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co 2p bag192
2022-04-23T06:09:14+00:00
以下都是我的个人观点,如果和你的观点有出入,那就是你对。
我只建议家里面富得流油和穷的揭不开锅的人读博士,因为富得流油的人不在乎挣钱、能不能有稳定工作,搞科研就当兴趣爱好了,而穷的揭不开锅的人不怕吃苦,读博士小概率增加阶层跃迁机会。
读博士去向无非是企业、高校、选调,我就我掌握的信息谈一谈这几个就业方向,润出国我没了解过就不谈了。
1.去企业,国内产业升级原未完成,相对于高端岗位,博士数量是非常过剩的,现在现状就是为了容纳这些博士,让这些人去干以前招硕士的岗位,而很多博士毕业之后干的工作都跟以前的研究方向无关,工作技能要重新开始培养,这对于一个经历了4-6年科研技能培训的人来说会觉得自己前几年都在做无用功,更别说年纪大了以后,学习能力和体力都比不上小年轻,毕业之后几年就快到35岁了,面临着家庭、赡养老人、35岁危机等多重压力。
2.去高校,10年前后,国内高校教职和土博比例还勉强能做到1:1~1:1.2,十年后的今天,教职和土博的比例已经到了1:3~1:4,这个教职还包括广大二三本和专科院校,去了这些学院基本上学术生命就宣告结束了,更何况现在非升即走的新花样让刚进入高校当临时工的青椒们痛苦不堪,压力山大,去高校的性价比如今实在值得更加深入的思考。
3.去选调,五六年前博士去选调尚且有优势,但如今,只有清北人博士能在福建陕西定到副处岗级,在其他省份基本都是正科岗级,在苏南甚至只定科员岗级,优势基本已经丧失,而由于博士们都思维方式和能力要求都和机关单位非常不同,进入机关的博士往往出现水土不服,工作状况不如人意,组织部门对博士日益减少了倾斜力度,翻开选调招聘信息,很少有只招博士的岗位,学历门槛设置一般都是硕士。
现如今的科研体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与其说是老板和员工,不如说是地主和佃户的关系,正如马前卒所说,现在我国实行的是科研农奴制,,学生几乎是没有任何议价能力的,博士期间如果跟错导师,那么接下来的4-6年必定会让你永生难忘。
综上,我个人认为如果你读书是为了让自己过的很高,硕士的性价比已经是最高,徜若你读书是为了兴趣、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种精神十分值得敬重,希望你在读书路上勇攀高峰。
我只建议家里面富得流油和穷的揭不开锅的人读博士,因为富得流油的人不在乎挣钱、能不能有稳定工作,搞科研就当兴趣爱好了,而穷的揭不开锅的人不怕吃苦,读博士小概率增加阶层跃迁机会。
读博士去向无非是企业、高校、选调,我就我掌握的信息谈一谈这几个就业方向,润出国我没了解过就不谈了。
1.去企业,国内产业升级原未完成,相对于高端岗位,博士数量是非常过剩的,现在现状就是为了容纳这些博士,让这些人去干以前招硕士的岗位,而很多博士毕业之后干的工作都跟以前的研究方向无关,工作技能要重新开始培养,这对于一个经历了4-6年科研技能培训的人来说会觉得自己前几年都在做无用功,更别说年纪大了以后,学习能力和体力都比不上小年轻,毕业之后几年就快到35岁了,面临着家庭、赡养老人、35岁危机等多重压力。
2.去高校,10年前后,国内高校教职和土博比例还勉强能做到1:1~1:1.2,十年后的今天,教职和土博的比例已经到了1:3~1:4,这个教职还包括广大二三本和专科院校,去了这些学院基本上学术生命就宣告结束了,更何况现在非升即走的新花样让刚进入高校当临时工的青椒们痛苦不堪,压力山大,去高校的性价比如今实在值得更加深入的思考。
3.去选调,五六年前博士去选调尚且有优势,但如今,只有清北人博士能在福建陕西定到副处岗级,在其他省份基本都是正科岗级,在苏南甚至只定科员岗级,优势基本已经丧失,而由于博士们都思维方式和能力要求都和机关单位非常不同,进入机关的博士往往出现水土不服,工作状况不如人意,组织部门对博士日益减少了倾斜力度,翻开选调招聘信息,很少有只招博士的岗位,学历门槛设置一般都是硕士。
现如今的科研体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与其说是老板和员工,不如说是地主和佃户的关系,正如马前卒所说,现在我国实行的是科研农奴制,,学生几乎是没有任何议价能力的,博士期间如果跟错导师,那么接下来的4-6年必定会让你永生难忘。
综上,我个人认为如果你读书是为了让自己过的很高,硕士的性价比已经是最高,徜若你读书是为了兴趣、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种精神十分值得敬重,希望你在读书路上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