每当有天灾人祸发生的时候,朝廷就会把受灾的灾民招募为士兵,通过养兵的方式来防止民变。但这些灾民的体质有强有弱,有年轻的有年老的,收纳这些人为士兵,毫无疑问会严重降低军队的战斗力。

3,恶劣的地理环境,
丧失燕云十六州带来的严重后果很多人都知道,这里就不谈了,这里只重点讲一下北宋首都汴梁的问题。
自西周起,历朝历代京城定都关中,这是有原因的,关中易守难攻,四面有大山环绕,敌人想进攻关中,需要突破函谷关和潼关天险,当年秦国凭借函谷关以拒六国,足见其环境有多险峻,而关中平原水草丰美,足以养活大军,可以说宋朝以前的关中平原就是帝王之地,唐以后,由于北方降水逐渐减少,关中平原无法提供足够多的粮食给京师,就与首都无缘了。
而北宋的京城汴梁,坐落在豫东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在军事上,这就是一块死地。宋太祖赵匡胤就看出了问题,定都汴梁的话,由于无险可守,朝廷就不得不驻守重兵以保卫汴梁的安全。而这么大的军事开支,迟早会拖垮宋朝,完美预言了北宋的灭亡。奈何赵匡胤死的早,汴梁的问题就是尾大不掉。

宋朝不乏名相名将,但面对这些因素的掣肘,也难以打开局面,错误的外交政策则进一步加剧了宋朝的虚弱。
最终导致靖康之耻的发生。

有一说一,丢人的主要是北宋,南宋在军事上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否则也无法在蒙古的围攻下撑了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