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PotterFromWish
2021-02-07T12:58:35+00:00
好几年没做过摄影总结了。作为一个业余爱好,拍照的时间其实很少。不过去年在我学习摄影的过程中算是挺重要的一年,于是还是赶在春节前做个总结吧。去年在这里反正也被cue了好几个帖子,那就在这里发一份吧。
器材方面:机器是6D,年中拿了个A7R3。镜头主要用的是佳能EF 50mm f1.8 II,永诺EF 100mm f2,索尼的套机头FE 28-70mm f3.5-5.6 OSS,还有朋友的EF 16-35mm f4。下半年用富士X-PRO3拍了几套人像,镜头是27/2.8和35/1.4。
有空的时候会更新一下B站视频,做些作品欣赏和摄影科普类的内容。文字版会放在公众号,纯粹是自己留个档。微博的话主要就是跟小伙伴们转发聊天之类的。如果有兴趣的话欢迎探讨:
B站:[url=https://space.bilibili.com/362051]Tales虎[/url]
公众号:Tales的摄影杂货铺
微博:[url=https://weibo.com/talesyuki/]Tales虎[/url]
节选了一部分这两年的散片和系列。
Portrait
大家喜闻乐见的人像片。这两年产量不高,看看就好。其实我一直都算是拍的很少的,这两年还花了很多精力去拍一些个人的系列,所以片子就显得更少了。像大合成、建模或者夜景多灯这种,基本上这两年没有时间和精神去折腾了。
那就开心地糖水吧。至于符号式的观念,现在不怎么喜欢了。但如果有需要的话,也是可以开心地拍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sml1-h1azX11Za9T3cS15o-3g8.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sml1-h9r8XmZ63T3cS15o-29g.jpg.medium.jpg[/img]
Another Self
非常感谢这个系列,让我打开了新的大门,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找到了自己在摄影上的更多可能性。拍摄的初衷之前在知乎上写过,项目陈述也尽量考虑到了路人对于亚文化的感受,但实际上很多的东西,大概只有老宅宅和底层同人摄影才能体会到个中滋味。同时,也是希望尝试一下这类题材在画面(打光、调色、合成、建模)与色图(媚宅、软色情或色情)之外的可能性。
虽然说去年这套片子在微博/虎扑/NGA/豆瓣/知乎/公众号/抖音平台上被消费了很多次,但总的来说我并不太关心。虽然说因为疫情原因也没去成WPO世界摄影组织的伦敦颁奖典礼有点遗憾,不过运气这种东西本来也是说不清楚的。从去年到今年,拿到了SWPA索尼世界赛国家与地区奖中国区冠军、SWPA公开组人像类全球Top10、FAPA艺术摄影奖人物类冠军以及还有一个还没公布的国际奖项。按照某乎的标准,这个系列应该算是我摄影入门的第一步。
这个系列我会继续慢慢地拍下去。当然,随着这一两年的继续学习,对摄影的认知上又有了一些变化。我也很期待最终会是一个怎样的呈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bjg5-6suzXbZ34T3cS15o-1pn.jpg.medium.jpg[/img]
Mermories...
其实这个系列开始得更早,但是拍摄得也更慢,而且目前而言还是个纯人像的项目。拿了个IPA的入围,上了次Vogue Photo,进了1x Magazine,也算是达成了我在1x.com的倒数第二个目标(1x发表/首页/中国区前10/比赛前三/Magazine/最后一个目标)。目前自己对于这种符号式的东西有一些厌倦,不过本来也没有打算做成一个大项目。虽然拍得很慢,但是这两年应该会收尾的吧。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bjg5-4yl7Z22T3cSrs-1qi.jpg.medium.jpg[/img]
Still Life
这个系列其实是对于目前同人摄影里面色图现象的一点思考。色图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必喊打喊杀。ACG文化里面,媚宅始终是一大生产力。在当今流量为王的时代,色图成为了一条捷径。但是我不希望它成为全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amu9-cwqpZ1hT3cSrs-zr.jpg.medium.jpg[/img]
最后的鹞子丘
这几年零零散散的一些记录,算是拍的自己身边的事情吧。前几年住在这边的老小区,随着重庆观音桥商圈的扩容,这片区域也就划入了拆迁范围。作为一个置身其中的外来人,感受肯定不同于拆迁户,也不同于第三方式的拍摄记录。实际上我并没有把这个项目定义为所谓的拆迁纪实,它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化的心情记录。有手机拍的,有相机拍的,也有一些声音和档案,希望今年可以做出一个大概的样子。去年其中的一张照片很幸运被迪科西亚选中,入围了Life Framer的街头摄影奖。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amv5-93y9Z1vT3cSrs-14k.jpg.medium.jpg[/img]
城市动脉
关于重庆轨道交通的一个摄影项目。重庆作为一座山城,在交通方面有许多的不便,轨道交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这座城市的运输动脉一般。近年来,随着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传播,重庆轨道交通诞生了许多的打卡点。我对这些打卡点兴趣不大,拍摄的对象更倾向于轨道交通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改变。我没有用流行城市风光摄影最喜欢的色调和拍摄方法,也没有过多使用国内景观摄影中常见的阴沉色调。对于我来说,赞美与批判从来都不应该成为二极管,尽管可能这样子并不讨喜。前阵子其中一张得了Art Limited艺术奖摄影类的第三名,算是给这个系列的拍摄增添了一点点信心吧。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smlh-67neXbZ2zT3cS15o-ue.jpg.medium.jpg[/img]
彼黍离离
去年四季度开坑的一个系列。我个人把它定义为景观类或者建筑类,算是对怀古诗的致敬以及对于纪念碑性的探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amwm-a1y7Z1gT3cSrs-1pp.jpg.medium.jpg[/img]
差不多这些就是去年的总结了。这几年看了很多书,也思考了很多东西,对摄影的认知也有一个提升的过程。过去可能更注重所谓的画面美、视觉效果,更关注后期技术,现在逐渐地变为更加在意图像的表达。对于我自己来说,不管是糖水、沙龙、流行,还是当代新锐,都在试着去理解和接受。
对于真的想学习摄影的朋友而言,我个人的建议是多了解多学习,提升审美,拓宽视野。现在不管是500px式的社群,或者象曰式的社群,或者网红摄影式的社群,长期浸润其中,都会或多或少存在认知单一化的问题。互相之间的攻击与鄙视其实挺没劲的,找到自己当前处于的位置可能才是更有用的事情。
今年的话,除了继续拍已经开坑的几个系列和喜闻乐见的糖水之外,可能会更多地尝试一些更加个人与琐碎的表现方式吧。
差不多就是这些了,希望大家今年都能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
器材方面:机器是6D,年中拿了个A7R3。镜头主要用的是佳能EF 50mm f1.8 II,永诺EF 100mm f2,索尼的套机头FE 28-70mm f3.5-5.6 OSS,还有朋友的EF 16-35mm f4。下半年用富士X-PRO3拍了几套人像,镜头是27/2.8和35/1.4。
有空的时候会更新一下B站视频,做些作品欣赏和摄影科普类的内容。文字版会放在公众号,纯粹是自己留个档。微博的话主要就是跟小伙伴们转发聊天之类的。如果有兴趣的话欢迎探讨:
B站:[url=https://space.bilibili.com/362051]Tales虎[/url]
公众号:Tales的摄影杂货铺
微博:[url=https://weibo.com/talesyuki/]Tales虎[/url]
节选了一部分这两年的散片和系列。
Portrait
大家喜闻乐见的人像片。这两年产量不高,看看就好。其实我一直都算是拍的很少的,这两年还花了很多精力去拍一些个人的系列,所以片子就显得更少了。像大合成、建模或者夜景多灯这种,基本上这两年没有时间和精神去折腾了。
那就开心地糖水吧。至于符号式的观念,现在不怎么喜欢了。但如果有需要的话,也是可以开心地拍的。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sml1-h1azX11Za9T3cS15o-3g8.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sml1-h9r8XmZ63T3cS15o-29g.jpg.medium.jpg[/img]
Another Self
非常感谢这个系列,让我打开了新的大门,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找到了自己在摄影上的更多可能性。拍摄的初衷之前在知乎上写过,项目陈述也尽量考虑到了路人对于亚文化的感受,但实际上很多的东西,大概只有老宅宅和底层同人摄影才能体会到个中滋味。同时,也是希望尝试一下这类题材在画面(打光、调色、合成、建模)与色图(媚宅、软色情或色情)之外的可能性。
虽然说去年这套片子在微博/虎扑/NGA/豆瓣/知乎/公众号/抖音平台上被消费了很多次,但总的来说我并不太关心。虽然说因为疫情原因也没去成WPO世界摄影组织的伦敦颁奖典礼有点遗憾,不过运气这种东西本来也是说不清楚的。从去年到今年,拿到了SWPA索尼世界赛国家与地区奖中国区冠军、SWPA公开组人像类全球Top10、FAPA艺术摄影奖人物类冠军以及还有一个还没公布的国际奖项。按照某乎的标准,这个系列应该算是我摄影入门的第一步。
这个系列我会继续慢慢地拍下去。当然,随着这一两年的继续学习,对摄影的认知上又有了一些变化。我也很期待最终会是一个怎样的呈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bjg5-6suzXbZ34T3cS15o-1pn.jpg.medium.jpg[/img]
Mermories...
其实这个系列开始得更早,但是拍摄得也更慢,而且目前而言还是个纯人像的项目。拿了个IPA的入围,上了次Vogue Photo,进了1x Magazine,也算是达成了我在1x.com的倒数第二个目标(1x发表/首页/中国区前10/比赛前三/Magazine/最后一个目标)。目前自己对于这种符号式的东西有一些厌倦,不过本来也没有打算做成一个大项目。虽然拍得很慢,但是这两年应该会收尾的吧。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bjg5-4yl7Z22T3cSrs-1qi.jpg.medium.jpg[/img]
Still Life
这个系列其实是对于目前同人摄影里面色图现象的一点思考。色图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必喊打喊杀。ACG文化里面,媚宅始终是一大生产力。在当今流量为王的时代,色图成为了一条捷径。但是我不希望它成为全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amu9-cwqpZ1hT3cSrs-zr.jpg.medium.jpg[/img]
最后的鹞子丘
这几年零零散散的一些记录,算是拍的自己身边的事情吧。前几年住在这边的老小区,随着重庆观音桥商圈的扩容,这片区域也就划入了拆迁范围。作为一个置身其中的外来人,感受肯定不同于拆迁户,也不同于第三方式的拍摄记录。实际上我并没有把这个项目定义为所谓的拆迁纪实,它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化的心情记录。有手机拍的,有相机拍的,也有一些声音和档案,希望今年可以做出一个大概的样子。去年其中的一张照片很幸运被迪科西亚选中,入围了Life Framer的街头摄影奖。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amv5-93y9Z1vT3cSrs-14k.jpg.medium.jpg[/img]
城市动脉
关于重庆轨道交通的一个摄影项目。重庆作为一座山城,在交通方面有许多的不便,轨道交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这座城市的运输动脉一般。近年来,随着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传播,重庆轨道交通诞生了许多的打卡点。我对这些打卡点兴趣不大,拍摄的对象更倾向于轨道交通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改变。我没有用流行城市风光摄影最喜欢的色调和拍摄方法,也没有过多使用国内景观摄影中常见的阴沉色调。对于我来说,赞美与批判从来都不应该成为二极管,尽管可能这样子并不讨喜。前阵子其中一张得了Art Limited艺术奖摄影类的第三名,算是给这个系列的拍摄增添了一点点信心吧。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smlh-67neXbZ2zT3cS15o-ue.jpg.medium.jpg[/img]
彼黍离离
去年四季度开坑的一个系列。我个人把它定义为景观类或者建筑类,算是对怀古诗的致敬以及对于纪念碑性的探讨。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2/08/-570ynQamwm-a1y7Z1gT3cSrs-1pp.jpg.medium.jpg[/img]
差不多这些就是去年的总结了。这几年看了很多书,也思考了很多东西,对摄影的认知也有一个提升的过程。过去可能更注重所谓的画面美、视觉效果,更关注后期技术,现在逐渐地变为更加在意图像的表达。对于我自己来说,不管是糖水、沙龙、流行,还是当代新锐,都在试着去理解和接受。
对于真的想学习摄影的朋友而言,我个人的建议是多了解多学习,提升审美,拓宽视野。现在不管是500px式的社群,或者象曰式的社群,或者网红摄影式的社群,长期浸润其中,都会或多或少存在认知单一化的问题。互相之间的攻击与鄙视其实挺没劲的,找到自己当前处于的位置可能才是更有用的事情。
今年的话,除了继续拍已经开坑的几个系列和喜闻乐见的糖水之外,可能会更多地尝试一些更加个人与琐碎的表现方式吧。
差不多就是这些了,希望大家今年都能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